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保健
icon
搜索文档
晨星:AI的采用料将结构性降低多个行业长期运营成本 哪些行业受益最多?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21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正从炒作转向实现实质成本节约 对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 [1] - AI采用预计结构性降低多个行业长期运营成本 提升盈利能力并为被低估公司创造重新评估机会 [1] 行业受益分析 - 消费周期性及防御性行业仍被低估 或将实现超出预期的盈利改善 [1] - 通讯服务行业已因AI实现成本改善 多媒体内容、广告制作、旅行社及招聘平台的代理AI减少劳动成本 [1] - 半导体行业通过AI优化芯片生产流程降低研发成本 [2] - 金融服务行业通过AI自动化客服中心流程及贷款审批降低银行及保险公司成本 [2] - 医疗保健行业通过AI在临床试验及药物开发数据管理方面优化运营并改善成果 [2] 重点关注公司 - 消费周期性行业关注百威、花王、携程(09961)等 [1] - 通讯服务行业关注Naver、百度(09888)、腾讯(00700)、网易(09999)等 [1] - 半导体行业关注台积电、SK海力士、立讯精密(002475)、村田制作所等 [2] - 金融服务行业关注汇控(00005)、三菱UFJ金融集团、星展银行、东京海上日动等 [2] - 医疗保健行业关注Hoya、医渡科技(02158)等 [2] 投资策略建议 - 理解何时及如何在不同行业分配资金至关重要 因AI受益步伐不一 [1] - 密切关注具备成本削减潜力公司的AI应用进展 把握市场重新评估带来的投资机会 [2] - AI正通过替代劳动力和研发提升运营杠杆 即使被低估消费行业出现轻微正增长反弹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盈利改善 [2]
张忆东9月展望:港股补涨动力已积蓄 震荡向上慢牛行情有望继续展开
新浪证券· 2025-09-04 03:53
港股市场表现与A股联动 - 2024年以来港股和A股交相辉映共同提升中国股市吸引力 [1] - 2025年6月底至8月底A股持续上涨表现优异 同期港股表现乏力受资金面趋紧及互联网补贴大战影响 [1] 港股流动性环境 - 2025年6月底以来香港流动性环境持续收紧但有望改善 港币汇率脱离7.85弱方保证区间 [1] - 截至2025年8月28日美元SOFR利差和港币HIBOR隔夜利率降至0.36% 处于正常历史区间 后续大幅紧缩概率较小 [1] 港股盈利预测变化 - 2025年7月以来港股盈利预测持续下修 恒生指数2025年EPS同比增速一致预期从7月初6.7%下修至8月31日2.35% [2] - 外卖市场竞争加剧和互联网利润预期下调是主因 但原材料及医疗保健等行业盈利预期大幅上调 [2] - 阿里巴巴中报业绩会后即时零售内卷对互联网巨头业绩和估值的双杀冲击将缓解 [2] 港股估值与资金配置 - 截至8月29日恒生科技预测市盈率20.3倍 处于2020年7月以来29.9%分位数 互联网权重股有补涨动力 [3] - 恒生指数PE-TTM为12.3倍 显著低于标普500指数27.4倍 仍是全球估值洼地 [3] - 恒生指数相对10年期中国国债利率风险溢价达6.4% 远高于美股-0.64%、日股3.38%及欧股3.35% [3] 港股行情展望与风险 - 9月港股补涨动力来自恒生科技重估及全球资金配置需求 震荡向上慢牛行情有望延续 [3][4] - 9月可能受议息会议及美股"利多出尽"调整影响 但牛市震荡是买入良机 [4] - A股情绪可能短期拖累港股 但历史显示港股在A牛震荡阶段多数跑赢上证指数(9次中仅4次跟随调整) [4] - 卖空占比过高港股或迎外资空头平仓增持 美联储四季度降息预期及弱美元环境使港股性价比强于美股 [4]
越秀证券每日晨报-20250904
越秀证券· 2025-09-04 01:28
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5,343点 单日下跌0.60%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6.34%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报5,683点 单日下跌0.78%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7.21% [1] - 美股纳斯达克指数表现突出 收报21,497点 单日上涨1.02%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1.32% [1] - 欧洲主要指数普遍上涨 德国DAX指数收报23,594点 单日上涨0.46%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51% [1] 货币与商品市场 - 人民币指数报96.570 一个月内上涨0.90% 但六个月累计下跌3.33% [2] - 布伦特原油报68.86美元/桶 一个月微涨0.15% 六个月微跌0.65% [2] - 黄金表现强劲 报3,540.73美元/盎司 一个月上涨4.95% 六个月累计上涨22.40% [2] - 白银涨幅更为显著 报40.833美元/盎司 一个月上涨9.15% 六个月累计上涨28.89% [2] 重要经济数据与事件 - 美国7月职位空缺降至718.1万个 创10个月新低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40万个 [10] - 美国7月工厂订单下降1.3%至6,036亿美元 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主要受运输设备订单下降9.5%拖累 [11] -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大部分地区经济活动几无变化 消费者支出持平或下降 [12] - 香港8月标普PMI升至50.7 七个月来首次重返扩张区间 主要受本地订单需求好转推动 [14] 公司动态与并购 - OpenAI拟配股发行103亿美元股份 公司估值达5,000亿美元 [13] - 