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采
icon
搜索文档
春立医疗(688236):2025年中报点评:集采影响出清,业绩拐点已至
东方证券· 2025-09-25 11:5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6.68元 对应2025年46倍PE估值 [4][7] 核心观点 - 集采影响出清 业绩拐点已至 2025H1营收4.9亿元(同比+28.3%) 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44.9%) [2][12] - 海外业务表现亮眼 髋膝脊柱产品通过CE审核 膝关节假体获美国FDA批准 [12] - 研发投入持续 2025H1研发费用0.5亿元 费用率10.4% 取得多项新产品注册证 [12]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67.1%(同比-4.4pct) 净利率23.5%(同比+2.7pct)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12] - 预计2025年营收10.79亿元(同比+33.9%) 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79.4%) [5][6]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8/0.75/0.93元 [4][6] 业务发展 - 国际业务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出口业务持续攀升 [12] - 产品线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完善创伤产品线 布局新材料研发 [12]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为48.42倍 公司估值40.7倍具相对优势 [13] 市场表现 - 股价23.8元(2025年9月24日) 52周区间10.99-25.91元 [7]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117.74%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81.52% [8]
国新证券每日晨报-20250922
国新证券· 2025-09-22 02:55
国内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收于3820.09点 下跌0.3% 深证成指收于13070.86点 下跌0.04% 科创50下跌1.28% 创业板指下跌0.16% [1][5][9] - 万得全A成交额23494亿元 较前一日有所下降 [1][9]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有14个上涨 消费者服务 煤炭及有色金属涨幅居前 综合金融 汽车及医药跌幅较大 [1][9] - 概念板块中挖掘机 煤炭开采及光刻机等指数表现活跃 [1][9] - 当日A股市场1911只个股上涨 3404只下跌 107只持平 163只个股涨超5% 175只个股跌超5% 60只个股涨停 27只个股跌停 [10] 海外市场表现 - 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 道指涨0.37% 标普500指数涨0.49% 纳指涨0.72% [2][5] - 安进 苹果涨超3% 领涨道指 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涨1.22% 特斯拉涨超2% 微软涨近2% [2] - 中概股涨跌不一 小马智行涨近19% 世纪互联跌超3% [2] 重要经济数据 - 8月我国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1.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8% 跨境资金净流入32亿美元 银行结售汇顺差146亿美元 [23] - 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65.8亿元 同比下降12.7% [24] - 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69.2%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7.5%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23.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9.2% [24] 政策与行业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发布 46359家医药机构参与报量 77%按厂牌报量 23%按通用名报量 [15][16] - 集采规则强调"稳临床 保质量 防围标 反内卷" 对投标企业质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16] - 特别关注儿童药供应保障 调整儿童适宜剂型比价规则 小规格价格有所放宽 [16] -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微博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因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 [17][18]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主题为"智造世界·创造美好" 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嘉宾参加 [19][20] 国际关系与贸易 - 中美高层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通话是务实 积极 建设性的 [10][11][12][13] - 中方强调美方应避免采取单方面贸易限制措施 希望美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开放 公平 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10][13] - 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与美国在3500亿美元投资商业可行性保证问题上存在分歧 [7][21]
9.22犀牛财经早报:9月新发权益类基金规模近660亿元 超78%私募平均仓位行至年内最高位
犀牛财经· 2025-09-22 01:58
资金借道基金积极入市 9月新发权益类基金规模近660亿元 当前,公募基金正成为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9月以来,截至9月19日,共有141只基金产品 成立,发行总规模为1182.74亿元,已经接近今年6月的1243亿元,位居年内月度新发基金规模次高。随 着月内更多新发基金的成立,9月新发基金规模创下年内月度新高,几乎没有悬念。(上证报) ETF百亿俱乐部迎新 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涌入 近期,权益市场热点频出,增量资金持续涌入热门ETF。上周,ETF百亿俱乐部又迎来新成员:易方达 国证机器人产业ETF、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权益市场在波动中逐 步走强,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内难以逆转,但是指数波动率会放大;同时,市场延续流动性驱动逻辑, 成长风格仍然在趋势轨道之中。未来,更多资金将继续通过ETF工具入市,为权益市场带来更多积极因 素。(中证报) 超78%私募平均仓位行至年内最高位 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全市场股票私募机构平均仓位超过78%,较9月5日上升近3个百分点,达到今 年最高水平。多家百亿级私募近期向记者透露,目前仓位维持中高水平,并逢低加码科技、创新药等板 块的优质标的 ...