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5

搜索文档
雷军千亿豪赌转型硬核科技 小米“基因重塑”市值增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启动五年千亿研发投入计划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4] - 战略调整源于外部质疑和内部焦虑 包括被指"组装厂"及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竞争压力 [3] - 重构管理团队并押注造车与造芯 雷军称押上全部身家勇往直前 [4]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 2017年澎湃S1芯片仅售出五六十万台 2018年暂停SOC研发 [4]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定位高端并死磕3nm工艺 [5] - 2022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营收降14.7% 净利润骤降87.2% 芯片团队士气动摇 [5][6] - 2023年OPPO放弃造芯后 公司重申坚持芯片研发 [6] - 2024年初玄戒O1芯片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7] - 2025年5月搭载自研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 [8] 汽车业务发展 - 2021年9月宣布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0] - 2022年因资源不足暂停Ultra项目 后通过团队激励重启 [11] - SU7 Ultra电机功率达1300马力 百公里加速1.98秒 [11] - 2025年6月以6分45秒刷新纽北赛道量产车纪录 [11] 人才与组织建设 - 雷军将"找人"作为首要任务 第一年80%时间用于组建创始团队 [14] - 引进多位行业高管 包括卢伟冰等四人成为新十年合伙人 [14] - 2025年引进法拉利F1空气动力学专家及宝马工程师等海外人才 [15] - 以千万元级薪酬挖角DeepSeek-V2关键开发者 [16] - 设立百万美元技术大奖 2024年奖金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 [16] 研发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21190名 占比48.5% 全球专利超4.2万件 [17] - 2022年启动非核心业务优化 收缩边缘产品线并减少营销费用 [18]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024年收入1041亿元 同比增长30% [18] - 2025年第二季度互联网业务毛利率达75.4% [18]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金规模达1927.68亿元 [19] 市场价值变化 - 市值从2020年10周年时2454亿港元增至1.42万亿港元 增长超万亿港元 [2][19] - 折合人民币市值增加约1.08万亿元 [19]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买华为手机了?这5 个原因都很现实
新浪财经· 2025-09-23 06:23
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主要是看这个手机品牌的性价比。而华为手机的性价比并不高。就拿华为 Mate70机型为例,这和小米15属于同级别的产品。然而,Mate70机型的发售价格则是从5499元起, Pro+机型更是直接高达9499元。反观小米的起售价格是4999元,即使是顶配机型也只有5499元。显然, 华为与其他的手机品牌相比,它的性价比有些偏低。 原因三:维修成本有点高 有很多消费者反映,华为手机后期维修成本有点高。有个老花粉透露:"我那台 Mate60 Pro,用了一年 镜头进了点灰,官方说要换整个模组,收 1200元,最后我索性换了台新手机。" 反观OPPO、vivo等品 牌,即使是更换手机配件,维修费用和配件费用价格也相对亲民。事实上,手机是消耗品,如果维修费 用超过了购机成本的三分之一,那很多人就会考虑是否还值得维修。 曾几何时,一直被誉为国货之光的华为手机,在巅峰时期全球年销售量达2.4亿台,单单国内市场份额 占比就超过了40%。而就在近些年,华为手机的销量却迎来了下跌,好几个老花粉在换手机时,居然都 转身选择了苹果、小米、OPPO、vivo等品牌。问了原因才知道,不是不爱华为,实在是迈不过去以下 ...
卢伟冰直播回应:小米不是蹭苹果热度
上海证券报· 2025-09-19 14:51
小米17系列产品策略 - 小米17系列跳过16命名因产品力提升非常大且7是公司幸运数字[2] - 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 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5] - 该系列被定位为与苹果正面竞争的新起点 公司承认苹果在部分领域有差距但自身在影像/续航/信号方面具有优势[4] 生态系统与用户转化策略 - 澎湃OS花大精力兼容iOS生态旨在吸引苹果用户 小米14有14%苹果用户 小米15提升至16%[4] - 小米SU7已吸引大量苹果用户 公司希望通过生态兼容降低苹果用户转换门槛[4] 空调业务服务升级 - 小米空调正式推出十年包修服务 覆盖挂机/柜机/中央空调等全产品线[5][7] - 该服务规划已久 公司认为友商喊话跟进政策体现其行业影响力[7] 新零售渠道扩张 - 小米之家到今年年底将开近20000家门店[7] - 2025年定为新零售出海元年 二季度末海外已建设约200家门店[7] - 东南亚为首站 2025年泰国和马来西亚建店目标超100家[7] 人才战略部署 - 2024年招收约7000名应届生 预计2025年继续增加招聘规模[7] - 计划用7-11年培养应届生成为技术领头人/业务部门总经理[8] - 应届生培养被定位为关乎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性工作[8]
卢伟冰称小米17系列受欢迎,14%苹果用户转用小米14
新浪科技· 2025-09-19 12:39
公司战略 - 小米集团推出澎湃OS并重点兼容iOS生态 旨在吸引苹果用户[1] - 公司希望苹果用户在使用小米全家桶时获得良好体验[1] - 小米手机在影像、续航、信号方面相比苹果具有优势[1] 用户数据 - 小米14的苹果用户占比达到14%[1] - 小米15的苹果用户占比提升至16%[1] - 小米SU7吸引了大量苹果用户[1] 产品表现 - 小米17系列受到市场欢迎[1] - 公司总裁通过直播形式剧透小米17系列相关信息[2]
iPhone17e曝光,能否改写16e“海外走俏、中国遇冷”的厄运?
