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玄戒O1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亲述玄戒芯片及造车幕后故事:压上10年家底、5年蜕变
搜狐财经· 2025-09-29 06:11
小米17系列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包括标准版、Pro和Pro Max三款机型 定价分别为4499元起、4999元起和5999元起[5] - 全系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3nm工艺芯片 GPU性能相比A19 Pro提升34.6%[6] - Pro系列采用"妙享背屏"创新设计 支持个性时钟、AI壁纸、背屏自拍及掌机模式等交互功能[7][9] 核心技术突破 - 屏幕采用国产新型红色发光材料 发光效率达82.1cd/A实现国际领先水平[11] - 全系搭载金沙江电池 能量密度最高达894Wh/L Pro系列采用L形异形叠片电池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13] - 影像系统搭载国产第三代LOFIC技术 实现超高动态范围 Pro系列配备潜望式徕卡浮动长焦[13] 小米汽车业务进展 - YU7车型交付量突破4万台 家庭用户占比69% 其中85%为有孩家庭[16] - 推出高端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提供26项个性选配 起订价10万元[5][18] - 定制服务每月限量40台 在北京工厂店设立400余平定制服务中心[18] 生态链产品矩阵 - 小米平板8系列定价2199元起 Pro版2799元起[5] -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首销价3999元 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版6399元[5] - 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提供65-98英寸四款尺寸 首销价5199元起[5] - 同步发布BE10000 Pro路由器(1699元)和Sound 2 Max音箱(1999元)等高端配件[5] 公司战略转型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长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23] - 研发人员数量从1万人翻倍至超过2万人[23] - 自研3nm芯片玄戒O1发布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3nm设计能力的公司[23] - 手机业务连续站稳国内4000-5000元价位第一 Q2欧洲市场超越苹果[25] 市场表现成果 - YU7车型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15] - SU7 Ultra位列国内50万以上轿车和纯电销量双第一[25] - 科技家电Q2收入同比增长66.2% 空调产品7月跻身全渠道中国第三[25] - 首座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建设 预计年底投产[25]
雷军风评逆转!背后是什么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9-29 01:31
核心观点 - 小米公司面临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 产品夸大宣传和过度营销策略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导致创始人雷军的个人形象和公司口碑急剧下滑 [2][3][5][7][9][10][11][13][14][15][16][18][19][20][22][23][24] 产品问题 -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 实际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无差异 未能实现宣传的"高效导流"和"辅助散热"功能 车主维权群一夜涌入300多人 要求退车或重新定配 [5] - 小米冰箱在广东佛山办公室发生爆炸事件 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严重担忧 [7] - 小米AI眼镜存在佩戴不适、拍摄效果差、连接不稳定等问题 抖音平台退货率高达40% 反映消费者极度不满 [7] 营销策略争议 - 小米采用固定营销模板 包括神秘爆料、吊胃口式预热和高管频繁发声等方式 长期使用引发消费者反感 [9] - 公司将普通产品特性包装成"黑科技" 如快充技术称为"行业颠覆性创新" 碳纤维机盖宣传为"赛道级散热神器" 实际效果与宣传严重不符 [10] - 雷军利用SU7爆燃事故进行危机公关营销 频繁发声回应质疑 被指责转移对产品问题的注意力 缺乏真诚 [10] 品牌信任危机 - 小米SU7爆燃事故导致三人遇难 公司回应未能获得家属和公众认可 被质疑隐瞒真相 [11] - 官网宣传"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 但标准版SU7仅搭载1个毫米波雷达 算力水平与10万级车型相当 与宣传存在巨大落差 [11] - 消费者态度从盲目追捧转向理性看待 更注重产品实际性能和质量 而非品牌人设和营销话术 [13][14][15][16] 企业家形象变化 - 雷军曾成功塑造"亲民""技术男""创业励志代表"等人设 通过食堂排队、为员工开门等细节建立接地气形象 [18] - 人设逐渐崩塌 面对产品问题和事故回应无力 