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

搜索文档
敷尔佳: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医疗器械类产品与功能性护肤品两大类
证券日报· 2025-09-23 12:39
产品组合 - 公司产品分为医疗器械类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两大类 [2] - 产品剂型多元丰富 覆盖面膜 水 精华 乳液 喷雾 次抛 眼膜等多剂型 [2]
敷尔佳:销售渠道逐渐回归健康,产品价格梳理工作已阶段性完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0:3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减少8.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同比减少32.5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减少48.66%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第一季度增长86.68%,业绩出现回暖 [2] 销售渠道与策略 - 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渠道布局策略,线上覆盖天猫、抖音、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下覆盖医疗机构、美容机构、连锁零售药店、化妆品专营店及大型商超等多元化销售终端 [1] - 销售渠道优化主要针对线下经销渠道,线下经销收入占比超过99%,线下基本没有销售费用 [2] - 6·18期间抖音和天猫均呈增长态势,京东平台增速亮眼,因加深合作并增加满赠活动、新品首发等新合作方式 [2] - 抖音达播占比有所收紧,主要收缩了部分高费比渠道,目前达播主要集中在大促期间 [2] 产品与研发进展 - 产品矩阵以医疗器械类产品与功能性护肤品为核心,覆盖面膜、水、精华、乳液、喷雾、次抛、眼膜等多剂型,形成包含美白、祛痘、抗皱、修护等多种功效的产品线 [1] - 非贴片类产品收入占比稳步提升,上海研发中心成立后化妆品领域持续发力,产品线快速完善与丰富,上新节奏加快 [3] - 在研项目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目三轮注射已全部完成,处于数据清理与总结报告筹备阶段,进展顺利 [3] 业绩变动原因 -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因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线下渠道 [1] - 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宣传推广费用持续加大 [1] - 销售渠道优化与产品价格梳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销售渠道逐渐回归健康,产品价格梳理已阶段性完成 [2]
暴跌51%!“医美面膜第一股”敷尔佳,业绩爆雷!
凤凰网财经· 2025-08-24 12:5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63亿元,同比下滑8.15%,为近五年来首次高个位数下跌 [2][3] - 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大幅下跌32.54% [2][3]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接近腰斩,下滑48.66%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62亿元,同比下滑54.69% [3] - 总资产56.99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6.33% [3] 业务结构分析 - 医疗器械类营收2.38亿元,占比27.61%,同比暴跌48.07% [8][9] - 化妆品类营收6.25亿元,占比72.39%,同比增长29.95% [8][9] - 医疗器械毛利率84.22%,同比提升2.93个百分点 [8][9] - 化妆品毛利率80.42%,同比下滑1.11个百分点 [8][9] 销售渠道变革 - 线上渠道营收6.95亿元,占比80.50%,同比增长47.11% [14][15] - 线下渠道营收1.68亿元,占比19.50%,同比暴跌63.99% [14][15] - 线上直销渠道收入5.36亿元,占比62.12% [15] - 线下渠道几乎全部为经销模式,覆盖医美院线、专营店等渠道 [15]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激增至4.20亿元,同比增长39.56%,占营收比例达48.67% [4][17] - 研发投入仅2332.65万元,占营收比重2.7% [4][21] - 研发人员仅69人,专利积累31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仅3个 [21][22] 行业竞争环境 - 一季度化妆品零售总额1149亿元,同比增长3.2%,但增幅收窄 [10] - 头部公司纷纷进入医美领域,价格战愈演愈烈 [9] - 监管政策调整,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修订可能削弱医用敷料医疗属性 [22] 战略调整方向 - 持续深耕Ⅱ类、Ⅲ类医疗器械领域,推进皮肤改善类及注射类产品研发 [11] - 关注子品牌孵化培育,实施品牌升级及多元营销策略 [12] - 加大直播电商投入,开展头部直播间合作和自播内容投放 [13][19]
潮湿天气如何护肤?一图了解
人民网· 2025-08-06 01:20