36氪· 2025-08-20 06:15
产品定位与策略 - iPhone e系列定位为Lite版 通过降低芯片 屏幕 相机配置并加大电池容量维持产品等级差异和基础体验 [5] - e系列旨在填补性价比空位 成为老机型用户换机首选 并肩负留住iPhone老机型用户的任务 [6] - iPhone 16e是苹果对中端市场的一次试探 类似此前Plus版本策略 但Plus版本已被砍掉表明市场实验失败 [5] 产品配置与设计 - iPhone 17e配置策略与16e一致 比标准版少一个CPU核心 比Pro版少两个CPU核心 [1] - iPhone 17e摒弃刘海设计 将灵动岛功能下放 不同于16e的刘海设计 [1] - e系列采用全新开模机身 不同于SE系列沿用旧有机身模组的成本压缩策略 [2][5] 销售表现与市场反应 - iPhone 16e在美国市场占比11% 远超此前SE3同期5%的市场份额 [16] - iPhone 16e全球销量突破715万台 但国内销量仅17.1万台 不足全球销量3% [16][19] - 海外用户选择iPhone 16e的理由集中在电池容量大 机身轻薄和无需过高相机需求 [16] 竞争环境分析 - 国内3798元价位段竞争激烈 国产安卓旗舰机型在影像 屏幕 续航及内存配置上全面领先iPhone 16e [19][20] - 国产机型普遍配备120Hz屏幕 大容量电池 快充技术和256GB起步存储 而iPhone 16e无法满足这些配置 [21] - 国内厂商通过硬件碾压和软件适配逐步取代iPhone在生态中的控制者地位 支持Live Photo 消息电话接收 一碰互传及连接Apple Watch和AirPods等功能 [23][26][29] 市场挑战与前景 - 苹果AI功能在国内迟迟无法落地 使iPhone 16e无法成为最便宜的AI入口 而国内手机AI体验发展迅速 [29] - iPhone 17e预计仍配备60Hz屏幕 处理器和影像配置将被削减 面临国产手机软硬兼施的战术压力 [30] - 若苹果AI能在国内落地 或吸引部分用户购买iPhone 17e 但国产手机AI功能可能已全面覆盖各产品线 [30]
雷军豁出去了,16GB+512GB跌价1440元,骁龙8至尊版+小屏旗舰
搜狐财经· 2025-08-04 15:51
产品性能与配置 - 搭载骁龙8至尊版3nm工艺处理器 GPU性能超越竞品 高负载游戏《原神》可稳定59.8FPS且机身温度控制在39.8℃ [3] - 配备LPDDR5X内存与UFS 4.0闪存 支持23个应用后台保留 提升多任务处理效率 [3] - 采用6.36英寸1.5K/2K AMOLED直屏 支持1-120Hz LTPO自适应刷新率与3200nit峰值亮度 1.38mm超窄边框实现高屏占比 [3] 显示与健康保护 - 屏幕支持全程DC调光与2160Hz高频PWM调光 通过莱茵护眼认证 减少长时间使用对眼睛的伤害 [3] 影像系统 - 徕卡三摄系统主摄为5000万像素OV50H传感器 支持OIS光学防抖与f/1.6光圈 夜景进光量提升40% [5] - 长焦镜头支持2.6倍光学变焦与60倍数码变焦 视频拍摄支持8K@60fps与徕卡电影模式 逆光场景色彩还原更真实 [5] 续航与充电 - 内置5400mAh电池 重度使用续航达9-12小时 支持90W有线快充(17分钟充至50%)与50W无线快充 [7] - 电池健康度表现突出 充电1600次后仍保持80%以上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7] 系统与生态 - 搭载HyperOS 2.0系统 优化流畅度与AI功能 支持实时翻译、修图及与小米汽车等智能设备互联 [7] 用户体验与设计 - 采用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解锁速度0.2秒 湿手识别率高 [9] - 相机模组尺寸较大 单手握持可能不适 双扬声器低音表现不足 [9] - 系统存在偶发小卡顿与广告内容 部分银行APP限制刷新率为60Hz [9] 价格与市场策略 - 16+512GB版本售价从4999元降至3559元 降价1440元 性价比突出 [11] - 建议等待小米16发布后进一步降价 但新机型配置可能影响消费者对现有机型的选择 [11]
通信行业周报(2025.07.21-2025.07.27):央国企百亿聚焦聚变赛道,AI软硬件双轮驱动趋势不变-20250731
上海证券· 2025-07-31 11: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通信行业“增持”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聚变能源挂牌成立,央企百亿注资引领规模化新阶段,七家重量级央企及地方国企联合注资114.92亿元 [5][18] - 政策加码叠加中美博弈,可控核聚变投资上行周期开启,美企累计融资约62.8亿美元领跑,中企以27.9亿美元紧随其后,且我国政策面支持持续 [5][18] - 聚焦AI“基建扩张+模型跃迁”双轮驱动,软硬协同下看好算力 - 应用全栈机遇,建议关注多领域相关标的 [6][19] 根据相关目录总结 过去一周行情回顾 板块走势 - 过去一周(2025.07.21 - 