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费学前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北京商报· 2025-09-23 16:18
各地普遍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高考综合改革持续落地……9月 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 鹏介绍,"十四五"时期,规划所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五方面取得新突破。同时,中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怀进鹏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以县中振兴为推动,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 资源配置方式,配合中考改革进行探索,淡化竞争、减少焦虑,高考综合改革持续落地,并已在各地全 面实施。 谈及高等教育,怀进鹏介绍,中国高等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上大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 的30%,达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这两年,我国有序实施优质 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使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 今年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优质高校均宣布了扩招计划。其中,北京 大学此前宣布2025年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加大国家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清华大学也曾表 ...
教育事业“十四五”高质量收官: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高考综合改革持续落地
北京商报· 2025-09-23 11:08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进一步表示,"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实施了"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动各地增加体 育课、体育课后服务和大课间,推动课间活动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 育活动2小时要求。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强力推动这些举措。同时,广泛开展班级联赛,改进体育中考, 丰富学校体育的"运动菜单",根据学生兴趣、锻炼条件,把"菜单"进一步丰富,激发学生锻炼热情。从 目前监测情况看,近几年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总体水平稳中有升。 教育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关心教育。怀进鹏介绍,在世界范围内作比较,中国已经 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首先,我国持续推进扩优 提质,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大 力推进县中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高了27.5个百分点,达 到了92%,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 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免费学前教育的 ...
从8月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点
新华网· 2025-09-17 03:31
9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8 月份,中国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培育壮大,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 进发展态势。 付凌晖表示,从指标变化看,主要数据指标总体平稳,经济增长"稳"没有改变,就业"稳"没有改变,价 格"稳"也没有改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表示,消费方面,8月以旧换新范围内的家具、家电、电子产品保持 高增,显示消费激励政策的效果明显;投资方面,当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延续高增长态势,表明新质 生产力发展对制造业投资具有比较强的拉动作用。工业生产方面,在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市场供需两旺 带动下,新动能行业增长比较强劲。 华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表示,在大宗的可选耐用消费品领域里面,汽车消费出现 了一定程度的零售增速回升,这与国家近期倡导的"反内卷"政策导向相互契合。 "预计政策仍将保持定力,以就业定向纾困和预期引导为主。"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说,下 一阶段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依旧十分重要。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相信在当前总体政策的氛围之 ...
透视“十四五”财政账本,民生投入近百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23:45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 民生领域投入近100万亿元 其中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1] 财政政策工具 - 2025年赤字率设定为4%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5] - 新增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 支持商业银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政府债券总规模11.8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5] - 五年累计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15万个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用于水利交通等基建 [5] 扩大内需举措 - 财政投入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5] - 近两年安排1.5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推进"两重"建设 [5]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 200亿元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就业与个税改革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6] - 2022年增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 2023年提高"一老一小"扣除标准 累计超6700万人受益 [6] 政府债务状况 - 2024年末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负债率68.7% [11] - 隐性债务规模从2023年末14.3万亿元降至2024年末10.5万亿元 一年减少3.8万亿元 [11] - 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G7国家平均123.2% [11] 债务化解进展 - 推出12万亿元化债举措: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 每年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五年合计4万亿元补充基金财力 2万亿元棚改债务延期偿还 [10]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10] -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改善 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增强 [10] 未来政策方向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 [2] - 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 建立统一长效监管制度 [12] - 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12]
“十四五”时期投入近百万亿元 财政“真金白银”投向这些民生实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9:32
"十四五"时期投入近百万亿元 财政"真金白银"投向这些民生实事 中新网9月12日电(记者 石睿)"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在9月12日举行 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如此强调。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 康支出10.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加上其他领域支出,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不仅保障范围越来越大,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十四五"时期,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 580元增加到700元;全国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左右。 同时,创新建立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十四五"时期共安排资金2.59万亿元,全力帮助人民群众抗灾 救险、恢复生产和生活。 突出更加均衡,调准"天平码" 财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资源倾斜,"十四五"期间,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由2021年的1.9万亿元 增长到2025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9.6%。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截至目前,我国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快递服务覆盖率 超过9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