被质疑缺乏诚信和对消费者生命的尊重 [19][20] - 个人人设不能替代产品本质 企业需要回归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来重建信任 [22][23] 行业启示 - 信息透明化时代消费者更加理性 单纯依赖营销技巧和人设的策略已失效 [16][24] - 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 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严格质量管控赢得信任 [22][23][24] - 营销过程中需坚守诚信原则 避免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 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24]
雷军千亿豪赌转型硬核科技 小米“基因重塑”市值增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9-28 22:59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启动五年千亿研发投入计划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4] - 战略调整源于外部质疑和内部焦虑 包括被指"组装厂"及面临苹果三星华为竞争压力 [3] - 重构管理团队并押注造车与造芯 雷军称押上全部身家勇往直前 [4]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 2017年澎湃S1芯片仅售出五六十万台 2018年暂停SOC研发 [4] - 2021年重启芯片研发 定位高端并死磕3nm工艺 [5] - 2022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营收降14.7% 净利润骤降87.2% 芯片团队士气动摇 [5][6] - 2023年OPPO放弃造芯后 公司重申坚持芯片研发 [6] - 2024年初玄戒O1芯片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7] - 2025年5月搭载自研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 [8] 汽车业务发展 - 2021年9月宣布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0] - 2022年因资源不足暂停Ultra项目 后通过团队激励重启 [11] - SU7 Ultra电机功率达1300马力 百公里加速1.98秒 [11] - 2025年6月以6分45秒刷新纽北赛道量产车纪录 [11] 人才与组织建设 - 雷军将"找人"作为首要任务 第一年80%时间用于组建创始团队 [14] - 引进多位行业高管 包括卢伟冰等四人成为新十年合伙人 [14] - 2025年引进法拉利F1空气动力学专家及宝马工程师等海外人才 [15] - 以千万元级薪酬挖角DeepSeek-V2关键开发者 [16] - 设立百万美元技术大奖 2024年奖金升至1000万元人民币 [16] 研发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21190名 占比48.5% 全球专利超4.2万件 [17] - 2022年启动非核心业务优化 收缩边缘产品线并减少营销费用 [18]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024年收入1041亿元 同比增长30% [18] - 2025年第二季度互联网业务毛利率达75.4% [18]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金规模达1927.68亿元 [19] 市场价值变化 - 市值从2020年10周年时2454亿港元增至1.42万亿港元 增长超万亿港元 [2][19] - 折合人民币市值增加约1.08万亿元 [19]
国产手机18年的逆袭密码,藏在一块背屏里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14:40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科技 ,作者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 . 凤凰科技频道官方账号,带你直击真相。 来源:凤凰网科技 "十八年前,我们仰望 iPhone;今天,我们正面迎战",这是在看完小米发布会后印象最深刻的感受。 当时雷军站在舞台中央,身后的巨幕缓缓亮出小米17 Pro系列的轮廓,当手机翻转机身,背部那块灵动 的 "妙享背屏" 亮起的瞬间,没有人会忽略这个细节的分量。十八年前,乔布斯在旧金山用一块触控屏 颠覆了手机行业;如今,另一场关于屏幕的革命正在北京发生,而这次的主导者,是中国企业小米。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在手机形态上做尝试,但这一次,它的意义不同。小米17 Pro 系列首次和 iPhone Pro 系列完全对标,这是过去十年里,中国手机品牌第一次在高端市场,与苹果正面交锋。 这次交锋让小米拿到了一个亮眼的开局。数据显示,小米17全系开售仅仅5分钟,就刷新了 2025 年国产 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小米 17 Pro Max 单款机型更是打破了今年国产手 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在小米 17 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 50%。 "妙享背屏",恰恰是这场交锋中的一个信号:创新的 ...
