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

搜索文档
盘中实时成交额近2亿元,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昨日“吸金”超2100万,居同标的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6:50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 科技板块小幅回调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跌1.02% 成交额超1.94亿元 暂居同标的产品第一 [1] - 成分股中 赛诺医疗、科威尔、浙海德曼、南模生物涨停 华光新材、申联生物、三一重能涨幅居前 [1] -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昨日"吸金"超2100万元 在同标的19只ETF中位居第一 [1] 指数特点 -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紧密跟踪科创综指(000680.SH) 该指数对科创板市值覆盖度约97% 覆盖小市值硬科技企业 [1] - 科创综指具有极强的表征性和突出的成长属性 较高的"含科技量"和"更全更广"的编制特点 决定其天然具有弹性优势 [1] 行业观点 - 天弘基金指出科创综指近期存在三项利好因素:光刻机新进展引导资金流入国产芯片板块 半导体和医药板块基本面和资金面共振 并购重组新规打开科创板企业第二增长空间 [2] - 兴业证券认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后 资金正在主线内部挖掘尚未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 "科技成长+周期"两条主线持续凝聚共识 [2] - 中信证券指出增量流动性边际放缓 重点关注AI、创新药、资源、恒科及科创板 [2] 医药行业 - 中银国际认为医药企业逐步走出集采影响 政策端态度转向 集采规则优化 再研管线进入收获期 [3] - 医药行业海外BD趋势加速 体现我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 行业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机会 [3]
A股回购月榜:市场持续上扬,上市公司回购节奏放缓;国内半导体IP龙头一天完成回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4:37
上市公司回购动态 - 7月上市公司回购预案数量环比腰斩至15家,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0.45亿元,仅为6月的34.5% [2] - 能特科技以5亿元拟回购金额上限居首,已累计回购4558.95万元,占其总股本4.3% [3] - 半导体IP龙头芯原股份仅用1天完成2483.19万元回购 [5] - 回购用途分化:7家计划注销减资,8家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 [5] 重点公司回购进展 - 牧原股份累计回购21.6亿元,距30亿元下限仍有8.4亿元缺口,投资者担忧其9月到期前完成能力 [6][7] - 贵州茅台已回购53.01亿元,剩余7亿元待完成,预计11月到期前兑现60亿元上限 [6] - 广东明珠等5家公司累计回购比例超5%,但股价触及或超过回购上限价导致6-7月暂停回购 [7][8] 央企回购情况 - 33家实施回购央企累计完成51.24亿元,占拟下限金额70.1%,但7月仅12家执行回购合计3.84亿元 [10] - 辽港股份已回购5.45亿元超下限,拟9月到期前完成4.2亿-8.4亿元计划 [10] - 中国交建等10家央企尚未启动回购,其5亿-10亿元方案因流程未完备延迟 [12] 业绩与市场表现关联 - 能特科技上半年预计盈利3.3亿-3.8亿元(同比增480%-568%),股价年内涨近60% [4] - 时空科技连续亏损仍计划300万-500万元回购,称不影响经营且为提振信心 [5]
内幕交易公司股票 南卫股份实控人及财务总监拟被罚没近5000万
经济观察网· 2025-08-08 04:13
内幕交易处罚 - 公司控股股东李平涉嫌内幕交易,拟被没收违法所得1177.67万元并罚款3533万元 [1] - 财务总监项琴华涉嫌内幕交易,拟被没收违法所得10.17万元并罚款150万元 [1] - 二人因掌握内幕信息避损总计1187.84万元,拟被处以总计3683万元罚款 [1] 内幕交易细节 - 李平在2023年3月14日至28日通过国联证券账户卖出818.4万股,成交金额4796.78万元,避损1177.67万元 [3] - 项琴华在2023年3月21日至22日通过国泰君安账户卖出5.4万股,成交金额34.05万元,避损10.17万元 [3] 审计发现问题 - 2022年11月天衡所开始预审,发现公司在建工程管理和转贷资金流转问题 [1] - 2023年1月底年审发现倒贷资金被挪用未归还 [2] - 2023年2月审计师多次询问在建工程账务缺口问题,公司未回复 [2] 审计结果 - 2023年3月2日审计师拟对2022年财报出具非标准意见,对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 [2] - 2023年4月28日公司发布年报,因实控人占用资金导致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营透皮产品、医用胶布胶带、急救包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600万至-1200万元,扣非净利润-1800万至-1400万元 [3]
机构风向标 | 药石科技(300725)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持仓机构仅6家
新浪财经· 2025-08-08 01:01
机构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7日 6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药石科技A股1326.51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6.64% [1] - 机构投资者包括南京诺维科思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河南省恒通博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南方中证1000ETF 博道中证1000指数增强A 博时中证1000增强ETF [1] - 机构持股比例较上一季度下降0.66个百分点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增加0.14% [1] - 新增披露2只公募基金:博道中证1000指数增强A与博时中证1000增强ETF [1] - 长城中证500指数增强A与东方量化成长灵活配置混合A未再披露持仓 [1] 外资持仓变化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减少0.61% [1]
明确了!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中国佛教协会:释永信破坏了出家人的社会形象;石破茂:强烈要求美方立即修改行政令|早报
第一财经· 2025-08-08 00:19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今日推荐】 明确了!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费用减免标准公布 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逐步推 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郭婷婷表示,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 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 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中国佛教协会:释永信破坏了出家人的社会形象,为全国佛教界敲响了警钟 中国佛教协会网站8月7日发文称,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犯佛教戒律,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消 息,一经发布,舆论一片哗然。释永信不仅可能面临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而且按照佛教因果报应的规律还将 承受严重的果报。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葬送了个人的法身慧命,而且败坏了佛教教风,侵蚀了佛教健康肌体, 破坏了出家人的社会形象,给佛教的健康传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石破茂:强烈要求美方立即修改行政令 据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7日在首相官邸回答记者提问时承认,美方没有落实此前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有关"税收 ...
