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疆(02432)

搜索文档
越疆科技携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亮相工博会
中证网· 2025-09-27 05:41
公司动态 - 越疆科技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示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涵盖自研协作机器人 双足人形机器人 多足机器人及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智能机器人 [1] - 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在"工厂智能枢纽"超级大脑指挥下实现各机器人分工协作 流畅完成物料抓取 视觉检测 物料搬运 精密组装等全流程作业 [1] - 公司提出"具身工业"理念和方案 采用"分布式感知-集中式决策-动态化执行"架构 顶层由"工厂智能枢纽"进行任务规划与实时调度 底层由四类机器人分别承担高精度操作 物流转运 非结构化环境巡检与高重复性工位作业 [2] 行业趋势 - 工业自动化进入以"柔性生产"为核心的下半场 传统单一功能机器人在跨场景适配 多机协同与高精度协作方面存在局限性 [2] - 多形态协同平台体现中国企业在机器人系统架构层面的定义能力 为柔性制造和人力成本攀升背景下的工业升级提供可快速部署解决方案 [2]
越疆入股杭州卓源星杭二号创投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2:10
公司动态 - 杭州卓源星杭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新增越疆为合伙人 [1] - 该企业成立于2025年5月 经营范围限定为投资未上市企业 [1] - 企业实体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 [1]
机器人概念多数走高 近期人形机器人催化频出 行业景气度加速上升
智通财经· 2025-09-25 04:57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极智嘉-W(02590)股价上涨10.54%至29.16港元 [1] - 金力永磁(06680)股价上涨6.29%至22.32港元 [1] - 优必选(09880)股价上涨6.04%至144港元 [1] - 越疆(02432)股价上涨4.52%至63.6港元 [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宣布"十五五"时期将开辟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并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1] - 科技部部长表示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1] 行业发展动态 - 特斯拉目标未来5年内实现月产量10万台人形机器人 并将累计交付100万台设为激励目标 [1] - 国内优必选、智元、宇树等公司获得亿元级别订单 智元和天太机器人出货量及订单突破万台 [1] - 东方证券指出行业正处于从初期走向量产的拐点时刻 景气度加速上升 [1]
越疆推出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4:44
公司技术突破 - 越疆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推出全球首个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涵盖协作机器人、双足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和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 [1] - 该方案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的泛化应用 展示物料抓取、视觉检测、搬运和精密组装等全流程作业能力 [1] - 公司拥有超过10万台协作机械臂全球部署经验 产品经过十年现场淬炼形成海量工艺数据、工业痛点洞察和可靠性工程体系三重核心资产 [1] 产品架构创新 - 轮式人形机器人ATOM-M首次发布 融合人形上身灵巧操作与轮式底盘高效移动 满足工业场景移动操作刚性需求 [2] - 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分布式执行由轮式、人形、多足和机械臂分别负责运输、精细化操作、非结构化环境作业和高精度力控作业 [2] - 工厂智能枢纽作为超级大脑通过多模态感知设备构建全维度环境建模 运用工业领域大模型推理引擎增强智能决策能力 [3] 平台化价值 - 系统具备平台化兼容能力 企业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产线即可通过参数配置实现多形态机器人快速接入与协同作业 [3] - 通过持续数据反馈优化智能体表现 形成越用越聪明的进化闭环 [3] - 推动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智能体伙伴演进 解决传统单一功能机器人在柔性生产中的局限性 [3] 相关ETF表现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幅18.18% 份额增加400万份至8.1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1.2亿元 [5]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下跌1.25% 份额增加1亿份至58.5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2亿元 市盈率45.91倍 [5]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2.84% 份额增加2700万份至87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47.6万元 市盈率20.37倍 [5]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1.94% 份额增加600万份至3.6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6.3万元 市盈率123.26倍 [6]
港股机器人概念多数走高 极智嘉-W涨10.5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3:41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极智嘉-W股价上涨10.54%至29.16港元 [1] - 金力永磁股价上涨6.29%至22.32港元 [1] - 优必选股价上涨6.04%至144港元 [1] - 越疆股价上涨4.52%至63.6港元 [1] 行业整体走势 - 机器人概念股多数走高 [1]
港股异动 | 机器人概念多数走高 近期人形机器人催化频出 行业景气度加速上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3:30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表现 - 极智嘉-W股价上涨10.54%至29.16港元 [1] - 金力永磁股价上涨6.29%至22.32港元 [1] - 优必选股价上涨6.04%至144港元 [1] - 越疆股价上涨4.52%至63.6港元 [1] 政策与产业规划 - 工信部宣布"十五五"时期将开辟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并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1] - 科技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1] 行业发展动态 - 特斯拉目标未来5年内实现月产量10万台人形机器人 [1] - 特斯拉将累计交付100万台机器人设为激励计划重要目标 [1] - 国内优必选、智元、宇树等公司获得亿元级别订单 [1] - 智元与天太机器人出货量和订单突破万台 [1] 行业趋势判断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从初期走向量产的拐点时刻 [1] - 行业大单频出反映景气度加速上升 [1]
