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饮品

搜索文档
小红书的表情包新顶流,居然是双汇的“猪”、太太乐的“鸡”?
36氪· 2025-06-27 02:42
品牌IP营销现象 - 双汇海外版包装上的猪形象意外成为小红书网红,单条动态获近14万点赞,被网友称为"顶流猪猪"[1][3] - 该形象凭借"证件照"出圈,网友从表情中解读出"三分礼貌三分无语四分阴阳怪气"的抽象情绪[6] - 双汇迅速响应,发起二创活动、征集IP名称、推出手机壁纸及Live版表情包,并计划开发贴纸周边[7][10] 品牌互动策略 - 双汇将"顶流猪猪"融入日常运营,与太太乐IP"乐乐鸡"进行表情包互动,被网友称为"歹毒商战"[12] - 太太乐"乐乐鸡"因网友二创强化"超绝魅惑女人"人设,品牌承认官方设计不如网友灵机一动的创作[13][16] - 双汇根据网友反馈调整表情包风格,如接受"糊版更有内味"的建议,体现高互动性[10] 经典IP案例 - 旺旺通过"旺仔俱乐部"多平台运营,结合热点(如江苏省足球联赛)和反套路内容(如炫耀产品气哭小孩)保持年轻化形象[19][21][23] - M&M's巧克力豆赋予7种颜色鲜明人设(如傲娇"红豆"、社恐"橙豆"),通过情景喜剧式营销与明星联动(如"绿豆"撞脸宁静)强化记忆点[27][28][30] - 瑞幸"打工鹿"表情包精准捕捉职场情绪,与《海绵宝宝》联名选择路人鱼角色,限量50万件周边两天售罄[32][33] 新兴IP玩法 - 蜜雪冰城"雪王"从洗脑歌曲扩展到动画番剧、线下巡演,甚至作为品牌代言人和上市敲钟主角,强化"街溜子"人设[35][37][40] - 品牌通过抽象化表达(如瑞幸"班味"、雪王"活人感")和轻量化营销(表情包、热点话题)建立年轻用户共鸣[32][35][41] 行业趋势 - 艺恩报告指出玩梗成为年轻人表达态度的主流方式,老品牌(如双汇1958年创立、太太乐1988年创立)通过反差萌营销焕新形象[17] - 食品饮料行业IP营销从被动接梗转向主动设计,如旺旺、M&M's长期塑造角色性格,瑞幸、蜜雪冰城快速响应热点[19][27][32][35]
超越牧原、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兄弟晋升河南新首富
观察者网· 2025-06-25 06:59
公司发展历程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1997年用3000元在郑州街头创立"寒流刨冰"摊 [1] - 2005年研发首款标志性产品"1元冰淇淋"后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1] - 2007年成立首家新鲜冰淇淋店并开启加盟模式 弟弟张红甫同年加入 [2] - 兄弟分工明确 哥哥负责供应链建设 弟弟主攻品牌扩张 [2] 市场地位与规模 - 2024年全球门店总数达46479家 较2023年新增8914家 [2] - 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的品牌 [2] - 2025年3月香港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9.38% 市值达987.9亿港元 [2] - 当前市值突破2012亿港元 三个月内创始人身家从850亿港元增至1179.4亿元 [2] 创始人财富变动 - 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显示张氏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1] - 身家超过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536.4亿元) [1] - 三个月内身家增幅达38.75%(从850亿港元到1179.4亿元) [2] 行业对比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因IP Labubu爆火身家达1467亿元 但最新估值仅536.4亿元 [1] - 蜜雪冰城创始人当前身家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的2.2倍 [1]
古茗推8.9元咖啡,库迪已低至3.99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02:31
