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

搜索文档
经典重温 | “十五五”:产业破局与重构 ——“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三(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5 16:03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 贾东旭 摘要 近期,中央财经委会议、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等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的会议密集召开,或为 "十五五" 规划先导。以往五年规划的产业调整路径是什么,"十 五五"规划又将如何推进?系统分析,供参考。 一、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五"至"十四五"均明确了详细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远景设定目标、指明方向,会针对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等领域制定具体规划。 例如,"十三五"规划的 主要目标分为七个部分:经济、创新、发展协调性、民生、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十四五"规划则将经济、创新与发展协调性的目标整合为"经济 发展取得新成效",并进一步强化了对改革与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视。 从五年规划的目标设定与实施逻辑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核心目标的"关键手段"。 从"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产业结 构调整均设有明确量化指标,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分别要求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个和4个百分点;自"十三五"规划起,政策重心转向先进制造业发 展,到"十四五"规划时,更细化了研发经费 ...
一图了解机构“十五五”规划展望
选股宝· 2025-09-16 08:19
科技创新驱动行业 - 消费电子行业与AI技术深度契合 AI有望激活消费者换机需求[1] - 半导体设备行业国产替代需求旺盛 高端材料亟待突破[1] - IC板块下游需求分化 算力和存力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1] - 中国LCD产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快速渗透预计将带动CIS需求[1] - 类脑智能模拟人脑神经机制 突破AI天花板 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有重大应用[2] - 6G性能指标远超5G 应用场景丰富[2] - 量子信息发展能带来信息安全突破 在金融、通信、科研等领域有重大应用[2] - 基因技术用于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2] - 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是重点方向[6] - 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将得到培育[4]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智能机器人打造"超人类"时代[2] - 海洋经济涵盖开发海洋资源[2] - 低空经济借助无人机等飞行器开展经济活动[2] - 智能网联汽车可视为轮子上的智能终端 提升安全性与效率[2] - 氢能与储能技术利用电力和水资源 可优化能源结构[2]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规划重点[4] - 新兴支柱产业更侧重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6] - 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将得到发展[5] 经济改革与市场建设 - 推动外贸向"高质量+创新型"转型[2] -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2] - 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投资循环[3] - 持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3] - 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3][4] - 健全资本市场稳定机制 建设韧性强的现代化资本市场[4]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4] - 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整个十五五期间全新发展思路[4] - 预计"十五五"期间GDP增速需达4.5%[5] 民生消费与社会发展 - 财政支出从投资进一步转向民生[4] - 扩容提质服务消费 完善服务消费体系[3]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收入分配改革[3] - 就业、收入、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将得到重视[5] - 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成为重要战略[5] - 银发经济等民生消费领域将得到长期聚焦[3] 绿色转型与能源革命 -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碳排放强度降低将成为约束性指标[3] - 发展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 扩大交易规模[3] - 现货市场建设料将全面展开 储能将得到发展[3] - 氢储能技术可优化能源结构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
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城市如何寻找新增长极?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11:55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 - 房地产市场经历"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深度调整 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 [2] - 人口总量下降导致购房需求基数萎缩 城镇化率增速放缓使刚性需求高峰已过 居民部门杠杆率超60%压制购房空间 [2] - 房企存量债务"尾部风险"依然存在 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2] 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建设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3] - 城市竞争核心从土地规模、人口流入和GDP增速转向产业创新能力、公共服务品质和治理精细度 [3] - 城市更新成为核心潜能 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优化和产业业态提升 [3] 新兴增长领域 - 科技创新高度集聚于头部城市 北京实现维度"大满贯" 上海落地超600家外资研发中心 苏州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85% [5] - 新能源产业成为差异化发展路径 常州聚焦"发储送用网"全产业链成为"新能源之都" [3] - 海洋经济助推城市发展 烟台依托该产业成功跨入"万亿俱乐部" [3] 区域发展新格局 - 成都跻身开放发展维度前五的内陆城市 南宁成为连接东盟的门户枢纽 香港保持"超级联系人"作用 [5] - 49个观察城市实现贸易顺差 显示中国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具韧性 [5] - 贵阳抢先布局大数据交易成为数字先锋 体现中小城市通过特色产业突破重围 [3] 城市治理现代化 - 智慧治理提升城市韧性 杭州通过"城市大脑"优化交通与文旅管理 [5] - 成都构建"技术与人防互补"安全感知网 合肥打造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 [5] - 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 体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内涵式转变 [5]
