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设备

搜索文档
A股开盘速递 | 沪指跌0.02% 贵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1:40
市场开盘表现 - A股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不一 沪指跌0.02% 创业板指涨0.21% [1] - 贵金属 固态电池 光伏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 [1] 机构策略观点 中信证券 - ETF资金流向分化 宽基减而行业/主题增 A股减而港股增 [1] - 市场步入2021年以来主动型公募产品最后一轮密集申赎换手阶段 [1] - 海外高债务资金利率与央行被动降息压力共存 [1] - 建议聚焦消费电子 资源 创新药 化工和游戏等结构性机会 [1] 中信建投 - 9月2日至4日连续三日下跌 市场首次进入慢牛整理期 [2] - 下跌主因八月下旬交易过热及TMT板块资金过度集中 [2] - 统计11个牛市显示整理期指数回调温和且持续时间较长 [2] - 风险偏好下降时红利板块宜作底仓 AI算力主线逻辑未证伪 [2] - 建议关注前期涨幅落后但景气逻辑仍在的赛道方向 [2] 国金证券 - 市场波动率处于高位 需新催化才能开启趋势性上涨 [3] - 电力设备与有色金属可能成为市场新方向 [3] - 四季度全球顺周期交易是潜在市场催化因素 [3] - 黄金价格小幅抢跑实际利率 需长期通胀预期上行驱动 [3] - 黄金股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 弹性可能高于金价 [3]
捷佳伟创(300724):半年度业绩亮眼,关注光伏扩产及半导体突破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1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捷佳伟创维持增持评级 [1][3][5]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 41%至83 7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 26%至18 30亿元 [3][8] - 公司在光伏宽技术路径方面有全面布局 包括n-TOPCon HJT 钙钛矿和BC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 是唯一具备多技术路线整线解决方案的设备供应商 [3][8] - 半导体业务通过子公司创微微电子实现湿法设备全流程自主开发 产品覆盖6-12英寸晶圆制造和第三代半导体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5% [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9 65% 同比下降1 97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21 87% 同比上升3 35个百分点 [9]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 87亿元 同比增长116 3% 归母净利润27 64亿元 同比增长69 2% [7]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为6 92元 较原预测8 65元下降19 98%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4 57元 较原预测8 95元下降48 95% [5][7]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为14 6倍(2025E) 22 1倍(2026E) 19 8倍(2027E) [5][7] - 市净率为2 6倍(2025E) 2 3倍(2026E) 2 1倍(2027E) [7][11] - EV/EBITDA为8 5倍(2025E) 10 0倍(2026E) 7 7倍(2027E) [7][11]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今年至今绝对收益63 8% 相对深圳成指超额收益43 7% [2] - 总市值351 16亿元 3个月日均交易额12 91亿元 [2] - 主要股东左国军持股7 52% [2][3] 业务优势 - 公司具备硅片+电池+组件超级工厂整线解决方案和光伏车间智能制造平台(MES) [8] - 设备已销往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适应海外客户扩产要求 [8] - 在SEMICON China 2025展会上推出12英寸无篮槽式湿法设备 可适配45-90nm以下制程需求 [8]
固德威(688390):二季度环比扭亏为盈,海外市场需求高增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1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固德威维持增持评级 [1][3][5]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减亏,二季度环比扭亏为盈 [3][8] - 逆变器出货维持较高增速,储能电池销售表现亮眼 [3][8] - 澳洲户储补贴政策有望推动公司海外业务高增长 [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86亿元,同比增长29.80% [8][9]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亏损收窄 [8][9] - 2025Q2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129.02%,环比扭亏 [8] - 2025年上半年逆变器销售39.95万台,同比增长43.45% [8] - 并网逆变器销售36.63万台,同比增长43.14% [8] - 储能逆变器销售3.32万台,同比增长46.90% [8] - 储能电池销售214.47MWh,同比增长62.65% [8]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为1.17元,原预测为2.28元,下调48.68% [5][7] -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为1.94元,原预测为3.36元,下调42.18% [5][7] - 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为2.60元 [5][7] - 对应市盈率45.6倍(2025年)、27.5倍(2026年)、20.5倍(2027年) [5][7] 业务展望 - 澳大利亚政府启动23亿澳元"廉价家用电池计划",2025-2030年提供高达30%的户储系统补贴 [8] - 海外储能市场空间广阔,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具备潜在高增长机会 [8] - 公司海外逆变器和电池包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3][8] 股价表现 - 今年以来绝对收益33.5%,相对上证综指收益16.6% [2] - 1个月绝对收益21.1%,相对收益14.0% [2] - 3个月绝对收益33.9%,相对收益20.5% [2] - 总市值129.47亿元,3个月日均交易额3.27亿元 [2]
