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

搜索文档
钟寰平:坚定信心 担当尽责
中国环境报· 2025-09-29 01:35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郑重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 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 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 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向国际社会庄严宣布新一 轮国家自主贡献,首次提出碳达峰阶段后全经济范围、全温室气体净排放下降等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 标,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提 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也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 论上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 达到峰值 ...
和音:中国担当提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人民日报· 2025-09-28 05:29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就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坚定信心、担当 尽责、深化合作3点看法,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主 张、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坚定担当,有力提振了各方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要担当尽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 任。当前,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面临各国自主贡献落实不足、资金短缺、技术和能力建设滞后等挑 战。全球绿色转型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 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 资金和技术支持。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要深化合作。当今世界正面临发展赤字、绿色赤字,也面临信任赤字、治理赤字。 消除这些赤字,各国应该携起手来深化合作,凝聚绿色发展合力,破解气候治理难题,而不是在绿色发 展、绿色合作领域人为制造障碍。全球绿色发展需求巨大,各国应当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 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 大 ...
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网· 2025-09-28 00:43
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站 在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体现中国坚 定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方应积 极行动起来,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 家园而共同努力。 "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与行动力"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 阶段。"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把握全球气候治理历史方位并提出三点主张: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 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致辞,宣示中国主张和目标,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 导力与行动力。"巴基斯坦环保智库"行星脉搏"创始人、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哈立德·汗说,中国证明 了"发展与减排并行"完全可能,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持。 孟加拉国贾汉吉尔诺戈尔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阿克特尔·马哈穆德说,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展现中 方高度重视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今年 ...
中国担当提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人民日报· 2025-09-27 03:05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要担当尽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 同责任。当前,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面临各国自主贡献落实不足、资金短缺、技术和能力建设滞后等 挑战。全球绿色转型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 差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 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就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坚定信心、 担当尽责、深化合作3点看法,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中 国主张、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坚定担当,有力提振了各方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 心。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要深化合作。当今世界正面临发展赤字、绿色赤字,也面临信任赤字、治理赤 字。消除这些赤字,各国应该携起手来深化合作,凝聚绿色发展合力,破解气候治理难题,而不是在绿 色发展、绿色合作领域人为制造障碍。全球绿色发展需求巨大,各国应当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 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 ...
守护好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人民日报· 2025-09-26 22:17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呼吁各方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 合作,郑重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致辞 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守、对联合国的支持。中国绿色转型成就斐然,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继续发挥 引领作用,为凝聚国际合作共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注入动力。 "有助于凝聚全球共识,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 段。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分享了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3点看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 案、指明前行方向。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赋予了气候治理新的时代内涵,为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关键思路。"非 洲碳交易所董事韦斯利·道格拉斯表示,习近平主席分享的3点看法相辅相成,从精神源泉、实际行动和 国际合作3个角度形成了完整的气候治理逻辑。 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埃万德罗·卡瓦略表示,3点看法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指 引。卡瓦略说,中国强调坚持公平公正,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有助于凝聚全球共识,促进应对 气候变化国 ...
中国担当提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9-26 21:57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就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坚定信心、担当 尽责、深化合作3点看法,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主 张、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坚定担当,有力提振了各方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坚定 做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行动派。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郑重宣布:"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 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 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 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 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要深化合作。当今世界正面临发展赤字、绿色赤字,也面临信任赤字、治理赤字。 消除这些赤字,各国应该携起手来深化合作,凝聚绿色发展合力,破解气候治理难题,而不是在绿色发 展、绿色合作领域人为制造障碍。全球绿色发展需求巨大,各国应当 ...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经济日报· 2025-09-26 21:57
国际社会也要清醒认识到,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任何犹豫和退缩都只会加重损失。各方应坚持信 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的原则,推动 发展中国家行动与发达国家支持相匹配,敦促发达国家履行责任义务,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 技术转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绿色发展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应当以更强烈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行动起来,摒弃一切狭隘与对立,让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语言,让绿色成为共同 发展的鲜明底色,让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地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传递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声音,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诚意与担当,为全球气候治理指明方向。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方面,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 频发广发,警示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危机已经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全球绿色技术持续突破、绿色产业快 速发展、能源转型需求巨大,为国际社会共同实现绿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
我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新华社· 2025-09-26 17:25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核心内容 - 中国宣布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的绝对量减排目标 实现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 - 目标首次覆盖所有温室气体(包括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和历史性纳入非二氧化碳气体 贯穿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所有经济部门 [2][3] - 提出"1+3+3"定性定量结合的一揽子目标体系 包括1个总量减排目标+3个量化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太阳能装机量、森林蓄积量)+3个定性指标(新能源汽车、碳市场、气候适应型社会) [2] 能源与产业转型具体指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森林蓄积量三项量化指标较2030年目标进一步提升 [2] - 新能源汽车发展被列为新定性指标 预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速 [2]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为政策工具创新重点 推动市场化减排机制完善 [2]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规划 - 计划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要求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构建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 重点防控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 [4] -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减少气候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4]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 - 目标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提供实质性支持 增强全球气候治理确定性和稳定性 [1][6] - 推动国际社会加强低碳技术协作和绿色产品流通 要求建立公平有序的能源转型国际合作机制 [6][7] - 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需统筹发展与减排 面临短期与中长期目标协调的挑战 [6]
国际锐评丨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一诺千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6 12:35
在峰会上,习主席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一揽子目标。其中,外界最关注的就是中国首次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并且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 室气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瑞彬对《国际锐评》分析说,"全经济范围"意味着气候政策行动涵盖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建 设"气候适应型社会"表明中国积极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扎实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的 基础上,进一步设定了绝对排放量削减目标,说明是在持之以恒地推动减排。这样的治理力度为世界作出了表率,也将极大鼓舞国际社会应对气变挑战的信 心。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自5年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 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执行委员会轮值委员塔尼亚·斯蒂尔认为,中国作为制造和消费大 国,能够快速推进低碳转型,为其他国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实现绿色转型。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 ...
外交部:中方期待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能够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6 09:30
9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全球气候治理相关问题提问。 (总台央视记者 黄惠馨) 责编:陈亚楠、侯兴川 对此,郭嘉昆表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不确定性增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 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 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中方期待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能够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加强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促进各方强化行动,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我们愿同各方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大会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