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债务置换

搜索文档
信用债周报:收益率多数上行,债券购回业务有助于平抑波动-20250923
渤海证券· 2025-09-23 11: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期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增长,净融资额环比增加,二级市场成交金额环比增长,收益率多数上行,信用利差分化,中短端收窄、长端走阔 [1][61] - 绝对收益角度,信用债全面走熊条件不充分,未来收益率将下行,当前配置思路可转积极,交易适度乐观,关注利率债和票息价值;相对收益角度,评级利差低,信用下沉效果不佳,可拉长久期 [1][61] - 沪深北交易所优化债券购回业务,可平抑市场波动、化解信用风险 [2][64] - 房地产政策托举,市场朝止跌回稳迈进,地产债可关注央企、国企和优质民企债券,博弈超跌房企债券估值修复机会 [2][65][66] - 城投债违约可能性低,可作为重点配置品种,短期信用风险无虞,但部分城投债有估值波动风险,可关注“实体类”融资平台转型机会 [3][6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级市场情况 - 发行与到期规模:本期信用债发行 407 只,金额 3264.33 亿元,环比增长 25.20%,净融资额 886.38 亿元,环比增加 179.11 亿元;企业债零发行,净融资额 -42.41 亿元,其余品种发行金额增加,企业债、短融净融资额增加,公司债、中票、定向工具净融资额减少 [12] - 发行利率:交易商协会发行指导利率多数上行,整体变化 -5 BP 至 5 BP,不同期限和等级品种利率变化有差异 [14] 二级市场情况 - 市场成交量:本期信用债成交 8969.55 亿元,环比增长 22.76%,各品种成交金额均增加 [17] - 信用利差:中短期票据、企业债、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中短端收窄、长端走阔,1 年期、3 年期收窄,5 年期、7 年期走阔 [20][28][38] - 期限利差与评级利差:不同品种期限利差和评级利差表现不同,部分处于历史中低分位或低位 [45][50][53] 信用评级调整及违约债券统计 - 信用评级调整统计:本期 1 家公司评级下调,为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7][58] - 违约及展期债券统计:本期武汉当代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信用债违约,违约债券余额 6.50 亿元,暂无信用债展期 [59][60] 投资观点 - 信用债投资:配置思路转积极,交易适度乐观,关注利率债和票息价值,可拉长久期 [1][61] - 地产债投资:关注央企、国企和优质民企债券,博弈超跌房企债券估值修复机会 [2][66] - 城投债投资:作为重点配置品种,短期风险无虞,关注“实体类”融资平台转型机会 [3][66]
前7月地方借钱6.7万亿 钱怎么花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10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 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67037亿元,同比增长约60% [1] - 6月和7月发债规模均超1万亿元 [1] - 再融资债券约3.4万亿元,同比增长65% [1] - 新增债券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5% [1] 债券资金用途 - 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存量债务 [1] - 新增专项债券约2.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7%,占全年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总额比重超六成 [2] - 特殊新增专项债约7550亿元,用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拖欠企业账款 [2] - 近2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其中26.37%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17.63%投向交通基础设施,13.03%投向土地储备 [3] 土地储备专项债 - 前7个月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规模超2600亿元 [3] - 资金用途主要是回收存量闲置土地,调节土地市场供需关系 [3] - 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 [3] 债券发行进度 - 预计10月底前基本完成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任务 [4] - 湖南省要求专项债券项目开工率8月底达到80%,9月底全面实质性开工 [4] - 支付率9月底达到40%,春节前全部使用完毕 [4] - 第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3.5万亿元,净融资规模2.2万亿元 [5] 债务管理政策 - 国务院大幅放宽专项债资金投向,扩大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行业范围 [6] -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95万亿元,低于债务限额57.99万亿元 [6] - 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10.2年,平均利率2.93% [6]
前7月地方借钱6.7万亿,钱怎么花?
第一财经· 2025-08-07 14:56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用途 - 今年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67037亿元,同比增长约60%,其中6月和7月发债规模均超1万亿元 [3] - 前7个月发行的6.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约3.4万亿元(同比增长65%),新增债券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5%) [4] - 再融资债券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存量债务,其中1.9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5][6] - 新增专项债券约2.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7%),占全年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总额比重超六成 [6] 债券资金具体投向 - 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资金中,26.37%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17.63%投向交通基础设施,13.03%投向土地储备 [9] - 前7个月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规模超2600亿元,主要用于回收存量闲置土地以调节土地市场供需 [9] - 今年新增专项债新用途包括8000亿元用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拖欠企业账款,前7个月已发行7550亿元 [6] 发行计划与使用效率 - 预计10月底前基本完成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任务 [10] - 湖南省要求专项债券资金"开工率8月底达到80%、9月底全面实质性开工,支付率9月底达到40%、春节前全部使用完毕" [10] - 预计第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3.5万亿元,净融资规模为2.2万亿元 [11] - 国务院放宽专项债资金投向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行业范围以提高使用效率 [11] 地方政府债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95万亿元,低于57.99万亿元的债务限额 [13] - 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10.2年,平均利率2.93% [13] - 隐性债务置换后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压力大幅减轻 [6]
前7月地方借钱6.7万亿,钱怎么花|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8-07 12:17
前7个月地方发行的6.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约3.4万亿元,同比增长65%;新增债券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55%。 近些年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到期政府债券本金主要靠再融资债券筹资偿还。去年为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中 央出台了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计划,其中6万亿元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今年的额度是2万 亿元,截至7月底已发行近1.9万亿元。 正是置换隐性债务进度比较快,叠加到期政府债券本金"借新还旧",使得今年前7个月再融资债券快速增长。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日公开表示,各地隐性债务置换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压力大幅减轻,财政 空间得到释放,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为了稳经济、防风险,今年以来地方借钱规模创新高。 目前地方政府借钱合法途径基本来自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根据财政部及市场机构数据,今年前7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 67037亿元,同比增长约60%。其中6月和7月发债规模均超1万亿元,地方政府加快发债。 那么,这6.7万亿元花在哪里、怎么花?答案是一半以上偿还旧债,近一半投入重大项目建设。 根据财政部及 ...
