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乘“数”而上 智启未来——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8-14 13:45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 建成25个城市节点 布局16个省区市数据基础设施架构 [2] - 预计年底节点城市扩至50个 覆盖80%省区市 [2] 数据产业生态发展 - 接入数据交易所及开发商等各类主体超2000家 [3] - 吸纳产学研单位1200余家 [3] - 支撑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 [3] - 上架数据产品近万个 [3] - 中央企业新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 [7] 数字经济产业成效 - 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4]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4] - 建成智能工厂超1万家 覆盖80%制造业行业大类 [4] - 网民数量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79.7% [4] 数据市场交易表现 - 上半年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 同比增长70% [7] - 人工智能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7] - 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7] - 交易机构挂牌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7] - 二季度新增数据供需主体2600多家 [7] 行业应用效能提升 - 智慧施肥技术提升作物产量5.5% [4] - 测井数据大模型提升钻井决策效率15倍 [4] - 公路货运数据匹配提升单车运行效率30%以上 [4]
数说“十四五”成就丨数字中国建设新进展
新华网· 2025-08-14 07:16
数字中国建设 新进展 国新办8月1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 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 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 就,并答记者问。跟随发布会上的权威 回应,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在数字中 国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 一数说"十四五"成就 - 6 - 6 - 6 - 6 - 6 - 6 - 6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 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 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到455万 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 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 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市场需求,带动 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 和终端产品等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发 展,培育了先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数字基础设施的超前部署和迭代升级,带动 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5G+工业 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随着5G网络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手机成 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 T "新农活",有效带动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促进算力科学 布局,八大算力枢纽节点5个在西部,有利 于发挥西部 ...
“十四五”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新华社· 2025-08-14 05:52
刘烈宏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体系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 拳",推动海量数据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 "展望'十五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推动数据要素赋能 经济社会发展,让全体人民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刘烈宏说。 针对我国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自主可控不足的问题,刘烈宏介绍,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 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展现出我国显著的发展成绩。我国集成电路加快 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鸿蒙系统 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智能中枢";我国人工智能综合 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 断突破。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 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 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 ...
我国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05:50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 表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 建。 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5个在西部 地区,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清洁能源优势,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 二,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显著加深。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 年增长了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目前,全国已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 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数字中国建设有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数据市场加快培育,数字公 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去年推出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今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 项制度。一批围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的数据企业正在孕育兴起,标准、规范不断推出,数据交易 日趋活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教育、医疗、社保 ...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05:32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较2020年增长5倍 [1]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较2020年增长34倍 [1]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装备完整产业链 [2] - 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 覆盖1200多类产品 [2]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60%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 [2]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 将推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1][2] - 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开展公共数据示范场景建设 [2] - 数据交易日趋活跃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速构建 [2]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 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3]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3] - 建成超万家智能工厂 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3] 数字公共服务提升 - "高效办成一件事"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 [3] - 新生儿出生业务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数天内办结 [3] - 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 [3]
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我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央视新闻· 2025-08-14 03:02
专家表示,同时要看到,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重构趋势明显,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与 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将新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进一步向高端跃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14日)在第三届电子产业供应链生态大会上公布《中国电子产业供应链发 展报告(2025)》。根据报告,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较快,电子产业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胡大剑:在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电子产 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产业应该加强上下游之间的协同,通过协同提升电子产业自身的效率 和它的韧性,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根据报告,在市场加快发展和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我国电子产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 势。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规模约为21.59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加 速,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带动行业不断上行。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AI 手机、AI个人电脑等产品渗透率大幅提升,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从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看,2024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约为42 ...
前5个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
新华网· 2025-08-12 05:45
行业整体表现 - 1至5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效益稳步改善,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1]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同期工业高4.8个百分点,比高技术制造业高1.6个百分点 [1] 主要产品产量 - 手机产量5.7亿台,同比下降6.5% [1] - 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3亿台,同比增长5.5% [1] - 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同比增长6.8% [1] 营业收入与利润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49万亿元,同比增长9.4% [1] - 营业成本5.7万亿元,同比增长9.4% [1] - 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 [1]
坚持创新驱动,莱芜高新区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05:24
莱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 势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137家、省"瞪羚企业"40家、省单项冠军企业13家。泰禾生化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科改示范企业",上榜 全国农业企业500强。积极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 开展校地人才合作共建,联合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山东省首家低空经济市域 产教联合体,引进建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莱芜校区项目,拥有省级研发平台53个,市级研发平台86 个。依托国家级孵化器,莱芜高新区探索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全过程、全要素孵 化培育体系,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5家,引进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 创新创业型项目和研发机构150多家,众创空间入驻孵化苗圃型创客项目21个。近三年来争取中央引导 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4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3个,立项省、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工程项目35个。 8月12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 ...
2024年莱芜区工业总产值达1307亿元,总量居全市第2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03:39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307亿元 总量居济南市第2位 [1] - 获评山东省工业强县和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 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带动形成"整车+汽车零部件+物流"全产业链条 [3] - 重汽济卡产量规模突破10万辆大关 带动30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3] - 2024年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 今年上半年增长10.4% [3] -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3] 现代医药产业发展 - 鲁中国际生物谷平台聚焦中医药产业细分领域 [3] - 宏济堂 华涛药业等9家骨干药企产能持续释放 [3] - 互联网医院和医药贸易销售板块提速扩量 [3] - 2024年现代医药产业产值实现翻番增长 [3] 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 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提升不锈钢 特种钢等先进金属材料核心优势 [3] - 培育医用钢 车用钢 海洋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推动钢铁+汽车和钢铁+医药链际融合发展 [3] - 实现从靠钢吃饭到用钢发展的转变 [3] 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 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第一块LED屏生产下线 [4] - 天莱科技等6个链群项目相继入园布局 [4] - 产业生态雏形初显 锚定五年内冲刺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4] 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 以正泰电缆 泰莱电气2家企业为引领 集聚26家链群企业 [4] - 推动氢能 储能 新型电力设备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 [4] - 打造制备+储运+应用的零碳氢能全产业链条 [4] - 建成全国首个高压级联+集中液冷储能项目 [4] - 年内新能源装备链群产值将突破50亿元 [4]
全市第一!上半年南明区生产总值超54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8 03:52
2025年"进度条"已过半,奋进中的南明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545.29亿元,位列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2%;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持续领跑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软服收入27.2亿元, 增速达16.5%…… 一组组数据,生动诠释着南明区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今年以来,南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 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上下一心、顶压前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稳健有力,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锻造硬核"动力源" 8月5日,在位于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贵州煜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煜晖电子)灯带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技术工人专注地监 控着设备运行状态,一条条基板经过固晶、回流焊、点胶等工序,变为具有优异散热性、柔韧性、光学性能的COB灯带成品。 贵州煜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人在灯带生产车间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2024年11月注册成立;12月首条生产线完成调试并顺利投产;2025年3月完成上规入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