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更厚实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0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效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 [2] - 全国林地 草地 湿地 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达42.53亿亩 39.12亿亩 8.34亿亩 25.09亿亩 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 [2] -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 提前实现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首批5个国家公园覆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2]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全国及省市县三级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 [2] - 累计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超1000万亩 广东浙江等地建成宜居宜业乡村 [3] - 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6% 实施125个矿种"三率"标准 建成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3] 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2024年较"十三五"末增长34% 占GDP比重7.8% [4]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破2万亿元 深圳上海青岛海洋功能增强 福州厦门示范区发挥引领作用 [4]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海水淡化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4] 海洋产业与技术突破 - 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世界第一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品类占全球28% 海洋旅游增加值达1.6万亿元 [5] - 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并网时间与发电量居世界前列 海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梦想号"钻探船钻深11000米入列 "深海一号"10万吨级储油平台建成 海洋能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5] 矿产资源勘探突破 - 新一轮找矿行动累计投入4500亿元 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 19个大型气田 [7] -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新增探明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 接近过去10年总和 支撑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超2400亿立方米 [7] - 辽宁大东沟金矿资源量近1500吨 有望成为世界级金矿 云南镇雄磷矿 青海茫崖钾盐矿等新资源基地崛起 [7] 战略矿产与技术创新 - 发现横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的"亚洲锂腰带" 长度2800公里 找到多个大型超大型锂矿 [8] - 山西孝义铝土矿 山东胶东金矿 辽宁鞍本铁矿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西藏巨龙铜矿等老基地新增可观储量 [7]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从山顶到海洋的“大账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9-10 15:22
国务院新闻办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 示,我国自然资源领域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大账单" 从山顶到海洋的"大账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黄垚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作为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自然资源部亮出了一份自然资源的"大账单"。 "在这里我向大家报个账。"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说,通过持续开展调查监测,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加 厚实。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牢牢守住 了耕地保护红线,其中,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过了1亿亩,耕 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森林蓄 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矿产是工业的"粮食","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摸清了 ...
多领域突破!自然资源部晒“十四五”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3:47
自然资源家底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 [1] - 全面摸清163种矿产数量 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油气 铜 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1]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 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 [2] -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 "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 [2] - 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2] 土地利用效率 - 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6% [4] - 累计处置闲置土地500多万亩 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71万亩 上海 江苏 浙江等省市存量土地供应占比过半 [4] - 推动工业用地从"出让为主"向"租让并重"转变 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4] 生态保护修复 - 累计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超1000万亩 [5] - 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40多万亩 整治修复海岸线820公里 滨海湿地76万亩 [5] - "三北"工程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 实施27个"山水工程"保护修复面积8000多万亩 [5] 矿产资源勘探 -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 [6] - 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 19个大型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 [6] - 发现"亚洲锂腰带"横跨四川 青海 西藏 新疆四省区 长度2800公里 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6]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4% 占GDP比重7.8% [8]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8]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290万吨/日 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1.6万亿元 [8] 国土绿化成效 - "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49亿亩 其中造林面积1.85亿亩 [10] - 森林覆盖率超25% 为全球贡献约25%新增绿化面积 [10]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10万亿元 带动6000多万人就业 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 [10] 国家公园建设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 整合120多个原有自然保护地 [11] - 建立中央直管和中央委托省级政府代管两种管理体制 形成央地 部门 园地协同联动机制 [11] - 国家公园法正在制定中 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同步修订 [12]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央视网· 2025-09-10 12:50
海洋保护和利用方面,大陆自然岸线的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红树林的面积达到46.5万亩,我 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2.7 万亿元。 作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9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国 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最新成就。 五年来,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了2800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耕地的数 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此外,国家公园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涵盖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
官方透露:重大找矿突破!
