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环氧氯丙烷、百草枯价格上涨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1:31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1][3]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约29%[1][3] - 内蒙古和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 山东、江苏、宁夏装机规模均超500万千瓦[1][3] 化工产品价格表现 - WTI油价下跌3.3%至61.87美元/桶[4] - 醋酸/烧碱/橡胶价格分别上涨2.8%/2.7%/1.4% TDI/有机硅/DMF/VE/聚合MDI/液体蛋氨酸/乙二醇/轻质纯碱/固体蛋氨酸/尿素/电石法PVC/乙烯法PVC价格分别下跌5.9%/1.8%/1.8%/1.5%/1.3%/1.2%/1%/0.8%/0.7%/0.6%/0.6%/0.4%[4] - 甲基麦芽酚上涨8% 百草枯上涨6.7% 环氧氯丙烷上涨5.5% 液氩(吉林杭氧)上涨4.8% 纯MDI(万华挂牌价)上涨4.5%[4] 细分产品市场动态 - 百草枯现货供应偏紧 企业排单充足 海外市场需求旺盛 采购积极性高 市场低价货源难寻[4] - 环氧氯丙烷企业出货无压力 库存维持低位 成本甘油价格坚挺 下游补货需求好转 市场看涨情绪较浓[5][6]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基础化工板块较上周上涨0.62% 沪深300指数较上周下跌0.81% 基础化工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1.43个百分点 涨幅居所有板块第8位[7] - 基础化工子行业周涨幅较大包括:胶黏剂及胶带上涨4.67% 有机硅上涨3.8% 其他橡胶制品上涨2.84% 改性塑料上涨2.58% 锦纶上涨1.53%[7] 行业投资关注方向 - 周期相对底部或已至 关注供需边际变化行业包括需求稳定全球供给主导的三氯蔗糖、农药、MDI、氨基酸[8] - 内需驱动对冲关税冲击的制冷剂、化肥、华鲁恒升、民爆、染料[8] - 关注产能先投放有望优先恢复的子行业包括有机硅、氨纶[8] - 自主可控供给替代缺口下的投资机会包括OLED材料、催化材料、合成生物学、吸附树脂、电子大宗气[9]
以更优标准助力产业提质
期货日报· 2025-09-04 16:08
先进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累计发布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国家标准4000余项 [1]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95项国家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并降低生产成本 [1] 细分领域标准应用成效 - 太阳能光伏领域221项国家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并促进高质量发展 [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 -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等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 [2] 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万家、先进级1200余家、卓越级230余家 [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8.4%和生产效率提升22.3% [2] - 卓越级工厂不良品率下降50.2%且碳排放减少20.4% [2] 国际标准引领作用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和脑机接口系列国际标准 [2] - 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贸易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2] - 国际标准助推产业提升竞争力和便利国际贸易 [2]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人民日报· 2025-09-04 07:2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 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 [1] - 行业年均增速超130% "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1] - 截至2024年6月底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1] 区域分布格局 - 内蒙古和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 成为全国领先区域 [1] - 山东 江苏 宁夏装机规模均超500万千瓦 形成重要产业集群 [1]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9-04 01:32
政策动态 - 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征求意见稿)》以加强和规范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2] -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 [4] - 意见反馈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gchch@nea.gov.cn或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2][3]
产业链“建圈强链” 四川“风光氢储”上市公司迎发展良机
证券日报· 2025-09-03 16:26
发展目标 - 2027年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目标超过5000亿元 力争达到6000亿元 [1] - 光伏产业链2027年营业收入目标超过4000亿元 力争达到4800亿元 [2] - 风电产业链2027年营业收入目标达到550亿元 力争达到650亿元 [2] - 氢能产业链2027年营业收入目标达到450亿元 力争达到550亿元 [2] 产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近200家 其中本土上市企业11家 [2] - 2024年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约2079亿元 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 [2] - 电池片产能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光伏产品产能居全国前三 [2] - 氢能产业营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风电整机新增装机容量位居全球前十 [2] 重点领域 - 聚焦光伏 风电 氢能 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发展 [1][3] - 培育通威集团 东方氢能 中材科技等国家链主企业 [2] - 培育琏升科技 川润动力 中自环保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2] 发展路径 - 围绕上中下游产业发展情况绘制产业全景图 实施针对性锻长补短 [3] - 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 市政工程光伏 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产业园区建设 [3] - 发展"光伏+制氢""光伏+制造业" 氢能交通 "水风光发电+氢储能"等应用 [3] - 建成10个以上风光储一体化项目 力争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4500万千瓦 [3] 产业影响 - 建圈强链将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加速发展 带来供应链成本 资金 订单等多方面红利 [1] - 促进四川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在光伏 氢能等重点领域市场份额提升 [1] - 推动更多资金和资源进入新能源领域 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3] - 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技术水平 提高市场份额 [3]
盘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赋能产业振兴
辽宁日报· 2025-09-03 00:50
发挥专家人才"原动力"、企业"主渠道"、政府部门"助推器"三方作用,盘锦市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向 重点产业集聚。采用"政府+院校"模式成立的国有公司建设运营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技术成果促成产业 投资30余亿元,成功纳入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库。石化产业产品精细化率已提升至46.2%, 年底可望达到48%。 放大教育科技人才"1+1+1>3"融合效应,当下,盘锦市科技创新效能凸显,全市拥有省级技术创新 中心2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5家、各类科技双创孵化载体17家、在孵企业700余家。全社会研发 经费投入总量、强度均居全省第三。 盘锦市聚焦全面振兴,做优高等教育,做深科研合作,加快人才引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 展。从回应发展所需"破题",重点发展石化及精细化工等3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等4个特色 产业,做精做优食品加工等4个消费品工业,前瞻布局新型储能等2个未来产业,发力构建"3442"现代化 产业体系,以清晰的产业图谱承接人才"蓄水池"。近三年,盘锦引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截至去 年,全市人才总量达23.2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1/6,先后4次入选智联招聘"全国人才吸引力百强城 市"。 ...