潮热天气护肤指南核心观点 - 通过调整护肤方式与产品选择缓解高温高湿环境带来的肌肤负担 保持良好皮肤状态 [1] 防晒产品选择标准 - 日常通勤需选择SPF30+ PA+++防晒霜 海边或登山等强光暴露场景需SPF50+ PA++++高倍防晒 [5] - SPF值针对中波紫外线UVB防护能力 PA值针对长波紫外线UVA防护能力 [5] 清洁护理方案 - 早晚两次温水洗脸 油性皮肤需及时卸妆和深度清洁 干性肌肤使用温和洁面产品 [7] - 每周1至2次使用清洁面膜防止毛孔堵塞 随身携带化妆纸巾擦拭保持表面洁净 [7] - 吸油纸每日使用不超过3次 吸油后需及时补水避免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 [12] 护肤品使用规范 - 夏季不宜厚涂护肤品 高温会降低皮肤吸收能力且易堵塞毛孔引发痘痘 [8][9] - 洁面需用常温水 冰水易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引发红血丝 [12][13] - 避免依赖网红爆品 敏感肌慎用高浓度酸类或酒精成分产品 [13] 面膜使用指南 - 健康肌肤每周敷面膜2至3次 敏感肌或问题肌每周1至2次并咨询医生 [10] - 普通面膜敷15至20分钟 敏感肌可缩短至10至15分钟 特殊材质不超过30分钟 [10] - 敷后需清洗化妆品类面膜 涂抹保湿霜锁水 日间必须做好防晒措施 [12] 产品成分选择 - 补水保湿类适合多数肤质 舒缓修护类适合暴晒后或敏感肌 [12] - 避免含酒精 香精及其他刺激性成分的面膜产品 [12]
江宁上半年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
南京日报· 2025-07-23 23:42
重大项目进展 - 江宁区上半年36个项目竣工投产 新引进项目总投资超560亿元 [1] - 天印健康创新园全面建成 吸引宁丹新药等10家企业入驻 地上建筑面积达39.5万平方米 [1] - 高端化妆品生产基地和华康臻妍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建成后年产化妆品2500万套 [2] - 联宁(华东)食品产业运营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2] - 林菲滨江智能装备新型产业园一期计划年底竣工 聚焦智能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2] - 九龙湖光机产业园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第二基地等大项目开工 南京北欧产业园揭牌签约 [3] 招商引资成果 - 江宁高新区上半年引进33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100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 [2] - 滨江开发区签约24个亿元以上项目 总投资40.2亿元 12个续建重大项目全部复工 [3] - 江宁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区2/3以上 省市区新开工重大项目100%开工 [3] 产业布局规划 - 天印健康创新园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 小核酸药物研发 以及诊断试剂 介入器械等细分领域 [1] - 高端化妆品生产基地打造研发 生产 品牌营销一体化总部基地 [2] - 联宁食品项目构建食品研发 区域结算 冷链分拨多功能平台 [2] - 江宁区推进"双千亿""双300亿""双百亿"链主企业裂变发展计划 [4] 行政效能提升 - 江宁区重大项目审批效能提升38% 深化"AI+政务"服务创新 [4] - 滨江开发区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动态跟踪机制 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3] - 江宁开发区下半年紧盯300多个在手在谈项目 确保49个重大项目全面竣工 [3]
林清轩冲刺港股IPO:年赚1.87亿,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入比例超五成
搜狐财经· 2025-06-09 05:34
公司概况 - 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港股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聚焦抗皱紧致类护肤品市场,以天然山茶花成分为核心的高端护肤方案著称 [1][2]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2003年,创始人孙来春推出旗舰品牌林清轩 [2] - 控股股东孙来春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79.27%的权益 [9] 市场地位 - 2024年按零售额计,林清轩在中国高端国货护肤品牌中排名第一,且是中国前15大高端护肤品牌中唯一的国货品牌 [2] - 2024年中国高端护肤品牌零售额排名中,林清轩以1.59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1.4%)位列第13名 [3] - 前15大品牌合计零售额达757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66.1%),其中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3]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6.91亿元增长至2024年1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2.3% [1][7]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587.1万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1.87亿元 [1][7] - 毛利率从2022年78%提升至2024年82.5% [8]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达6.88亿元,占收入比例超过50%,同期研发成本为3040.4万元 [1][9] 产品结构 - 2024年产品SKU数量为188个 [3] - 精华油为第一大品类,收入占比从2022年31.5%提升至2024年37.0% [4] - 面霜(15.7%)、乳液及爽肤水(10.7%)、精华液(10.0%)、面膜(12.2%)收入占比均超10% [3][4] 渠道分布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45.2%提升至2024年59.1%,线下渠道占比从54.7%降至40.8% [4][6] - 线上直销为主要模式,2024年贡献收入52.5% [6] - 线下直营店收入占比从2022年51.3%降至2024年32.9% [6]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品牌价值塑造、全渠道销售网络构建、生产及供应链能力提升 [10]
新消费专题:全行业解读新消费
