新疆棉花

搜索文档
新疆已起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5:59
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面积最大同时又拥有最多民用机场的省区市,是哪里? 答案是新疆。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这个占国土面积1/6的省份,已在时代浪潮中完成"从落 后到追赶、从追赶至跨越"的蜕变。 翻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答卷,用"腾飞"形容并不为过。 新疆1955年GDP仅12.31亿元,到2017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足足用了62年。2024年GDP突破2万亿元, 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只用了7年。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7.04%,跑出了新疆加速度。 外贸的爆发力同样不容小觑。2022年到2024年,新疆进出口总值以一年迈上一个千亿台阶的节奏,连续 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关口。新疆已从相对封闭的内陆日益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世界 的联结愈发紧密。 如今的新疆,凭借硬实力拿下多个第一: 2024年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中国碗"里装入了更多的"新疆粮"。 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以上,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天下棉仓称号当之无愧。 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新疆外送电量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千瓦时,点亮全国22个省区市。 在"向新"发展的道路 ...
秋分望秋实 丰收季新疆开出的全是“好吃”专列
央视新闻· 2025-09-23 22:28
金秋九月,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88.5万亩棉花陆续进入采收期,今年预计平均亩产达500公斤左右。新 疆棉花"棉"延千里,产量占全国九成,也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眼下,新疆铁门关市辣椒进入大面积采收期,农民们把成熟的辣椒运到戈壁荒滩上进行晾晒,在大地上 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红色拼图。成千上万颗色泽饱满、红艳诱人的食用辣椒在这里经过"沙漠阳光"的天 然"烤"验,将成为市场上抢手的辣椒干,销往全国各地。 伊宁县71.3万亩的玉米也迎来丰收季,广袤的田野上铺展开一片耀眼的金黄,玉米植株高大,一株株籽 粒饱满的玉米被收割机整齐收割,摘穗、剥皮、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 金秋九月,天山南北也迎来丰收季,红的、绿的、白的、黄的,绚烂的丰收色谱,为新疆大地披上多彩 外衣格外壮观美丽。这个季节,从新疆开出来的全是"好吃"专列。 在新疆阿拉尔市,13万亩香梨迎来丰收季。果农们忙碌地穿梭于梨树之间,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和包 装,全力满足各地客商的采购需求。 ...
新疆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07:59
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伟俊表示,新疆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 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 社会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显著增长、"新"的质效大幅提升。从总量上看,多项指标实 现历史性突破。去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新疆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去年 达到4341.6亿元,从2022年到2024年连续三年,进出口总额接连跨越三个千亿大关。从增速上看,多项 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5%。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3%,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 随后,陈伟俊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实现一体融合、互联互通,深度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承载空间。以基础设 施"十张网"建设为重点,以"千百亿元"重大项目为龙头,投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乌鲁木齐机场北航站 区、巴里坤机场、奇台机场 ...
“土特产”走向大市场!十部门联手促农产品消费
新华社· 2025-07-30 22:26
政策核心内容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明确9方面23条举措 从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共同发力扩大农产品消费[2] - 政策旨在推动农产品供需结构升级 释放多样化 品质化 差异化消费潜力 对持续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具有重要意义[2][4] - 当前国内农产品消费总体稳定但结构有待调整 土特产仍具较大消费潜力 需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 供给端优化措施 - 提高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 大力推广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准实现优质优价[6] -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 重点监管保鲜储运中食品添加剂 推动批发市场准入系统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6][7] - 国内农产品供应体系正适应居民品质化需求 表现为草莓园沉浸式采摘 西北滩羊冷链南运 武夷山茶农直播古茶树认养等新形态[5] 流通端创新举措 - 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 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及土特产集中推介活动[9] - 支持农产品经营企业深入对接餐饮等消费细分领域 满足婴幼儿 青少年 孕产妇 老年人等多样化需求 推动省际间建立产销优势互补合作机制[9] - 提升城乡消费设施水平 从产地到销售端针对性提出举措 同时挖掘电商平台网络销售潜力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10][11] 市场端激活策略 - 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 深入推进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专题科普宣传 多形式引导居民营养健康消费[12] - 科学确定学生餐计划优化营养搭配 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进养老机构及儿童福利机构 鼓励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13] - 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 开展乡村四时好风光 游购乡村等活动 支持举办村跑 村舞 村BA 村歌等村字号活动 组织美食品鉴非遗大集农事体验[14] 特色农产品案例 - 政策涉及云南咖啡 柞水木耳 延安苹果 新疆棉花 茂名荔枝等有特色农产品 这些是广大消费者的心头好[1]
新华鲜报丨“土特产”走向大市场!十部门联手促农产品消费
新华社· 2025-07-27 04:34
农产品消费促进方案 核心观点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条举措,旨在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扩大农产品消费并推动经济稳中向好[3] - 方案聚焦"土特产"消费潜力挖掘,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供需结构升级,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3][11] 供给端优化 - 提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标准落地[6] -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与特色食品,强化全链条质量监管,重点监控保鲜储运环节的食品添加剂使用[6] - 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接入国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筑牢质量安全底线[6] 流通端创新 - 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等节庆活动,组织"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8] - 建立省际间产销互补合作机制,支持农产品企业对接餐饮等细分领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8] - 强化电商平台作用,提升直播电商水平,挖掘网络销售潜力[8] 市场端激活 - 开展"健康饮食 合理膳食"科普宣传,推广学生营养餐计划及养老机构豆制品供应[10] - 鼓励研发营养健康食谱,增加优质蛋白与膳食纤维食品消费[10] - 推进农文旅融合,通过"乡村四时好风光"等活动推出旅游线路及农特产品,支持"村字号"文体活动带动消费场景创新[10] 产业融合案例 - 列举草莓采摘体验、西北滩羊冷链南运、武夷山茶树认养直播等新型消费模式[4] - 展示山东蓝莓直播销售、海南木耳晾晒等具体实践案例[6][8]
科技重塑生产链,新疆棉“丝路出海”
科技日报· 2025-07-04 00:50
科技赋能新疆棉花产业 - 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盐碱地改造,棉田面积从200多万亩增至470万亩,棉花产量从200多公斤/亩提升至450公斤/亩 [3] - 采用"暗管排盐"技术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结合滴灌技术节水效率超40%,滴灌带铺设长度达100米,单阀管理面积扩大,每亩节约成本约1000元 [3] - 无人机作业与智能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气象数据,实现棉田环境全面监控 [2][3] 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转化 - 新疆源一科创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0.2毫米超薄绝缘钢纸,厚度仅两张A4纸,年销售额500万元,使棉花附加值提升约一倍 [4] - 钢纸产品应用于5G基站、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45%,并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 [4] - 公司部署MES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年利润20%专项投入技术研发 [4] 物流网络与全球化布局 - 精河县依托阿拉山口与霍尔果斯口岸,形成公铁联运枢纽,通过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效率 [6] - 棉花及纺织产品经铁路和公路联运出口至中亚五国及欧洲,G30高速与兰新铁路等多通道支撑"东联西出"物流体系 [6] - 国际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集成多式联运与海关监管功能,减少中间转运环节 [6] 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联动 - 新疆棉花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荒漠治理、产能倍增与高值化转型,形成"种植-加工-出口"全链条升级 [1][3][6] - 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技术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显著 [4] - 物流基建与"一带一路"衔接,加速新疆棉花融入全球纺织产业链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