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
人民日报· 2025-09-27 21:57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 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 支撑。 本报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近日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 期,我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动 向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助力工业气体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江南时报· 2025-09-26 03:36
核心观点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助力科技创新 成功实施杭州盈德并购重组项目 为国家工业气体龙头企业技术转化和产能提升提供金融支撑 [1][3][4] 项目概况 - 中信金融资产江苏分公司投放超5亿元资金 成功落地杭州盈德并购重组项目 [1] - 项目旨在支持国家工业气体龙头企业技术转化和产能提升 [1] - 杭州盈德公司原股东进入投资退出期 企业存量资产效能待挖掘 管理架构需优化 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2] 行业背景 - 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的血液" 是钢铁、化工、半导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2] - 行业关乎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工业国际竞争力 [2] 执行过程 - 面对资产规模大、相关主体多、时间紧等困难 专门组建党员突击队进行5次现场尽调 [2] - 对工业气体行业进行深入分析研判 了解行业特征和发展趋势 [2] - 与相关主体深入沟通 统筹考虑各方诉求 制定综合服务方案 [2] 实施策略 - 收购杭州盈德股权 助力实现产权重组 [3] - 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 联动中信证券、中信特钢、南钢集团全面梳理资产 [3] - 盘活低效资产 推动资产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 [3] - 联合地方国资优化管理机制 科学划分权责 形成均衡稳定治理架构 [3] 项目成果 - 杭州盈德顺利完成并购重组 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4] - 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 收入同比增长约10% [4] - 为企业稳定股东结构 保障上下游产业正常生产经营 [4] - 国资赋能助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聚焦技术研发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业务模式 - 通过"债+股"模式落地科技金融领域重大项目 [4] - 与恒力、盛虹等江苏省内知名民企合作 [4] - 探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新模式 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4] 战略方向 - 金融服务链条向科技领域延伸 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科技发展前沿 [1] - 将持续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全周期服务 [4] - 以专业化、精准化金融解决方案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4]
人社部: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02:31
经济观察网9月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 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 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
财联社· 2025-09-26 02:29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 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十四五"时 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十四五"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 王晓萍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超过1300亿元。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就业局势 保持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 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 ...
科技部: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将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9 08:40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科技金融工作的关心。科技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党 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既是金融部门的事,也是科技部门的 事。"十四五"期间,我们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形成了科技金融高质量发 展的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金融工作实现了"破题"。围绕这些政策的实施和落地,我们主要开展 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扫码文末"投小圈" 加入行业交流群 文章来源:国新网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 技创新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一是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将带动地 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加速布局了一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 元。联合社保基金会、大型银行和地方政府,推动设立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科创协同母基金、创投二级 市场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为创业投资"引流""疏堵"。 答记者 ...
非凡“十四五”丨“国家财政账本”来了!一起细读
新华社· 2025-09-12 12:08
财政政策与赤字管理 - 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 2024年进一步提高至4% [2] - 创造性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和"两新"领域 [2] - 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以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2] 债务与化债进展 - 截至2024年末中国政府全国口径债务总额达92.6万亿元 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 [11] - 截至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元 [11] - 2024年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 预计带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2] 转移支付与财政调剂 - "十四五"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累计近50万亿元 [3] - 2024年跨省调剂规模达到2533亿元用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3] - 过去4年中央本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规模为"十三五"同期10倍多 [3] 科技投入与创新支持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4% [7] - 支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7] - 政府性融资担保累计支持超30万家中小科创企业获得约8000亿元贷款 [7] 教育经费投入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十多年保持4%以上 [9] - "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预计超25万亿元 [9] - 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1万亿元带动地方持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 [9] 民生与消费刺激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5] - 国家财政投入约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5] - 累计支持3万多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190个品种创新材料产品市场应用 [5] 乡村振兴与收入增长 -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从2021年1565亿元增至2025年1770亿元 [13] - "十四五"以来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40% [13] - 年均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3]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五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5] - 两年来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5] - 今年以来全国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8万亿元 [11] 财税体制改革 - 中国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完成立法 [3] - 在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包干制" [7] - 建立全覆盖监督体系针对中央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资金 [16] 国际财经合作 - 积极引导G20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处理规则制定 [14] - 健全"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并孵化"小而美"民生项目 [14] - 推动亚投行、新开行等新型多边开发机构稳健运营 [14] 财会监督机制 - 过去两年对46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及近1500家资产评估机构开展执业质量检查 [16] - 重点监督检查增发国债使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违规招商返税引税行为 [16] - 主动加强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监督协同配合 [16]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开幕
新华日报· 2025-09-11 15:06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开幕 大会开幕前,信长星、许昆林等参观了基础研究、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重大科研设施等科 技成果,并同科研人员交流。希望大家将科研优势与江苏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 方向,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更好融合起来,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 产力。 许昆林在致辞时指出,江苏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 一方阵的使命,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自主创 新能力,夯实高水平创新策源根基,加速高质量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格局,做深做实科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文章,推动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期待与大家深 化协作、共谋发展,着力打造动能澎湃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未来的新兴产业集聚地、开放共赢的制 度创新先行地。 吴兢指出,江苏是经济大省、科教强省,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科技创新寄予厚望。科技部将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支持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产学研 合作对接大会成为江苏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金 ...
李干杰在广东调研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侨务工作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新华社· 2025-09-11 13:27
侨务工作与企业发展 - 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干杰在广东调研侨资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听取企业创新发展和网络信息化工作情况介绍 [2] - 强调支持引导广大侨胞发挥独特优势 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 - 考察高等院校和华文教育创新发展基地 了解华侨高等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情况 [2] 侨务工作机制与服务 - 要求完善侨务工作机制 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效能 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侨务工作各方面 [2] - 强调深化为侨服务 完善涉侨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侨务法治宣传教育 推动服务精准化便利化 [2] - 提出深入挖掘华侨华人历史文化遗产 引导侨胞传承优良传统 厚植家国情怀 [2] 宗教事务管理 - 调研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和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情况 强调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3] - 要求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教 [3]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中华文化浸润 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继往开来谱写复兴伟业新华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6 10:17
纪念大会反响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专家尹泽勇表示国产航空发动机装备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 体现航空事业跨越发展 航空人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建设航空强国[2] - 国网陕西延安供电公司枣园保线站班长邱绎同强调能源电力保供一线需守护万家灯火 以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立足岗位[3] - 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张欣园指出该行连续14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金融战线将坚守报国初心并以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3]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鞍钢股份炼钢总厂首席技师刘铁称产业工人需将抗战精神融入强国实践 无畏技术攻关 勇于创新突破 挺起大国重器钢铁脊梁[6] - 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叶聪提到全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历经6年攻关后于今年7月正式交付 体现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力量[11] 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 -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庆阳环县支行农户金融部经理惠兴瑞表示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并服务实体经济[7] - 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副行长孙剑平强调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展现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作为[7] - 中国人寿管理养老金资产规模超2万亿元 健康保险体系持续完善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聚焦群众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能力[9]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提出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和民族观 厚植家国情怀并培养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4]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辅导员乔森指出要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10][11]
中国科协:公民科学素质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3:25
中国科协:公民科学素质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 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9月4日指出,中国正处在加快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科普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公民科学素 质成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下午在北京举行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冯身洪回答 媒体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9月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 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他说,中国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对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学技术发 展将重塑科普生态,引发科普范式变革。面对这些重大时代课题,科普工作应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和使 命,要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创新文化土壤,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 撑,为推动共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营造科学文化氛围,为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目前,中国科协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单位,正在联合纲要办成员单位谋划"十五五"时期工作。 在传统科普工作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