信用债8月投资策略展望:震荡偏强趋势下,继续选择高等级拉久期
渤海证券· 2025-08-05 12:20
核心观点 - 震荡偏强趋势下建议继续选择高等级拉久期策略[1] - 7月信用债收益率整体呈先下后上再下的波动态势,月度均值较6月整体下行[2] - AAA级5年期品种信用利差分位数处于10%-14%分位,仍有少量压缩空间[2] - 供给不足和旺盛配置需求对信用债走强形成持续支撑[2] - 评级利差普遍处于历史低位,信用下沉效果不佳,高等级品种补涨潜力更大[2] 一级市场情况 - 7月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27%至12900.31亿元[12] - 净融资额环比增加954.08亿元至3662.83亿元[12] - 企业债发行金额环比增长77%至17.7亿元,净融资额-236.08亿元[13] - 公司债发行金额环比下降7.87%至4021.18亿元,净融资额1512.98亿元[13] - 中期票据发行金额环比下降9.5%至4635.71亿元,净融资额2345.78亿元[13] 二级市场情况 - 7月信用债合计成交41783.17亿元,环比增长4.05%[19] - 中短期票据AAA级1年期信用利差收窄2.14BP至19.83BP[25] - 企业债AAA级5年期信用利差收窄6.7BP至24.92BP[33] - 城投债AAA级7年期信用利差收窄3.91BP至23.22BP[41] - AA+中短期票据3Y-1Y期限利差处于21.8%历史分位数[45] 行业动态 - 房地产市场继续朝着止跌回稳方向迈进,1-7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3.3%[66] - 城投平台加速出清转型,"实体类"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机会值得关注[67] - 地产债配置重点为历史估值稳定的央企国企及优质民企债券[3] - 城投债在稳增长背景下仍可作为重点配置品种,短期信用风险无虞[3] 政策环境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63] - 财政部表示隐性债务置换政策效果逐步显现[65] - 政治局会议要求有力有序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65] - 证监会提出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和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64]
财长部署下半年财政四大工作重点: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
第一财经· 2025-07-30 02:00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 - 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 运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 2025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 较上年增加2.9万亿元[1] - 加快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3] 财政资金执行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万亿元 保持较大强度[2]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 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超90%[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已下达6583亿元[2] 财政政策工具与空间 - 统筹运用专项资金 税收优惠 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产业升级[3] - 下半年广义财政空间超7万亿元 含赤字4.03万亿元 专项债2.24万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7450亿元[3] - 财政增量政策工具箱包括增发国债 特别国债 专项债券及盘活存量资产等举措[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去年新增6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截至6月底累计发行置换债券3.8万亿元[4] - 已使用置换资金3.44万亿元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4] -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依法合规推进政府投资项目[4] 消费与内需支持 - 以促消费为重点支持扩大内需 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4] - 支持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4] 民生保障措施 -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5] - 预计每年发放育儿补贴1000-1200亿元 拉动社零增长0.14-0.2个百分点[5] - 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9.2% 教育支出增5.9% 卫生健康支出增4.3%[6] 养老金与财政补助 -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6] - 中央财政已下达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1万亿元[6] 财税体制改革 - 研究制定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意见 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系统集成[6] -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研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6] - 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研究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6]
财政部李大伟:截至6月末已发行置换债券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
快讯· 2025-07-25 07:39
政府债务置换进展 -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截至6月末已发行1.8万亿元 占全年额度的90% [1] - 已使用置换债券资金1.44万亿元 [1] - 财政部指导地方加强隐性债务置换管理 缩短发行和置换时间差以降低利息成本 [1]
202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观察及下半年展望:年内隐债置换基本完成,二季度发行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
联合资信· 2025-07-24 13: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5.4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18%,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年内隐债置换基本完成;三季度发行节奏预计与一、二季度变动不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快落地;短期看,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下降空间受限,且存在阶段性波动可能性;未来地方政府债务严监管态势仍将持续,化债思路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化债资源及地方投融资空间或将进一步分化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地方政府债券相关政策梳理 -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规范推动土储专项债工作,提高财政赤字率至4%左右,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特别国债5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4.4万亿元,加快资金下达拨付 [4][5] - 推动地方落实隐性债务置换政策,2024 - 2026年每年2万亿元置换额度,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九成,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 [6] - 