5198万元逾期或拖垮业绩,*ST双成起诉中融信托
华夏时报· 2025-08-07 23:51
诉讼事件核心 - *ST双成起诉中融信托涉及两笔信托产品逾期未兑付 涉案金额合计5198.479万元 包括本金5000万元和收益198.479万元 [2][3] - 两笔投资分别为2022年9月投资的2000万元(年化7%)和2023年4月投资的3000万元(年化6.2%) 均出现逾期 [3] - 公司要求中融信托支付未兑付本息及资金占用利息 按同期一年期LPR计算 并承担诉讼费用 [3] 公司经营状况 - *ST双成2025年上半年营收8412.21万元 同比下降11.35% 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846.66万元 [4] - 逾期信托资金规模超过公司上半年营收的60% 对资金周转和经营流动性形成显著压力 [5] - 公司处于退市风险警示状态 业绩改善压力迫切 信托资金回收可覆盖上半年亏损并补充流动性 [5] 行业风险案例 - 中融信托自2023年起多款产品出现兑付问题 包括隆晟1号、圆融1号等 部分产品延期三年兑付 [2][6] - 长光华芯、火星人、金房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中融信托产品逾期 [6] - 吉华集团涉及5只信托产品减值 包括中建投信托和中融信托产品 其中一只逾期本金2438.52万元 [8] - 成都路桥1.56亿元信托计划最终兑付72% 损失本金4328.48万元 [8] - 恒银科技1.7亿元信托计划逾期未收回金额达1.85亿元 [9] 信托行业趋势 - 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规模从2018年380.22亿元(99家公司)降至2025年89亿元(36家公司) [9] - 当前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2%-5.9%之间 上市公司偏好中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 [9] -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 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路径依赖 对产品风险等级和底层资产审查不足 [9][10] - 信托公司加快风险资产处置和推动逾期产品兑付是行业转型期重要课题 [11]
中国全力打造全球投资强“磁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21:00
外资吸引力与投资表现 - "十四五"以来中国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新设外资企业比"十三五"期间多出2.5万家 [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达22.9万家 [2]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 [3] 外资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3] - 安利公司启动21亿元人民币在华投资计划,过去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中国市场成为其全球供应链枢纽和创新源发地 [3]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2013-2023年增长86.5%,投资合作由"市场导向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3] 政策开放与市场环境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累计修订法规文件500多部 [4] - 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推动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 [4] - 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各级外资工作专班 [4] 区域与行业投资亮点 - 第三届链博会美国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六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5] - 2024年上半年东盟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分别增长68.6%、59.1%、37.6%、6.3%、2.7% [5] - 拜耳、辉瑞、阿斯利康等跨国医药企业入驻北京医药创新公园 [2]
奋楫前行 迎头赶上——汕头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五年答卷
上海证券报· 2025-08-07 18:28
汕头产业发展格局 - 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玩具创意两大特色产业,以及大健康产业[7][8][9][10][11] - 2025年上半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6.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为39.4%和12.9%[10] - 规划面积约105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启动建设,展现出现代化建设新气象[7] 新能源产业 - 汕头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预计2030年产值规模超过2000亿元,打造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策源地[8][9] - "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40.77亿元,满产后年产值142亿元,实现传统园区3000亩土地的产值[8][9] - 园区汇聚金风科技、德力佳等全球海上风电价值链龙头企业,单机最大测试容量将达到24兆瓦级别[8][9] 新材料产业 - 2024年汕头规上新材料企业302家,产值488.2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17.4%[9] - 