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业
icon
搜索文档
刘纪鹏:A股今年大概率可上4000点,会有回调,但牛市趋势不会改变
搜狐财经· 2025-08-22 11:45
8月22日,A股再度爆发。盘初芯片产业链全线井喷,科创50大涨创近三年半新高,带动两市大涨。午后涨势依旧,沪指更是轻松站上3800点,再破十年高 点。全天两市成交25467亿元,连续8日成交额破2万亿创历史纪录。 一时间,"牛市还能走多远"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一话题,观察者网连线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教授,请他分析股市近况及未来 走向。 【对话/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8月18日,中国股市市值突破百万亿大关,随后您表示股市不应急于求成,希望以慢牛姿态朝着证券化率达到100%的方向行稳致远。从您的角度 看,现在中国股市是"慢牛"吗?我们要如何操作才能让"牛市"走稳走远? 刘纪鹏:现在针对牛市,我们有三种不同的词语进行描述,分别是:慢牛,快牛和疯牛。从定量的角度看,我认为若日均涨幅不超过0.5%,最多不超过 1%,这便属于慢牛范畴。如果超过1%,维持一段时间1%~2%的增速,就是快牛。如果一段时间日均增速超过2%,那就是疯牛。 8月22日,沪指收于3825.76点 如果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避免快牛和疯牛,因为大涨之后必有暴跌。实际上,从现在的点位来看,大盘可能在4000 ...
3800点,存款“搬家”,众生相
36氪· 2025-08-22 10:46
市场表现与情绪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5万亿元 [1] -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8] - 权益理财销售业绩较往年翻数倍 客户咨询量显著增加 [5] 居民资金流动趋势 - 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1][8] - 资金从低风险存款转向保险、基金、股票等领域 [1] - 银行理财客户呈现"纠结中蠢蠢欲动"状态 部分资金转向权益市场 [2]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四大行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05%/1.25%/1.30% [8] - 股市赚钱效应显现 投资风险偏好提升 [8] - 2025年约90万亿元存款到期 预计4.5-9万亿元资金寻求更高收益 [13] 资金流向分布 - 存款搬家呈现多元化特征 流向理财、货币基金、保险及权益资产 [9]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增加5.2万亿元(2024年)和1.6万亿元(2025年1-8月) [9] - 2024年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流入8200亿元 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亿元 [9] 区域差异与机构观点 - 深圳、江浙地区资金流出明显 山西等地区资金流动相对平稳 [5]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 为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近4倍 [13] - 机构测算潜在入市资金规模约5-7万亿元 可能高于2016-2017及2020-2021年水平 [13] 历史规律与市场影响 - 2005年以来出现五次明显存款搬家 最近一次为2024-2025年 [14] - 存款搬家往往滞后于行情启动 是上涨结果而非原因 [15] - 历史案例显示存款搬家助推上证指数上涨8.1%(2009年)和48.3%(2014-2015年) [15]
A股站上3800点!居民存款“搬家”信号初显 还有多少增量资金“在路上”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0:41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关口,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5万亿元,市场情绪高涨 [1]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显示资金从存款转向资本市场 [1][8] - 银行理财客户呈现"纠结中蠢蠢欲动"状态,部分资金转向权益市场但整体保持谨慎 [2][3]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四大行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05%、1.25%、1.30%,进入"1时代" [8] - A股赚钱效应显现,8月以来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8] - 2025年预计90万亿元存款到期,其中5%-10%可能寻求更高收益,潜在流出规模4.5-9万亿元 [12] 资金流向与规模 - 存款搬家呈现多元化特征,2024年主要流向理财、货币基金、保险等稳定资产,2024年9月后开始显现流入权益资产趋势 [9]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公募基金2024年增加5.2万亿元,2025年1-8月增加1.6万亿元 [9] - 2024年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流入8200亿元,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亿元 [9] 潜在资金规模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为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近4倍,权益市场存在巨大资金潜力 [12] - 机构测算居民存款潜在入市规模约5-7万亿元,可能高于2016-2017年和2020-2021年两轮行情 [12] - 存款搬家仍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全面加速,申万宏源认为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位于历史绝对低位 [10][11] 历史规律与市场影响 - 2005年以来出现五次明显存款搬家,分别为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和2024-2025年 [13] - 存款搬家往往滞后于行情启动,是股市上涨结果而非原因,2009年搬家加速后1个月见顶,2014年搬家加速后4个月见顶 [14][16] - 机构认为存款搬家更多是市场热度结果而非原因,是情绪波动而非观念转变,过度关注可能使微观流动性进入不可预测状态 [13]
权威解读丨财政金融齐发力,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8-22 08:29