上海证券报· 2025-09-10 07:37
自然资源家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 [4] -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 较2020年提升约2个百分点 林地 草地 湿地 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达42.53亿亩 39.12亿亩 8.34亿亩 25.09亿亩 [4] - 全国水资源总量3.11万亿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资源量8679.2亿立方米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4] 矿产资源勘查突破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找矿资金近4500亿元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6] - 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 接近过去10年新增总和 [7] - 甘肃泾川和黑龙江嘉荫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 夯实5个大型铀矿基地资源基础 [7] 金属矿产重大发现 - 辽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有望成为继山东胶东金矿后又一世界级金矿 [8] - 发现横跨四川 青海 西藏 新疆四省区 长度2800公里的"亚洲锂腰带" 已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10] - 山西孝义铝土矿 山东胶东金矿 辽宁鞍本铁矿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和西藏巨龙铜矿等老资源基地新增储量可观 [8]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8% 较"十三五"末增长34% [12]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12]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品类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12] 战略资源技术突破 - 形成天然气中提取氦气技术体系 实现氦气从无到有突破 国内产能可满足核心需求 [10]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浙江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连续并网时间和发电量居世界前列 [12]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一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门类 [12]
山东政商要情(8.25—8.31)
经济观察报· 2025-08-31 05:53
海洋经济发展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于9月7日至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主题为"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 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 参会总人数约700人 其中外宾160余人[1] -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 港口 生物医药 青年人才四个海洋领域热点 设置四个平行论坛 并策划海洋矿产 海工装备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智慧海洋与数字航运等前沿领域产学研专题对接会[1] - 开幕式将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等成果[1]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011.8亿元 同比增长6.1% 占全省GDP的18.3% 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 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2] - 烟台建成高标准农田456万亩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458万亩 产量191万吨 实现"面积 总产 单产"连续4年"三增" 同时高标准打造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7] 智能建造产业 - 山东省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 从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3] - 措施包括发展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集群 突破传统产业分散发展模式 将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数字设计 智能建造设备装备 智能生产等特色集聚区[3] -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增绿色建筑7.73亿平方米 建成节能建筑7.86亿平方米 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4.86亿平方米 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25亿平方米[3] 外商投资环境 - 济南召开2025年外资企业座谈会 市委 市政府 市人大 市政协主要领导共同出席 50家外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4] - 去年外资企业提出的63项诉求中59项已得到妥善解决 剩余4项正在积极推进[4] - 济南为外资企业发放包括《济南市关于支持外资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外商投资政策一本通2025》《济南市外资企业投资机会清单2025》的"大礼包" 其中投资机会清单推出600余项投资合作机会[4] 民营企业表现 - 山东共有5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较去年增加1家[5][6] - 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6] -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5585.33亿元营收位居全国第10 信发集团以3028.94亿元营收位列第20 南山集团以1826.2亿元营收位列第38(较去年提升11位)[6] - 新上榜鲁企包括山东能链控股 东营市亚通石化 山东神驰控股 赛轮集团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和泰开集团等6家企业[6] - 民营市场主体占山东全部市场主体的98.9% 贡献全省约70%税收和80%以上就业[6]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全面共建启动,加速“学研产城”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2:25
研究院建设与规划 - 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 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搭建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1] - 研究院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 采用"研究院+产业化平台公司"形式 依托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小试验证 同时遴选全球成熟科技成果进行中试和产业化 [2] - 南沙已提供12000亩场地和100亩中试基地 研究院即将落地钛合金、锂电池方向项目 预计落地后即可产生效益 [1] 重点项目签约与合作 - 广州景祥工智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 重点投向工业智能与科技创新领域的高科技项目 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企业培育 [3] - 公共采购AI创新实验室探索人工智能在采购需求管理、交易监管等环节应用 制定智能化采购标准体系 推动公共采购向"价值创造型"转型 [3]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新增10个优质项目入驻 涵盖AI智能决策、智能传感、氢能动力、浑浊水下3D重建机器人等领域 [3]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与大横琴(澳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开展青年人才交流 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4] 产业生态与成果发布 -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 定位"粤港枢纽·创新城区" 已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产业集群 [4] - 社区入驻企业180家 集聚近400名企业家和科学家 港科大(广州)师生创立企业超80家 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已入驻34个项目 [4] - 发布12项"南沙新质生产力标志性成果"与12支潜力创新团队 覆盖生物医药、工业AI、深海装备、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 [4][7] 资本支持体系 - 南沙科技创新母基金累计实缴出资10.35亿元 撬动子基金总规模180.45亿元 [5] - 港科大(广州)联合广州产投设立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 牵手直投基金合作伙伴后总基金规模达到24亿元 [5] - 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 重点投资港澳高校项目 提供全周期资金保障 [5] - 广东省(南沙)海洋科技投资基金已完成设立和备案 目前已储备一批优质海洋科技项目 [5] 配套设施与生活环境 - 社区已建成国际高端专家公寓200余套 人才公寓900余套 引入24小时营业港式咖啡厅、书店、米其林西餐厅等配套 [5] - 规划"iPARK港汇坊"主题街区 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提供12年港式教育 10公里水之廊环和8个特色公园构建生态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