古茗进军咖啡市场 - 公司宣布吴彦祖成为咖啡品质合伙人并启动"全场咖啡8.9元"限时活动 每个工作日中午通过"猜口令"玩法发放100万张免单券 [1] - 截至6月中旬现磨咖啡业务覆盖门店数已超7600家 [2] 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以8.9元价格切入咖啡市场 直接对标库迪的9.9元策略 但库迪在外卖补贴下美式咖啡价格已低至3.99元 [2] - 库迪门店数量超过14000家 京东外卖销量破亿单 计划2025年底达到5万家门店 [2] - 库迪从2024年5月开始盈利 规模效应使其成本更具优势 [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3.67亿元/10.80亿元 2024年达到14.79亿元 具备长期投入咖啡市场的资金实力 [2] 行业发展趋势 - 咖啡市场保持较高增速 奶价下滑带来成本红利 头部企业以低价获取高端奶源 [3] - 奶价下滑不可持续 企业需尽快扩大规模以增强话语权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4]
河南独角兽图鉴 从新消费到硬科技
河南日报· 2025-06-23 23:27
独角兽企业概况 - 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且未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特征 [7]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12家,总估值超3.6万亿美元,平均估值29.9亿美元 [9] - 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新增53家 [9] 河南独角兽企业现状 - 河南当前仅超聚变一家独角兽企业,另有中科清能、东微电子、巴奴火锅三家潜在独角兽企业 [12] - 历史上有致欧家居、锅圈食汇、蜜雪冰城等豫企曾入选独角兽榜单,后因上市退出 [12] - 河南独角兽多源于本地优势产业,如蜜雪冰城依托农业大省供应链实现4.6万家门店扩张 [12] 代表性企业分析 - 超聚变:液冷服务器技术领先,海外市场三年复合增长率超50%,带动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 [13][14] - 中科清能:氢液化装备用于长征八号火箭发射,攻克氦液化、核聚变装置等"卡脖子"技术 [4][14] - 致欧家居:整合家具供应链资源,通过跨境电商建立全球化品牌 [12][13] 郑州培育潜力 - 郑州七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超1.75万亿元,拥有全球最大苹果手机、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15] - 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现有1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 [16] - 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MEMS研发中试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16] 行业发展趋势 - 独角兽企业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中国以372家占全球总数30% [9][18] - 硬科技赛道受资本青睐,如算力与人工智能、氢能、半导体等 [17] - 传统产业巨头需开放资源孵化硬科技初创企业,形成"以大带新"生态 [14][17]
古茗官宣吴彦祖为咖啡品质合伙人,开启“全场咖啡8.9元”活动
贝壳财经· 2025-06-23 08:06
6月23日,现制饮品头部品牌古茗官宣演员吴彦祖成为古茗咖啡品质合伙人,同步启动"全场咖啡8.9元"限时活动,邀全国消费者品鉴古茗咖啡。2023年4 月,古茗宣布跨界咖啡,全国门店上新闪萃咖啡系列产品,基于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如今部分茶饮品牌也在尝试咖啡品类,茶饮与 咖啡的融合水到渠成,以古茗为代表的茶饮品牌在咖啡品类上,则在向精品化、品牌化的路线进阶。此次与吴彦祖强强联合,借助其广泛的影响力与品牌契 合度,将进一步强化古茗在咖啡市场的影响力。 顾客在古茗门店打卡咖啡。企业供图 首度与吴彦祖合作 在咖啡赛道,古茗咖啡持续加码。5月底,古茗推出年度咖啡新品"Good轻椰拿铁",以"椰子水+生椰乳+精品咖啡豆"的黄金组合,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热门打 卡单品。6月19日,古茗再度加码咖啡赛道,推出"香草籽系列拿铁",含香草奶砖拿铁与香草籽拿铁两款产品。新品严选的马达加斯加高定香草籽,香气馥 郁,与咖啡的浓郁底蕴相互交融,为消费者带来层次丰富的味觉体验。 9 尔 站 枢 组 层 出 所 86454232 86977135 uquu i y t and te � � 一家古茗门店,顾客正在取咖啡。企业供图 ...
