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9月10日办气候融资论坛促可持续金融
搜狐财经· 2025-09-10 14:25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强调气候融资对应对气候变迁挑战的重要性 通过资本配置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和加速净零排放目标实现[1] 公司行动 -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论坛致开幕辞[1] - 公司提供标准 框架及多元平台支持可持续金融发展[1] 行业趋势 - 气候融资被视为应对日益严峻气候变迁挑战的重要解决途径[1] - 资本配置可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并加速净零排放目标实现[1]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协助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8:17
气候融资论坛活动 -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主题为迈向净零之路 作为香港绿色周亮点活动之一[1] - 论坛围绕气候融资在资本配置及加速净零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展开探讨[1] 香港交易所高管观点 -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气候融资是应对气候变迁挑战的重要解决途径 通过资本配置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加快实现净零排放目标[3] - 香港交易所首席可持续发展总监周丹英表示港交所致力于引领区域内绿色转型发展 促使资金投资于具影响力的气候解决方案[3] - 香港交易所当日刊发《碳信用:买方指引》提供更多碳信用资讯和实例参考 协助企业及投资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决策[3] 香港特区政府立场 -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甄美薇表示香港作为连接全球与中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 积极投身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3] - 香港通过政策引导 市场创新与生态构建持续强化其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 为应对气候挑战贡献力量[3] 国际组织观点 - 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联盟副主席玛丽·夏皮罗表示全球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3] - 发展碳市场要立足本地服务企业脱碳并连接全球 同时要把握转型经济机遇推动全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3]
欧明刚:世界银行改革及前景|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28 11:00
世界银行改革背景 - 世界银行已从单一机构发展为包括IBRD IDA IFC MIGA ICSID的多边开发集团[2] - 80多年来世行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多轮改革 美国因持有否决权和行长任命权主导改革进程[2] - 拜登政府推动的世行改革正逐步实施 但特朗普政府可能对改革进程造成阻扰[2] 改革驱动因素 - 公共卫生危机 地缘冲突 气候问题 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直接影响2030年全球发展议程[4] - 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影响力扩大促使美国重新发挥世行作用[4] - 改革围绕愿景使命调整 运营效率提升 财务能力增强和私营部门资源动员等领域[4] 愿景使命调整 - 2023年世行愿景由"免于贫困的世界"改为"在宜居星球创造一个免于贫困的世界"[5] - 使命调整为"在宜居星球上消除绝对贫困 促进共享繁荣" 将应对全球挑战内嵌其中[5] - 气候变化成为核心内容 2022年底公布气候融资改革路线图[5] 财务模式创新 - IBRD融资能力将增加1000亿美元 资本充足率从20%降至19%[6] - 通过杠杆率提升每年释放40亿美元用于气候项目 占年贷款总额近15%[6] - 通过PCM和DRM机制 未来10年可能为IBRD增加500亿美元融资能力[7] 增资计划 - 2018年IBRD增资75亿美元实缴资本和526亿美元待缴资本 总贷款能力增加约1000亿美元[8] - IFC增加55亿美元实缴资本 股权结构调整反映新兴市场经济权重上升[8] - IDA第21次增资目标1200亿美元 2024年底完成237亿美元捐助承诺[10] 运营模式变革 - 强调"一个世行"加强内部协调 项目审批时间从27个月缩短[10] - 2025年与亚开行签署《全面相互信赖框架》简化联合融资流程[11] - 2023年9月起实施"打分法"采购评估 制定《可持续采购指南》[11] 特朗普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要求世行聚焦减贫和经济增长两大核心职能[13] - 第一任期曾计划三年内削减世行资金6.5亿美元 拒绝增资计划[13] - 第二任期对部分改革提出质疑 要求世行采取收缩战略[13]
对话世卫官员:气候变化加剧病媒疾病扩散,但全球应对资金不足
第一财经· 2025-07-26 02:32
气候变化对西太平洋区域健康的影响 -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重塑西太平洋区域的疾病模式,加剧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高温和空气污染使非传染性疾病形势更加严峻 [1] - 世卫估计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西太平洋区域因高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公共卫生体系尤为脆弱 [1] - 基孔肯雅热病毒已在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40%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 [1] 病媒传播疾病的现状与挑战 - 基孔肯雅热病例在非热带地区上升明显,与气候变化、环境、城市化和人群流动等因素有关 [2] - 登革热和疟疾等病媒传播疾病需引起重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暴露出疫苗供给不均、保护效力不足等短板 [2] - 基孔肯雅热病毒两种疫苗在中国暂无供应,疟疾疫苗12个月内保护效力不足需注射加强针 [2] 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完善 - 整合气候与健康等多部门的协同监测网络和人畜共患病的预警体系有待完善,可靠数据是获得更准确预警预测的关键 [3] - 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为气候与健康相关监测体系提供机遇,可利用AI处理海量数据并实现更强大的预测建模 [3] - 需要尽早投资于标准制定以实现多数据来源的预警系统互通,并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法律和治理标准 [3] 中国的进展与全球呼吁 - 中国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改进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报告制度进行了系统规定,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 [4] - 中国已开发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并投资于绿色卫生基础设施,为多部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平台 [4] - 世卫呼吁各国加强卫生筹资和气候融资,目前多边气候融资中用于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资金比例不足1% [5] 未来健康领域的资金支持方向 - 全球气候融资应优先支持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地区的初级卫生保健 [6] - 开发整合卫生与气候数据的监测预警系统以更早发现和应对风险 [6] - 加强卫生人才能力建设并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提升卫生设施的韧性基础设施建设 [6]