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引领 小米五年的“改变”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8 06:28
核心观点 - 公司完成从商业模式创新者向硬核科技驱动者的战略转型 体现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突破 [1][5] - 公司通过五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实现技术突破 并计划新一轮五年投入2000亿元研发 [2] - 公司在屏幕、电池、影像及芯片领域实现国产技术突破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3nm芯片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 [4] - 公司构建"人车家全生态"竞争体系 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系统竞争 [5] 战略转型 - 公司从机会驱动转向实力驱动 确立技术为本的铁律并坚持长期研发投入 [2] - 研发投入从2019年75亿元跃升至五年累计1020-1050亿元 2025年预计投入超300亿元 [2] - 战略主题从"战略定力"经"持续积淀"到"关键突破" 完成规模扩张到技术引领的转型 [3] 技术突破 - 小米17系列实现三大核心领域突破:M10屏幕发光效率国际领先 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世界前列 LOFIC技术解决逆光摄影难题 [4]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设计能力的公司 [4] - 国产红色发光材料实现82.1cd/A发光效率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芯片研发历时11年 "妙享背屏"设计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4] 产业格局 - 公司构建横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人车家全生态" 以自研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性重构 [5] - 竞争范式从单一产品升级为以自主核心技术支撑的生态系统竞争 [5] - 转型体现中国制造业通过创新与技术实现能级跃升的发展路径 [5]
刷屏雷军年度演讲,创业路上的好帮手,复盘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9-26 22:29
复盘概念与重要性 - 复盘源于围棋术语 指对局后重新推演过程并分析每一步的得失与决策点 以最大化学习价值[3] - 创业与经营类似长期博弈 决策正确与错误均为常态 每一步行动均对未来产生不同影响[3] - 资源有限的创业者容错空间小 复盘可将失败转化为结构化学习机制 避免团队重复犯错[5] - 复盘核心在于将个人记忆转化为团队共享知识 通过过程回顾和因果分析使"学费"价值最大化[5] 复盘与总结的区别 - 总结聚焦结果 核心问题是"完成了什么" 功能为产出盘点和绩效评估 通常向后看[7] - 复盘聚焦过程 核心问题是"如何达成结果" 功能为学习与探究 需还原决策场景和信息[9] - 仅做总结的组织易形成结果导向文化 成功时归因简单 失败时易演变为追责会[10] - 习惯复盘的组织形成学习导向文化 成功时探究可复制决策 失败时剖析假设错误与决策问题[12] 小米战略复盘实践 - 小米通过PDCA模型实现战略转型:从模糊扩张到精准锚定硬核科技双赛道(芯片+汽车)[24] - 计划阶段(Plan):聚焦硬核科技 设定芯片2025年3nm量产、汽车SU7性能榜首、手机高端营收占比超40%等量化目标[24] - 执行阶段(Do):研发预算向芯片和汽车倾斜 年投入200亿且50%投向核心赛道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24] - 检查阶段(Check):玄戒O1芯片实现3nm制程 SU7 Ultra性能登顶 高端手机营收占比升至45% 澎湃OS互联设备破6亿[24] - 处理阶段(Act):固化技术自研与产品定义方法论 建立芯片备用方案和供应链风险预案 植入季度/年度复盘文化[24] 复盘对企业与投资者的价值 - 对企业而言 复盘是纠错引擎 帮助直面失误并锚定长期目标 小米借此实现从组装厂到科技巨头的蜕变[25] - 对投资者而言 复盘是认知升级阶梯 通过贴近产业和修正偏差 发现经营价值与投资价值的偏差空间[25] - 复盘本质是自我革新 帮助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实现价值跃迁[25] 雷军年度演讲主题演变 - 2020年"一往无前":回顾十年发展 强调坚持"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理念[19] - 2021年"我的梦想,我的选择":阐述造车初衷与优势 分享上市破发与回购经历 介绍小米10开启高端之路[19] - 2022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分享穿越低谷的感悟 强调坚持与信念 展示技术研发进展[19] - 2023年"成长":回顾个人大学经历 讲述高端市场探索历程 影像技术突破助力站稳高端[19] - 2024年"勇气":展示造车心路历程与技术突破 SU7产品亮点与应对行业竞争的决心[19] - 2025年"改变":发布玄戒O1芯片(中国大陆首家3nm制程) 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19]
2025年雷军年度演讲全文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21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面临行业巨头压制、团队疲惫及外界"组装厂"质疑 启动历时半年的四五十次复盘会 确立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战略 [12][14][18]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2019年研发投入仅75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 [19][20] - 高管团队重组 引进卢伟冰等外部人才 提拔朱丹等内部早期员工 研发人员超2万人 [21][2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 五年累计增长159% [1] - 2025年推出3nm制程玄戒O1芯片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 [8][36] - 