蜜雪集团(02097):供应链为基,平价现饮龙头走向世界
国金证券· 2025-06-17 03: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给予25E PE 40.0X,对应目标价633.95港元/股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茶饮需求增长动能足,10元以下价格带格局最优,蜜雪冰城一家独大,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大单品锚定低价心智,供应链布局全面,自有IP品牌力强,未来主品牌国内继续下沉开店,出海、幸运咖为新增长极 [3][4] 各部分总结 茶饮行业 - 行业空间:现制饮品市场随产品迭代、人口渗透、频次提升而扩大,2023年中国现制饮品市场规模5175亿,预计24E - 28E CAGR 16.7%,现制茶饮为规模最大品类,长期看现制饮品对软饮料有部分替代性,现制茶饮市场高增长由扩客户、提频次驱动,10元以下平价茶饮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17][19][21] - 竞争格局:10元以下平价茶饮竞争格局最好,蜜雪冰城一家独大,2023年GMV市占率20.2%,10元以下价格带市占率57.0%,其高市占率得益于价格带卡位及自身竞争力积累 [29] 蜜雪冰城 - 公司概况:1997年创立,2025年3月于港交所上市,股权集中于创始人兄弟,高管团队股权激励较充分,IPO募资主要用于供应链建设等 [33][36][38] - 经营分析:单店韧性突出,2024年单店GMV虽有下滑但同店表现相对较好,开店速度近三年仅次于霸王茶姬,开店质量上关店率较低,加盟商带店率更高 [40][49] - 财务分析:规模优势突出,2024年收入248亿元/+22.3%,毛利率、净利率逆势提升,销售费用率稳中有降,管理费用率较低 [56][66][67] 竞争优势 - 主打性价比:明星大单品冰淇淋、柠檬水锚定低价心智,出杯量占比高,产品端扩充品类、加快上新,满足多元需求 [81][83] - 供应链全链条布局:采购端向上游原料端延伸深入,生产端产能布局高,仓储端布局面积大,物流端网络覆盖面广,给予加盟商免运费政策 [91][92][96] - 自有IP雪王营销出圈:自有IP推出时间早、知名度高,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品牌力,品牌推广费用率低于同业 [99][100][105] 未来看点 - 出海:东南亚现制饮品市场需求增长、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蜜雪冰城2018年出海,已成为东南亚市占第一品牌,目前竞争加剧,放缓开店节奏关注门店质量,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供应链,中长期全球化潜力大 [108][114][130] - 幸运咖:6元左右平价现磨咖啡,提前卡位下沉市场,产品较竞品丰富,供应链与蜜雪协同,2025年加盟门槛降低,开店加速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25E - 27E公司营收分别为310.8/353.2/390.2亿元,同比+25.2%/13.7%/10.5%;归母净利分别为55.0/64.4/73.8亿元、同比+24.0%/17.1%/14.5% [5] - 估值:给予25E PE 40.0X,对应目标价633.95港元/股 [5]
星巴克降价:一场应对“低价风暴”的“有限妥协”
搜狐财经· 2025-06-16 15:08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现制饮品市场形成咖啡与茶饮两大品类相互渗透的复杂局面,2025年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3689亿元,比现磨咖啡市场高出超1000亿元,两者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 [4] - 瑞幸咖啡推行"9.9元常态化促销"策略,库迪咖啡以"8.8元"价格拉低市场预期,本土品牌通过数字化运营和精简店型实现成本优化,对星巴克中高端定位形成持续挤压 [5] - 本土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古茗、茶颜悦色凭借贴近本土口味的产品设计和更具亲和力的价格,不断蚕食星巴克在非咖啡领域的市场份额 [7] 星巴克中国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攀升4%,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在两位数 [9] - 2025财年第一财季同店销售额下降6%,2024财年同店销售额和平均售价均为下降状态,增长动能正在减弱 [10][11] - 公司已覆盖中国超1000个县级市场,但下沉市场单店盈利能力与本土品牌相比仍存在差距 [8] 降价策略的多维影响 - 首次对非咖啡饮品实施官方定价下调,涉及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平均降价5元左右,多款产品价格首次进入20元区间,最低降至23元 [3][12] - 降价精准聚焦非咖啡饮品,扩大潜在客户群并为门店在咖啡消费低谷时段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契合"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全天候运营理念 [13] - 差异化降价策略既回应市场价格竞争压力,又避免全面卷入低价泥潭,咖啡产品价格保持稳定,仅对非咖啡系列进行调整 [14] 消费者反应与品牌定位 - 消费者对降价反响分化,星冰乐爱好者认为性价比提升后消费意愿增强,但部分消费者认为价格仍远高于本土品牌,核心咖啡产品未降价产生不公平感 [16][17] - 长期高端品牌形象面临挑战,社交媒体出现"星巴克是否正在沦为普通饮品店"的讨论,一线城市门店体验仍具吸引力,下沉市场品牌调性稀释风险增大 [20][21] - 公司提出从产品交易转向生活方式营造的战略思维,强调会员能用星星兑换出向往的"星式生活" [32] 未来挑战与战略调整 - 下沉市场渗透是关键但难度大,需探索更灵活店型、开发符合当地口味产品、加强本地文化元素结合 [22][24] - 数字化能力与瑞幸等数字化原生品牌相比仍有差距,1.27亿会员数据资产的应用将直接影响未来竞争力 [25][26] - 公司治理结构可能变化,2024年市场曾传出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的消息,引入本土合作伙伴可能带来更强本地资源但也会面临品牌定位挑战 [28][30][31]
中产返贫,新三件套
虎嗅APP· 2025-06-16 13:27
行业现状 - 现制饮品市场(奶茶、咖啡、小酒馆)竞争激烈,门店倒闭现象普遍,小红书平台"咖啡店倒闭闲置处理"相关笔记超50万篇 [4] - 一线城市及下沉市场均出现同品类门店过度集中现象,例如深圳某200米小吃街挤满近20家饮品店,部分门店半年内即更换经营者 [4] - 新茶饮行业IPO热潮带动加盟风口,蜜雪冰城4.6万家门店中90%为加盟店,头部品牌形成"万店"规模效应 [10] 创业失败案例 - 精品咖啡店案例:投入50万资金,因客流量不足导致日均亏损,最终半年内关停 [1] - 音乐主题小酒馆案例:选址写字楼周边但忽略场景消费特性,日均营业额1800-2000元低于3000元盈亏平衡点,半年后倒闭 [3] - 行业普遍存在"二八定律",20%头部加盟商赚取80%利润,缺乏经验的新入局者多成陪跑 [10][11] 失败核心原因 - 门店选址不当:小酒馆忽略目标客群下班后不愿在办公区逗留的消费习惯 [13] - 现金流规划不足:中小加盟商低估回本周期(需1.8-3年),未预留足够周转资金应对持续投入 [13] - 同质化竞争:非连锁品牌在低价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门店受外卖价格战冲击倒闭 [13] 行业趋势变化 - 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从2023年44.3%放缓至2025年12.4%,头部品牌蜜雪冰城、喜茶已主动放缓加盟扩张 [15] - 投资逻辑转向单店盈利能力,部分机构关注净利润稳定而非单纯规模扩张的商业模式 [15] - 蜜雪冰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行业头部效应加剧,但市场饱和导致尾部经营者批量退出 [14][15]
中产返贫,新三件套
36氪· 2025-06-16 09:34
