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搜索文档
广东4.4万多家企业设首席质量官
深圳商报· 2025-09-02 23:32
作为最早设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省份,广东目前已经有4.4万多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覆盖 全部21个地级以上市,锻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敢创新"的质量领军人才队伍,为"广东制造"注入深 厚的"质量"基因。 【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市监)广东省企业首席质量官经验交流活动暨"质量月"启 动仪式日前在广州举行,正式拉开2025年广东省"质量月"帷幕,并创新推出"首席质量官伙伴计划"。 这项创新机制首次聚焦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三条重点产业链,系统性构建覆盖 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首席质量官协同机制,旨在打破企业壁垒,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先进质量 管理方法推广、供应链质量风险联防联控、质量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质量要求深度 对接,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夯实质量根基。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广东省质量强链重点产业链企业首席质量官伙伴计划"。 ...
首次聚焦三条重点产业链!广东推粤企质量官“伙伴计划”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0:09
广东省质量月活动启动 - 广东省于9月1日启动第48个质量月活动 同步举办企业首席质量官经验交流 [2] - 全省已有超过44000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 通过该制度强化企业质量引领和品牌发展能力 [2]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WIPO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位列首位 [2] 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 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产品从"制造"向"质造"转型 增强企业及产业质量竞争力 [2] - 企业需推进质量技术创新 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 形成特色质量管理方法 [2] - 首席质量官需承担企业"质量第一人"职责 树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2] 产业链质量协同计划 - 首次推出"广东省质量强链重点产业链企业首席质量官伙伴计划" [3] - 计划聚焦高端装备制造 新型显示 工业机器人三条重点产业链 [3] - 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首席质量官协同机制 打破企业壁垒 [3] 质量协同合作领域 - 在关键技术攻关 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 供应链风险联防联控 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3] - 实现质量要求深度对接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 质量月专项活动 -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25个部门开展"优粤行"质量文化行系列活动 [3] - 同步推出"粤质贷"质量融资增信系列活动 [3] - 活动围绕加强质量支撑 民生质量实事 质量提升 质量故事宣传等核心内容展开 [3]
全球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TOP9:日本企业占5席,全球市占超4成!爱普生和瑞士ABB集团均以13%居首位,暂无中国企业进前九名
格隆汇· 2025-09-02 06:38
全球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市场份额分析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由日本企业主导 日本企业占据前九大制造商中的五个席位[3] - 瑞士ABB集团市场份额达13% 与日本爱普生并列领先[3] - 丹麦Universal Robots、德国KUKA和意大利Comau占据重要细分市场[3] 日本企业市场地位详情 - 爱普生市场份额13% 与ABB并列全球第一[3] - 发那科市场份额11% 位列第二梯队[3] - 川崎重工与安川电机各占8%市场份额 电装份额为4%[3] - 日本领导地位源于数十年研发投入及出口驱动型制造业经济[3]
埃斯顿股价涨5.16%,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482.02万股浮盈赚取588.0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06:10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上涨5.16%至24.85元/股 成交额13.68亿元 换手率7.36% 总市值216.4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26日 2015年3月2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并提供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 [1] - 收入构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占比82.09%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占比17.91%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二季度增持91.51万股 总持股482.02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62% [2] - 该基金9月2日浮盈约588.06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649.53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27.2% 近一年收益63.58% 成立以来收益12.57% [2] 基金经理信息 - 南方中证1000ETF基金经理崔蕾累计任职6年301天 现任基金总规模949.76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41.17% 最差基金回报-15.93% [3]
坚定长期主义,这家国产机器人龙头本体销量增20%,全球超级工厂开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02 04:05
产能扩张与总部建设 - 公司于9月1日开工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 总投资约18.93亿元 分两期建设智能化数字工厂及科研基地 [1] - 一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5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 全面达产后总产能预计达10万台/年 [1] - 项目占地101,565.86平方米 公司以3414万元竞得工业用地使用权 [1]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08亿元 其中机器人整机收入3.70亿元(占比76.11%)系统集成收入1.16亿元(占比23.91%)[3]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7.00% 主要受欧洲汽车行业转型影响 [3] - 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近20% 市场占有率从5.4%提升至5.5% [3] - 内销收入3.58亿元(占比70.39%)外销收入1.51亿元(占比29.61%)[3] 欧洲业务调整与资产优化 - 欧洲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大幅减少55.87% 出现负毛利率 主要因汽车厂商投资延迟及订单取消 [3] - 全资子公司WFC以600万欧元(约5038万元人民币)出售GME 22%股权 今年6月曾以1953万欧元出售GME 51%股权 [5] - GME持续亏损:2024年营收3265.58万欧元 亏损622.55万欧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948.46万欧元 亏损143.28万欧元 [5]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9000万元 新增40余名研发人员 重点布局AI融合及具身智能领域 [6] - 突破全面智能化机器人"卡脖子"技术 包括新型机器人开发、墨斗IDE及大衍数据平台 [9] - 与清华等高校联合研发 与华为云在具身智能领域深度合作 举办开发者大会构建开放生态 [9] 战略聚焦与市场拓展 - 聚焦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战略行业 深挖通用工业应用 形成国产机器人战略生态联盟 [7] - 调整营销策略至喷涂等韧性较强行业 加快海外区域化运营以提升市场份额 [7] - 通过产能扩张满足喷涂等新兴增量市场需求 强化品牌影响力 [9] 行业趋势与技术演进 - 工业机器人正向"具身智能体"跃迁 通过多模态感知和实时动态建模突破预编程限制 [11] - 基于数字孪生和5G-MEC边缘计算 构建"云-边-端"协同智能集群 推动系统级生态重构 [11]
