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二季度两项绿色金融指标居世界前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1:26
绿色金融发展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2] - 同期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居全球前列[2] - 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1.38万亿元精准投放 体现金融体系深度支持"双碳"战略的系统性布局[2] 碳市场交易动态 - 2025年9月8日至12日全国碳市场最高价66.14元/吨 最低价61.95元/吨 收盘价较前周下跌6.21%[3] - 当周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5,328,085吨 总成交额332,611,468.69元[3] - 2025年初至9月12日累计成交量79,106,595吨 累计成交额5,668,220,975.40元[3] - 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709,375,259吨 累计成交额48,700,948,078.91元[3] 地方政府绿色债券发行 - 深圳市政府9月9日在澳门首发10亿元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期限3年 利率1.74%[3] - 募集资金将投向清洁交通等项目 簿记峰值达66.2亿元 认购倍数6.62倍创澳门市场纪录[3] - 市场订单超发行规模50% 反映国际投资者对深圳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的高度认可[3][4] 可持续金融标准建设 - 香港金管局9月8日就《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名录》第2A阶段原型展开公众咨询[5] - 分类目录提供绿色和可持续活动的明确定义 促进资金融通并防范"漂绿"风险[6] - 第2A阶段新增制造业和信息通信科技业 引入"转型"元素和"适应气候变化"环境目标[6]
韩国人问:如果没有中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美国专家:可能会倒退100年!
搜狐财经· 2025-09-14 17:05
数字人民币与金融科技 - 数字人民币正在改变全球金融生态 引发对无现金经济可持续性的关注[2] - 数字人民币在国内试点显著但在国际关注度较低[2] - 数字人民币可能影响全球货币支付与贸易链条升级[4] 文化输出与经济影响 - 中华茶文化在非洲南部推动小农经济振兴和乡村发展[4] - 茶产业衍生大规模产业变革和地域经济变化 经济贡献超过韩国流行音乐[4] - 文化成就彰显中国软实力在国际上的渗透力[5] 智能农业技术 - 中国智能农机和无人驾驶拖拉机在非洲国家应用 提升种植效率[5] - 智能农机技术助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解决[5] 绿色金融与能源 -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全球领先 2024年发行总额占世界近三分之一[7] - 中国光伏设备推动南美洲可再生能源市场扩张[7] - 绿色金融成为全球绿色转型关键推动力量[7] 全球影响力多维分析 - 中国在技术 文化 金融等多角度对全球化产生核心节点作用[7] - 数字人民币 智能农业和绿色金融成为全球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部分[7]
“开放创新 绿动未来”绿色价格认证研究成果发布会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11:11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战略 - 通州区聚焦绿色建筑 绿色交通 绿色产业三大关键领域 强化绿色能源 绿色环境 绿色文化三个重要支撑 全力打造国内引领性 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标杆[1] - 依托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机遇 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并深挖绿色发展动能[1] 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建设 - 探索构建覆盖生态成本 市场激励与政策协同的绿色价格体系 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全周期[2] - 通过理论创新 机制突破 场景示范推动绿色价格认证体系应用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2] - 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关键 对推动绿色转型至关重要[2] ESG信息披露与数据平台 - 发布《环境 社会 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涵盖435个ESG指标 覆盖企业全产业链并提供标准化披露框架[3] - 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数据平台通过货币化测算企业绿色贡献 实现全国 各省份 行业 上市公司层面的数据可视化[3] - 平台已接入超5000家上市公司数据 未来将服务政府监管 企业转型与绿色投资[3] 绿色投资价值实证 - 中国上市公司绿色发展社会贡献指数以ESG理念为核心 包含16个一级指标 5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3] - 指数以沪深300为基准进行市值中性化处理 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样本组合年化收益率达12.3% 显著优于市场基准[3] 绿色发展案例征集 - 面向全国征集低碳技术 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深度挖掘企业绿色发展经验[4] - 代表性案例将编入《2025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成果集》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4]
2025服贸会观察—— “绿”潮涌动服贸会 “链”动低碳发展
人民网· 2025-09-14 07:48
行业绿色转型趋势 - 2025年服贸会展示多项绿色技术成果与实践方案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1] - 环境服务专题聚焦新能源与低碳服务、环境生态服务与循环经济、数字化技术三大核心领域[1] - 零碳园区建设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京能科技通过沙盘展示工业园区光伏板、光伏座椅和充电桩等零碳设施[1] 能源企业低碳技术布局 - 中国石油展示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解决方案[1] - 中国石化展示氢能、CCUS技术、地热、风光绿电、生物燃料等绿色低碳技术[1] - 中国海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及CCUS等低碳业务 推动油气全产业链节能降碳[1] 环保技术创新应用 - 朝阳环境集团展示全场景多链路AI智慧焚烧系统 实现垃圾发电效率提升与耗材降低 推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处理[1] - 中建一局采用高性能防水建材与环保装饰材料建设绿色低碳建筑[2] 绿色金融服务发展 - 中国人保2025年上半年为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提供风险保障6834亿元 同比增长3.6%[2] 绿色消费与产业链升级 - 多家企业推出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环保日用品等绿色产品 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 - 院士论坛建议建立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2] -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 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 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升级[2]