茶饮咖啡小酒馆创业现象 - 核心观点:奶茶店、咖啡馆、小酒馆成为年轻人创业高失败率领域,理想化开店愿景常因选址不当、预算不足、竞争激烈等现实问题破灭,行业呈现"20%加盟商赚80%钱"的头部效应 [4][6][15][16] - 新茶饮IPO热潮(蜜雪冰城市值破2000亿港元)与关店潮并存,行业增速从2023年44.3%放缓至2025年12.4% [21][22] - 头部品牌蜜雪冰城90%门店为加盟模式,但近期部分品牌开始收缩加盟政策(喜茶暂停加盟,蜜雪冰城调整新店标准) [15][22] 创业失败案例分析 - 典型失败案例:咖啡店日均亏损(50万积蓄半年耗尽)、小酒馆日均营业额仅1800-2000元(低于3000元盈亏线) [4][6] - 二手平台涌现倒闭设备交易,社交平台"咖啡店倒闭"相关笔记超50万篇 [8] - 深圳某200米街道现20家饮品店,同质化竞争导致半数店铺半年内更替 [8] 行业竞争格局 - 现制饮品市场高度连锁化,蜜雪冰城4.6万家门店形成规模壁垒 [15] - 二三线城市出现单老板垄断多个连锁品牌现象,体系化运营者更具优势 [17]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加盟商通过专业选址和资源整合持续盈利,新手创业者多成"陪跑" [16][18] 失败核心原因 - 三大倒闭主因:选址失误(如写字楼酒馆忽略场景错配)、现金流断裂(回本周期需1.8-3年但预算不足)、低价竞争冲击 [20] - 非刚需赛道受连锁品牌挤压明显,外卖价格战加速中小门店淘汰 [20] - 创业者普遍低估持续投入(房租/人力/原料),95%关店者缺乏餐饮行业经验 [13][18] 市场趋势变化 - 新茶饮头部品牌集中IPO(奈雪/茶百道/蜜雪冰城等6家),但行业扩张放缓 [21] - 投资人转向关注单店盈利能力而非单纯规模扩张,万店模式逻辑生变 [22] - 现制饮品赛道从疯狂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市场饱和度达临界点 [8][22]
浅谈当下食品板块投资机会&策略会反馈
2025-06-15 16:03
涉及行业和公司 行业:零食量贩、冻品、现制饮品、乳制品、保健品、啤酒、白酒、调味品 公司:盐津铺子、友友食品、甘源食品、恰恰食品、立高食品、味知香、巴比食品、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东鹏饮料、华润饮料、伊利、蒙牛、新乳业、妙可蓝多、汤臣、仙乐食品、HNH、万洲国际、怡海国际、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百润股份、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天味食品 [1][2][3][5][6][10][11][12][13][15][16][17][18][19][20][21][24][25][26][31][33][35][36][37] 核心观点和论据 零食量贩行业 - 一季度业绩亮眼,单店收入因春节下滑,4 - 5 月开店加快,新市场拓展多,未来两年单店收入预计平稳,门店运营有改善空间 [1][3] - 推荐一线标的盐津铺子和友友食品,二线标的西麦和劲仔,根源等公司下半年可关注 [2] - 盐津铺子魔芋产品势能上升,二季度收入预计 15 - 20 亿元;友友食品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近 50%;甘源食品二季度收入微增,下半年有望改善;恰恰食品二季度双位数增长,但利润预计下滑 [5] - 万辰集团与良品铺子毛利率差异因会计准则和门店补贴计提方式不同,2025 年补贴收窄后万辰集团利润弹性更大,两家利润率有望维持在 3.5% - 4% [7][8] 冻品板块 - 餐饮端需求未明显好转,禁酒令引担忧,但进入低基数区间,通过新渠道和新产品有望环比改善,多家公司估值低,建议底部关注 [6] - 立高食品四五月份订单发货双位数增长,来自山姆和餐饮新客户,一季度影响修复,下半年推新品盈利能力更强,2025 年收入增速约 15%,利润约 3.5 - 3.6 亿元 [6][9] 现制饮品板块 - 基本面良好,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同店销售双位数增长,外卖占比提升使利润率下降,但绝对利润额提升,加盟商开店热情增加,推荐古茗和蜜雪冰城 [13][14] 其他食品公司 - 味知香 2025 年股权激励目标 20%收入增长,上半年或持稳略增,下半年增幅大,增长点为对接山姆、拓展团餐和开拓乡镇加盟店,市值约 30 亿,目标兑现利润预计达 