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

搜索文档
乘联分会: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111万辆,同比增长29.7%;深圳实现无人车全市域覆盖运营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7-08 09:12
乘用车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 同比增长181% 环比增长76% [1] - 1-6月累计零售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1] - 6月零售较2022年同期194万辆增长7% 呈现超强增长态势 [1] - 新能源乘用车6月零售1111万辆 同比增长297% 环比增长82% [1] - 1-6月新能源累计零售5468万辆 增长333% [1] 深圳无人车发展 - 深圳实现无人车全市域覆盖运营 运营车辆超300辆 [1] - 服务覆盖100多个社区商圈 日均配送量突破10万单 [1] - 服务场景从民生配送扩展至制造业供应链等12类场景 [1] Faraday Future动态 - FX系列B端付费预订总量达4100台 覆盖四大核心领域 [1] - 产品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美国首辆车下线 [1] 帕卡召回事件 - 帕卡在美召回56575辆汽车 因车灯系统故障问题 [1]
“闯将南沙”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高地
科技日报· 2025-07-08 06:54
行业发展现状 - 南沙自贸片区无人驾驶车随处可见,用户可随时呼叫自动驾驶车辆前往广州机场、深圳机场等地 [1] - 小马智行已积累超过4500万公里路测里程,全新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在广州、深圳开启路测 [1] - 南沙自贸片区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叠加优势,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自动驾驶创新高地 [1] - 2024年南沙自贸片区自动驾驶重点企业总营收达44.21亿元,累计测试里程近900万公里,测试车辆规模占全市20%,应用示范运营里程超500万公里 [3] 政策支持与突破 - 南沙自贸片区2017年成为国内首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地区之一,2022年获批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同年全域开放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域 [2] - 2024年南沙自贸片区率先打造国内首例集载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联动联运的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体验场景 [2] - 2023年9月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开展无人商业化试点,允许主驾驶位无安全员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商业化运营 [4] - 2024年12月推动形成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互认机制 [5] - 2024年一季度修订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运营政策文件,创新发布无人驾驶装备道路测试与创新应用工作指引 [5] 产业链生态 - 南沙自贸片区已形成超千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覆盖"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车集成、下游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2][3] - 以广汽丰田为基础,以小马智行为牵引,吸引祺迹汽车科技、星河智联汽车科技、大圣科技等一批自动驾驶上下游企业落地 [3] - 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接近900公里(单向),批复4个联合体开展应用示范运营,累计投放应用示范运营车辆近90辆 [5] 企业动态与商业化进展 - 小马智行打通微信等应用的无人驾驶车入口,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打造"自动驾驶+大旅游"跨界合作模式 [2] - 小马智行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无人驾驶车将于今年接入优步平台,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合作推进无人驾驶车部署 [2] - 小马智行在深圳市宝安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布局自动驾驶车队,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5] - 2家无人驾驶装备企业将场景落地南沙自贸片区 [5] 未来规划与场景拓展 - 南沙自贸片区将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运营场景,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深化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互联互通 [6] - 4月30日南沙"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智慧交通示范区"正式揭牌,2家企业获颁首批"南沙区无人驾驶装备道路测试牌照" [6] - 未来以政策为牵引、场景为驱动,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创新生态,吸引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落地,巩固自动驾驶出租车、卡车、公交小巴、环卫车、物流车等示范场景优势,冲刺千亿级产业集群 [7]
人民网: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落户武汉
人民网· 2025-07-07 01:22
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 - 中部地区首个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武汉经开区揭牌[1][2] - 该基地是大陆地区第二个同类示范基地[2] - 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将作为核心载体[2] 发展规划与目标 - 发布《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2] - 推动两岸汽车产业从"产业链条互补"升级为"创新链条共生"和"生态体系共建"[2] - 到2027年培育三至五家台资合作的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5] - 推动10项两岸联合技术攻关项目[5] 产业生态建设 - 打造台商集聚核心区[5] - 深化台湾优势企业技术人才合作[5] - 推动在汉台企转型升级[5] - 强化产业链深度融合[5] - 构建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5] 区域发展愿景 - 武汉经开区力争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2] - 目标跻身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2]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开幕 39个项目签约总额近140亿
长江商报· 2025-07-06 22:35