寻路全球绿色经济新空间
北京商报· 2025-09-13 16:06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全球绿色转型进入创新驱动关键阶段 论坛聚焦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共同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 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 绿色债券及SDGs债券将成为重要金融工具 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 - 多边开发银行在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解决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1] 中国绿色产业全球化趋势 - 中国绿色产业全球化从产品出海深化为产业出海 竞争优势从价格优势跃升为价值引领[1] - 品牌竞争力 技术原创性和标准制定权成为核心[1] -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将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和绿色贸易发展伙伴[1] 碳市场发展影响 - 强制碳市场扩容实现碳排放交易从单一市场管控向多元管控转变 纳入更多边际减排成本和不同主体[2] - 碳市场完善催生碳核查 碳监测 碳咨询 碳金融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 为企业带来新业务增长点[2] 能源行业绿色转型挑战 - 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熟悉行业并适应地方政策 需一项目一方案和一企一策的综合能源转型方案[2] - 低碳技术需要极强技术转换能力 从实验室到小试再到中试 是技术和产业相融合协同推进的产业创新[2] 人工智能在绿色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 人工智能成为驱动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的核心引擎[2] - 机器学习与大模型显著提升绿色能源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2] - 人工智能驱动绿色能源全链条智能化跃迁 实现清洁能源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协同突破[2] - 人工智能驱动智能装备向自诊断 自优化 自进化跃迁 实现效能极限突破与全生命周期价值重塑[2] 零碳园区建设重点 - 建设零碳园区重点是优化能源结构 从供给端调整能源结构 从需求端提高能效 在生产端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产业布局[3] - 零碳园区建设分为八个步骤 包括核算能源供应和消费情况 核算碳排放情况 可行性分析预测 制定建设目标 制定阶段目标 加快清洁能源转型 改进基础设施 预测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4] 零碳园区核心价值 - 创建零碳园区最核心价值是降本增效和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通过余热余压回收和智慧管控平台实现节能技术深度赋能[4] - 零碳园区提升品牌形象并促进招商引资 满足企业对低碳基础设施需求 应对国际碳贸易壁垒[4] - 零碳园区培育绿色产业并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通过技术开发和产业链转型培育新兴业态 实现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打造区域绿色发展核心引擎[4]
热议绿色经济,服贸会传递创新与全球合作声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3 05:00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议题 - 论坛以共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主题 聚焦绿色经济创新与全球合作 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1][3]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7项中9项直接关联绿色经济 169个分项目标仅35%进展顺利 公共健康 教育 能源 数字互联领域进展显著 安全饮用水 卫生服务 气候变化领域进展缓慢 [3] - 多边协作与绿色创新被视为实现目标的核心路径 需构建更具雄心的全球伙伴关系 [3]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实践 - 中国在所有SDGs目标上均提前完成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全球经济贡献显著 [4] - 中国外贸结构从服装 家具 家电老三样转向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组件新三样 体现绿色转型实践 [4] - 绿色经济创新需从绿色技术 技术共享 标准互认三方面深化国际协作 [4] 北京市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 北京市聚焦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产业培育等五大方面 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5] - 将绿色经济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 重点培育七大战略性产业:先进能源 合成生物制造 替代蛋白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气候韧性环保产业 绿色金融 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业 [5] 绿色经济国际合作重点领域 - 绿色贸易与碳足迹 零碳园区 人工智能绿色产业应用被确定为全球合作核心领域 [3] - 国际社会需坚持行动导向的多边合作 与中国深化绿色经济协作 [3]
2025服贸会|王遥建言绿色金融: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引导作用
北京商报· 2025-09-13 02:42
