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
icon
搜索文档
帮主解读:债市资金为何“弃稳求险”涌入A股?
搜狐财经· 2025-08-18 17:01
市场资金流动趋势 - 债市出现显著下跌而A股市场同步走强并创出新高且量能放大 显示资金正从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移 [1] - 资金转移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政策组合拳推动稳增长信号强化 市场对经济回暖预期升温 导致资金追求更高潜在回报 [3] - 债市前期涨幅过大导致价格虚高 预期转变后获利盘集中涌出 加剧了调整幅度 [3] 股票市场特征 - A股上涨由消费复苏和制造业龙头等业绩扎实的板块领涨 表明资金基于基本面判断进行布局而非概念炒作 [3] - 企业盈利改善预期成为股市中期机会的重要支撑 与经济复苏态势形成正向联动 [3][4] 资产配置逻辑 - 资金转移反映对经济周期和资产性价比的再平衡过程 该过程存在反复性特征 债市超跌后会出现抄底资金而股市急涨后会有获利了结压力 [3] - 中长期投资者应关注估值合理且基本面过硬的标的 避免追逐市场热点 通过耐心布局获取收益 [4] - 优质债券在调整到位后仍具备资产配置的压舱石作用 不宜完全放弃固定收益资产 [5] 投资策略导向 - 投资决策需综合评估市场温度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动态调整股票(进攻)与债券(防守)的配置比例 [5] - 投资重点应聚焦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真实盈利能力 而非短期市场涨跌预测 [5]
政府债周报:新增债披露发行2488亿-20250818
长江证券· 2025-08-18 15: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 8 月 11 日 - 8 月 17 日地方债发行情况进行复盘,并对 8 月 18 日 - 8 月 24 日地方债发行进行预告,同时介绍特殊债发行进展 [2][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地方债实际发行与预告发行 - 8 月 11 日 - 8 月 17 日地方债净供给 -137 亿元 [10] - 7 月地方债计划与实际发行情况有差异 [13] - 8 月 18 日 - 8 月 24 日地方债预告净供给 2088 亿元 [15] - 展示 2025 年各区域各月地方债计划发行与实际发行情况 [20] - 呈现地方债近月发行计划与实际发行、净融资情况 [21] 地方债净供给 - 截至 8 月 17 日,新增一般债发行进度 70.47%,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 64.10% [25] - 截至 8 月 17 日,展示再融资债减地方债到期当年累计规模情况 [25] 特殊债发行明细 - 截至 8 月 17 日,第四轮特殊再融资债共披露 43557.43 亿元,2025 年已披露 19672.18 亿元,下周新增披露 916.40 亿元;2025 年特殊新增专项债共披露 4407.33 亿元,2023 年以来共披露 16312.46 亿元 [6] - 展示截至 8 月 17 日特殊再融资债分地区统计情况 [29] - 展示截至 8 月 17 日特殊新增专项债分地区统计情况 [31] 地方债投资与交易 - 展示地方债一二级利差情况 [36] - 展示分区域二级利差情况 [39] 新增专项债投向 - 展示新增专项债投向情况 [42]
固收 还有哪些转债“进可攻,退可守”?