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生长激素神话”还能靠什么翻身|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19 09: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3] - 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3] - 近五年中报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46.85%骤降至-42.85% [3] 市值变动 - 公司市值从2021年5月超2100亿元峰值缩水至当前500亿元 累计减少超1600亿元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4] - 生长激素产品占营收70%以上 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4] - 国内PD-1/PD-L1抑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同比萎缩23% 反映同类赛道竞争加剧 [5] 费用结构分析 - 2025年中报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53.6% [6] - 销售费用增长源于新药推广及销售团队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拓展 [6] - 研发费用激增因重点推进ADC及小核酸技术平台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6] - 三费占比达46.9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5%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1%但集采后边际效益递减 [7][8] 行业转型挑战 - 生物医药行业面临从仿制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阵痛 普遍存在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困境 [5] - 企业需加强产品多元化布局 通过严格评估研发项目确保资源向有市场潜力领域倾斜 [4]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投资界· 2025-09-18 08:1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达9500万 其中登记在册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5] -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超91亿元 同比增长6%[5] - 线上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 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量飙升5倍[5] 行业竞争格局 - 抗抑郁药市场形成"原研药企+本土仿制药企"激烈竞争格局 伏硫西汀片呈现"原研1家+国内17家"模式[14] - 2023年以来国内已有40个抗抑郁仿制药获批上市 至少32款国产1类化药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14] - 舍曲林主要仿制药企从2018年仅3家增至十余家 氢溴酸伏硫西汀今年新增9家仿制药企入局[13] 企业表现 - 翰森制药凭借阿戈美拉汀片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7] - 京卫制药艾司西酞普兰片销售额达7亿元[7] - 绿叶制药独家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7] 价格与集采影响 - 伏硫西汀原研药价格从500元/盒降至27.5元/盒 降幅达40%[19] - 集采后伏硫西汀最低中标价仅9.87元/盒 单片价格低至0.7元[20] - 舍曲林纳入集采后辉瑞市场份额半年内下滑14% 华海药业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22] 患者用药特征 - 抑郁症需长期规律服药 患者可能同时服用8种药物[25] - 抗抑郁药物无法立竿见影 需持续用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26] - 撤药反应常被误认为成瘾 实际是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戒断反应[26]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精神卫生普及度提升 福建/广东/安徽/山东等地开展心理讲座超千场 覆盖超15万人次[12] - 专科医院建设加速 全国已有88家精神专科医院 正投资4亿元扩建床位[12] - 年轻一代就诊意愿增强 推动临床需求增长[11]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8 04:45
中国抗抑郁药市场现状与规模 - 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达9500万,其中登记在册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4] -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去年超91亿元,同比增长6%[4] - 线上购物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量飙升5倍[4] 市场竞争格局与企业表现 - 翰森制药凭借阿戈美拉汀片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6] - 京卫制药艾司西酞普兰片销售额达7亿元[6] - 绿叶制药独家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6] - 伏硫西汀片形成"原研1+国内17"竞争格局,今年有9家仿制药企入局[12][13] - 国内已有40个抗抑郁仿制药获批上市,32款国产1类化药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13] 价格与集采影响 - 集采后国产伏硫西汀价格从500元/盒降至27.5元/盒,原研药价格跳水40%[20] - 伏硫西汀原料生产成本仅6元/克,原研药利润率曾达60000%[19] - 舍曲林纳入集采后,辉瑞市场份额半年内下滑14%,华海药业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22] - 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品种通过集采和医保实现价格大幅下降,患者用药成本不足原来十分之一[20] 需求驱动因素 - 社会认知转变推动就诊率提升,年轻一代主动寻求治疗[10] - 多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福建累计679场心理讲座覆盖7.34万人次,广东推行"一村一心理咨询师",安徽开展487场讲座惠及8万余人[11] - 精神科成为医院"黄金科室",医生收入提升且缺口缩小[12] - 抑郁症需长期服药治疗,慢性病特性支撑市场持续扩大[23][31] 研发与产品特性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门槛高,新药推出缓慢[17] - 抗抑郁药需长期规律服用,突然断药会导致严重戒断反应[29][31] - 原研药企如辉瑞、丹麦灵北、礼来曾占据近九成市场份额[20] - 仿制药疗效早期较差,难以进入三甲医院,现通过集采实现以价换量[17][20]
昊海生科实控人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罚,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新京报· 2025-09-17 10:28
