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保险

搜索文档
从申城车间到非洲热土,金融助力跨境贸易“远航”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15:05
尼日利亚拉各斯的烈日下,山克新能源的工程师正调试着一台台蓝色外壳的储能电源——这抹不同于传 统红色的冷色调,是专为非洲高温气候定制的"清凉方案"。 而在上万公里外的上海五角场商务楼里,弘烜实业的货仓内,刚打包好的10万双棉袜正等待发往东盟, 成为当地市场的"中国制造"新选择。 从非洲大陆的能源需求到东南亚的日常消费,中国外贸企业的全球化脚步从未停歇。而背后,金融服务 正以更灵活、更高效的姿态,为跨境贸易架起通途。 数字货币搭桥:数分钟完成跨境支付 在深圳,一场跨境支付的"速度竞赛"悄然上演。以往,交行深圳分行的工作人员要反复核对单据,为企 业处理一笔跨境支付——通过代理行中转,资金往往要在途1—3天。而现在,借助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mBridge),一切都变了。 "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只用了8分钟!"一家主营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 者。 上海五角场,弘烜实业的仓库里,工人正忙着将袜子分装成印有东盟文字的包装——这家年出口1亿件 针纺织品的企业,如今已在越南、柬埔寨开设工厂,东盟市场今年首次成为其最大海外市场。 "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稳住增长,金融机构的支持功不可没。" 弘烜实业总经理拿 ...
从申城车间到非洲热土 金融助力跨境贸易“远航”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15:02
"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只用了8分钟!"一家主营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 者。 2024年,交行深圳分行完成货币桥首笔业务验证。今年以来,这项服务已全面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 易、资本项目等场景。相较于传统模式,货币桥不仅把支付时间从"天"级压缩到"分钟"级,还帮企业省 去了结售汇环节——无需再为规避汇率波动支付套保成本,资金周转率显著提升。 "对我们做跨境电商的来说,资金流就是生命线。"一位使用货币桥服务的卖家算了笔账:以前一笔1000 万元的货款在途3天,仅资金占用成本就有近千元;现在即时到账,还省去了近万元的套保费用,一年 下来能节省数十万元成本。这种"高效+省钱"的双重优势,让货币桥成为深圳外贸企业的"新宠",也为 跨境支付模式创新写下了生动案例。 外汇衍生工具:帮企业应对经营压力 上海五角场,弘烜实业的仓库里,工人正忙着将袜子分装成印有东盟文字的包装——这家年出口1亿件 针纺织品的企业,如今已在越南、柬埔寨开设工厂,东盟市场今年首次成为其最大海外市场。 尼日利亚拉各斯的烈日下,山克新能源的工程师正调试着一台台蓝色外壳的储能电源——这抹不同于传 统红色的冷色调,是专为非洲高温气候定制 ...
史带财险由合资变外资 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提速
金融时报· 2025-08-20 02:14
史带财险股权变更 - 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由中外合资险企变更为外资独资险企[1] - 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2] - 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合计持有114600万股股份 持股比例达80%[2] 股权结构及公司背景 - 史带财险外资股东掌控力增强 战略决策和资源调配更加高效灵活[2] - 另外一家股东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有限公司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同属史带国际有限公司控股 存在关联关系[2] - 公司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大众保险 2011年引入史带集团 2014年外资持股比例增至77.58%[2] - 经营范围涵盖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各类财产保险业务及再保险业务[2] 外资保险机构在华布局趋势 - 自2018年保险业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 多家外资险企通过新设或收购加速中国市场布局[1]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全球前40大保险公司中近半数已进入中国[4] - 2019年安盛集团完成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 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4] - 2021年安联(中国)保险控股100%控股中德安联人寿 成为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4] - 2021年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100%控股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4] - 2024年忠利集团受让中意财险51%股权 持股比例达100%[4] 保险市场开放成效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 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5]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5]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5] - 保险机构进一步扩大在华展业范围 多家合资保险公司外资股东持续增持股份[5] 外资进入的市场影响 - 外资险企涌入丰富了市场竞争格局 带来先进理念与技术 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3] - 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科技赋能上的经验与国内数字化优势形成互补[6] - "鲶鱼效应"倒逼内资险企加快数字化转型 竞争带来的服务品质提升最终让消费者受益[6] - 外资机构对中国长期经济韧性充满信心 体现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1]
史带财险由合资变外资 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提速
金融时报· 2025-08-13 06:54