2025-08-18 15:1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可转债市场**:讨论高凸性策略的应用和有效性 以及市场整体表现和资金流向[1][3][9] * **AI眼镜行业**:提及整机ODM厂商**佳禾** 零部件/模组厂商**环旭**、**领益**、**韦尔** 以及显示模组厂商**一瑞**(视涯)[10] * **芯片产业链**:提及新兴标的**微导**、**茂莱** 以及已有标的**安吉**、**鼎龙**、**同城**、**精锐**[11] * **液冷技术与机器人方向**:提及相关标的**银轮**、**佳力**、**永贵**[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 **高凸性可转债策略的有效性**:该策略旨在市场波动中实现超额收益 高凸性转债在长端利率下行时涨幅更高 上行时跌幅较低 在股票市场上行时表现优于低凸性转债 市场回调时跌幅较小 具备攻守兼备的特性 2025年已累计获得约5%的超额收益[1][3] * **高估值下策略依然有效**:当前高估值环境下 高凸性策略依然有效 多数高伽马值可转债价格集中在125至130元之间 相对抗跌能力更强 截至2025年8月15日 高凸性策略持仓收益约为1% 略微超越中证500指数[5] * **可转债市场表现与展望**:可转债市场表现强劲 上周可转债ETF资金流入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存款倾斜和资产荒局面短期未变 预计市场高估值将进一步提升[9] * **股票市场集中度与稳定性**:中国沪深股市的股票集中度约为17% 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资金分散在中小型股票中 市场稳定性较强 投资者情绪稳定至关重要[8] * **行业推荐与标的筛选**:推荐科技加AI相关标的 尤其是AI眼镜领域 在芯片产业链上 新兴标的微导和茂莱在光刻及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 安吉和鼎龙作为次新券具有股性及流动性优势 液冷技术及机器人方向也表现活跃[9][10][11][12] 其他重要内容 * **固收投资者情绪**:部分固收类投资者(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可转债基金)出现畏高情绪 因自2025年1月至8月中旬已获得约10%收益 担心市场回撤带来压力 故寻求兼顾权益参与和防御性的标的[2] * **可转债凸性计算方法**:主要有回归法(结果易波动)、BS公式优化法(用隐含波动率替代正股波动率 提升伽马值有效性)和平价溢价率法(第二代策略研发重点 比BS优化法更有效)[4][6] * **对市场大势的看法**:对上证指数达10年新高保持谨慎乐观态度[7]
A股上3700点创十年新高 资金跑步入场 “股债跷跷板”再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4:47
A股市场表现 - 8月18日A股成交额达2.76万亿元,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实现双破"2万亿" [1] - 上证综指站上3700点,创近10年新高,年内累计涨幅11.23% [1]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环比6月增加31.72万户,环比增幅近两成 [1] - 2024年前7月A股合计新开户1456.13万户,同比增长36.88% [1] 债券市场动态 - 8月18日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1.33%,创2025年3月17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 - 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9%,5年期跌0.21%,2年期跌0.04% [1] - 30年期国债ETF跌1.26%,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 [1]
股市大涨债市却被错杀,长债收益率一路上行,30年期升破2%
第一财经· 2025-08-18 14:26
A股市场表现 - 8月18日A股延续上行趋势,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1] - 上证指数收报3728点,创近十年新高,两市超4000只个股上涨 [2] - 全天成交额超过2.8万亿元,创年内新高及历史第三高,环比上周五增加5000多亿元 [3] 债券市场表现 - 债市全线下跌,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1.33%,创3月17日以来最大跌幅 [2] - 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一度上行6.35BP至2.0575%,时隔4个多月重回2%上方 [2] - 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29%,5年期及2年期主力合约分别跌0.21%和0.04% [2]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上行,30年期及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较上一日上行4.3BP和2.5BP [2] - 不同期限国开债及信用债市场上银行“二永债”收益率普遍大幅上行,最大上行幅度超过10BP [3] 市场现象与原因分析 - 股债市场呈现“跷跷板”效应,A股大涨分流资金是债市下跌重要原因 [3] - 风险偏好回升强化了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的预期 [3] - 债市回调亦源于债基及券商自营系统性主动降低久期 [5] - 债市尤其长债利率上周已因供给压力和买盘偏弱呈现明显回调趋势 [3] 政策与机构操作 - 财政部决定于8月19日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操作方向为随卖,涉及3年期和2年期国债,金额分别为2.7亿元和2.8亿元 [4] -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删除“降息”表述 [4][5] 机构后市展望 - 多数机构对债市后市持乐观态度,支撑因素包括经济基本面偏弱、资金面宽松预期及银行等机构配置需求仍在 [5] - 有观点认为股市对债市的扰动是阶段性的,债市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并与之脱钩 [5] - 支撑债市的因素包括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银行负债成本有望下行、信贷需求偏弱及政府债券净发行高峰已过 [5] - 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1.8%以上,央行可能重启国债买入 [5] - 考虑到消费增速回落及投资增速走低,年内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上升,四季度降准降息必要性增加 [5] - 未来一周被视为债市方向选择的重要岔口,资金面是支撑短期情绪的关键 [6]