埃斯顿9月1日获融资买入4975.09万元,融资余额6.83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02 02:04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日公司股价下跌1.21% 成交额达7.31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4975.09万元 融资偿还7218.48万元 融资净流出2243.40万元[1] - 融资余额6.83亿元(占流通市值3.33%) 融券余额274.82万元 均处于近一年低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2.41万户 较上期减少4.04%[2] - 人均流通股6304股 较上期增加4.21%[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0.49万股至1919.81万股 仍居第三大流通股东[3]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增持201.84万股至1164.73万股[3] - 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91.51万股至482.02万股[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增持86.09万股至471.60万股 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新进持股290.59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49亿元 同比增长17.50%[2] - 归母净利润668.23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09.10%[2]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贡献82.09%收入 自动化核心部件占17.91%[1]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部件的研发生产[1] - 提供智能化装备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9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7803.56万元[3]
埃夫特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正式开工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3:45
项目概况 - 埃夫特举行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开工仪式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江北北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 [1] - 新建集自动化装配 立体化仓库 数控加工中心 核心零部件生产 质量检测中心为一体的超级智能化工厂 [1] - 打造实现自动化生产 数智化管理的科研制造基地 [1] 产能目标 - 一期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5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的目标 [1]
美的大转型:不只是家电企业的“中国版GE”
远川研究所· 2025-09-01 10:20
业绩表现与结构转型 - 公司年中报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 利润率创三年新高 [2] - toB业务板块(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同比增长20.8% 占营收结构比重持续提升 [2] - toB业务营收突破千亿 占整体营收比重接近40% [14][21] 智能体工厂技术突破 - 荆州洗衣机工厂获WRCA认证为全球首座多场景覆盖智能体工厂 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5][7] - 核心生产场景效率平均提升超80% 关键环节实现100%防呆防错 [11] - 智能体工厂采用自主决策与大模型工业集成技术 实现全流程无人化自主运行 [5][11] - 2023年库卡机器人与物流自动化节省95%一线人工 上半年AIGC技术节约成本2.8亿元 [11][20] 多元化业务布局 - 业务版图扩展至医疗、能源、工业三大高附加值领域 [13][14] - 2017年通过收购瑞仕格医疗进入医疗领域 2021年控股万东医疗切入高端医疗设备 [13] - 能源板块通过并购合康新能、科陆电子切入储能与光伏市场 [14] - 工业板块以库卡机器人为核心 2017年斥资315亿收购库卡公司 [19][20] 战略转型路径 - 2015年启动双智战略(智能制造+智能家居) 向高科技公司转型 [5][17] - 关闭低效家电SKU 将资源向toB业务集中 研发投入超600亿元 [27] - 全球布局研发体系 拥有16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及2.3万名研发人员 [28] - 2024年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八 中国民营企业第一 [28] 行业对标与定位 - 转型路径对标通用电气 业务结构相似(工业/医疗/能源 vs 能源/医疗/航空) [23][24] - 区别于传统家电企业 聚焦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领域 [14][17] -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经验 遵循"产业升级+第二引擎"发展逻辑 [19][27] 技术研发体系 - 2014年建立中央研究院 采用"研究-储备-开发"三级研发模式 [27] - 2020年成立AI研究院 智能体工厂应用自研人形机器人"美罗" [11][13] - 生产基地承担技术试验田功能 如荆州工厂从签约到投产仅7个月 [9]
拓斯达(300607):战略转型持续推进 期待公司业绩拐点
新浪财经· 2025-08-31 02: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 [1] - 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降19.75%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1] 战略转型进展 - 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转型 [2]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3.42亿元,同比下降67.20% [2][3] - 产品类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2.66% [2] 业务板块表现 - 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55% [2] - 数控机床业务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83.74% [2][3] -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00台,同比增长35% [3] - 数控机床出货量约140台,同比增长55% [3] 盈利能力变化 - 整体毛利率29.43% [3]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毛利率仅8.94% [3] - 数控机床业务毛利率下降3.67个百分点,因小型机床出货占比提升 [3] 产能与订单状况 - 数控机床产能搬迁影响已解除 [3] - 数控机床业务在手订单饱满 [3] - 人形机器人相关零部件加工需求明显增多 [3] 资产结构调整 - 智能能源业务新实施主体江苏拓斯达智能环境科技已完成减资 [3] - 公司计划逐步剥离该业务股权,调整为参股公司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4]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期调整至21.47亿元、22.18亿元、24.49亿元 [4] - 对应EPS分别为0.15元、0.26元、0.36元 [4]
【RimeData周报08.23-08.29】英伟达 “最强大脑”亮相,机器人产业加速奔跑,年内融资已超440起!