A+H热潮持续罗博特科、利欧股份筹划赴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07 18:24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罗博特科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以推进清洁能源+泛半导体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应对国内外业务快速发展需求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和提升综合竞争力[2] - 利欧股份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以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需要 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增强全球资本运作能力 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综合竞争力[2] 业务发展战略 - 罗博特科主营业务聚焦新兴产业领域 清洁能源业务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包括增长强劲的印度市场 计划推出高效电池配套核心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以应对海外市场需求[2] - 利欧股份主营业务分为机械制造业务和数字营销业务两部分[2] 公司治理变动 - 利欧股份董事陈林富和独立董事戴海平因个人原因辞职 不再担任任何职务[3] - 利欧股份提名王聆羽为董事候选人并担任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 王聆羽为控股股东王相荣之女 与董事王壮利为叔侄女关系[4] - 利欧股份提名曾瀞漪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并担任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 审计委员会委员 提名委员会委员 曾瀞漪为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 兼任未来机器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 行业上市趋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44家A+H上市申请公司中有43家为市值逾100亿元的大型A股企业[5] - 香港主板上市申请宗数达逾200宗的历史高位 预期香港IPO市场强劲势头将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 香港市场将在A+H及高科技公司上市驱动下显著增长[5]
300724,高管股东集体减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2:16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占总股本0.8649%),套现约3.2亿元,其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套现6.68亿元,若本次顶格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2][3][4]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套现2.33亿元,其中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2][5] - 两名副总经理计划减持合计1.06万股,拟套现约113万元 [3][4]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70%,9月4日创2023年6月以来新高,总市值达370亿元,8月25日至今两周涨幅约37% [2][3] - 股价坚挺源于光伏行业自律减产推动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市场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2][3]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3.72亿元(同比+26.4%),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49.26%),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6]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同比+5.66%,环比+4.23%),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73.22%,环比+58.47%) [6] - 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订单持续增长,工艺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83%和12%,其中国内与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76%和24% [7] 行业动态与公司业务 - 光伏电池片出口增长带动设备需求,公司为TOPCon电池主流供应商,并布局HJT、XBC及钙钛矿等技术路线 [6][9] - 中国光伏协会将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增长主要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7]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挑战,7月以来价格较二季度明显上涨,但技术迭代加速(TOPCon/HJT/钙钛矿竞争)可能加剧未来价格竞争 [8][9] 订单与风险管控 - 受国内光伏企业资本开支收缩影响,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下滑且以海外为主,但对存量订单基本完成发货 [7] - 第二季度末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比约89%,公司对风险客户计提减值或债转股,下半年信用减值风险可控 [7]