1.2 亿 [10] - 巴比食品华东地区单店 4 月同比转正,5 月小幅增长,全国单店同比持平,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 5% - 10%,利润增速更快,未来或并购提升效率 [11] - 安井食品四五月份双位数增长,二季度收入或维持双位数;千味央厨四五月份收入同比持平,大 B 客户优,开拓商超和新品,下半年有望改善 [12] - 康师傅一二月微增,三月起提价销量下滑,上半年收入微跌,但利润率好,全年利润增速好于收入,估值合理股息率高;统一五月饮料中等个位数增长,面高个位数增长,产品力提升,适合长期投资 [15] - 农夫山泉五月收入增速好,水类产品和东方树叶表现优,四月红瓶水补贴后包装水市占率提升 [16] - 东方树叶“1 元开开有奖”活动扫码率待提高,去年收入亮眼,今年利润受 PET 价格影响正向,基本面有望恢复,估值或回 30 倍以上 [17] - 东鹏饮料 5 月动销增速环比提升,出货端增长超 30%,补水和果汁茶动销加速,全年收入及利润高增长确定性高 [18] - 华润饮料 1 - 5 月水销量增长,价格有压力,饮料动销好,收入稳健,上半年利润优于收入,渠道调整影响待察 [19] 乳制品行业 - 上游奶牛存栏量减少速度 5 月收窄,下半年供需或平衡,明年奶价可能上涨,二季度液奶动销略降,伊利、蒙牛出货端受去库存低基数影响好于动销端 [20] - 伊利低温正增长,冷饮增速转正,奶粉和成人粉维持趋势,二季度毛销差改善,全年净利润目标 9%;蒙牛加大高端奶投入,两家库存和费用可控 [20] - 新乳业年初至 5 月底低温收入双位数增长,新品酸奶增速优异,二季度低温增速改善,常温企稳,利润率提升显著 [20] - 妙可蓝多二季度 C 端个位数增长,B 端较快增速,通过多渠道扩展 C 端,性价比抢占 B 端国产替代份额 [20] 保健品行业 - 关注汤臣、仙乐食品和 HNH,抖音和跨境电商领域活跃,麦角硫因概念火热 [21] - 汤臣二季度收入降幅收窄,下半年有望转正,注重内部提效;仙乐食品中国区二季度增速改善,下半年延续,欧洲高个位数到低双位数增长,美国视出口而定;BF 个护外保健品业务四五月份盈利,美国区基本面改善;HNH 上半年按预期发展,中国保健品业务全年高个位数增速,奶粉业务增长不错,宠物业务稳健,财务费用将下降 [21][22] - HNH 估值低,有提升空间,建议布局 [23] 其他公司 - 万洲国际二季度核心业务同比增长,美国猪价和肉制品吨利表现好,中国区四五月份销量和吨利小幅增长,分红率约 50%,股息率预计 6%左右 [24] - 怡海国际四五月份增速较一季度持平且显著提升,全年第三方双位数增长目标不变,收入稳健,估值低,股息率超 90% [25] 啤酒行业 - 推荐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青岛啤酒和百润股份,今年南方天气、成本和赛事费用因素使业绩确定性高,资本开支或降,分红率有望提升 [26] - 燕京啤酒 1 - 5 月增长良好,U8 增长快,占比超 23%,利润率有望提升,部分地区增量显著 [27][28] - 珠江啤酒 5 月增速环比提升,97 纯生高增长;华润雪花 4 - 5 月增长,一季度毛利率提高,利润增长 10%,产品结构优化 [29] - 青啤南方市场增长快,优于整体 [32] - 百润预调酒 5 月下滑,库存降低,全年收入目标增长,8 - 9 月将推新款调酒产品 [33] - 威士忌业务一季度末放开招商发货,已进入多个终端,1 - 5 月发货额约五六千万,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34] 调味品行业 - 中炬高新四五月下滑收窄,渠道库存优化至两个月左右,核心关注渠道梳理和稳定性 [35] - 海天味业 4 - 5 月收入同比中单增长,库存两个半月至三个月,成本下行费用率或提升,全年利润增长预计超 10% [36] - 天味食品预计到 5 月收入双位数以上增长,二季度收入环比改善,利润看收入改善程度 [3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省钱超市新店型在调整,新加入品类表现一般,名创优品推出潮玩计划吸引核心客户群体 [3][4] - 福建、广东整体表现良好,广东部分产品增速超 20%,深圳增长更好,华东地区表现不错 [30] - 白酒消费疲软,公司库存约五个月,同比上升,管理层谣言和白酒经营拖累估值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