拥有光华科技、西陇科学、万顺新材等细分行业龙头,目标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9]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 汕头拥有6条国际海缆直连30多个国家的297座城市,国际出口带宽占全国50%以上[10] - 以"跨境数据服务"为特色开辟新赛道,以"绿色算力"吸引侨资侨智[10] 纺织服装产业 - 纺织服装产业贡献全国近一半内衣家居服产量,2024年6月备案投资额同比增长78.2%[12][14] - 洪兴股份2017-2024年营收从6.52亿元增长至1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13] - 汕头国际纺织城首创"前店后厂+垂直整合"模式,规划面积1700亩,首批1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交付使用[14] 玩具创意产业 - 澄海区年产值超500亿元,聚集6万多家生产经营单位,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迈进[15] - 实丰文化与百度、灵优智学合作发布AI玩具生产计划,与广和通成立AI产品联合实验室[15] - 澄海区政府与商汤科技共建全国首个"AI+玩具"产业基地[15] 大健康产业 - 2024年汕头"四上"大健康产业单位165家,完成投资48.98亿元,同比增长5.5%[18] - 2025年签约、拟建、在建大健康项目67个,总投资额约138亿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18][19] - 拥有泰恩康、超研股份、仙乐健康等上市企业,形成从研发到医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16][17][18] 营商环境 - 上线"秒批秒报"事项1107项,22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20] - 2024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24.2%,推动52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900亿元[20][21] - 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
雅本化学20250807
2025-08-07 15:03
行业与公司 - 雅本化学专注于医药和农药CDMO业务,实施"2加X"战略(创新医药和创新农药CDMO为核心)[2][3][6] - 行业定位: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及原药生产,合成生物学、流体化学及绿色减碳领域前瞻布局[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战略与合作** - 大客户战略:与全球头部医药/农化企业(如杜邦、恒瑞医药)建立战略合作,恒瑞年研发投入80亿元,合作升级为CDMO战略伙伴[12][13][18] - 国际布局:马耳他基地(欧盟GMP/FDA认证)、兰州基地(智能化/绿色化)、南通/盐城/襄阳/抚顺等多基地协同[7][14][15] **产能与项目进展** - 产能恢复:2019年响水事件后通过兰州/抚顺/襄阳基地重建产能,兰州基地8个月投产并赢回转移至印度的订单[4][5] - 新增产能:2025年预计投放2000吨中间体及原药(盐城500吨杀线虫剂原药、兰州1000吨定制产能)[19][21][22] - 医药产能:太仓基地60吨/年佐伊拉斯坦原料药,马耳他基地20+原料药品种,兰州15吨抗病毒药物中试线[15] **技术优势** - 合成生物学/流体化学技术赋能CDMO业务,兰州基地柔性生产能力强(车间规模是太仓的4-5倍,支持共线生产)[24] - 全产业链能力:从化合物合成到商业化生产,覆盖医药/农药全生命周期[13][18] **财务与资本** - 2025年启动股份融资,资金健康,银行/资本市场融资空间支持新项目建设[15]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与挑战** - 大项目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额下滑,新项目爬坡期需时间(2023-2024年梯度布局应对)[25][26] - 农药板块审批周期快,新产品上市后预计快速恢复增长[25] **国际合作** - 原药已供应澳大利亚、韩国、印尼,计划拓展北美/南美市场[4] - 付美时合作续约谈判中,聚焦杀虫剂康宽及新一代高增长产品[20] **未来规划** - 三年内建成智能化Mega工厂服务战略客户[19] - 兰州储备100+亩化工用地,绍兴上虞130亩储备支持中长期产能[15] (注:所有数据及战略细节均引自原文编号,未作额外补充)
7月外贸数据点评:集成电路抢出口,药材药品抢进口
长江证券· 2025-08-07 14:41
外贸数据表现 - 7月出口金额达3217.8亿美元,同比增速升至7.2%,显著高于路透5.4%的预期[6][12] - 7月进口金额2235.4亿美元,同比增速回升至4.1%,远高于路透-1%的预期[6][12] - 贸易顺差缩窄至982.4亿美元[6][12] 出口区域分化 - 对美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21.7%,拖累整体出口3.3个百分点[12] - 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9.2%,拉动整体出口0.28个百分点[12] - 对中国台湾出口环比增长18.1%,显著强于季节性[12] - 对拉丁美洲出口环比增长7.9%,拉动率提升0.81个百分点[12] 商品结构变化 - 集成电路出口拉动率较上月提升0.25个百分点[12] - 钢材、肥料出口拉动率分别提升0.28和0.23个百分点[12]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0.7%[12] 进口商品亮点 - 医药材及药品进口表现强于季节性[12] - 集成电路进口改善明显[12] - 原油进口拉动率提升主要因基数效应[12] 驱动因素与风险 - 半导体和药品关税预期引发"抢出口"和"抢进口"行为[2][12] - 需求透支可能导致后续出口承压[2][12]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构成主要风险[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