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搜索文档
3500点关口前,关注“红利+科技”配置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07 01:06
国内"反内卷"政策 - 政策定调明确,市场预期改善,光伏玻璃企业7月起集体减产30% [1] - 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 [1] - 政策或成下半年主线逻辑之一,但力度相对温和,供需格局实质性改善需时间观察 [1] 美国"大而美"法案 - 法案落地缓和经济衰退担忧,2026-2027年赤字率提升幅度均超1个百分点 [1] - 对明后年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华泰证券测算显示显著财政刺激效应 [1] 6月PMI数据 - 制造业PMI升至49.7%(+0.2pct),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生产指数持续上行 [1] - 服务业PMI微降至50.1%(-0.1pct),建筑业PMI显著上升至52.8%(+1.8pct) [1] - 价格指数回升、企业采购加快,反映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 [1] 企业规模分化 - 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上升至51.2%(+0.5pct)和48.6%(+1.1pct),小型企业PMI降至47.3%(-2.0pct) [2] - 建筑业活动升温,房建和基建施工加速,服务业因节日效应消退回落 [2] 美国就业市场 - 6月非农就业新增14.7万人(预期11.0万),政府就业贡献近半,私人部门就业转弱 [4] - 数据超预期叠加"大而美"法案,美联储7月或不降息,市场押注首次降息在9月 [4] A股市场动态 - 上证指数上周五触及3497.22点,逼近3500点关口 [6] - 经济数据改善、中美关税缓和、"反内卷"政策共同提振市场情绪 [6] 投资策略建议 - "红利+科技"哑铃型策略受推,红利板块关注煤炭、消费等滞涨方向 [7] - 科技成长板块建议布局半导体设备、智能汽车、创新药等有业绩支撑领域 [7]
高通,被中国车圈“卷”飞
虎嗅APP· 2025-07-04 13:50
高通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转变 - 高通在智能手机时代通过定义行业范式和技术引领成为霸主,但在PC市场的Windows on ARM战略进展缓慢[1] - 智能汽车时代中国合作伙伴成为生态主要推动者,高通从主导者转变为协同者[4] - 最新发布的骁龙8797芯片打破传统定位,成为融合中央计算平台,算力超700TOPS,可同时满足座舱和智驾需求[7] 中国合作伙伴对高通的影响 - 德赛西威采用8797芯片开发下一代旗舰座舱域控平台G10PH,实现端云一体大模型落地[10] - 零跑汽车采用双8797方案,同时应用于座舱和智驾领域[10] - 小米将消费级骁龙8Gen3芯片引入座舱,并与英伟达Thor芯片深度整合,打破传统芯片选型限制[10][11] 高通产品的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高通8620、8650和8775芯片成为英伟达Orin-X和地平线J6M之外的主流选择,尤其在100~250TOPS算力范围具有成本和能耗优势[12][15] - 高通8797芯片预计2026年初量产,节奏慢于同级竞品[14] - 英伟达Orin-X仍采用7nm工艺,需复杂水冷散热,而高通方案仅需主动风冷[17] 中国市场的创新与全球影响 - 中国车企将通勤NOA作为标配,并挑战无图方案和极限场景,推动行业快速迭代[18] - 高通战略重心转向中国,优先支持中国客户需求,再扩展至全球市场[19] - 广汽丰田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华为、Momenta、小米深度合作,推出中国专属车型[20]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驾驶软件算法可通过OTA每周迭代升级,开发周期从48个月压缩至24个月[21] - 中国工程师致力于降低激光雷达成本并提升其实际价值[21] - 高通借助中国合作伙伴的软件能力弥补自身生态不足,形成"高通硬件+中国软件"的解决方案[11][12]
6月多家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欧菲光持续发力智能汽车赛道
新浪财经· 2025-07-04 03:18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8.26万辆,上年同期34.17万辆,稳居第一 [1] - 吉利汽车6月销量236036辆,同比增长42% [1]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70357辆,同比增长73.8% [1] - 鸿蒙智行单月全系交付52747辆,刷新单月、单日销量历史新高 [1] - 零跑汽车交付48006辆,同比增长超138%,再创历史新高 [1] - 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销量均超3万辆,分别交付34611辆和36279辆 [1] - 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200.0万辆,同比增长13.4%,环比增长3.2% [1] - 