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核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长虹携“熊猫 AI + 硬核科技”闪耀第十三届科博会
央广网· 2025-09-28 03:30
公司产品展示 - 熊猫AI智能家电系列在科博会完成主场首秀 包括AI电视、AI冰箱和AI空调 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居环境 并搭载AI云保湿技术使果蔬保鲜期延长30%以上 [1][2][4] - 虹魔方熊猫互动平台提供实时大熊猫国家公园直播视角 结合趣味答题和云打卡活动 增强科技与文旅融合体验 [4] - X-Flash放射治疗系统作为国际首创超高剂量率FLASH放疗设备 适用于深层实体肿瘤治疗 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AI推理模组算力达20 TOPS INT8 算力密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20% 可应用于无人机、智能监控和工业检测领域 [5] - 硅碳负极材料使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传统石墨负极约1000次) 容量提升40%且成本降低15% 已进入中试阶段 [5] - "天盾"反无人机系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精准追踪5公里内微型飞行器 "天眼"相控阵雷达通过AI算法实现空域安全智能防护 [9] 战略定位与行业应用 - 公司以"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智造服务国家需求"为双主线 覆盖数字产业、绿色能源、AI算力及医疗健康领域 [1][5] - 特种特型产品包括消防救援应急通信设备、地震生命探测仪器及城市智能监控系统 聚焦民生安全保障 [9]
雷军:五年时间重塑,小米完成彻底蜕变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02
9月25日,2025雷军年度演讲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做了主题为"改 变"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分享玄戒芯片及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在演讲后的发布会环节,雷军重磅发 布了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小米定制服务,及小米平板8系列、米家三区洗衣机Pro、米家冰箱Pro 微冰鲜 双系统法式平嵌、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等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 本次发布会的众多新品,全面展现了小米在手机、汽车和科技生态领域的持续创新成果,是小米过去五年 硬核实力质变的坚实例证。其中,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创新,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为用户带 来全新个性化表达和影像、游戏新体验;小米汽车全新推出「小米定制服务」,提供车漆、轮毂、内饰等 26项个性选配,让更多用户体验媲美百万豪车的专属定制服务;小米科技家电三款高端新品连发,持续推 动家电行业的产品形态创新和技术创新。 随着小米过去五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高压强投入,以及高端化战略的持续突破,小米成为首家横跨手 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科技公司,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成长为"硬核科技公司"。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表 示:"过去五年,无论对 ...
2025年雷军年度演讲全文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21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面临行业巨头压制、团队疲惫及外界"组装厂"质疑 启动历时半年的四五十次复盘会 确立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战略 [12][14][18]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2019年研发投入仅75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 [19][20] - 高管团队重组 引进卢伟冰等外部人才 提拔朱丹等内部早期员工 研发人员超2万人 [21][2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 五年累计增长159% [1] - 2025年推出3nm制程玄戒O1芯片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 [8][36] - 芯片研发历经2014年松果电子失败 2021年重启项目 2024年初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24][30][36] 汽车业务突破 - 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创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总榜排名第三 [47][67] - 2025年SUV车型YU7交付量破4万台 家庭用户占比69% [1] - 自研V8s超级电机 建设400余平定制中心 提供26项选配服务 [1][53] 产品生态扩展 - 发布小米17系列三款旗舰手机及平板8系列 覆盖高端产品线 [4] - 推出智能家电产品包括米家冰箱Pro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等 [4]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即将投产 完善智能家居生态布局 [1] 运营数据表现 - 2020年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元 跻身世界500强 [12] - 2022年受国际形势影响营收骤降15% 为史上首次下滑 [31] - 芯片业务搭载小米15S Pro上市4个月 获市场正面评价 [43]
雷军年度演讲,卢伟冰台下“看戏”!为什么要全程亲力亲为?