公司治理与实控人事件 - 控股股东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并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公司强调该事件为蒋伟个人行为 与公司日常经营及财务无关[2] - 蒋伟与游捷夫妇合计直接持有公司45.82%股份(蒋伟28.53% 游捷17.29%)并通过上海湛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控制另外1%股份[3] - 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管理由侯永泰(董事长)和吴剑英(总经理)团队负责[3] 股权结构与高管薪酬 - 管理层侯永泰和吴剑英分别直接持股3.61%和3.64%[4] - 2024年侯永泰与吴剑英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300.42万元和301.78万元[4] - 蒋伟夫妇以73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206位[3] 财务表现与业绩分析 - 2024年营收26.98亿元 同比增速骤降至1.64%[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19亿元(同比减少4.25%) 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减少7.41%)[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减少7.12%) 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减少10.29%)[6] - 业绩下滑主因眼科和骨科产品受集采价格冲击 完全抵消医美玻尿酸产品增长[5] 业务板块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美与创面护理营收5.75亿元(同比减少9.31%)[6] - 眼科产品营收3.68亿元(同比减少18.61%)[6] - 骨科产品营收2.27亿元(同比减少2.58%)[6] - 研发费用同比下滑21.53% 研发费用率降至7.54%(去年同期8.93%)[6]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企业 2007年成立[2][5] - 2015年香港联交所上市 2019年上交所科创板上市[5] - 专注医美创面护理、眼科、骨关节腔粘弹补充剂、外科防粘连四大领域[5] - 与华熙生物、爱美客并称医美行业"三剑客"[5]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虎嗅APP· 2025-09-17 10:02
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达9500万,其中登记在册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5] -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去年超91亿元,同比增长6%[5] - 线上购物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量飙升5倍[5] 主要药企市场表现 - 翰森制药凭借阿戈美拉汀片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7] - 京卫制药艾司西酞普兰片销售额达7亿元[7] - 绿叶制药独家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伏硫西汀片形成"原研1+国内17"竞争模式,仅2024年便有9家仿制药企入局[14][15] - 2018年舍曲林主要仿制药企仅3家,如今增至十余家[14] - 2024年国内已有40个抗抑郁仿制药获批上市,32款国产1类化药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16] 集采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 国产伏硫西汀价格从500元/盒降至27.5元/盒,原研药价格跳水40%[24][26] - 集采中标最低价达9.87元/盒(单片0.7元),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品种实际用药成本不足原价1/10[26] - 辉瑞舍曲林市场份额半年内下滑14%,华海药业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29] 患者需求与治疗现状 - 抗抑郁药物需长期服用,部分患者需同时服用8种药物甚至终生服药[32][41] - 心理治疗成本高昂(单次500元,月支出2000元),且行业存在资质参差不齐问题[39] - 多地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福建累计开展679场心理讲座(2025年),广东推行"一村一心理咨询师"计划[13] 原研药与仿制药成本利润对比 - 伏硫西汀化学生产成本仅6元/g,原研药售价曾达3570元/g,利润率超60000%[23] - 国际巨头(辉瑞、灵北、礼来)曾占据近90%市场份额,现因集采策略失误被本土药企替代[23][29]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虎嗅· 2025-09-16 23:51
连抗抑郁药都有软广了,麦草感叹,"这个世界真是疯了"。 热切需求下,手握阿戈美拉汀片的翰森制药,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京卫制药凭艾司西酞普兰片,狂揽7亿销售额;绿叶制药的独家新药盐酸托 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 这条关乎生命的赛道,同样也是一门炽热而残酷的生意。 刷到那条笔记时,她以为是病友间的寻常分享,看完才回过味来,是某喷剂的广告。"抗抑郁症跟治感冒不一样,药不能乱吃。"麦草说,打着科普的幌子 推荐可能会误导病人。 但面对越冒越多的抗抑郁药广告,麦草也表示能理解。 她去健身房运动疗愈,10个人里3个人是病友,运动场秒变"病友交流会";去医院复诊,普通号也得靠抢,看诊推迟一小时是常态,候诊厅里黑压压坐满 了等待的人。 甚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也在增多,麦草住院期间,周围几乎没有空床位,医生们总是行色匆匆,护士更是人手紧张,"四五个人要管七十多个病人"。 数据显示,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已达到9500万,其中登记在册的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庞大的患病人群催生了一个躁动的药品市场。 打开线上购物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飙升5倍。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 ...
身边的药店,为何比饮品店还多?
36氪· 2025-09-16 04:15
药店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药店总数超过64万家 截至2023年5月 显著高于新茶饮门店的51.5万家数量[1] - 2022年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达5421亿元 同比增长10.2% 为近五年最高增幅[1] - 2022年12月单月销售额突破800亿元 月度同比增长82% 呈现爆发性增长[2] 政策驱动因素 - 2017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实行零差价政策 禁止医院从药品销售中获利[7] - 医药分离制度保障患者购药选择权 禁止限制处方药外流[9][14] - 处方药外流使零售药店承接万亿级医药市场份额[16] 资本扩张与行业结构 - 2018-2022年药店数量从50万家增至62万家 四年增加超10万家[17] - 连锁药店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 上市企业旗下门店超1万家[21][22] - 2020-2021年新开药店数量分别为2.2万家和3.31万家[22] 市场竞争与盈利状况 - 连锁药店平均净利润率约5% 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33] - 2021年超40%大型连锁药店销售额增长低于5% 其中18.18%为负增长[33] - 药店通过销售高毛利OTC药品、保健品及生活用品提升盈利能力[30] 行业饱和度与分布 - 中国药店人口比为3000:1 远超国际6000:1的标准[38] - 成都等城市药店密度达1800-2000人/家 行业呈现过度竞争状态[38] - 多地出台药店距离限制政策 如三亚100米、上海300米[23][24] 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 - 集采政策使55%处方药分销市场转向零售渠道[25] - 医保"双通道"机制和门诊统筹政策将药店纳入医保报销体系[25] - 医院住院药占比从80%降至46% 门诊用药需求持续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