2025-05-26 15: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消费、美妆、零食、家电、新式茶饮、个护用品、AI眼镜、情绪消费及国潮经济、新型烟草、食品饮料、黄金、化妆品 - **公司**:毛戈平、巨子生物、“零食很忙”、名创优品、石头科技、科沃斯、北鼎股份、百亚股份、豪越、明月镜片、晨光、广播、诺邦股份、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喜茶、奈雪、布鲁可、卡游、卫龙、盐津铺子、虎皮兄弟、超鸿基、麦卡伦、莱森通灵、老铺、完美股份、锦波生物、珀莱雅、登康、润本、荣雨辰、拉芳家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新消费**:呈现结构性机会,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分为新供给和新需求两个方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主体化追求,通过产品创新和体验革新满足情绪价值[1][2][3] 2. **美妆赛道**:2025年快速增长,受益于国货品牌崛起、消费者认可度提升、人均支出提升带来的悦己需求增加,从大众流量逻辑转向品牌消费逻辑,保持高成长性;高端方向毛戈平是首推品牌,大众方面国货品牌巨子生物展现强劲增长势头[1][5][6] 3. **零食行业**:2025年表现出显著增长趋势,“零食很忙”提交上市申请,头部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有利于整合和扩张,预计今年至少有40%的开店速度,名创优品及其他折扣超市概念值得关注[1][7] 4. **家电领域**:扫地机因国补政策和低渗透率增速最快,国内市场渗透率不到10%,海外市场平均不到15%,可关注石头科技和科沃斯;小家电方面,北鼎股份等公司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战略调整实现增长[1][8][9] 5. **新式茶饮行业**:处于供需向上周期,预计增速接近20%,中端赛道竞争激烈,高端和低端赛道更容易获取份额,供应链和数字化建设是主要投资方向,蜜雪冰城、古茗等企业表现突出[1][16][17] 6. **个护用品行业**:女性用品和婴幼儿卫生用品通过电商红利和产品升级撬动市场份额,百亚股份通过大单品策略及国产产品迭代突围,纸尿裤市场需求量逐渐增长,豪越绑定大客户提升业绩[11] 7. **AI眼镜产业**:呈现乐观预期,产业链上下游模组需求量增加,科技厂商与传统眼镜厂商合作趋势明显,明月镜片是推荐标的[13] 8. **情绪消费及国潮经济**:具有一定成长性,传统企业布局国潮经济及文创产品,AI宠物提供情绪价值成为新的发展方向[14] 9. **新型烟草市场**:受益于龙头公司加速迭代,日本市场推出新产品后原有市场格局可能进一步变化,除诺邦股份外,建议关注港股龙头公司[15] 10. **食品饮料行业**:新消费趋势主要集中在零食板块,魔芋产品需求爆发,零食量贩店通过提高质价比实现渠道效率升级,推荐盐津铺子,关注山姆会员店逻辑进展和名创优品港股上市进程推进下量贩相关企业万辰的发展[23][24] 11. **黄金行业**:从渠道驱动型逐渐演变为品牌驱动型,A股中表现较强的是超鸿基、麦卡伦以及莱森通灵等公司,港股中有老铺这样的品牌驱动公司,建议关注调整机会[25] 12. **化妆品行业**:整体表现不突出,但一些国产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如胶原蛋白赛道驱动的完美股份和锦波生物,估值较低且近期有新品推出的珀莱雅等公司,个护赛道推荐登康、润本、荣雨辰及拉芳家化等公司[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海外市场新消费趋势**:复盘美国80年代及日本90年代到00年代,与现在中国类似,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大件必须开支放缓、经济从投资转为消费驱动,促进了海外市场新消费趋势的发展[4] 2. **港股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不断上修,蜜雪冰城和古茗预计6月份进入港股通,8月和9月分别面临解禁,长期来看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属性和产品优势将继续确立相对优势[19] 3. **新消费品牌发展机会**:包括大单品迭代、高势能门店开设以及进入港股通或上市,如布鲁可将推出大IP产品,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开设新店,卡游新股上市,布鲁可即将进入港股通[22] 4. **茶饮行业今年以来发展情况**:1月至4月整体表现稳步向上,2月因季节性原因表现较弱,3月和4月数据有所改善,不同企业店效和同店店效存在分化,价格已基本企稳,有些企业甚至出现回升迹象[18] 5. **新消费趋势影响**:贯穿多个行业,可能诞生新的需求或创造新的供给,后续创新需在设计、包装及营销宣传服务等维度进行,以确保商品定价权掌握在品牌方手里[27]
今晚美股将迎来3家公司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09 06:34
中喜文化(INHI) - 公司计划以每股4至5美元发行125万股,募资范围500万-625万美元 [1] - 已完成境外上市备案,发行规模未调整 [1] - 业务分为电视剧发行和广告投放两大板块 [2] - 电视剧发行通过获取发行权后转售给电视台和媒体平台 [2] - 广告业务主要为广告植入和赞助获取 [2] - 2024年营收2063万美元,同比下降1.9% [2] - 2024年净利润419万美元,同比增长27.7% [2] 美华创富(MGRT) - 公司计划以每股4至5美元发行375万股,募资范围1500万-1875万美元 [2] - 从事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务 [4] - 主要业务包括物联网集成解决方案、维护支持、BPO服务和贸易销售 [4] - 2024财年(截至9月30日)营收333万美元 [4] - 2024财年净利润40万美元 [4] Pitanium(PTNM) - 公司计划以每股4至5美元发行175万股,募资范围700万-875万美元 [4] - 护肤品零售商,在香港拥有六家零售店 [5] - 经营PITANIUM和BIG PI两个品牌 [5] - 产品线包括护肤、个人护理和护发产品 [5] - 2024财年(截至9月30日)营收959万美元 [5] - 2024财年净利润114万美元 [5]
净利润下滑、遭遇“背刺”,敷尔佳的“医美面膜生意”不灵了?