股市大涨,债市却“被错杀”!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8 14:25
股债市场表现分化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创历史纪录 [1] - 上证指数收报3728点,创近十年新高,两市超4000只个股上涨 [2] - A股全天成交额超过2.8万亿元,创年内新高、历史第三高,环比上周五增加5000多亿元 [3] 债市大幅回调 - 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1.33%报116.09元,创3月17日以来最大跌幅 [2] - 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29%报108.015元,5年期、2年期分别跌0.21%、0.04% [2] - 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6.35BP至2.0575%,50年期上行6.6BP至2.176%,10年期上行4BP至1.789% [2] - 30年期国债收益率时隔4个月重回2%上方 [2] 股债跷跷板效应 - A股慢牛行情导致资金分流至股市,风险偏好回升强化股债跷跷板效应 [3] - 债市回调受供给压力和买盘偏弱影响,长债利率上周已现回调趋势 [3] - "25超长特别国债02"收益率自8月8日以来累计上行12.5BP [3] 政策与市场预期 - 财政部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涉及3年期和2年期国债,金额分别为2.7亿元和2.8亿元 [4]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物价合理回升 [4][5] - 机构认为债市回调与债基及券商自营系统性降久期有关,与经济基本面无关 [5] 机构观点 - 华源证券认为债市最终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将缓慢与股市脱钩,并列出五大支撑因素 [5] - 华西证券认为债市可能已进入"被错杀"状态,未来一周是方向选择关键时点 [6] - 多数机构对债市持乐观态度,认为经济基本面偏弱、资金面宽松预期等是利多因素 [5][6]
近期市场反馈及思考5:“资金分流+反内卷”下的债市主导逻辑变迁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8 14:15
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至今主导债市的逻辑是大类资产配置而非"基本面+流动性",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行为发生实质性变化,债券成为"赔率和胜率双低"资产[5][9][10] - "反内卷"政策改变了物价下行的宏观叙事,短期对债市影响不可高估但中长期不可低估,需关注期限利差修正至40-80bp区间[17][19][20] - 债市需关注三大预期差:外需韧性超预期的基本面差、总量弱化结构强化的流动性差、需求侧发力的政策差[21] - 8-10月债市面临资金分流+交易拥挤双重压力,建议降久期保持流动性,观察配置盘进场和交易拥挤度回落作为风险释放信号[24][26] - 信用债ETF扩容带来成分券抢筹机会但当前临近止盈窗口,其特殊申赎机制可能成为市场波动放大器[25][28][29] 大类资产配置逻辑变迁 - 股债跷跷板本质是居民储蓄回报下降后寻找更高性价比资产,10年国债1.7%收益率跑不赢存款和货币基金[10] - 资金分流观察指标:资管产品规模、居民开户率、两融余额和非银存款,7月非银存款达季节性高位验证存款搬家[11] - 股债再平衡临界点四大信号:股息率/债券收益率比价、资金流向反转、基本面变化、交易拥挤度降温[11] 反内卷政策影响 - 反内卷通过改善企业盈利推升物价预期,打破"需求弱+物价下行"的债市做多逻辑[17] - 需求侧政策已在基建(雅下水电站、新藏铁路)和民生(育儿补贴)领域多点发力[19] - 10-1年国债期限利差应从20bp低点回归60bp中枢,反映GDP平减指数转正预期[20] 信用债市场动态 - 短期1个月内信用利差仍有压缩空间,正carry环境和增值税政策利好套息策略[30] - 1-3个月信用债调整风险加大,理财资金分流和ETF扩容放缓导致增量资金不足[31] - 策略建议:中短端城投债(1-3年隐含AA级)占优,超长信用债和ETF成分券止盈[32] 南向通扩容机会 - 南向通年度额度或新增5000亿元,理论最大托管规模达1.8万亿元[33] - 点心债年化波动率略高但2024年回撤小于0.3%,境内资质好城投债和香港公营债券具配置价值[34] 转债策略 - 低波基本面+中高价转债交易区间收窄,建议从配置退化为交易思维[36] - 高弹基本面+高价转债若不强赎可进化为配置品种,正股增长逻辑顺畅[37] - 固收+组合配置:短纯债基础仓位+中低评级转债等权+红利股+高弹转债博超额[38]
A股上3700点创十年新高 资金跑步入场“股债跷跷板”再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3:27