公司股权变更 - 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由中外合资险企变更为外资独资险企[1] - 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2] - 股权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合计持有114600万股股份 持股比例达80%[2] - 史带财险目前由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有限公司和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共同持有全部股权 两家公司同属史带国际有限公司控股[2] 行业发展背景 - 自2018年保险业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 多家外资险企通过新设或收购加速中国市场布局[1]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前40大保险公司中近半数已进入中国[4]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5]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 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5] 外资机构案例 - 2019年12月安盛集团完成收购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剩余50%股权 使其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4] - 2021年11月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中德安联人寿 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4] - 2021年12月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100%控股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4] - 2024年5月忠利集团受让中意财险51%股权 持股比例达100%[4]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5] 市场影响 - 外资险企涌入丰富了市场竞争格局 带来先进理念与技术 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3] - 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科技赋能上的经验与国内数字化优势形成互补[6] - 安盛天平在车险领域推出的"按天计费"模式倒逼内资险企加快数字化转型[6] - 竞争带来的服务品质提升最终让消费者受益[6]
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提速
金融时报· 2025-08-13 02:17
史带财险股权变更 - 史带财险获准由中外合资险企变更为外资独资险企 反映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和外资在华布局提速 [1] - 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 受让后合计持有114600万股股份 持股比例达80% [2] - 股权结构优化后外资股东掌控力增强 战略决策和资源调配效率提升 史带财险由史带国际有限公司关联方全资控股 [2] 外资险企中国市场布局 - 自2018年保险业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 多家外资险企通过新设或收购加速中国市场布局 [1] - 全球前40大保险公司中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4][5]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 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5] 外资独资化案例 - 2019年12月安盛集团完成收购安盛天平剩余50%股权 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4] - 2021年11月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中德安联人寿 成为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人寿保险公司 [4] - 2021年12月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100%控股汇丰人寿 2024年5月忠利集团100%控股中意财险 [4] 开放政策与市场影响 - 外资险企涌入带来先进理念与技术 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 如安盛天平在车险领域推出"按天计费"模式倒逼内资险企数字化转型 [3][6] - 外资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科技赋能上的经验与国内数字化优势形成互补 竞争提升服务品质并使消费者受益 [6]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彰显外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5][6]
史带财险变身纯外资 第五家“合”转“外”保险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8-11 01:56
公司股权变更 - 史带财险成为国内第三家合资转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且是第五家合资转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1] - 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持股比例达80% 通过受让上海锦江国际0.78%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财产保险 责任保险 信用保险等人民币及外币业务 并办理再保险和法定保险业务 [1] 行业转型案例 - 安盛天平财险2019年被法国安盛集团全资收购 成为外资全资财险公司 [2] - 中德安联人寿2021年成为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 -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2] 市场开放背景 - 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 包括放开外资控股限制 [3] - 部分中资股东因"退金令"等政策退出市场 [3] - 年均约一家合资险企转外资 反映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3] 行业竞争格局 - 外资独资形式可能形成鲶鱼效应 推动产品多元化和服务创新 [3] -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具有经验优势 [2][3] - 差异化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 促进行业特色化发展 [3][4] 潜在影响 - 外资可能带来新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 推动行业创新 [4] - 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策略将更聚焦优势领域 管理模式向外资标准靠拢 [4] - 国际经验和资源有助于在特定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 [4]
商业保险都包含哪些种类?