越疆携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亮相2025CIIF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42
公司产品与技术 - 越疆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示全球首个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化方案 该方案涵盖协作机器人、双足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和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 [1] - "超级工厂"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 其中"工厂智能枢纽"作为超级大脑负责多模态环境建模和任务规划 通过工业大模型推理引擎增强决策能力 [1] - 轮式机器人负责灵活移动与高精度跨区域运输 人形机器人负责多工位协同和精细化操作 多足机器狗适用于非结构化环境巡检 协作机械臂完成高速高精度力控作业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越疆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 专注于智能机械臂及其他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2] - 公司开发出全球首款桌面协作机器人 成为首家拥有0.25-30kg负载产品矩阵的机器人企业 产品线包含七大系列二十余款协作机器人 [2] - 全球累计出货量达80,000台 产品覆盖3C、汽车、半导体、化工、医疗、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和新零售等行业 [2]
越疆(0243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08:5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1.53087亿元,同比增长27.1%[11] - 公司主营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20.5百万元增长27.1%至2025年上半年的153.1百万元[2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7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53,087千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境外收入80,146千元占比52.4%[97][100] - 净亏损为人民币408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1.8%[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为人民币40.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59.9百万元收窄31.8%[46] - 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4087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1.8%[75] - 公司期内亏损4.087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5.988亿元人民币亏损收窄31.7%[83]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40,870千元,同比减少31.8%(2024年:59,883千元)[114] - 经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229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4.4%[1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22.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35.0百万元减少34.4%[4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7191.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75] - 整体毛利率从43.9%提升至47.0%,毛利增长36.1%至71.9百万元[3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增长30.3%,从31.4百万元增至40.9百万元[4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4089.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75] - 研发成本40,894千元同比增长30.1%,占收入比重26.7%[101] - 销售及经销开支增长31.5%,从62.5百万元增至82.2百万元[41] - 行政开支减少27.0%,从37.1百万元降至27.1百万元[42] - 资本开支减少53.9%,从8.9百万元降至4.1百万元[40] - 销售产品成本81,171千元同比增长20.1%,含存货减值3,752千元[101][104]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为人民币17.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13.7百万元有所增加[49]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17,923千元同比增长31.1%[101] - 员工成本总额由2024年同期人民币55.5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63.6百万元[63] - 期内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人民币2,092千元,同比下降73.4%(2024年:7,877千元)[115] - 公司确认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股份奖励开支为人民币1,792.3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343.2万元增长33.4%[124] - 期内税项支出总额为人民币821千元,同比增长174.6%(2024年:299千元)[10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六轴协作机器人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6.7%[13] - 六轴协作机器人产品收入占比提高至61.2%[13] - 六轴协作机器人销售额增长46.7%,从63.8百万元增至93.6百万元,收入占比从53.0%提升至61.2%[28][29] - 四轴协作机器人销售额增长7.7%,从36.8百万元增至39.6百万元[30] - 复合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3.1%,从14.7百万元增至16.6百万元[31] - 商业场景收入增长165.5%,从5.2百万元增至13.8百万元[36] - 公司产品在半导体行业封装测试等环节实现批量应用[21] - 公司产品在商业领域咖啡机器人、艾灸理疗机器人等实现批量出货[21] - 公司拥有覆盖超200个成熟工业应用场景[23] - 在汽车零部件应用领域成功打入更多全球百强企业[1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9万台[20] - 设立马来西亚子公司作为海外新兴市场首家子公司[20] - 境外收入80,146千元超越内地72,941千元,占比52.4%[97][10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6月DOBOT Atom人形机器人完成量产验证并开启全球交付[15] - 产品具备工业级±0.05mm重复定位精度[15] - 2025年6月与腾讯云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17] - 