对话世卫官员:气候变化加剧病媒疾病扩散,但全球应对资金不足
第一财经· 2025-07-26 00:53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 据世卫估计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1] - 西太平洋区域由于高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原因公共卫生体系尤为脆弱[1] -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重塑西太平洋区域的疾病模式加剧了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高温和空气污染让非传染性疾病形势更加严峻[1] 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 - 基孔肯雅热病毒已在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约40%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1] - 亚洲、欧洲多地已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中国广东、北京等地疾控已相继报告输入病例[2] - 气候变化、环境、城市化和人群流动等因素导致基孔肯雅热病例数在非热带地区上升明显[2] - 需要引起重视的病媒传播疾病还包括登革热和疟疾等[2] 疫苗和治疗手段的不足 - 全球有两种基孔肯雅热疫苗面世其中一种因会产生较大不良反应已暂停对6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另一种在中国目前暂无供应[2] - 已获批上市的疟疾疫苗12个月内的保护效力均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注射加强针来维持免疫力[2] 监测和预警体系的挑战 - 加强预警和响应能力对于预测疾病模式变化、保护弱势群体以及指导有效的政策行动至关重要[3] - 从气象、疾病监测、昆虫学等多个来源获取可靠数据是获得更准确预警预测的关键[3] - 如何及时获取并以易于使用的形式来呈现这些数据仍是一个挑战[3] - 需要确保各系统所使用的术语和语义的标准统一[3] 科技在监测体系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为气候与健康相关监测体系完善提供机遇[3] -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在正确的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3] 中国的进展 - 中国即将实施的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改进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报告制度进行了系统规定[4] - 中国已开发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并投资于绿色卫生基础设施[5] - 中国发布的《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为多部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平台[5] 全球卫生筹资和气候融资 - 多边气候融资中用于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资金比例不足1%[6] - 全球气候融资中的更多资金应支持四个健康领域包括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开发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卫生人才能力建设和加速清洁能源转型[6]
巴西总统卢拉:巴西正在提供多种气候融资的替代模式。
快讯· 2025-07-07 13:01
气候融资 - 巴西正在提供多种气候融资的替代模式 [1]
COP30候任主席:发达国家必须兑现对气候融资的承诺
快讯· 2025-06-26 06:20
全球气候治理 - 发达国家未能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承诺 [1] - 气候融资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瓶颈 [1]
发达国家必须兑现对气候融资的承诺——访COP30候任主席科雷亚·多拉戈
新华社· 2025-06-20 08:09
全球气候治理现状 - 发达国家未能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承诺,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瓶颈 [1] - 美国缺席联合国六月气候会议并宣布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进一步削弱了发达国家的资金贡献 [1] 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 - 中国和巴西在本国推动大规模气候行动,并通过南南合作机制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 [1] - 中国和巴西的合作注重经验分享,尊重其他国家制定本国方案的自主性 [1] - 中国的技术能力和产业规模大幅降低了太阳能板、电动车等绿色技术的成本,对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1][2] 太阳能行业的变革 - 中国企业的高性价比产品使太阳能成为非洲国家的可行能源选项 [1] - 太阳能价格大幅低于传统能源,促使更多国家迅速启动绿色能源转型 [2] COP30的展望 - COP30将展示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就业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2] - 巴西希望通过COP30向世界传递应对气候变化是发展机遇的信号 [2]
每日债市速递 | 现券收益率普遍上行
Wind万得· 2025-03-25 22:29
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3月25日开展377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50%,全额中标,当日净投放1046亿元(到期2733亿元)[1] 资金面 - 央行逆回购转为净投放释放季末流动性安抚信号,但银行间资金面仍收敛,存款类机构回购加权利率小幅上升,非银隔夜融资成本超1.80%[2]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3%[3] 同业存单 - 全国及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二级市场成交利率降至1.91%[7] 利率债收益率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 - 国债1Y/10Y分别报1.5325%(↑0.75bp)/1.8075%(↑0.75bp) - 国开债1Y/10Y分别报1.6400%(↑1.25bp)/1.8540%(↑1.65bp) - 口行债1Y/10Y分别报1.6000%(↓2.00bp)/1.9950%(↓0.50bp) - 农发债1Y/10Y分别报1.6100%(↓1.00bp)/1.9850%(↑1.00bp) - 地方债5Y/10Y分别报1.8775%(↓3.25bp)/2.0400%(↓4.50bp)[8] 国债期货 - 全线收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49%,10年期涨0.13%,5年期涨0.07%,2年期涨0.02%[13][16] 宏观政策 - 中国2030年气候融资需求达14万亿美元,印度为2.5万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数据)[15] - 日本计划制定非预算措施缓解通胀影响[18] 债券动态 - 财政部计划2025年提高赤字率并扩大政府债券规模[20] - 哪吒汽车与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20] - 苏州银行获准发行金融债券[20] - 佳兆业离岸债重组获香港法院批准[20] 负面事件 - 河南新郑农商行推迟评级(3月24日)[20] - 山西美锦能源被列入评级观察(3月21日)[20] - 潍坊滨城城投债权8号非标资产违约(3月10日披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