6月新能源零售预计110万辆,渗透率回升至55%左右 [1] - 厂商密集加码促销力度冲击季度、半年度目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升温 [1] 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 公司自2015年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供货商资质 [2] - 智能汽车业务划分为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三大板块 [2] - 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形成周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集成以太网关的车身域控制器等系统级产品定制能力 [2] - 智能驾驶系统布局车载摄像头、车载镜头、激光雷达、自动泊车域控制器等产品线 [2] - 推出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前视8M双目摄像头模组、5颗周视后视8M摄像头、4颗环视3M摄像头等 [2] - 车身电子方面BCM/BGM车身域控产品融合多核MCU、OTA、以太网网关、门模块等多种功能或模块,集成化程度高 [3] - 智能座舱布局舱内外光学传感器、仪表中控产品,提供DMS、OMS、CMS等解决方案 [3] 行业展望与公司发展 - 国内车市下半年多款增混车型上市,全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55% [4] - 高速NOA搭载车型售价可能降至20万元人民币以下,车市竞争或加剧 [4] - 公司持续发力智能汽车业务,加大研发、销售和生产资源配置 [4] - 凭借研发实力、快速开发周期、客户基础及自动化制程工艺,推动智能汽车相关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4]
打通变身智驾龙头的任督二脉 四维图新重要参股公司开启IPO进程
中金在线· 2025-07-03 06:05
四维智联H股IPO进程 - 四维智联于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IPO申请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主营业务为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其他配件 [1] - 四维图新持有四维智联45.32%表决权 掌握控股权 [1] - 股东阵容包括滴滴 MTK 腾讯 蔚来资本等 形成豪华股东团队 [1][4] 四维智联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累计交付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超1590万套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超155万套 [3] - 2024年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排名第十 市场份额0.1% [3] - 全球以软件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全国第二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388亿元 4.772亿元 4.788亿元 但同期亏损2.03亿元 2.65亿元 3.77亿元 [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85.9% 96.2% 92.2% 显示客情稳定 [4] 智能座舱行业前景 - 2029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计达7746亿元 中国市场超3000亿元 [2] - 行业向多模态感知 个性化交互及舱驾融合方向演进 [2] - 博泰 佑驾创新等企业集中递表/上市 行业风口已至 [7] 四维图新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从传统图商转型为"舱驾云芯"全栈式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2][8] - 2024年总营收35.18亿元 同比增长12.68% 智云业务收入22.54亿元 占比提升至64.08% [7] - 智云业务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 从60.65%降至40.23% [7] - 2024-2025Q1新增360万套辅助驾驶产品定点 含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 舱泊产品60万套 [8] 技术研发与生态合作 - 四维智联研发团队近400人 重点开发多屏交互 3D实时HMI AI全景视觉等技术 [5][6] - 与阿里云 华为云 AWS 火山引擎达成战略合作 强化云计算与AI能力 [9] - 杰发科技芯片累计出货量超3亿颗 SoC达9000万套 MCU达8000万颗 [10] - 车规级芯片专利170余件 模拟IP自研率100% 数字IP自研率超90% [10] 产品创新与行业协同 - 推出NI in Car汽车智能化一体解决方案 具备全栈可控等优势 [8] - 联合高通推出中高阶行泊新品 与火山引擎 卓驭 航盛深化合作 [8] - 滴滴以睿联星晨100%股权作价4.5亿元及现金2.2亿元增资四维智联 [4]