比亚迪设定海外市场年销量80万辆目标 较去年41.7万辆增长约92% [18][19] - 中国移动香港已持有香港宽带70.7%股权 要约已成为无条件 [21][22] - 胡桃资本股权高度集中 19名股东合共持有13.98%股份 证监会提醒投资风险 [20] 板块与个股表现 - 港股生物技术板块领涨 单日上涨3.68% 通信设备板块上涨2.60% [26] - 阿里健康与石药集团成为恒指成份股中表现最佳 分别上涨4.58%和4.47% [23] - 港股成交额缩减近20%至2,676.5亿港元 沽空比率为20.27% [5][25] - A股沪深京三市成交缩减至近2.4万亿元人民币 军工装备与金融股下跌 [5] IPO市场动态 - 佳鑫国际资源上市后表现突出 累计上涨174.91% 超额认购倍数达2,040.6倍 [30] - 银诺医药-B上市首日上涨206.48% 累计上涨125.70% [30] - 多家公司拟赴港上市 包括奇瑞汽车、八马茶业、立讯精密等 [31]
南向资金连续27个月净流入港股,银行股的持股数量增幅较高
环球网· 2025-09-04 00:55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达到10057.3亿港元 创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年度最高水平 [1] - 南向资金已连续27个月净流入 [3] 港股通标的持股变化 - 近六成港股通标的年内持股数增加 [3] - 银行股的持股数量增幅较高 [3] 港股库存周期特征 - 上游产业持续去库存 中下游产业已进入补库存周期 [3] - 新经济步入持续补库阶段 旧经济仍以两位数幅度收缩供给 [3] 行业供需格局分析 - 信息技术 可选消费 医疗保健处于主动加库存 供需格局良好 [3] - 能源 公用事业 房地产仍在主动去库存 处于周期底部 [3] - 通讯服务 原材料等开始被动去库存 供需格局逐步改善 [3] 港股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下游产业链 成长性较强 与中国宏观经济联系较弱的新经济行业中报结果较佳 [3] - 偏向传统经济并与中国宏观经济强联系的行业面临业绩压力 [3] 投资机会关注方向 - 建议关注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3]
美国7月职位空缺降至10个月新低 企业招聘趋于谨慎 劳动力需求持续放缓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22:24
劳动力市场降温迹象 - 7月美国职位空缺降至718万个 创近10个月新低 低于经济学家预期中值738万个 [1] - 医疗保健 零售贸易 休闲和酒店业是职位空缺减少主要来源 医疗保健领域职位空缺降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1] - 职位空缺下降集中在医疗及社会援助 州和地方政府部门 这些行业通常不随经济周期波动 [1] 企业招聘行为变化 - 企业处于观望状态 许多计划中招聘被搁置 主要等待关税政策等政策前景明朗 [2] - 企业减少抢夺人才激进行为 更多选择留住现有员工 而非高薪挖角新员工 [3] - 留守原职者薪资增速连续第六个月超过跳槽者 创2008年经济衰退结束以来最长纪录 7月留守员工年薪增速为4.1% 高于跳槽者4%的涨幅 [3] 劳动力供需指标 - 职位空缺与失业人口之比7月维持在1:1 继续徘徊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较2022年高峰时期2:1显著下降 [2] - 招聘速度放缓 失业者找到新工作时间延长 裁员人数小幅上升至去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建筑业裁员增长明显 [2] - 衡量员工主动离职意愿的辞职率7月保持在2%不变 [2]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 主席鲍威尔表示就业下行风险正在上升 [2] -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政策会议上宣布降息25个基点以应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放缓压力 [2] - 美国国债收益率在数据公布后下滑 标普500指数维持涨势 [1]
疫情以来罕见之低!美国7月JOLTS职位空缺降至10个月低点
搜狐财经· 2025-09-03 15:36
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三公布报告显示,美国7月职位空缺降至10个月低点,也是自疫情以来较为罕见的读数,显示企业招聘需求逐步减弱。 裁员人数也小幅上升,达到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建筑业解雇人数增加。失业人员找到新工作的时间延长。 美国7月JOLTS职位空缺718.1万人,创2024年9月以来的最低,不及预期的738.2万人,前值从743.7万人下修至736万。 7月JOLTS空缺是自2020年底以来第 二次低于720万的水平。也就是说,除了去年的短暂下降外,上次出现7月这样的职位空缺水平是在疫情导致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剧变的时候。 自2022年3月创下1218万人的纪录以来,由于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需求放缓,JOLTS职位空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此后伴随着美联储降 息,JOLTS数据断续出现反弹。总的来说,JOLTS职位空缺数据波动较大,每月可能会出现高达50万个的变动。 经济学家更倾向于从整体趋势看待JOLTS报告,过去一年多职位空缺大致稳定在700万至800万之间。 分行业来看,7月职位减少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零售业以及休闲与酒店业。其中, 今年以来就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医疗保健行业的职位空 ...
