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搜索文档
龙大美食遭遇增长困境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降 预制菜战略承压
新浪证券· 2025-09-18 10: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75亿元同比下降1.38% [1] - 归母净利润3516.87万元同比下降39.52% [1] - 财务费用大幅增长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1] 业务结构分析 - 屠宰业务营收规模庞大但毛利率极低对利润贡献有限 [2] - 预制菜业务收入出现显著下降未能承担业绩增长重任 [1][2] - 预制菜净利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行业竞争格局 - 预制菜行业呈现政策端推动、资本端赋能、产业端加码但消费端认可度不足格局 [2] - 行业整体竞争激烈 [2] - 公司在大B端渠道拥有先发优势但未能转化为持续业绩增长 [2] 财务风险状况 - 短期债务压力显著流动比率持续下降 [3] - 存贷双高现象突出货币资金规模可观但短期借款居高不下 [3] -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值持续增长回款能力减弱 [3] 战略调整措施 - 通过控制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深耕精加工业务以及拓展新零售渠道尝试突围 [3] - 措施尚未能扭转业绩下滑态势 [3] - 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市场认可度 [3]
风口浪尖下的预制菜|“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光环褪色,成本与渠道双压下的经营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9-18 10: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4.7% [1] - 归母净利润3194.68万元 同比减少24.46% 呈现增收不增利局面 [1] 成本压力分析 - 牛肉类核心原料价格持续上涨 对盈利能力产生决定性影响 [2] - 零售端调价幅度未能完全覆盖成本涨幅 批发端无法实现有效价格传导 [2] - 成本增幅远超营收增速 直接挤压利润空间导致毛利率持续下降 [2] 渠道结构变化 - 经销商总数呈现缩减态势 零售渠道和批发渠道均出现减少 [3] - 华东地区收入占比极高但增长平缓 华南/西北/华北市场基数较小带动作用有限 [3] - 商超渠道成为短期增长亮点 但直销及电商渠道收入大幅下滑 [3] 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低门槛、产品同质化、渠道争夺与消费信任不足多重挑战 [3] - 消费者对预制菜口感、安全和营养存在疑虑 负面事件削弱市场信任 [3] - 政策端推动与资本端赋能未能有效带动消费端认可 [3] 战略调整措施 - 尝试下沉三四线及乡镇市场 拓展团餐客户并与头部连锁商超合作 [3] - 推出更多元化产品系列以应对渠道结构偏科问题 [3]
风口浪尖下的预制菜|千味央厨成餐饮寒流中的供应链承压者 主业承压、业绩双降
新浪证券· 2025-09-18 09: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6亿元 同比下降0.7% [1] - 归母净利润3579万元 同比下降39.7% [1] - 盈利空间显著萎缩 面临增长停滞挑战 [1] 产品结构问题 - 传统核心单品(油条、芝麻球)生命周期步入尾声 销售持续收缩 [2] - 烘焙甜品与预制菜新品培育滞后 未能形成有效增长接力 [2] - 产品结构向低毛利品类倾斜 进一步拖累整体盈利水平 [2] 渠道分化困境 - 直营渠道与百胜中国、盒马等头部客户保持弱复苏 但退守为基本盘维稳工具 [3] - 经销渠道净减少三百余家合作伙伴 中小餐饮采购需求锐减导致销量显著下滑 [3] - 下沉市场渗透能力受阻 渠道生态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 [3] 成本与投入挑战 - 面粉、油脂等大宗原料价格波动持续 成本压力难以向下游传导 [3] - 新零售与线上营销推广费用高企 吞噬本已稀薄的利润空间 [3] - 高投入转型策略在业绩承压期加剧盈利负担 [3] 行业环境变化 - 预制菜行业面临透明度拷问 消费者对食材加工环节质疑升温 [4] - 餐饮客户严控供应链标准 倒逼企业在品控与溯源环节加码投入 [4] - 政策新规、资本估值重塑与消费偏好流变形成多重外部变量 [5] 战略转型需求 - 需重塑产品创新机制以解决新老产品断层风险 [2][5] - 需优化经销渠道生态以应对直营与经销双轨困境 [3][5] - 需构建成本动态调节能力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3][5]
日本为何爱吃预制菜?