海外媒体竞相报道小米YU7,雷军这一次赢麻了
搜狐财经· 2025-07-03 03:05
小米YU7市场反响 - 小米YU7海外媒体评价极高,未出海已引发广泛关注 [1] - 18小时锁单超24万台,创造中国汽车工业奇迹 [18] - 媒体称其为电动车行业"历史性时刻",盛况被提前预料 [18] 产品竞争力分析 - 座舱隔音效果惊艳,主驾配备零重力座椅提升驾驶舒适度 [7] - 车身结构坚固,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系统确保卓越驾控性能 [28] - 做工考究风格简约,融合豪华车精致气息与智能科技 [15] 市场影响 - 给中外品牌带来巨大压力,竞品紧急调整营销策略 [4] - 树立豪华电动SUV新标准,集豪华设计、高端工艺、创新平台于一身 [25] - 运动型SUV兼顾家用需求,颠覆传统认知 [11] 行业地位 - 继SU7后再次引发轰动,代表电动车行业进化方向 [25] - 媒体认为将促使其他品牌向小米学习借鉴 [25] - 智能系统全方位守护驾乘安全,展现技术实力 [28]
鸿蒙智行:尊界S800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台
巨潮资讯· 2025-07-01 06:27
尊界S800市场表现 - 尊界S800旗舰轿车上市首月大定订单突破6500台 [2] - 该成绩在同级别轿车市场中表现突出 [2] 产品性能 - 搭载最新鸿蒙智能驾驶系统,具备L3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3] - 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3.8秒 [3] 豪华配置与设计 - 内饰采用顶级豪华材料,配备大尺寸中控屏、高级音响系统、智能座椅 [4] - 支持多种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 [4] 品牌影响力 - 鸿蒙智行是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 [5] - 尊界S800丰富了产品矩阵,提升了高端市场竞争力 [5] - 消费者对鸿蒙智行品牌高度认可与信赖 [5] 未来发展 -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生产和服务投入 [5] - 目标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5]
YU7再次打赢「逆风局」,小米如何打破偏见?
雷峰网· 2025-07-01 03:45
技术至上,小米凭实力突围 - 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刷新中国汽车工业史纪录[2] - 2025年Q1小米手机重回全国销量榜首,智能大家电出货量翻倍增长,门店突破两万家[4] - 公司从手机单品扩展到"人车家全生态",以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4] 在质疑中崛起 - 特斯拉和苹果芯片的发展证明质疑声中企业可能成长最快[6] - 小米造车初期股价单日最大跌幅13.48%,但SU7上市24小时获9万份大定订单,YU7上市3分钟大定20万辆[7] - 公司以7000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团队,智驾领域首期投入57.9亿元,团队规模超1800人[11] 技术突破与行业领先 - 自研电机效率达98.8%,超级电机V8s转速27200转/分钟,超越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20000转/分钟[11] - SU7上市3个月累计交付超2万辆,连续6个月销量超过Model 3,最近两月稳居20万以上轿车销量第一[11] - 3nm制程芯片"玄戒O1"量产,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手机企业,五年芯片领域累计投入135亿元[13] 高端化战略成效 - 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起,上市三天锁单破1万辆,占中国50万元以上轿车销量的20%[14] - SU7 Ultra以7分04秒957打破纽博格林北环最速量产电动车纪录,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GT[15] - SU7购买者中51.9%为苹果用户,BBA用户占比近3成[17] 研发与制造投入 -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达2000亿元,汽车研发投入超130亿元,工厂建设和员工工资总投入近300亿元[21][24] - 自研电机、自研智驾、自建工厂,SU7交付周期最短压缩至5周[24] - 汽车业务亏损逐步收窄,有望2025年实现盈利,或成最快盈利的新能源车企[24]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小米汽车被外媒评价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24] - 公司缩短供应商付款账期至60天以内,响应国家供应链稳定政策[25] - 小米模式证明与其内卷不如全球竞争,技术与品牌才能建立护城河[25]
雷军“欠车王”!三分钟卖光一年产能,现在下订,交车要一年!