绿色金融政策与战略定位 - 绿色金融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和美丽首都建设的关键支点 需凝聚政府 市场和学界共识以转化制度优势 资源优势 科技优势为生态治理实效 产业升级动能和民生改善福祉 [1] - 北京市聚焦先进能源 合成生物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气候韧性和生态环保 绿色金融 新型绿色专业服务等战略性绿色产业 为绿色金融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 [3] - 北京在绿色金融领域具有政策环境优越(两区建设提供试验田) 金融资源丰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大量金融机构总部) 科技实力雄厚(提供技术支持) 国际交往活跃(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四大优势 [3] 市场发展与体系建设 - 北京绿色金融体系在人民银行等管理部门指导下取得显著成效 包括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产品服务不断创新 国际合作日益深入 为首都蓝天绿水和节能减排注入金融动力 [3] - 金融支持需对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重点覆盖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与改造 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河湖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4] - 需支持北京市157项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中的绿色项目 通过专属信贷产品 绿色产业基金 绿色ABS 绿色REITs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 [4] 金融产品与创新模式 - 积极探索与碳排放绩效和环境效益挂钩的转型金融产品 支持传统高碳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4] - 发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的融资模式 创新支持生态修复和气候韧性农业项目的金融工具 [4] - 深化环境权益融资 健全北京绿色交易所功能 推动碳配额 排污权 用水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4] 科技与金融融合生态 -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绿色识别准确性 环境风险管理有效性和绿色资产交易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4] - 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定向引导 北京市已安排不低于6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科技创新并惠及绿色科技企业 [5] - 建立绿色科技企业白名单制度和动态企业库 确保600亿元专项额度精准滴灌 同时创新开发绿色技术研发贷 绿色专利质押贷 绿色科技保险等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 [5] 产学研协同与人才建设 - 需政府 市场 学术界共同发力 加强绿色金融标准 信息披露 效益评估 风险定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支持政策制定和市场实践 [5] - 加强跨领域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输送既懂金融又懂环境技术的专业力量 [5]
服贸会|北京发布140个招商项目,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16:45
9月11日下午,服贸会"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上,北京市向全球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进一步释放 合作机遇与政策红利。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招商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包括昌平生 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招商项目、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招商项目等。朝阳区、丰台区、昌平 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集中呈现北京的合 作机遇、"两区"建设开放成果、惠企政策,向全球释放开放合作商机与务实举措。 在大会上,北京市朝阳、海淀、石景山、通州四个区域分别围绕商务、绿色金融改革实践、中关村科学 城科技创新生态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进行主题推介,彰显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为资本 与产业对接搭建桥梁。 持续支持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北京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 金"、全国首支设立的ESG投资基金等政府性产业基金落地副中心。 在投资洽谈环节,汇聚8支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及各区、经开区投资促进机 构,与有投资合作需求的企业进行精准对接。通过项目路演、一对一洽谈,为有意向的投资人和企业打 通资本 ...
许正宇:去年香港绿色和可持续债务规模逾840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1:27
许正宇又指,在"可持续债券计划"下,修改已成功发行合共约2400亿港元等值的绿色债券,而"绿色和 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已延长至2028年。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一个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致辞时表示,香港 已巩固作为亚洲主要绿色金融枢纽的地位,去年香港绿色和可持续债务规模已超过840亿美元。未来香 港将聚焦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 他表示,香港致力于在2035年前将碳排放减少50%,以及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认为有关目标不只是 愿景,而是行动的呼吁。 ...
香港金管局:正研究利用代币化工具提升碳市场流动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0:18
香港绿色金融科技发展动态 - 香港金管局通过Ensemble项目代币化沙盒探索碳信用额发行、交易与注销流程的改进 以提升碳市场流动性与深度 [1] - 绿色金融科技融合金融专业与科技创新 可扩大气候风险分析规模、提升碳市场透明度、设计可持续金融产品并为绿色经济筹资 [1] - 普华永道2025年研究显示 抽样4000家企业中83%已对低碳产品及服务进行研发投资 [1] 香港可持续融资现状与挑战 - 2024年香港绿色及可持续相关融资规模超800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60% [2] - 转型金融仅占香港可持续相关融资10%左右 亚洲未来5-10年对转型金融需求迫切 [2] - 亚投行采用"公共资本+商业资本"混合融资模式 已推动94亿美元投入全球绿色项目 有效撬动社会资本 [2] 可持续投资原则与实践 - 投资策略需将风险、回报、影响视为不可分割整体 不可持续领域投资难以实现长期回报 [2] - 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同时满足财务可持续、经济有收益、环境有正向影响三大原则 [2] - 亚投行通过自身资金承担初期风险吸引商业资本参与 实现资本规模化投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