贝壳财经· 2025-04-24 11: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 同比增长4.32%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亿元 同比下降11.77%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 同比下降26.39% 净利润9138.43万元 同比下降39.77% [1]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9.34亿元 同比增长9.29% 净利润7.49亿元 同比下降11.56% [2] 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达7.48亿元 同比增长40.53% 占总营收比例37.08% [2] - 2024年研发费用3482.28万元 同比增长6.04% 占总营收比例仅1.73% [2] - 2023年销售费用5.32亿元 占总营收27.51% 研发费用3284万元 占比1.70% 不足销售费用十分之一 [2]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1.59亿元 研发费用仅979.30万元 [2] 研发能力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共58人 仅占员工总数8.20% [3] - 2022年底研发人员仅8人 2021年披露招股书时研发人员仅2人 研发费用低至60万元 [3] 市场竞争 - 2021年公司医用敷料市占率约17.5% 居国内首位 [4] - 2023年巨子生物医用敷料收入8.61亿元 超越公司同类业务收入8.5亿元 [4] - 2024年巨子生物医用敷料收入12.18亿元 公司同类业务收入仅8.53亿元 [4] - 昔日合作伙伴哈三联进入医用敷料市场 产品与公司高度重合 [5][7] 行业前景 - 预计2026年中国皮肤护理产品行业市场规模达5185亿元 [8] - 预计2026年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623.0亿元 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市场规模253.8亿元 [8] 渠道与战略调整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加大推广及销售力度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主动开展销售渠道优化与产品价格梳理工作 对收入造成短期影响 [1] - 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线上收入相关营销费用增加 [2] 股权关系变化 - 哈三联拟在24个月内出售不超过1800万股公司股票 占总股本4.5% 为其持有的全部股份 [7] - 公司2021年收购哈三联全资子公司北星药业 哈三联因此获得公司5%股权 [7]
一片面膜40元,陕西女富豪年赚20亿
搜狐财经· 2025-04-22 10:06
公司业绩表现 - 过去6年营收从9.57亿元增至55.39亿元增长约5倍[1] - 2024年营收同比大增57.17%达55.39亿元[5] - 净利润同比大涨42.06%至20.62亿元[5] - 毛利率稳定在80%以上2024年达82.1%[8] - 净利率从2019年60.1%下滑至2024年37.22%[13] 核心品牌发展 - 可复美品牌营收从2019年2.90亿元增长至2024年45.4亿元增长15倍多[4] - 实施医疗机构+大众消费者双轨销售策略[3] - 产品进入约1700家公立医院约3000家私立医院及诊所近650个连锁药房品牌[3] - 主力品牌可复美定位修复可丽金定位抗衰形成差异化矩阵[4] 技术优势与定价策略 - 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企业[9] - 手握行业首个重组胶原蛋白发明专利授权已授权及申请中专利达167项[9] - 产品定价较高如重组胶原蛋白敷料5片装售价198元单片近40元[6][8] - 采用封闭式经营模式不对外释放原料或技术输出保持定价权[11] 营销与研发投入 - 销售及经销开支从2019年1.58亿元攀升至2024年20.08亿元[13] - 近5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速均大幅高于同期营收增速[13]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持续低于2%2024年研发投入1.06亿元占比1.9%[16] - 研发投入金额远低于同行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4.66亿元爱美客投入3.04亿元[17] 行业地位与竞争环境 - 2024年市值超越珀莱雅成为国货美妆市值第一企业[1] - 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9][10] - 净利润规模达华熙生物12.27倍[5] - 面临渠道乱价问题不同渠道出现价格差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