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29.58亿元,同比增长5%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714.82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555.7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9659.01亿元同比增长5.6% [1] - 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达2.8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8万亿元 [1] 制造业集群体系 - 提出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包含3个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和3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2] - 涵盖全国39个工业大类及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 [2] - 2025年1-7月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摩托车产业增长24.5%,装备产业增长8.7%,材料产业增长7.1% [3]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6.8%,集成电路增长70.4%,液晶显示屏增长25.7% [3]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将整车产销目标定为2030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 [3] - 宁德时代在重庆投产最先进的智能化电池生产线 [4] 电子信息产业 - 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全球第一,功率半导体产能全国前列 [4] - 建成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4]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与从业人员实现翻番 [4] 摩托车产业 - 2025年上半年摩托车产量362.2万辆同比增长23.1%,完成产值536.02亿元同比增长27.9% [5] - 隆鑫、宗申、银翔三家企业稳居全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前十 [5] - 摩托车产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3.5%,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6.4% [5]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重组形成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6] - 突破车规级芯片、大功率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 [6] -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从2020年第98位升至2024年第40位 [6] 企业创新案例 - 再升科技航空航天超细玻璃纤维成为国产大飞机指定材料 [7] - 中国汽研获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并交付氢能装备 [7] - 涪陵榨菜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重庆百货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 [8] 区域协同发展 - 川渝两地汇聚600多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和300家软件企业 [10]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区域本地配套率达80% [10] -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中,2027年实现50分钟通达 [10] 交通物流建设 - 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建成,共同推进嘉陵江干线船型标准化 [10] - 果园港发展为长江上游最大集装箱枢纽中心和件散货集散中心 [10] - 创新开发江海直达联运模式 [10] 科技创新布局 - 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涵盖4大科创高地和16个重点领域 [6] - 川渝共建11家重点实验室,包括代谢性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11] -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及A类学科数量实现倍增 [6]
重庆之重——西部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的“重庆样本”
上海证券报·2025-09-11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