36氪· 2025-09-18 09:29
(原标题:日本为何爱吃预制菜?) 作者 | 谢芸子 编辑 | 张帆 罗永浩与贾国龙的这场"骂战"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昨日下午,西贝发布《致歉信》,称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的前置加工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欢迎顾客 继续提出改善建议,将积极持续整改。" 随即,罗永浩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同时又强调"不反对预制菜,只是主张餐饮企业用预制菜给 到消费者知情权。不能用预制菜冒充现做的新鲜菜肴。" 出人意料的是,这场纷争,以及中国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反感情绪,并未对资本市场带来太多负面影 响。 自9月15日开盘,"预制菜板块"走高。其中,生产和销售冷冻肉制品的"得利斯"涨停。味知香、三全食 品、惠发食品等老牌预制菜相关企业,以及为西贝供货的千味央厨、国产水联、龙大美食、福成股等股 价全面上涨。 消息面上,预制菜板块走高,或与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过审有关。据第 一财经报道,草案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关于预制菜的"身份"或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 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会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复盘本次纷争,双方的争议主要来自中央厨房与预制菜的不同。 贾国龙"咬死"不承认西贝使用预制菜,原 ...
预制菜的困局与出路:一场来自业内的真实对话
虎嗅· 2025-09-18 09:04
这次事件几乎再次刷新了公关行业的灾难现场。无论是恩仇快意,还是就预制菜本身的理论讨论,时至 今日已经非常充足。 带着对行业的追问,我走访了几位从业者,听他们道出了争议之外的真实困境。 争议背后:一场没有交集的对线 "这场争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贾国龙一上来就自爆,虽然是说西贝没预制菜,但这句话反而一棒子 打死——预制菜不好,人家罗永浩说的是消费者认知,是要立标准。" 李维从事预制菜供应多年,主打高端预制菜,合作的多是一二线城市的漂亮饭餐厅和一些连锁粤菜餐 厅,罗永浩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时,他发了个朋友圈说, "西贝是中央厨房的模式,按我们行业定义,属于预制调理品,但按现行国标,可能不算'预制菜'—— 这就是问题的根子。" 他的办公室摆放着各种行业奖项和认证证书,其中最显眼的是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央厨房创新实践基 地"牌匾。作为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的老兵,他见证了预制菜从被餐饮业排斥到被广泛接纳的全过程。 "又贵又难吃,还xx全是预制菜。" 几天前,罗永浩的一句吐槽,将西贝和预制菜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立即强硬反 驳,称其"100%不可能是预制菜"。 我想探究一下在这场舆论喧嚣的背后,预制菜行业的真实 ...
A股预制菜概念股逆势拉升,味知香涨停
格隆汇· 2025-09-18 06:18
预制菜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征求意见 [1] - 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元 2026年或冲击万亿市场 [1] - 预制菜在连锁餐饮端渗透率已达80% [1] 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 - 味知香股价涨停 [1] - 华天酒店股价涨超5% [1] - 西安饮食和三江购物股价均涨超4% [1]
再度被关注的预制菜,市场空间有多大
第一财经· 2025-09-18 03:04
餐饮业对预制菜依赖度变化 - 头部餐饮连锁品牌如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鱼推广"鲜活门店"模式 每天活鱼配送并安排1至2次杀鱼 大部分食品当天新鲜制作 仅少部分产品来自中央厨房[1] - 河南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 反映行业定位调整趋势[1] 预制菜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5日预制菜概念板块走强 得利斯和惠发食品涨停 味知香 国联水产 千味央厨 盖世食品 益客食品跟涨[1] - 9月17日板块下跌1.51% 得利斯跌0.92% 惠发食品跌2.7% 味知香跌2.08% 国联水产跌1.77% 盖世食品跌1.53% 益客食品跌1.73% 仅千味央厨涨4.87%[2] B端与C端市场分化 - B端需求持续增长 连锁餐饮对净菜 预处理水产品 冷冻面点需求上升 主要考虑成本控制及供应链稳定性[2] - C端市场遇冷 