活动概况 -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于7月4日在武汉开幕,主题为"融合发展共建支点",1700余名两岸嘉宾参与 [1] - 活动持续至7月9日,在武汉设主会场,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共举办14项活动 [4] 经贸合作 - 39个鄂台经贸合作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金额139.75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 [1][2] - 签约项目涵盖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文化旅游、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2] - 湖北省台办与中国银行、湖北银行、富邦华一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优化台胞台企投融资环境 [2] 产业合作 -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和乡村振兴等产业展开合作 [1][2] - "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授牌,为全国第二家,首家在江苏常州 [2] - 宜昌分会场签约18个电子化学品产业项目,总投资62.57亿元人民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29家,投资金额19.38亿美元 [4] - 襄阳分会场聚焦新一代光芯屏技术产业,利用台湾半导体材料、精密光学技术与襄阳终端应用市场互补 [4] - 黄石分会场聚焦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台企工业总产值突破115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1个百分点 [5] 企业数据 - 黄石市台资企业达114家,其中年产值超30亿元的1家,纳税过亿元的2家,吸纳就业1.5万人 [5] - 宜昌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29家,累计投资金额19.38亿美元 [4]
合作共赢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新华网· 2025-07-06 07:36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测今年将达60%,行业从电动化进入智能化阶段 [1] - 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C位"担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1] - 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展示40多台智能汽车,60多家合作伙伴参与,50多场专题演讲 [2] 智能化技术发展 - 乘用车L2及以上辅助驾驶普及率今年将达65%,2030年有望超90% [2] - 辅助驾驶成本降低带来用户体验提升,舱驾融合成为重要趋势 [2] - 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商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3] - 智能座舱从多屏分散向整体协同发展,车内娱乐体验持续升级 [4] 产业链合作 - 汽车行业半导体属性增强,智能座舱/驾驶/域控三大系统迭代加速 [5] - 零跑与高通合作开发四代芯片解决方案,功能开发速度提升50% [5] - 高通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中国品牌推出210款车型,覆盖各价格段 [7] - 蔚来与高通合作开发舱驾大模型,结合芯片算力与用户理解优势 [6] 区域产业布局 - 苏州相城区集聚250家新能源企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和芯片 [9] - 地方政府整合五方力量(协会/高校/资本/企业/政府)布局智能车联网 [9] - 中国汽车行业创新速度超越海外,有望复制手机行业全球成功 [9]
2025智能网联产业创新与投资沙龙在京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7-03 07:18
活动概况 - 普洛斯、投中信息及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智联无界·协同赋能——2025智能网联产业创新与投资沙龙"活动 [1] - 活动聚焦智能驾驶落地、车路云协同、智能座舱发展等智能网联产业热点话题 [1] - 活动旨在探讨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并研判发展趋势 [1] 政府支持与产业布局 - 北京顺义区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区级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 - 顺义区拥有4家整车企业和7家研发中心 [1] - 顺义区正加快布局车载芯片、线控底盘、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 [1] - 顺义区计划进一步汇聚行业精英并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1] 普洛斯业务与行业贡献 - 普洛斯依托汽车产业专业积淀和市场洞察通过创新性基础设施服务推动产业升级 [1] - 普洛斯资产平台提供全流程资产管理服务涵盖战略选址、资产收购、开发建造、运营管理、经营改善及资本退出等环节 [2] - 普洛斯拥有逾500人的专业资产管理运营团队深耕中国各区域市场 [2] - 普洛斯服务超3000家企业客户覆盖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 [2] 行业交流与合作 - 普华资本、博华资本等投资机构及北汽研究总院、中科慧眼、行易道科技等科创企业代表参与活动 [2] - 与会机构围绕技术创新、市场机遇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2]
鄂尔多斯:“车路云一体化”让“聪明车”跑上“智慧路”
新华社· 2025-07-01 09:48
智能驾驶应用场景落地 -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街头已实现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清扫车、无人售货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1] - 智能网联观光巴士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包括自动转弯、掉头、加速、减速 全程平稳行驶 [2] - 车辆搭载5组激光雷达 可在0.3秒内完成红绿灯识别与障碍物规避 [3] - 智能网联观光巴士车速从20公里/小时提升至25公里/小时 [3]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 - "车路云一体化"指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 将人、车、路、云融合为一体 实现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 [2] - 鄂尔多斯市2024年获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2] - 云平台作为智能交通大脑 实现全局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 形成"全市一朵云" [4]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 鄂尔多斯重点布局物流运输场景 全年上线运输重卡达33万辆 道路环境简单 适合商用车和矿用车无人驾驶应用 [3][4] - 已部署300辆自动驾驶重卡进行L2+L4领航编队运输示范 [4] - 露天煤矿实现24小时无人驾驶矿卡自动作业 [3] 基础设施建设与测试进展 - 鄂尔多斯逐步部署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交通感知设施 完成重点区域智能路口升级改造 [4] - 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吸引华为、踏歌智行、广汽、金龙等10余家企业投放车辆开展路测 [4] - 城市综合服务领域已部署70辆智能网联车辆 [4]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自动驾驶如何实现“眼观六路”?