300724,高管股东集体减持
第一财经· 2025-09-07 12:06
核心观点 - 光伏电池设备商捷佳伟创股价创阶段新高但股东高管持续减持 套现金额累计近10亿元 与股价强势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3][5] - 光伏行业在自律减产推动下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 市场开始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公司作为头部设备商受益于技术迭代和海外需求增长 [3][8][9] 股东减持情况 - 自然人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占比0.86%)套现约3.2亿元 其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5万股套现6.68亿元 若本次顶格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3][5][6][7]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完成减持合计291.42万股 套现总额2.33亿元 包括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等 [3][7] - 股东减持股份来源为IPO前发行股份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李时俊2019年获授股票收益率达5.57倍(授予价16.23元/股) [6]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49.26% 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8]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同比增5.66% 环比增4.23%) 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增73.22% 环比增58.47%) [8] - 收入结构以工艺设备为主(占比83%) 自动化设备占比12% 海外收入占比24% 国内收入占比76% [9] 行业动态与机遇 - 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 源于全行业自律减产推动 二季度末以来市场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3][10] - 海外组件产能扩张带动电池片出口增长 2025年1-6月光伏产品出口额结束连续两年同比下降趋势 [8][9]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原预测531-583GW) 增长动力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9] - N型技术迭代催生结构性需求 TOPCon、HJT、钙钛矿等高效电池技术路线竞争激烈 [9][10] 挑战与风险 - 受国内光伏企业资本开支收缩影响 公司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下滑且以海外订单为主 [9] - 产能出清节奏影响供需关系 行业需维持自律减产以稳定价格 [10] - 技术迭代加快要求设备企业持续研发投入 产能扩张可能导致未来价格竞争加剧 [10]
罗博特科筹划港股上市 夯实全球化战略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07 10:53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以推进"清洁能源+泛半导体"双轮驱动发展战略[1] - 公司主业聚焦新兴产业领域 为光伏电池片行业提供高效电池核心装备及智能化整厂解决方案[1] - 在泛半导体领域通过收购ficonTEC提供光子元器件的微组装及测试设备产品 客户包括Intel Cisco Broadcom NVIDIA等行业龙头企业[2]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清洁能源业务 包括增长强劲的印度市场 计划推出竞争性高效电池配套核心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2] - 公司正积极整合ficonTEC以持续拓展光电子业务板块[2] - 赴港上市目的包括加速产能提升 全球服务能力提升和夯实全球化战略发展[1]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处于2019年上市以来历史性高位 截至9月5日总市值超400亿元 8月底股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达293.88元/股[2] - 2025年上半年A+H上市项目占香港总集资额逾七成 推动香港跃升为全球IPO集资排行榜之首[3] - 44家A+H上市申请公司中43家为市值逾100亿元的大型A股企业 香港主板上市申请宗数达逾200宗历史高位[3] 行业背景与趋势 - 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桥梁作用更为重要 A+H及高科技公司上市驱动市场显著增长[3] - 2025年上半年完成7宗A+H上市案例 创下历史新高[3] - 毕马威预期香港IPO市场强劲势头将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3]
捷佳伟创高管股东集体减持,暗示股价加速赶顶?