搜狐财经· 2025-07-17 00:04
商业保险概述 - 商业保险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及财务规划途径 [1] 人身保险 - 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 在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患病时给付保险金 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 [1] - 健康保险针对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 或提供失能收入补偿 补充社会医疗保险不足 [1] - 意外险承保意外伤害事故导致的死亡、伤残或医疗费用 为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2] 财产保险 - 财产基本险保障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 如火灾、爆炸造成的企业厂房设备损失 [3] - 财产综合险保障范围更广 涵盖更多自然灾害 [3] - 运输工具保险承保汽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在运行中的风险 机动车保险包括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等 [3] - 货物运输保险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 适用于国内和国际运输 [3] - 工程保险承保工程建设期间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第三者责任风险 如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 [3] 责任保险 - 公众责任保险保障在公共场所因意外事故导致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 如营业场所顾客滑倒受伤 [4] - 产品责任保险承保产品制造商、销售商因产品缺陷导致用户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 [4] - 雇主责任保险保障雇主对雇员因工作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的经济赔偿责任 [4] 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 - 信用保险担保对方信用 如出口企业投保信用保险以应对进口方拖欠货款的风险 [5] - 保证保险担保被保证人信用 如履约保证保险在商业合同中保障一方履行合同义务 若违约则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5] 信息来源 - 以上信息由金融界利用AI助手整理发布 金融界专注于提供专业金融知识与资讯 [6]
商业保险包含哪些主要类型?
搜狐财经· 2025-07-15 23:41
商业保险类型概述 - 商业保险通过合同形式提供财产或人身意外损失的经济补偿,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1] 人寿保险 - 以被保险人寿命为标的,覆盖生存/死亡/全残等情况的保险金赔付 [1] - 定期寿险在约定期限内提供保障,终身寿险具有终身保障及现金价值积累功能 [1] - 保险金支付给受益人,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延续责任 [1] 健康保险 - 以被保险人身体为标的,覆盖疾病/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或收入损失补偿 [2] - 医疗保险补偿医疗服务费用,疾病保险对确诊特定重疾一次性给付 [2] - 失能收入保险针对因伤病丧失工作能力的收入损失,护理保险保障长期护理需求 [2] 财产保险 - 以财产及相关利益为标的,保障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的损失 [2] - 企业财产保险覆盖厂房/设备/库存等资产,家庭财产保险保障房屋及室内财产 [2] - 减少因财产损失对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的经济冲击 [2] 责任保险 - 以被保险人依法对第三方的赔偿责任为标的 [3] - 产品责任保险保障因产品缺陷导致的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失赔偿 [3] - 公众责任保险覆盖公共场所活动导致的第三方伤亡或财产损失赔偿 [3] 信用与保证保险 - 信用保险投保债务人信用风险,保证保险担保被保证人信用 [3] - 应用于商业活动,防范贸易中的货款损失风险或工程项目履约风险 [3] 信息发布方 - 内容由金融界通过AI整理,以通俗化方式普及金融知识 [4]
重磅!中美达成关税共识,将激活哪些保险需求
北京商报· 2025-05-12 09:51
中美经贸会谈成果 - 中美双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和反制关税 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和反制关税 [3] - 关税调整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活动 货物贸易恢复增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3] - 贸易环境改善提升企业经济预期 促使企业扩大生产经营 增加固定资产和员工保障等保险投入 [3] 对保险业的直接影响 - 货物出口相关的各类保险需求将直接受益 尤其是海运保险领域此前中断的业务或将逐步恢复 [3] - 货物贸易量变动决定相关财产保险业务存续 贸易停滞时财产保险需求随之消减 [3] - 关税壁垒调整与取消对服务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 进出口商品成本降低刺激贸易量增长 带动货运保险 运输保险等需求增加 [4] - 大宗商品或高价值产品相关企业的财产险 货物损失险等需求可能上升 [4] - 取消贸易壁垒后企业跨境业务扩展提升对信用保险 政治风险保险的需求 [4] - 中国企业加大对美投资可能提升海外投资保险需求 [4] - 贸易环境改善可能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 影响营业中断险等产品的定价和投保策略 [4] 对保险业的间接影响 - 双边贸易回暖带动物流 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链复苏 企业财产险 责任险等需求有望增长 [5] - 经贸关系改善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降低外汇风险 缓解保险公司跨境投资的汇率对冲压力 [5] - 常态化磋商机制降低政策不确定性 有利于保险资金跨境配置时优化风险评估模型 [5] 保险公司的应对举措 - 需关注政策细则落地 动态调整产品定价和风控体系 [5] - 把握跨境服务机遇 行业可能迎来外资竞争加剧与市场扩容并行的新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