与药师帮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探索医药全链场景应用[17]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567亿港元[67] - 所得款项净额中40%约3.027亿港元用于2025年至2029年智能协作机器人技术开发[67] - 所得款项净额中27%约2.043亿港元用于2025年至2029年生产线及制造能力开发[67] - 所得款项净额中16%约1.211亿港元用于国内外协作机器人行业下游战略联盟、投资及收购机会[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255亿港元[67] - 公司于2025年7月完成配售1910万股新H股,每股价格54.30港元[69] - 公司计划将19,688,106股内资股转换为H股,占总股本4.65%[156] - 公司收购杭州行思无界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完成智能机器人业务布局[156] - 收购杭州行思无界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开发,股权转让程序于2025年7月完成[135] - 公司适用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所得税率[107] - 公司未派付或宣派股息[111]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55] 其他财务数据 - 剔除存货减值影响的毛利率稳定维持在49.4%[11] - 股东权益由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967.3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011.7百万元,主要因超额配售增加股本[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24年末人民币883.8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63.9百万元,降幅达719.9百万元[51] - 银行借款由2024年末人民币217.8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91.7百万元,实际年利率范围1.19%-2.45%[53]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4年末35.3%降至2025年6月30日26.5%[55] - 持有未到期远期外汇合约共计340.0百万港元,其中40.0百万港元于2025年7月到期[60]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967.28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011.719亿元人民币,增长4.6%[79][8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88.3758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6.3871亿元人民币,下降81.5%[79]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75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6.6793亿元人民币,增长21.3%[79] - 计息银行贷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1658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9.1714亿元人民币,下降54.5%[79] - 公司通过股本发行募集资金6.9389亿元人民币[83]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6.491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负7.0414亿元人民币改善7.8%[86]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7.94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54亿元人民币,下降17.7%[7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9.5517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0.3513亿元人民币,增长8.4%[79]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96.728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01.1719亿元人民币,增长4.6%[81]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601,198千元,主要因新增定期存款562,415千元及金融资产投资100,000千元[88]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出51,454千元,虽获股东出资90,879千元,但银行还款200,708千元形成抵消[88]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163,871千元,较期初883,758千元下降81.5%,主要受投资活动影响[91] - 新增银行借款75,000千元,同期偿还200,708千元[88]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净值下降至人民币65,500千元(2024年12月31日:80,068千元)[116] - 贸易应收款项1年内账龄占比94.8%(57,051千元/60,149千元)[118] - 贸易应付款项增至人民币46,031千元(2024年12月31日:40,687千元),其中97.5%为1年内账龄[119] - 公司发行新股4,195,400股H股,筹集资金总额78,874千港元(约人民币72,665千元)[120] - 金融工具公平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551.7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451.3万元,增长9.4%[133] - 大额存单公平值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9,551.7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695万元[133] - 公司合约承担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16.2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376.5万元,主要因新增收购杭州行思无界科技的人民币2,000万元承担[12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雇员总数为628名,包含执行董事[63]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总薪酬增至人民币5,058千元(2024年:4,872千元),其中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开支占58.2%[110] - 股份奖励计划下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数量从2025年1月1日的18,321,177股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8,071,177股,期内没收250,000股[124] - 向关联方刘培超先生和郎需林先生提供贷款总额人民币2,018.3万元,其中刘培超先生1,863.4万元,郎需林先生154.9万元[129] - 主要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471.9万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495万元,其中以权益结算股份为基础付款为294.2万元[131] - 