搜狐财经· 2025-09-26 14:42
演讲形式与特点 - 雷军年度演讲由雷军一人全程完成 时长超过两个半小时[1] - 演讲分为上下半场 上半场聚焦芯片和造车情怀 下半场介绍新品[3] - 该演讲已连续举办6年 形成品牌仪式感 观众消费重点不仅是产品参数更是雷军个人魅力[5] 个人IP塑造策略 - 演讲本质是"雷军"超级IP的年度大秀 通过"自揭伤疤"方式建立情感共鸣[5][7] - 分享与凡客创始人陈年的故事等充满人情味的内容 赋予科技公司温度[8] - 创始人亲自讲述战略抉择故事具有不可替代的真实感和认同感[16] 公司战略转型宣告 - 演讲是小米宣布向"硬核科技"转型的誓师大会[10] - 公司五年前决定押注芯片和汽车技术 计划五年投入1000亿研发资金[12][13] - 芯片和汽车项目每个需投入500-600亿 面临巨大商业压力[13] 营销与传播效果 - 演讲采用故事关联产品发布策略 确保发布会节奏和声势集中[15] - 部分观众组织包场电影院观看发布会 显示品牌号召力[3] - 创始人亲自担任"首席产品解释官" 决定产品和企业的战略高度[10]
100观察|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情怀之外 “硬核科技”如何转化为用户认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3:37
小米集团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公司明确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战略方向 聚焦底层核心技术研发[2] - 过去5年研发投入达1020亿至1050亿元 超出原1000亿元计划 新5年研发投入规划加码至2000亿元[2] - 品牌传播需平衡情感叙事与技术成果展示 以强化硬核科技认知[2][3] 京东集团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 发布AI全景图 未来三年持续投入构建万亿元规模人工智能生态[4] - JoyAI大模型实现全尺寸覆盖+多模态支持+算法创新 国产化算力取得进展[4] - 升级三大AI基础设施平台:数字人平台4.0 JoyAgent3.0智能体平台 JoyCode2.0代码平台[4] 理想汽车产品发布与竞争策略 - 理想纯电i6正式发布 全系售价24.98万元 首销期限时价23.98万元[5] - 标配AD Max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并永久免使用费用[5][6] - 该决策体现智能驾驶技术自信 将促进同行重新审视服务模式[6]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产品 - 联手华为打造首款SUV尚界H5正式上市 售价15.98万元起[7] - 成为鸿蒙智行首款低于20万元车型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7] - 配备3颗4D毫米波雷达 11个摄像头 1个192线激光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7] 阿里巴巴技术创新与合作 - 通义完成安全升级 AI编码安全性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获SecCodeBench安全基准测试双榜第一[8] - 全球大模型安全事件损失从2023年85亿美元增至2024年143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235亿美元[8] - 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合作 集成英伟达软件栈缩短开发周期[13] 交通银行人事调整 - 选举任德奇为董事长 张宝江为副董事长[10] - 新任董事长拥有清华工学硕士背景 具备风险管理与国际化布局经验[10] 中国中车领导层连任 - 选举孙永才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11] - 作为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主持者 连任有望持续赋能技术升级[12]
“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小米押注造车与造芯 雷军为何仍陷“内耗”?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51
公司转型战略 - 小米集团于五年前启动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明确投入千亿资金攻坚核心技术[4] - 公司同步启动造车与造芯两大战略项目 每个项目需投入五六百亿元 押上前十年积累的全部资金[4] - 通过持续五年研发投入 公司在芯片设计 电动汽车和手机高端化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12]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SU7 Ultra作为对标保时捷与特斯拉的核心产品 零百加速1.98秒 最高时速350km/h 性能参数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7] - SU7系列累计交付超30万辆 Ultra版开启预售10分钟内订单突破6900台 2小时订单超1万台[7] - 为防范开发风险 采用SU7与YU7双轨并行开发策略 YU7承担后备救场角色[9] 芯片技术突破 - 玄戒O1芯片采用3纳米制程 在CPU多核性能和GPU跑分上超越苹果A18 Pro 高负载时机身温度低3-5℃[9] - 该芯片已搭载于小米15SPro 小米平板7Ultra及小米手表S4十五周年纪念版实现商用[11] - 咨询机构Counterpoint评价玄戒O1能效比表现证明公司掌握高端SoC设计核心能力[9] 手机高端化策略 - 小米17系列跳过16代直接命名17 寓意高端化五年成果 推出标准版 Pro和Pro Max三款机型对标苹果产品线[11] -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 影像与充电参数向iPhone 17 Pro Max看齐[12] - Pro系列搭载创新妙享背屏 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及实时预览 形成差异化特色[12] 生态协同建设 - 澎湃OS系统深化与小米汽车 智能家居的生态联动 构筑高端化独特支撑[12] - 公司通过拆解三辆特斯拉Model Y进行逆向学习 实施跟随式创新策略[9] 行业竞争环境 - 行业存在对参数优势是否转化为用户心智性能标杆的质疑 特斯拉凭借三电机驱动技术和4680电池构建持续性能输出能力[7] - 保时捷依托纽北赛道数十年运营形成超高品牌认知度 特斯拉具备成熟生态体系[7] - 3纳米制程良率控制存在世界级难题 从实验室突破到大规模量产可能导致成本激增数倍[11] 资本市场表现 - 发布会次日港股小米集团股价短线走低 盘中一度跌超5% 反映投资者关注技术可持续性[13] - 行业观察指出参数可快速追赶 但生态与品牌信任需要长期沉淀[13]
小米汽车定制服务重磅发布,雷军:五年时间重塑,小米完成彻底蜕变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6 06:38
9月25日,2025雷军年度演讲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做了主题为"改变"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分享 玄戒芯片及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在演讲后的发布会环节,雷军重磅发布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小米定制服务,及小米平板8系列、米家三区 洗衣机Pro、米家冰箱Pro 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等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 FAN FAN FARTER FART � 8998 @ - 089 02 C 8 0 0 @ @ @ @ 197 本次发布会的众多新品,全面展现了小米在手机、汽车和科技生态领域的持续创新成果,是小米过去五年硬核实力质变的坚实例证。其 中,小米汽车全新推出「小米定制服务」,提供车漆、轮毂、内饰等26项个性选配,让更多用户体验媲美百万豪车的专属定制服务。 随着小米过去五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高压强投入,以及高端化战略的持续突破,小米成为首家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科技 公司,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成长为"硬核科技公司"。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表示:"过去五年,无论对小米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场彻底的蜕变, 我们用五年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 ...