财政部:“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9-12 07:21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5万亿元[1]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1] -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1] -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1] - 财政民生总投入近100万亿元[1] 年度专项补贴安排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资金[1] - 200亿元用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1] 民生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覆盖从都市到偏远乡村区域[1] - 受益群体涵盖儿童至老年人全年龄段[1]
21社论丨持续促消费与惠民生,并实现稳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3:21
财政政策转型 - 财政政策从偏重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注重人力资源投资和民生保障的战略转型 [1]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推动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推动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1] 民生支出规模 - 今年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万亿元 同比增长3.4% [2]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 教育支出增长5.7%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2] - 三项民生支出合计近6.5万亿元 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40% [2] - 加上社区服务等支出 民生支出占比超过47% [2] 转移支付机制 -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民生保障 今年转移支付预算超过10万亿元 [2] - 重点加大对教育 卫生健康 社保 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持 [2] -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倾斜支持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育儿补贴政策 -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每年3600元/孩免税补贴 [3] - 中央财政首年安排资金约900亿元 [3] - 免费学前教育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惠及约1200万儿童 [3] 就业支持政策 - 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的企业发放每人不超过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3] -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3] 财政贴息政策 - 采用小额普惠+大额定向相结合模式 覆盖日常小额消费和重点领域大额消费 [4]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涵盖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4] - 对八大消费领域服务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4] 政策协同效应 - 财政贴息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4] - 需求侧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供给侧促进供给能力提升 [4] - 两项政策协同作用 共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4] 未来政策方向 - 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 [5] - 持续完善以育儿补贴 托育服务等为核心的生育支持体系 [5] - 不断扩大消费刺激政策的覆盖范围与作用对象 [5] - 通过精准施策 分类扶持提升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 [5]
生娃养娃,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值得关注(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41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和激励机制 聚焦育儿补贴 免费学前教育 托育服务等方面 旨在降低生育 养育 教育成本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1] 直接经济补贴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中央财政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2] -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目前20个省份实现直接发放 确保参保人第一时间得到经济支持 [2] 教育成本减免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政策覆盖公办民办幼儿园 预计今年秋季学期惠及1200万人 [3] -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覆盖子女养育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每月每孩2000元定额扣除 子女教育专项从学前教育至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每月每孩2000元定额扣除 [3] 服务体系建设 - 加快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 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 多种托育形式为网络 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4] - 各省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以上 设立15天左右配偶陪产假 5-20天父母育儿假 保障生育假期落实到位 [4] - 提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 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进一步减轻家庭负担 [4]
免费学前教育释放“幼有所育”新利好
新华社· 2025-08-29 06:10
政策实施与覆盖范围 - 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减免保育教育费 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 2025年秋季学期减少家庭支出约200亿元 [1] - 政策部署到落地速度超预期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明确强化普及普惠和加大政府投入原则 [1][3] 财政支持与资源配置 - 免除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 中央财政承担主要部分 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 [3] - 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机制 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设施 重点加大对边远农村地区投入力度 [3] 社会效益与教育成果 - 高质量学前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低收入家庭和欠发达地区儿童显著获益 [2] - 四川凉山州试点成效显著 实现适龄儿童"应读尽读" 小学普通话合格率和学习成绩明显提升 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 体系构建与战略意义 - 建成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为家庭养育成本做减法 为教育公平做加法 [1] - 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保障困难家庭早期教育机会 促进儿童整体发展质量和社会公平 [1][2]
着力“投资于人” 财政加码支持民生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22:43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 同比增长3.4%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3327亿元增长8.8% 地方支出137410亿元增长2.5% [2] - 民生领域支出增速显著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 教育支出增长5.7%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三项合计支出超6万亿元 [2] - 北京市教育支出740亿元增长7.9% 云南省社保就业支出795.6亿元占比20.4% 教育支出696.3亿元占比17.9% [3] 惠民政策实施进展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900亿元 全国财政增加免费学前教育支出约200亿元/学期 [4] - 福建省推进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鼓励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5] - 广西财政减征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22.4亿元 河北省计划2025-2027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以上 [5] 民生保障政策导向 - 政策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强化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财力保障 [7] - 民生补贴政策兼具提高福祉/缩小差距/减轻支出负担三重效应 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领域政策有望加码 [7] - 供给端将增强公共服务短板投入 通过增加有效服务供给落实"投资于人"理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