董事长刘培超直接持有H股76,677,613股,占H股总股本21.41%及总股本18.97%[136] - 刘培超通过受控法团间接持有H股16,041,990股,占H股总股本4.48%及总股本3.97%[136] - 刘培超直接持有内资股19,169,403股,占内资股总股本41.53%及总股本4.74%[136] - 董事郎需林持有H股6,374,570股,占H股总股本1.78%及总股本1.58%[136] - 股东刘洋通过受控法团持有H股31,593,859股,占H股总股本8.82%及总股本7.82%[139] - 深创投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H股21,766,039股,占H股总股本6.08%及总股本5.38%[139] - 松禾成长持有H股21,698,003股,占H股总股本6.06%及总股本5.37%[139] - 前海股权合计持有内资股及H股19,572,616股,占总股本4.85%[139] - 公司于2025年7月22日完成配售19,100,000股新H股,总股本增至423,295,400股[141] - 无锡产发基金持有内资股3,031,596股(占内资股6.57%)及H股3,031,597股(占H股0.85%)[139]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培超持股95,847,016股,占总股本22.64%[142] - 领航资深投资者松禾成长持股21,698,003股,占总股本5.13%[144] - 领航资深投资者前海股权持股19,572,616股,占总股本4.62%[144]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发行任何可转换证券或股份计划[147]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9]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无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150]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59] - 审核委员会确认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规则和条例[159]
越疆(2432.HK)点评:越疆载质 信通四方
格隆汇· 2025-09-20 11:10
公司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排名前二,市场份额13%,中国排名第一 [1] - 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039.5百万美元增长至2028年4950.0百万美元,复合增长率36.6% [1] - 全球部署协作机器人9万台,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创始人刘培超通过个人及受控法团合计持股27.97%,郎需林合计持股1.99% [1] - 管理层拥有10年机器人行业经验,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1] 技术研发能力 - 拥有全栈机器人开发技术,覆盖设计制造、关键部件开发、控制系统及AI功能开发 [2] - 自主研发柔性电子皮肤技术及AI赋能平台X-Trainer [2] - 研发团队140人,占员工总数25%以上 [2] 产品线与应用领域 - 推出4个系列共27款机器人,包括六轴/四轴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机器人 [2] - 产品应用于汽车、3C电子、新能源、医疗健康等九大领域 [2] - 六轴机器人实现手术机器人、艾灸按摩等新场景落地 [2] 具身智能技术突破 - 2025年8月发布新一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II,具备上下肢协同控制能力 [3] - 推出"机械臂+人形+多足"多形态机器人平台,覆盖工业、商用、家庭陪伴场景 [3] - 与腾讯RoboticsX实验室、达摩院等权威机构达成深度合作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7.08% [4] - 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0.23亿元,毛利率提升3.11个百分点至46.98% [4] - 剔除存货减值影响后毛利率稳定维持在49.4% [4] 发展战略 - 采用"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双轮战略 [4] - 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实现持续发展 [1]
越疆(02432):越疆载质,信通四方
甬兴证券· 2025-09-19 11:0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11] 核心观点 - 越疆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协作机器人开发商 以2023年出货量计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排名前二 全球份额13% 在中国排名第一 [1] - 公司通过全栈技术能力和关键部件自研 提供多负载能力及多场景协作机器人产品组合 [1] - 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039.5百万美元增长至2028年4950.0百万美元 复合增长率36.6% [1] - 公司采用"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双轮战略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08%至1.53亿元 毛利率提升至46.98% [1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刘培超通过个人及受控法团合计持有公司27.97%总股本 郎需林持有1.99% [2] - 管理层均拥有丰富行业经验 刘培超为创始人兼董事长 在机器人行业有10年经验 [2][14]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公司拥有全栈技术能力 覆盖机器人设计制造、关键部件开发、控制系统及AI功能开发 [3] - 研发团队由140名专家组成 占员工总数25%以上 已推出4个系列共27款机器人 [3] - 产品包括六轴协作机器人、四轴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协作机器人 应用于汽车、3C电子、新能源等9大领域 [3] - 2025年8月发布新一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II 具备上下肢协同控制能力 [3] - 推出"机械臂+人形+多足"多形态机器人平台 覆盖工业、商用、家庭服务等全场景 [3] 商业化与合作伙伴 - 全球部署协作机器人9万台 销售网络覆盖100+国家和地区 [3] - 与腾讯RoboticsX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摩院等权威机构深度合作 [3] - 获得马扎克、ASKA、Aurotek等国际工业与商业巨头采用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3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0.23亿元 [10]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6/7.03/9.49亿元 [11] - 预测经调整溢利净额分别为-0.38/0.03/0.63亿元 [11][13] - 2026年预测PS为31.8倍(按9月17日收盘价57.9港币/股) [11] - 毛利率从2023年43.54%持续提升至2027年预测48.66% [17][18] 历史沿革与里程碑 - 2015年成立 2016年发布全球首款桌面型智能协作机器人 [14] - 2021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4年港交所上市 [14] - 2025年加入英伟达物理AI全球生态伙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