健全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和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优化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穿透式监管,明确不新增隐性债务为“铁的纪律”,加快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 [8] 202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回顾 发行概况 - 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上半年累计发行1086支,金额5.4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18%,新增专项债及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二季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提速 [11] - 专项债券占比78.52%,新增债券发行2.61万亿元,同比增长43.09%,再融资债券发行2.88万亿元,置换隐债专项债券发行1.80万亿元,净融资额4.41万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35.69% [11][12] - 10年期及以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占比大幅增长,加权平均发行期限为15.88年,广东、福建等经济活跃区域为新增债券发行主力,重点省份发行仍以再融资债券为主 [16] 利率与利差分析 - 2025年2月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小幅回升,二季度有所下行,一季度和二季度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1.94%和1.85% [22] - 2025年一季度及二季度平均利差环比继续走阔至11.28bp和12.01bp,省份之间利差走势分化明显,二季度平均发行利差最高的省份为内蒙(19.02bp) [25]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 专项债募集资金投向中基建领域仍是主要发力点,多地市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前三大投向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及铁路轨道,发行金额占比合计达48.43% [30] 地方政府债券未来展望 - 三季度发行节奏预计与一、二季度变动不大,各省市三季度计划发行2.7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1.49万亿元,7 - 12月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新增空间上限为4.24万亿元 [33] -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快落地,赤字率突破至4%左右,新增地方专项债4.40万亿元,财政支出增加1.2万亿元,下半年建设项目加速或将带动社会投资 [33][34] - 短期看,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下降空间受限,且存在阶段性波动可能性,后续股市行情、财政发力与债券供给放量可能扰动短端利率 [36] - 地方化债思路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未来化债资源及地方投融资空间或将进一步分化,严监管态势持续,同时支持地方在发展中化债 [37][38]
热点关注 | 关于M1、M2剪刀差收窄的要点解读
新浪财经· 2025-07-21 08:43
货币供应量变化 - 6月末M2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至8.3%,创近15个月以来最高 [1] - M1与M2剪刀差显著收窄1.9个百分点至3.7个百分点 [1] - 6月末M1增速较上月末大幅加快2.3个百分点至4.6%,创近25个月最高 [1] - 6月末M1比上月末增加50346亿元,是过去5年同期最高增加额 [3] - 6月M1环比增速为4.6%,较过去10年平均水平加快1个百分点 [3] M1增速加快原因 - 企业短期贷款增加1.16万亿,同比大幅多增4900亿,带动企业活期存款多增 [3] - 6月末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月末加快4.6个百分点,近17个月首次转正 [3] - 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导致城投企业活期存款增加 [3] - 促消费力度加大带动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增长,6月末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 [3] - 去年同期金融"挤水分"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大幅下降,低基数推高今年6月末M1同比增速 [3] 经济信号与现状 - M1、M2剪刀差大幅收窄释放金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信号 [1] - 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活动活跃度正在改善 [1] - 当前M1增速仍处于偏低水平(过去十年平均增速为7.4%) [1] - 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动能整体偏弱 [1] - 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居民定期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 [1] 未来展望 - 监管层将持续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 [2] - 财政部门将优化以旧换新等政策工具促消费 [2] - 下半年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活跃度有望持续改善 [2] - 上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将进一步发酵,抵消隐债置换规模消退影响 [2] - 未来M1增速还有上升空间,M1、M2剪刀差有望继续收窄 [2]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短期效果最强 [2]
近2.3万亿化债资金快速落地,下半年地方还有哪些新举措
第一财经· 2025-07-14 14:30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进展 - 2024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发行用于化债的政府债券额度达22607亿元,占全年28000亿元总额度的81% [1] - 截至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较2018年底减少50% [3] - 2024-2028年计划发行10万亿元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预计5年可节约利息支出6000亿元 [3][5] 专项债券发行情况 - 2024年计划发行2.8万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化债,包括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和0.8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4] - 上半年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1.79万亿元,完成进度90%;新增专项债券发行4648亿元,完成进度58% [4] - 专项债券利率约2%,较隐性债务利率平均下降2.5个百分点 [5] 化债政策效果 - 融资平台数量去年减少7000多家,今年继续减少,债务风险水平显著下降 [5] - 广西等省份出台一揽子化债方案支持重点市县化解债务 [8] - 2026-2028年计划分别发行2.8万亿元、0.8万亿元和0.8万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化债 [8] 后续工作建议 - 建议加快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将化债总额度靠前使用 [1][8] - 建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快市场化转型,引入社会资本和优质资产 [9] - 建议通过盘活国有资产、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等方式筹集化债资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