新华网· 2025-07-01 08:50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搭载6大类34个传感器,包括9颗激光雷达、14颗摄像头、4颗毫米波雷达,覆盖360度盲区和最远650米范围检测[4] - 系统配备最新一代域控制器,基于车规级芯片的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通过软件算法优化实现算力使用效能提升3倍[5] - 自动驾驶(L4级)对车辆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极高,不同于需要驾驶员"兜底"的辅助驾驶(L2级)[6] 广州自动驾驶测试环境 - 广州市南沙区是广东省首个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域和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6] - 广州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1340条,单向里程2601公里,包括南沙港快速等10条高快速测试道路,测试道路总里程全国领先[6] - 自2018年启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以来,南沙区持续进行制度创新,全力打造自动驾驶高地[6] 用户体验展示 - 记者体验自动驾驶汽车行驶过程平稳,可通过屏幕实时查看行车状态、路况、周边车辆及红绿灯等信息[2] - 系统通过多传感器协同工作实现"眼观六路",将路况信息清晰传递给车辆"大脑"[2][4]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全域开放
快讯· 2025-06-30 08:17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 年) 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生态建设 - 支持建设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1] -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全域开放 [1] - 为人工智能在智能驾驶、医疗健康、政务服务、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建设测试沙盒及应用场景 [1] 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 依托澳门接轨国际的监管环境和合作区应用场景 [1] -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赋能实体经济和城市发展 [1]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转型下半场的挑战与应对——专访中国汽研智能网联首席专家朱西产教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02:14
智能网联汽车评测技术挑战 - 当前智驾评测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人工智能模型的黑箱特性和边缘场景的安全长尾问题[1] - AI模型工作机理不透明 只能通过测试了解性能 汽车驾驶是复杂动态过程 传统基于有限典型工况的测试方法难以应对[1] - 边缘场景如奇形怪状的车 不常见的公路动物 道路维修等出现概率低 但可能导致智能驾驶系统失效 带来严重安全隐患[1] 评测技术创新方向 - 需要构建场景库 融合整车道路测试 实验室测试和仿真测试 通过"道路测试+试验场测试+仿真测试"三支柱有机结合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2] - 加快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特别是针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安全标准和测试评价方法[2] - 智驾产品发展速度超过标准制定进度 许多新技术新功能缺乏相应标准和测试方法[2] 评测标准改进方向 - 加快制定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 - 创新测试评价方法 特别是针对边缘场景的测试[2] - 建立完善测试场景库 提高测试覆盖度和准确性[2] -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进步[2] 成功案例与行业启示 - 提出iVISTA智能汽车指数测评体系 从智能安全 智能驾驶 智能泊车和智能座舱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测试评价[3] - 开发道路交通标准目标物 有效支撑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试验场测试评价[3] - 创新测试评价方法能推动智驾技术持续进步[3] 评测技术对研发的影响 - 评测技术是智能驾驶功能研发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正确测试方法可保真研发不走弯路 提高产品安全性和用户体验[4] - 评测技术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推动产品优化升级[4] - 评测技术与研发之间的协同关系非常重要[4] 评测过程需关注因素 - 需要关注安全 伦理和用户体验等方面[6] - 安全是智能汽车首要条件 用户体验是高频次使用功能的关键 伦理问题涉及交通道德和秩序[6] - 合格智能汽车必须在安全 体验和伦理三方面都经得起考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