A股市场表现 - 8月18日A股市场成交额达2.76万亿元,两融余额再度突破2万亿元,为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实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 [2] - 上证综指站上3700点,创近10年新高,年内累计涨幅为11.23% [2]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6月的164.64万户环比增加31.72万户,环比增幅近两成 [2] - 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A股合计新开户1456.13万户,与2024年前7月的1063.79万户相比,同比增长36.88% [2] 债券市场表现 - 8月18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1.33%,收于116.090元,创2025年3月17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及2025年3月24日以来收盘新低 [2] - 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9%,5年期主力合约跌0.21%,2年期主力合约跌0.04% [2] - 30年期国债ETF跌超1%,收盘跌1.26%,已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 [2]
200万新股民跑入A股,债市大跳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2:58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突破3700点创近10年新高 年内累计涨幅达11 23% 收盘报3728 03点 盘中最高触及3745 94点 [1][10] - A股成交额连续4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8月18日达2 76万亿元 两融余额同步突破2万亿元 [1][10] - 北证50指数单日大涨6 79% 年内涨幅达51 92% 创历史新高 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 73%和2 84% 均突破2024年9月高位 [10] - 2025年前7月A股新开户1456 13万户 同比增长36 88% 7月单月开户196 36万户 环比增长19% [1][11] 资金动向与市场情绪 - 融资余额快速上升 杠杆资金 量化私募 游资及机构资金共同推升市场 机构此前低仓位近期转为净流入 [10] - 银河证券指出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再配置加速 7月上交所新开户数同比增长71% 增量资金成为行情重要推动力 [11] - 华泰证券建议保持偏高仓位 推荐AI链 创新药 军工 保险及化工等板块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为"健康牛" 行业轮动特征明显 [12][13] 债市表现 -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 30年期主力合约跌1 33%至116 090元 创2025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10年期主力合约跌0 29% [4][6] - 银行间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 1-6 4bp 超长债收益率创3月18日来新高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至1 77% [5][6] - 财政部启动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旨在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 健全收益率曲线 [7][8] 机构观点分歧 - 华宝证券认为债市持续深跌概率低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期区间1 65%-1 75% 建议在1 72%以上增配信用债 [15] - 开源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1 9%-2 2% 若通胀回升至1 5%-2 0% 收益率或达2 5% [16][17] - 中信证券提示中报披露期顺周期板块业绩压力 但维持流动性驱动行情延续的判断 [11]
债市情绪面周报(8月第2周):股市十年新高之际,债市情绪如何?-20250818
华安证券· 2025-08-18 12: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安观点认为市场风格切换,短期债市仍有做多机会,如把握曲线形态走陡和利差走扩定价机会、关注资金宽松下配置盘买债意愿提升带来的利率下行机会、关注30年国债空头回补可能、把握债市回调后的进场时机等 [2] - 卖方观点显示股市十年新高时,仅3成固收卖方看多债市,超6成持中性态度 [3] - 买方观点表明买方情绪相对谨慎,超八成看中性 [3] - 国债期货方面,移仓换月进行时,正套策略有空间,可布局做窄跨期价差策略和进一步做陡曲线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卖方与买方市场 - 卖方市场情绪指数上升,本周跟踪加权指数录得0.21,不加权指数录得0.26,当前机构整体持中性偏多观点,32%机构偏多,61%机构中性,6%机构偏空 [11] - 买方市场情绪指数下降,本周跟踪加权情绪指数录得0.05,不加权指数录得0.06,当前机构整体持中性偏多观点,13%机构偏多,81%机构中性,6%机构偏空 [12] - 信用债市场受股债跷跷板影响,权益市场大涨压制债市,建议缩短久期,同时理财规模稳健,短期内负债压力可控 [16] - 可转债市场本周机构整体持中性偏多观点,77%机构偏多,23%机构中性 [19] 国债期货跟踪 - 期货交易方面,截至8月15日,国债TS/TF/T/TL合约价格全面下降,持仓量全面减少,成交量全面增加,成交持仓比整体上升 [24][25] - 现券交易方面,8月15日30Y国债、利率债、10Y国开债换手率均上升 [32] - 基差交易方面,除TS主力合约基差走阔外,其余主力合约基差均收窄;TS/T/TL主力合约净基差走阔,TF主力合约净基差收窄;主力合约IRR整体上升 [44][45][47] - 跨期价差方面,除TL主力期货合约价差走阔外,其余主力期货合约价差均收窄;跨品种价差方面,除2*TF - T期货合约价差收窄外,其余主力期货合约价差均走阔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