政策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财政和金融协同方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享受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额为30万元 [7] 金融机构覆盖范围 - 政策覆盖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银行、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1家民营银行 [7] - 农行、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 招商、浙商、浦发、广发、兴业等股份制银行陆续发布贴息公告 [9] 政策影响机制 - 财政资金通过杠杆效应帮助服务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并提升服务质量 [5] - 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5] - 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支持经营主体保持生产经营持续性 [5] 政策实施特点 - 贴息资金申请及审核工作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完成 显著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 [7] - 银行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9] - 政策可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形成协同叠加效应 [9]
日本7月核心通胀放缓 美元/日元延续涨势
金投网· 2025-08-22 03:43
日本通胀与货币政策 - 日本7月核心通胀率(剔除新鲜食品)同比上涨3.1% 低于6月的3.3%但高于市场预期的3.0% 连续第二个月放缓但仍高于央行2%目标 [1] - 剔除新鲜食品和燃料成本的核心通胀指数7月同比上涨3.4% 显示通胀压力仍存 [1] - 通胀数据高于目标水平使市场预期日本央行未来几个月可能再度加息 [1] 美国经济数据与美元表现 - 美国8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初值跳升至53.3 远超预期的49.5及7月的49.8 显示制造业增长强劲 [1] - 美国8月服务业PMI从7月的55.7小幅回落至55.4 仍高于预期的54.2 表明服务业活动持续强劲 [1] - 强劲的PMI数据为美元提供支撑 推动美元兑日元汇率上涨至148.5100 涨幅0.09% [1] 美国国债市场动态 -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4.339% 2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798% 周四债市交易活跃且收益率走高 [2] - 收益率上升源于FOMC会议纪要强调对通胀持续性和劳动力市场脆弱性的担忧 [2] - 交易员警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释放鹰派信号 倾向于维持高利率或进一步加息 [2] 美元兑日元技术分析 - 布林带显示汇率在中轨147.797附近震荡 突破上轨149.604可能推动上涨 跌破下轨145.990可能加速下行 [3] - MACD指标显示DIFF与DEA距离缩小且柱状图变化不大 表明市场缺乏方向性突破 向下穿越信号线可能预示回撤 [3] - RSI指标处于51.585中性区域 市场情绪平稳 短期支撑位在146 关键阻力位在148.600 [3]
中国股市第三波大行情已到?
日经中文网· 2025-08-22 02:56
存款迁移与资金流向 - 7月份中国居民银行存款减少约1万亿元 同时非银行存款增加2万亿元 显示资金正从传统银行体系流向非银机构[2][4] - 存款利率下行趋势导致存款与理财等资管产品价差拉大 驱动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 大型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低于1%[4] - 7月份A股证券账户新增开户接近200万个 同比增长7成 资金可能于8月开始流入股市[4] 股市表现与市值变化 - 中国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综合指数创10年来最高点 北京新兴企业市场指数同步创新高[2] - 2024年9月23日至2025年8月19日期间 上证综合指数上涨36%[7] - 当前上证综合指数为3728.0273点(8月18日) 较2015年泡沫时期最高点5166.350点低近3成[6][10]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2024年9月24日经济刺激政策出台 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及设定股票回购贷款额度等股价刺激措施[7] - AI热潮扩散(如DeepSeek登场)及国有企业重组成为买入对象 反内卷政策推动企业业绩恢复预期[7] - 国有企业股息率吸引力显著 中国工商银行股息率超过4% 高于定期存款利率[5] 杠杆与投资结构变化 - 上海市场融资余额超过1万亿元 接近2015年泡沫时期水平[11] - 投资渠道多样化趋势明显 与中国主要指数挂钩的ETF余额增加 同时投资香港股票、黄金及公司债等资产的ETF规模扩大[11] - 2015年泡沫期间杠杆交易激增 上海市场融资余额达1.3万亿元 场外配资余额5000亿元 银行金融产品规模8000亿元[9][10] 历史泡沫比较 - 2007年泡沫特征:上证综合指数达6092.057点 受经济高速增长、国企改革及股票投资热推动 崩盘契机为中国石油上市及雷曼危机[7] - 2015年泡沫特征:上证综合指数达5166.350点 由降息、政府救市措施、杠杆交易激增及国企重组推动 崩盘因限制杠杆交易政策引发[8][9][10] - 当前市场与2015年相似点:经济低迷背景下政府实施降息和股价刺激政策 推进国企大型重组 新兴股热潮及30-40岁中年投资者涌入[10] 资金潜力与中长期展望 - 2025年到期定期存款余额约105万亿元 2026年后达66万亿元 证券行业对中长期资金流入股市期待强烈[6]
日本长债重回“危机模式”,“长债危机”会蔓延到股市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8-22 00:55
一场"慢动作危机"可能正在全球政府债券市场酝酿,而日本正处于风暴的前沿。 由财政扩张担忧和投资者需求减弱共同推动,日本超长期国债收益率已飙升至数十年未见的高位,这不仅对日本国内企业融资构成直接压力,更 是一个全球性警报,预示着长期以来支撑股市的低利率环境正在瓦解,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风险资产的价值。 周四,最新的市场动荡将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推至2.655%的关口,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作为各类借贷成本基准的10年期 国债收益率也攀升至1.61%,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这一系列走势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投资者担心日本央行可能被迫继续加息以应对通胀 压力。 日本执政联盟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失利后,外界普遍预期政府可能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措施,这意味着国债发行量将进一步增加,给本已紧张的长期 债券市场带来更多压力。 