芯片研发历经2014年松果电子失败 2021年重启项目 2024年初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24][30][36] 汽车业务突破 - 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创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总榜排名第三 [47][67] - 2025年SUV车型YU7交付量破4万台 家庭用户占比69% [1] - 自研V8s超级电机 建设400余平定制中心 提供26项选配服务 [1][53] 产品生态扩展 - 发布小米17系列三款旗舰手机及平板8系列 覆盖高端产品线 [4] - 推出智能家电产品包括米家冰箱Pro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等 [4]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即将投产 完善智能家居生态布局 [1] 运营数据表现 - 2020年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元 跻身世界500强 [12] - 2022年受国际形势影响营收骤降15% 为史上首次下滑 [31] - 芯片业务搭载小米15S Pro上市4个月 获市场正面评价 [43]
押上10年家底,5年彻底蜕变!雷军亲述玄戒芯片及造车的幕后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13
本次发布会的众多新品,全面展现了小米在手机、汽车和科技生态领域的持续创新成果,是小米过去五 年硬核实力质变的坚实例证。其中,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创新,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为用 户带来全新个性化表达和影像、游戏新体验;小米汽车全新推出「小米定制服务」,提供车漆、轮毂、 内饰等26项个性选配,让更多用户体验媲美百万豪车的专属定制服务;小米科技家电三款高端新品连 发,持续推动家电行业的产品形态创新和技术创新。 9月25日,2025雷军年度演讲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做了主题为"改 变"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分享玄戒芯片及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在演讲后的发布会环节,雷军重磅 发布了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小米定制服务,及小米平板8系列、米家三区洗衣机Pro、米家冰箱Pro 微 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等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 随着小米过去五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高压强投入,以及高端化战略的持续突破,小米成为首家横跨手 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科技公司,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成长为"硬核科技公司"。雷军在年度演讲中 表示:"过去五年,无论对 ...
小米求变
虎嗅APP· 2025-09-26 14:56
小米旗舰手机战略转型 - 小米17系列引入背屏设计 突破传统水桶机思路 面向年轻时尚及女性用户群体拓展市场 [13][15] - 背屏支持息屏常亮技术 提供AI个性化壁纸及后置摄像头取景功能 较2017年魅族Pro7的背屏交互逻辑显著优化 [15][17] - 小米17 Pro在保留潜望式长焦镜头和提升电池容量基础上集成背屏 维持产品功能平衡 [19] 高端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4年Q2小米在4000-5000元价位段国内市场份额达24.7% 较2021年11.4%实现116%增长 [11] - 旗舰系列未带动手机整体ASP提升 2024年上半年ASP同比出现小幅下滑 [12] - 小屏旗舰战略用户挖掘渐尽 需通过产品创新延长换机周期并吸引新用户 [12] 自研芯片技术突破 - 玄戒O1芯片能效表现超预期 性能核能效逼近骁龙8Gen5 能效核表现优于后者 [22][23] - 芯片研发提升产业链话语权 小米获得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首发权 [24] - 公司计划投入至少500亿资金并耗时10年推进手机SoC自研 [22] 产品战略调整背景 - 雷军2019年提出对标iPhone战略 通过小米13/14/15三代机型确立小屏旗舰定位 [8][9][11] - 造芯与造车战略调整反映公司重大转型 手机业务进入主动变革阶段 [4][5]
对标苹果未被市场“买单”?小米股价跌超8%,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6 13:32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品发布前,因为预期原因,小米股价前期股价上涨较多,前期获利资金存在套现离 场可能,也存在发布会不及预期等因素。 新华财经注意到,9月,苹果17系列的发布同样引发苹果公司股价下跌。美东时间9月9日苹果新品发布 会后,苹果股价收跌1.48%至234.35美元/股,市值一夜蒸发超人民币3700亿元。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6日电(梁怡) 小米雷军演讲刷屏,小米17对标苹果,资本市场却并不"买单"。 9月26日,小米集团股价开盘后股价持续走低,早盘一度跌超5%,午后跌幅扩大,尾盘一度大跌 8.66%。截至收盘,小米集团股价跌幅达8.07%,报54.65港元/股,全天成交金额达233.5亿港元,市值 跌超1000亿港元。 而25日,小米集团股价午后曾大幅拉升,一度涨超5%,收盘涨幅4.48%,报59.45港元每股。 有分析人士指出,26日小米集团股价大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短线资金兑现了发布会预期。 8月19日晚,小米发布一份创历史新高的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多项核心指标创历史新高:营 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连续3个季度突破千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增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