Wind万得· 2025-08-30 22:29
投融概况 - 本周融资事件137起 较上周减少4起 融资金额41.85亿元 较上周减少53.30亿元[4] - 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19起 较上周减少1起 公开退出案例28个 较上周增加10个[4] - 170家机构参与投资 较上周减少3家 32起事件未公布准确金额 涉及至少8.14亿元 占总额19.44%[4] - 已披露金额事件74起 较上周增加26起 500万以下事件5起增加3起 500-1000万事件33起增加16起[5] - 1000-5000万事件12起增加7起 5000万-1亿事件19起增加5起 1-5亿事件4起减少2起 5-10亿事件1起减少1起 无10亿以上事件[5] 重点融资事件 - 科卫泰完成战略融资 专注工业级无人机 应用于智能交通、电力及森林防火领域[7] - 中科科乐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由招商局创投和TCL创投领投 用于推广EPOE技术及催化剂建设[7] - 梅卡曼德完成近5亿元E+轮融资 由雄安基金等投资 用于优化工业机器人全栈技术[8] - 锐正基因完成7500万美元A轮融资 由西藏药业与康哲药业投资 专注基因编辑疗法[8]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涉及12个行业 前五行业为信息技术(35起)、装备制造(28起)、电子、医药健康(18起)、材料 合计110起占80.29%[12] - 融资金额前五行业为医药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消费品与服务、电子 合计34.70亿元占82.92%[14] - 信息技术主要集中于AI细分赛道 装备制造集中于机器人和商业航天 医药健康集中于创新药[12][14] - 机器人赛道受关注 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平台 AI计算性能提升7.5倍 CPU性能提升3.1倍 内存达128GB[16] - 2025年国内机器人投融事件超440起 融资金额超250亿元 显示资本持续看好[17]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江苏(35起)、广东(25起)、上海(19起)、北京(16起)、四川(11起) 合计106起占77.37%[21]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为江苏(9.62亿元)、广东(8.85亿元)、河北(5.05亿元)、香港(3.80亿元)、安徽(3.20亿元) 合计30.53亿元占72.95%[21][23] - 江苏金额占比22.99% 广东占比21.14% 河北占比12.07% 香港占比9.09% 安徽占比7.65%[23] 融资轮次 - 天使轮和A轮最活跃 合计103起 较上周增加8起 早期融资占比77.37% 较上周提升7个百分点[25] - A轮融资金额占比近40% 受中科科乐和锐正基因影响 天使轮和战略融资占比均超17% B轮和E轮占比约10%[25] 投资机构 - 170家机构参与投资 合计出手183次 较上周小幅下降[28] - 活跃机构包括合肥创新投资(3次)、高瓴创投(3次)、明势资本(2次)、天创资本(2次)、光速光合(2次)等[28] 退出情况 - 公开退出案例28个 涉及13个行业 前三行业为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电子和信息技术 合计13个占46.43%[30] - 退出方式包括股权转让15个、并购4个、新三板挂牌6个、IPO项目3个[32] - 双登股份登陆港交所 发行价14.51港元 募资7.56亿港元 为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34] - 巴兰仕在北交所上市 发行价15.78元 募资约3亿元 专注汽车维修检测设备[35] - 佳鑫国际资源在港交所上市 发行价10.92港元 募资11.99亿港元 开发全球最大露天钨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