同时,关键的海外投资者需求正在迅速退潮,据日本证券业协会数据,7月份海外投资者对10年期以上日债的净购买额骤降至4800亿日元,仅为6 月金额的三分之一。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而是全球趋势的缩影。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Albert Edwards警告称,全球政府债券市场正陷入一场"慢动作危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8年来新高,日央行或出手干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1: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另一方面,日本持续的通胀压力,增加了日本央行采取加息行动的可能性,也推高了债券收益率。与此 同时,海外投资情绪似乎也受到影响。有数据显示,7月海外投资者对10年期以上日本国债的净购买额 降至4800亿日元(约合33亿美元),仅为6月份购买额的三分之一。 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还会持续多久?若日本国债继续承压,日本政府会出手干预吗? 日债抛售压力何来? 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在8月初曾短暂回落,之后持续飙升并达到历史高位。 "近几个月,日本债券市场遭遇需求大幅下降,无论是从收益率角度还是投标倍数来看,都是'灾难 性'的结果。"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日本债券市 场的压力源于两方面因素,"首先,日本通胀上升且高于目标范围,拉升了债券收益率,特别是超长期 国债。其次,日本政府潜在的财政刺激,将给日本已经很高的杠杆率增加负担,也助推了长期国债收益 率提升。" 出于对日本财政状况和通胀持续的担忧,日本债市再陷抛售潮,长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十年以来高 位。 8月21日,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集体飙涨。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升至1.61%,为2008年1 ...
如何理解8月LPR“按兵不动”
金融时报· 2025-08-21 01:30
LPR利率维持不变 - 2025年8月20日1年期LPR为3.0% 5年期以上LPR为3.5% 均与前值保持一致 [1] - 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 因作为定价基础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未发生变化 [1] - 5月曾通过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及政策利率下调推动两个期限LPR各下降10个基点 [1]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5个基点 [2] - 7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个基点 [2] - 利率传导机制更加畅通 社会融资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2] 政策背景与经济环境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1] - 总量政策工具进入成效观察期 LPR稳定可提升后续政策实施效能 [1] - 民营企业最关注减税降费政策而非融资问题 显示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2] 政策建议与方向 -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需从抵押担保费 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着手 [2] - 应对经济冲击需综合运用财税政策 公平竞争 服务保障等多方面措施 [2] - 我国金融服务效率在全球50个经济体中已达最优水平 [2]
深圳市金奥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开立募集资金临时补流专户并签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20:45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76,270,197股,募集资金总额695,584,196.64元,扣除发行费用10,655,501.92元(不含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84,928,694.72元 [2] - 募集资金由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于2022年1月6日出具验资报告 [2] - 公司对募集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并与保荐机构、开户银行、募投项目实施主体签署监管协议 [2] 募集资金临时补流专户开立及监管协议 - 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批准使用不超过2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 [3] - 公司开立专项账户用于临时补流资金管理,并与中信证券、宁波银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 [3][4] - 专户仅用于临时补流资金存放,金额不超过20,000万元,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4] 募集资金监管协议主要内容 - 专户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但需符合监管规定,且不得影响募投项目正常进行 [4][5] - 保荐机构有权对募集资金存放、使用情况进行持续督导,每半年进行一次现场核查 [5] - 银行需按月提供对账单,大额支取(单次或累计超5,000万元或净额20%)需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保荐机构 [7][8] - 协议自签署生效至资金全部支出完毕且督导期结束后失效 [8]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情况 - 公司此前使用5,0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已赎回本金及收益257,952.99元 [13] - 新购买宁波银行3,000万元大额存单,期限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1.45% [14] - 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未到期余额为41,000万元,未超董事会授权额度 [17] 现金管理对公司影响 - 现金管理不影响募投项目建设和主营业务,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增加投资收益 [16] - 公司通过严格筛选投资对象及定期跟踪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