走夜路、过荆棘,小米五年破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5:28
研发投入与转型战略 - 公司五年研发投入实际达1020-1050亿元,超出原定1000亿目标,新五年计划将研发投入翻倍至2000亿元 [1][3] - 2024年单年研发投资已超300亿元,支撑技术突破与高端化转型 [1][3] -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使命驱动的智能制造与硬核科技公司,坚持技术立业 [1][3] 产品技术突破 - 小米17系列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散热系统、传感器等领域实现对苹果的超越 [2][4] - 采用国产新型红色发光主材实现全球顶尖发光效率,标志供应链自主化进入新阶段 [2][8] - 芯片研发历时11年(其中专注4年多),汽车项目坚持"做完了才说"的务实风格 [2][4] 高端化战略进展 - 五年前明确高端化战略,全面对标苹果,手机与汽车均聚焦高端市场 [5][7] - 小米汽车第二季度含税均价达28.9万元,与B级车价位相当 [5] - 通过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形成高端化方法论,并拓展至全品类 [5][7] 汽车业务布局 - 汽车工厂通过技改提升效率,两个月二十天内交付超4万辆,但仍需持续提升产能 [10] - 推动人车家全生态互联,开放IOT协议及手机秒充协议,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 [6][11] - 注重底盘技术、驾控性能及设计创新(如计划三年开发100种车漆) [6] 市场竞争与目标 - 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市场六大玩家平均份额为15%-16%,公司目标五年内年份额增长1%至20% [9][10] - 与苹果竞争需长期学习并逐步突破,目前优先聚焦十个技术点实现领先 [9] - 新能源汽车领域强调合作共赢,认可理想汽车在增程SUV领域的贡献 [11] 品牌形象重塑 - 通过小米17系列改名及产品力升级,扭转公众对品牌的刻板印象 [4][7] - 从极客品牌转向覆盖高端用户及女性群体的时尚科技品牌,注重个性化与审美需求 [7] - 遭遇网络不实信息攻击,支持六部委打击黑水军行动以维护行业环境 [8]
正面迎战苹果 雷军讲述小米如何“逆天改命”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55
公司战略转型 - 过去五年公司完成彻底蜕变 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确立技术为本的铁律 [4] - 未来五年计划在核心技术研发投入1000亿元 专注底层核心技术突破 [4] - 成为首家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的科技公司 [13] 芯片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3纳米旗舰SoC玄戒O1正式发布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5] - 成为中国内地首家 全球第四家具备3纳米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 [5] - 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上市4个月市场反馈良好 [5] 汽车业务进展 - 首款汽车SU7于2023年12月发布 目标15-20年后成为全球前五 [6] - 首款SUV车型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6] - 自7月6日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突破4万台 [6] 手机产品创新 - 小米17系列采用战略变阵 推出标准版 Pro Pro Max三款机型正面迎战苹果 [8] -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CPU性能比肩苹果A19 Pro GPU提升34.6% [8] - 实现屏幕 电池 影像三大国产技术突破 Pro系列新增背屏支持多功能交互 [8] 市场竞争策略 - 从全面对标苹果转向正面迎战 小米17系列在续航 影像等多维度超越iPhone 17 [8] - 产品定价比苹果更具竞争力 [8] - 通过改名小米17表达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9] 行业地位声明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将纽北赛道作为主场的车企 专注提升驾控与底盘机械素质 [10] - 推动行业回归对基础能力的关注 引领中国车企重视核心环节 [10] - 推出26项个性化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10] 业绩表现 - 五年前公司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4] - 当前正处史上最强阶段 高端化战略持续突破 [13]
新华财经|五年磨砺突破高端壁垒 小米17系列旗舰产品展现硬核科技实力
新华社· 2025-09-26 03:41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坚定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专注于智能制造新战场 [3] - 公司过去五年完成从规模扩张到技术引领的深刻转型 战略主题从"战略定力"演进至"成长"并实现"关键突破" [3] - 构建横跨手机 汽车 智能家居的"人车家全生态"格局 实现从单一产品竞争向生态系统竞争的范式升级 [4] 技术突破成果 - 小米17系列实现屏幕 电池 影像三大核心领域国产技术突破:M10屏幕发光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跻身世界前列 LOFIC高动态技术攻克逆光摄影难题 [3]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成功落地 性能体验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标志着高端芯片领域自主可控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4] - 创新"妙享背屏"设计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展现原始创新能力 [3]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小米转型之路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能级跃升的典型缩影 [4] - 技术攻坚成果体现我国制造业爬坡过坎的关键突破路径 [4] - 公司从科技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完成五年彻底蜕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