电规总院发布2025年系列智库报告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2:50
新型能源体系发展研究 - 首次发布《新型能源体系发展研究蓝皮书》深入分析关键问题和重点任务并提出特征形态及建设路径建议 [1] - 首次发布《能源科技创新蓝皮书》明确能源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最重要支撑 [1] - 提出涵盖能源供给、消费、品种转化及系统协同环节的关键科学问题与重大创新需求 [1] 能源电力发展现状与展望 -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电力发展报告》连续9年发布梳理截至2024年底能源电力现况 [1] - 报告总结"十四五"期间能源电力发展成就并对未来三年发展提出展望 [1] - 《2024年度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总结市场建设进展成效及创新实践成果 [2] 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 电力市场报告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多主体展现市场体系发展动态 [2] - 明确提出2025年电力市场建设重点方向 [2] 新型储能发展分析 -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分析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2] - 从政策体系、应用效果、创新实践、产业发展及标准建设维度梳理2024年发展情况 [2] - 展望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趋势 [2]
广东: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培育、拓展新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8:27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建立新赛道培育发展工作机制 聚焦前瞻技术突破和产业动态挖掘 [1] - 方案明确抢抓新赛道投资热点 通过系统推进产业交叉融合和技术迭代 形成一批新的投资增长点 [1] - 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培育和拓展新赛道 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多种模式快速聚集企业项目落地 [1] 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 近期重点瞄准固态电池、石墨烯、碳纤维、灵巧手、AI眼镜、AI玩具、AI手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康复辅助器具、医疗机构制剂、智能传感器、光芯片、6G移动通信设备、稀有金属及稀土功能材料、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游艇等前沿技术和产品 [1] -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装备、新材料、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智能终端等产业 [1] 工作机制与实施路径 - 建立"前瞻识别—科学决策—快速响应—持续提升"的新赛道培育发展工作机制 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发布新赛道产业和产品目录 [1] - 借助各类招商活动、展会等平台契机招新引新 快速聚集一批企业(项目)落地布局 [1]
上半年GDP增长6.6%,惠阳平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4:54
核心观点 - 惠阳区平潭镇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6% 实体经济展现强劲韧性 城镇品质与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1][4][5][7][10] 经济发展 - 上半年GDP实现17.39亿元 同比增长6.6% 规上工业总产值59.57亿元增长11.4% 规上工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12.0% [4] - 工商税收收入约1.81亿元 增长33.9% 产业招商聚焦绿色建材、新型储能、汽车零部件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链 [4] - 整理6.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已实现6.06万平方米厂房投产 培育5家"小升规"企业 申报6家高新技术企业及4家专精特新企业 [4] 城镇建设 - 打造8.3公里集观赏游玩与休闲产业于一体的示范路线 推进250栋农房风貌提质 拆除3处铁皮及26处破旧雨棚 整治占道经营1296宗 [5] - 与中交一公局、中交四航局达成7个项目合作 金额达2194.83万元 涵盖风貌管控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6] - 新增汽车停车位约140个 升级改造农贸市场 建设绿美生态小公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7] 民生保障 - 发放低保金及特困救助金约837万元 长者食堂提供助餐服务3.22万人次 开展社工活动11场及义诊3场 [7] - "南粤春暖"招聘会促成156人达成用工意向 建成5.6公里"最美农村路"稻乡路 [7] 乡村振兴 - 农业总产值达5.51亿元 同比增长3.2% 完成水稻种植6042.53亩及玉米5817.2亩 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32.22万元 [10] - 举办首届"平潭杯"乡村龙板争霸赛 吸引27支队伍参与 带动周边餐饮及文旅消费 建成淮山粉葛加工厂及农旅景点 [10] - 全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6% 河道水质全面达标 形成"产业兴农、农旅融合"生态产业链 [11]
全球最大、发展最快!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07:33
能源供应保障 - 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超1/5 [2]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量 [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3] - 风光发电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0% [3] 绿色电力占比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非化石能源占比年增1个百分点 [3]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高到2024年18.6% 年均提升超2个百分点 [4] - 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近1/4 超过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 [4] 能源投资增长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20% [5][6] - 能源工业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大关 累计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10% [6] - 2024年新型储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接近2000亿元 [6] 民营经济参与 -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85% 年均增长超15% [7] - 规模以上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7] - 2024年上半年10家民营企业参股5个核电项目 持股比例均达10%以上最高达20% [7] 科技创新突破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8] - 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全球一半 [8]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8] 人工智能赋能 - 人工智能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油气资源发现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8] - 有序推动绿电与算力深度融合 通过新能源集成式发展/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绿色用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