肯德基等头部品牌曾尝试门店同步售卖预制品但快速退出 因会影响门店订单[4] - 餐饮连锁化比例达30% 茶饮咖啡行业连锁化率约50% 连锁化提升直接带动预制菜配套需求增长[3] 行业投资与政策环境 - 2015年以来预制菜行业融资规模先增后降 2022年融资热度较高 2023至2024年资本融资市场遇冷[7] - 多个省市曾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河南围绕猪肉产业 广东围绕水产加工 安徽重点布局蔬菜加工[6] - 预制菜产业园面临招商困境 产品品类相似导致竞争激烈 部分承建方转型其他业务[6] - 投资主体以资本类机构为主占比超80% 获投最多为预制菜品牌门店 其次为电商零售及供配服务商 最后是研制加工商[6] 行业发展阶段与驱动因素 - 行业处于前中期发展阶段 竞争格局分散 商业模式尚未定型[4] - B端预制菜可能优先实现份额集中 因对效率 标准化和稳定性要求更高[4] - 长期成长逻辑向好 驱动因素包括餐饮连锁化提升 人工成本上涨 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2]
预制菜坐拥万亿市场,为什么我们还是难以接受?
虎嗅· 2025-09-18 00:01
预制菜市场规模已逼近5000亿,年增速高达33.8%,但多数人仍难以完全接受。真正让人纠结的不是预 制菜本身,而是"不透明",以及被当作现做菜售卖的欺骗感,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也只是我们吃进肚子里 的到底是什么。 ...
预制菜争论碰撞出什么
经济日报· 2025-09-17 22:07
近日,预制菜站上"风口浪尖",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这看似是一场简单的商业 纷争,实则折射出食品工业发展、餐饮模式变革与消费者诉求之间的多维深度碰撞。这场关于预制菜的 争论碰撞出了什么? 中央厨房模式为何受青睐 在此次争论中,中央厨房模式因与预制菜的概念纠缠而成为焦点。虽然2024年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 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但是这并不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消费者更关心中央厨房是否规范、产品预制程度如何、是否安全和营 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介绍,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模式核心是生产"标准化半成 品""即热型成品菜",完成基础预处理,最终烹饪在门店完成,门店厨师可根据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餐 品口味,如辣度、咸度等。常见产品有腌制好的鸡丁、切好的土豆条、封装好的火锅底料、分装好的炖 肉调料包等。 中央厨房模式为何受青睐?据了解,商场人员密集,易发生火灾,通常不允许明火存在。这是中央厨房 模式备受连锁餐饮品牌欢迎的原因之一。连锁品牌的门店大多开在商场里,中央厨房模式能将高温烹饪 环节前置,到店无需再使用大火,仅需低 ...
透视西贝“预制”风波:企业的“退”与行业的“进”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15:05
"用而不宣"撕开行业诚信缺口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直言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点燃了这场争议的导火索。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起初反应强硬,声称"100%不是预制菜",其员工将中央厨房预制定义为"工序前 置"。尽管西贝使用的"中央厨房预处理"符合《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中"连锁餐饮企业 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畴"的定义,但许多消费者却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他们并非反 对预制菜本身,而是反对企业用"现制"话术掩盖真实加工方式的信息不对称。 由罗永浩"吐槽"引发的"西贝预制菜风波"日前告一段落,西贝餐饮在舆论压力下诚恳认错并推出九项整 改承诺。致歉信中"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的表述,也暗示了这家连锁 餐饮巨头在信任危机后的战略转向。 一场看似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意见之争,实则暴露了餐饮业在快速发展中被忽视的重要命题:当"预制"成 为行业常态,"诚信"才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不可或缺的桥梁。公众要的不是"无预制菜"的绝对化承诺, 而是"明白消费"的知情权;企业要的也不该是"用而不宣"的短期收益,而是"诚信为本"的长期信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接受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