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预计超1万亿港元,关注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等产品配置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9-03 13:2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整体高开低走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8% [1] - 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下跌0.5% [1] 医药板块表现 - 医药股逆势上涨 [1]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1.6% [1][6] - 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医疗卫生行业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股票组成 [6] - 医疗保健行业权重占比超90% [6] 互联网与科技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微涨0.02% [1] -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全天成交额近15亿元 [1]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由30家互联网龙头公司组成 [6] - 信息技术及可选消费行业合计占比超90% [4][6] 消费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下跌0.8% [1] 南向资金动态 - 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超1万亿港元 [1]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全年预测规模从1100亿美元调高至1600亿美元(约1.25万亿港元) [1]
威高股份9月3日斥资464.5万港元回购81.24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03 09:40
公司回购行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3日斥资464.5万港元回购81.24万股 [1]
招商证券国际:25H1港股公司盈利能力整体改善 新旧经济分化明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08:14
总体概览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港股主板2276家公司中2244家披露中期业绩披露率98.6% [1] - 1H25收入增速为正的公司占比48%低于去年同期53.5%净利润增速为正的占比约60%高于去年同期约55%实现盈利的公司占比超62%略低于去年同期64% [1] - 全部港股公司1H25收入下降0.9%全部港股公司除金融石油地产收入增长0.5%恒生指数成分公司收入增长2.6%均比去年同期放缓 [1] - 全部港股公司净利润增长5.4%全部港股公司除金融石油地产净利润增长11.7%均好于去年同期处于历史中值水平 [1] 盈利能力 - 港股公司毛利率水平同环比均改善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但环比下降 [2] - 除恒生指数受权重股拖累外港股上市公司整体净利率水平同比和环比均有提升 [2] - ROE(TTM)达7.0%同比改善环比持平已恢复到历史均值水平 [2] 行业表现 - 收入增速最快行业:信息技术12.3%可选消费8.5%金融5.2% [3] - 收入降幅最大行业:房地产-20.9%能源-9%公用事业-4.8% [3] - 净利润增速最快行业:医疗保健202.9%信息技术60.9%原材料52.2% [3] - 新经济收入同比增长8.4%净利润增长31.7%旧经济收入下降2.5%净利润陷入停滞 [3] 库存周期 - 港股整体正经历去库存周期上游产业持续去库存中下游产业已进入补库存周期 [4] - 新经济步入持续补库阶段旧经济仍以两位数幅度收缩供给 [4] - 主动加库存行业: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供需格局良好 [4] - 主动去库存行业:能源公用事业房地产处于周期底部 [4] - 被动去库存行业:通讯服务原材料供需格局逐步改善 [4] 资本开支 - 经济下行期绝大部分行业大幅缩减资本开支房地产医疗保健能源等行业扩产意愿最低 [5] - 仅电商和汽车板块实现资本开支扩张但资本开支/营收比重未显著上升 [5] - 大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明显改善资本开支意愿更强中小企业因经营性现金流不佳缩减资本开支并偿债 [5] 行业景气度 - 景气度较高行业:信息技术非必需消费品之分销和零售权重为电商医疗保健 [6] - 景气度较低行业:能源权重为石油房地产工业之资本品主要是周期性和传统制造业可选消费之消费者服务主要是餐饮旅游等 [6] - 下游产业链成长性较强与中国宏观经济联系较弱的新经济行业中报结果较佳 [6]
美国劳动力市场流失逾120万移民
搜狐财经· 2025-09-03 04:54
移民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 2024年1月至7月美国劳动力市场流失超过120万移民[1] - 移民占美国劳动力总量20% 其中农林渔牧业45% 建筑业30% 服务业24%[3] - 移民通常贡献美国至少50%的就业增长 边境移民涌入终止对岗位创设能力产生巨大影响[3] 行业劳动力短缺状况 - 美国近半数大都市地区出现建筑业岗位流失 加州里弗赛德-圣贝纳迪诺-安大略地区流失7200个岗位 洛杉矶-长滩-格伦代尔地区流失6200个岗位[5] - 移民执法行动导致农场和企业瘫痪 5月西瓜甜瓜收获延迟造成大量作物浪费[3] - 医疗保健业43%家庭护工为移民 移民减少可能冲击医疗系统人员配备[5][6] 政策执行情况 - 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100天内签署181项行政令遏制移民入境和遣返非法移民[3] - 加州文图拉县发生工人被捕事件 包括从自助洗衣店或路边被带走的人员[3] - 非法移民面临遣返风险 部分移民担忧家庭分离和重新适应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