2025.07.27),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涨跌幅分别为1.67%、2.33%,中信通信指数整体涨跌幅为 - 0.47%,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排第28位 [4][14] - 通信板块细分板块中,通信设备、电信运营II、通讯工程服务指数近一周跌幅分别达0.20%、1.60%、0.81%,增值服务II指数涨幅为0.47% [4][14] 涨跌幅top5 - 股价涨幅前五名为东信和平34.10%、澄天伟业17.14%、司南导航16.54%、远望谷15.41%、深桑达A 9.81% [4][15] - 股价跌幅前五名为*ST高鸿 - 17.71%、德科立 - 9.61%、恒宝股份 - 8.28%、ST路通 - 7.56%、ST信通 - 6.68% [4][15] 周专题:央国企百亿聚焦聚变赛道,AI软硬件双轮驱动趋势不变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7月22日在上海挂牌成立,标志我国可控核聚变发展进入规模化新阶段,七家重量级央企及地方国企联合注资114.92亿元 [5][18] - 国内可控核聚变投资处于上行周期,一是中美博弈加剧,美企融资领先,中企紧随;二是我国政策面支持持续 [5][18]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6 - 28日召开,AI基建与模型相互依托,软硬件协同属性增强,建议关注算力至下游应用核心受益标的 [6][19] 行业重要新闻 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4%,华为连续两季度领先,出货量占有率从15%提升至18.1% [21] - vivo出货量排名第二,OPPO延续销售势头,OnePlus增长瞩目,小米增长速度第二快,苹果iPhone 16系列降价促销,荣耀中端机型取得良好开端 [21][22] 运营商 - 中国移动2025 - 2027年数据中心交换机集采结束,预估采购约3.33万台,最高限价约20.294亿元,5家国产老牌数通厂商入围 [22] - 华为、中兴通讯、新华三、锐捷网络、迈普通信分别中标不同标包,总中标金额分别约为5.631亿、4.488亿、4.091亿、4.1亿、0.498亿 [22][23] 行业重要公告 - 鸿泉物联预计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约3.3亿元,同比增长35.50%,归母净利润约3300万元,扭亏为盈 [23] - 超图软件预计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约5.80 - 6.20亿元,同比下降2.66% - 8.94%,归母净利润约800 - 1200万元,同比下降64.60% - 76.40% [23] - 源杰科技发布24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855万元,股权登记日为7月30日,除权(息)日为7月31日 [23]
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6896万部 厂商瞄准“差异化+高端化”突围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7-24 16:07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表现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2 4%(Counterpoint)或4 0%(IDC) 出货量分别为6896万部(IDC) [1] - 市场需求疲软和AI手机拉动效应不足是下滑主因 [1] - 预计三四季度市场有望回暖 驱动因素包括换机周期重启 AI高端化趋势 促销提速及销售旺季 [1] 头部厂商竞争策略分化 - 华为中高端机型出货量同比增长17 6% 市占率从15%提升至18 1% 主因Nova14系列热销及高端机型降价 [2] - 苹果通过iPhone16系列大幅折扣刺激需求 但可能影响下半年iPhone17基础款销售 [2] - vivo依靠中低端机型优势位居出货量第二 OPPO子品牌OnePlus通过游戏体验实现显著增长 小米15等机型通过降价维持15 7%份额 [2]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升级 需跳出价格战以创新激发需求 [3] - AI与智能手机加速融合 华为优化鸿蒙OS5 1 AI影像 小米研发Xring O1芯片提升算力 OPPO一加开发芯片级游戏技术 [4] - 三四季度新品集中上市 以旧换新政策及年末促销将刺激换机需求 [4] 长期发展关键要素 - 技术迭代和供应链效率展现行业韧性 需动态管理库存并构建差异化优势 [4] - 破局关键包括AI技术创新 高端市场精细化运营 协同创新生态及供应链优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