搜狐财经· 2025-06-30 15:43
销售表现 - 小米YU7在发布会后3分钟内大定超20万辆,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台,刷新全球汽车行业首销纪录[1][3] - 订单量远超特斯拉Model 3全球首销记录,1小时后达28.9万辆[3] - 当前积压订单总量接近45万台(含SU7未交付20万台),是现有产能的两倍[6][7] 产能与交付 -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年产能25万辆,需同时生产YU7和SU7[6] - 二期工厂7月启动,年产能30万辆,初期爬坡产量仅8000台/月[7] - 2025年总交付量预计难超35万辆,与目标持平[7] - 标准版交付周期53-56周,Pro版48-51周,Max版33-36周[5][6] 供应链挑战 - 零部件高度依赖外部供应商,电池、电机、智能座舱芯片可能成为瓶颈[8] - 硬件配置先进导致供应链管理复杂度远超传统车型[8] - 激光雷达供货紧张等单一环节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8] 市场竞争与用户行为 - 交付周期过长可能导致用户流失,特斯拉Model Y等竞品多次降价[12] - 智能电动车迭代速度快,一年交付周期面临产品过时风险[13] - 二手平台出现订单溢价转卖现象,部分溢价数千元[13][15] - 租赁市场日租价格达2000元,与超跑持平[15] 消费现象分析 - 大量用户未试驾直接支付5000元定金抢购[19] - 门店试驾排队需一周,部分消费者放弃体验环节[19] - 品牌号召力推动非理性消费,但交付体验可能影响长期口碑[21] 战略压力 - 需协调双车型(SU7/YU7)资源分配,避免产能倾斜[12] - 需同步解决工厂扩产、供应链、交付体系、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问题[10] - 行业竞争激烈,需将短期热度转化为可持续市场份额[21]
极氪智驾团队夺冠CVPR国际比赛,解决端到端AI模型训练世界级难题
快讯· 2025-06-30 08:08
行业动态 - 国际顶级CVPR 2025自动驾驶研讨会上揭晓Argoverse2 2025场景挖掘挑战赛结果 [1] - 中国极氪智驾团队在挑战赛中拔得头筹 [1] - 极氪智驾团队利用AI技术解决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公认的技术挑战 [1] 技术突破 - 极氪智驾团队从海量、高度冗余的数据中快速定位并提取关键驾驶场景 [1] - 在同数据量情况下,极氪智驾AI模型可获得更优学习成果 [1] - 技术应用提升端到端系统在关键驾驶场景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1] 公司表现 - 极氪智驾团队在自动驾驶领域展示出领先的技术实力 [1] - 公司在AI模型训练和场景识别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
蓝思科技(06613.HK)预计7月9日上市 引入小米集团等多家基石
格隆汇· 2025-06-30 00:07
全球发售详情 - 公司拟全球发售约2.62亿股H股,其中中国香港发售2884.84万股,国际发售约2.33亿股,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售选择权可能影响最终数量 [1] - 招股期为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预期定价日为7月7日,发售价区间为每股17.38-18.18港元,每手200股 [1] - 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7月9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公司行业地位与业务布局 - 公司是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行业领先者,2024年市场份额达13.0%,智能汽车交互系统市场份额达20.9% [1] - 公司已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到整机组装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覆盖玻璃、金属、陶瓷等9类材料技术 [2] - 业务横向延伸至智慧零售终端、工业及人形机器人、AI眼镜/XR头显等新兴领域,形成多元化布局 [2]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基石投资者已同意认购总金额约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按中位数发售价17.78港元计算将认购8432.8万股,包括小米集团附属公司、世运线路版、UBS资管等10家机构 [3] - 假设发售价中位数17.78港元且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公司预计净筹资约45.90亿港元 [4] - 筹资用途分配:48%用于产品扩展与应用探索,28%用于海外业务扩张,14%用于智能智造能力提升,10%为营运资金 [4] 技术创新与客户合作 - 公司2007年首创将玻璃应用于全屏触控智能手机,奠定行业主流技术路线 [2] - 与全球消费电子及智能汽车品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通常提前2-3年参与客户产品研发与生产 [2] - 平台化能力(人才、技术、供应链等)支持公司成为人形机器人及AI眼镜/XR头显核心部件首批量产企业之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