第一财经· 2025-09-07 09:33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 占总股本0.8649% 按最新收盘价106.7元测算套现约3.2亿元 [2] - 李时俊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 已套现6.68亿元 若本次顶格实施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1][4]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 套现2.33亿元 其中实际控制人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1][4]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70% 8月25日至9月5日两周内上涨约37% 9月4日盘中创2023年6月以来最高价 总市值达370亿元 [1][2] - 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 行业自律减产推动市场交易反转逻辑 电池片出口增长带动设备需求 [1][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 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增长49.26% 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6]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 同比增长5.66%环比增长4.23% 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 同比增长73.22%环比增长58.47% [6] - 收入结构以工艺设备为主占比83% 自动化设备占比12% 海外收入占比24% [6] 行业动态与技术布局 - 公司覆盖TOPCon/HJT/XBC/钙钛矿等多条技术路线 目前为TOPCon电池主流供应商 并拓展半导体与锂电装备领域 [5]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 增长主要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N型技术迭代催生结构性设备需求 [7]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挑战 7月以来价格较二季度明显上涨 技术迭代加速导致TOPCon/HJT/钙钛矿路线竞争加剧 [7]
每周股票复盘:昱能科技(688348)境外工商业储能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9-06 20:17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价55.82元,较上周49.08元上涨13.73% [1] - 本周最高价57.0元,最低价48.81元 [1] - 总市值87.23亿元,在光伏设备板块排名38/64,A股整体排名2079/5152 [1] 工商业储能业务 - 上半年业务以国内市场为主,境外收入占比不足5% [1] - 海外市场取得突破,产品已销往德国、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 [1] - 近期将有产品在乌克兰实现销售 [1] 美国市场政策影响 - 美国OBBB法案可能提前终止新能源补贴并限制外国实体参与 [1] - 补贴取消和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市场需求 [1] - 中国企业成本优势在低补贴环境下放大,公司凭借全球化布局和全委外加工模式保持较高灵活性 [1] 分布式光伏项目进展 - 业务以自研光储产品为核心,面向高耗能工商业场景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2] - 上半年已实施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山东肥城精制盐厂等标杆项目 [2] - 2025年下半年将继续稳步推进并陆续落地新标杆项目 [2] 快速关断器市场前景 - 国内外曾发生直流高压引发的光伏火灾事故 [2] - 国内尚未出台强制性安全规范,若将安全关断功能转为强制要求,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并购战略 - 国家政策支持并购重组作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路径 [2] - 公司将审慎评估符合战略规划、能产生产业协同及经济效益的标的 [2] 中石化合作项目 - 微型逆变器具备低压安全特性,适用于加油站等高安全性场景 [2] - 2025年上半年已在镇海炼化厂区配置使用 [2] - 后续将推广微型逆变器及智控关断器在"万站沐光"规划中的应用 [2]
光储龙头股价创新高,这些股上半年盈利规模居前
证券时报网· 2025-09-06 07:26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5日A股市场全线走高 沪指上涨1.24%报3812.51点 深证成指上涨3.89% 创业板指上涨6.55% [1] - 全市场4855只个股上涨 仅473只下跌 成交额23483.59亿元 较昨日缩量2335亿元 [1] - 主要指数普涨 北证50涨5.15% 科创50涨3.39% 中证500涨3.22% 沪深300涨2.18% [2] 板块表现分析 - 锂电池和固态电池板块掀起涨停潮 天华新能 先导智能 厦钨新能等20余股涨停 [3] - 光伏和储能板块冲高 锦浪科技 德业股份 通润装备等个股涨停 [3] - 银行 乳业 保险等少数板块逆市下跌 [3] 龙头企业表现 - 阳光电源大涨16.67%报135.34元/股 总市值2805.88亿元 盘中创历史新高137.66元/股 [4] - 公司上半年营收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 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6] - 光伏逆变器可融资性排名全球第一 储能系统和PCS全球可融资性排名双项第一 [6] 政策环境支持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6] - 提出破除光伏等领域"内卷式"竞争 依法治理低价竞争 引导有序布局产能 [6] - 实施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强化与投资 金融 安全政策联动 [6] 光伏设备行业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20家光伏设备企业净利润超1亿元 [7] - 阳光电源77.35亿元 捷佳伟创18.3亿元 德业股份15.22亿元 横店东磁10.2亿元 [7][10] - 微导纳米净利润同比增长348.95% 锦浪科技增70.96% 横店东磁增58.94% [8][10] 重点公司业务进展 - 捷佳伟创上半年营收83.72亿元增26.41% 净利润18.3亿元增49.26% [7] - 实现TOPCon HJT 钙钛矿及叠层路线全覆盖 拓展半导体和锂电领域 [7] - 微导纳米上半年营收10.5亿元增33.4% 光伏设备收入8.04亿元占比76.5% [9] - 通过TOPCon XBC 钙钛矿等技术创新推动项目交付和验收 [9] 行业前景展望 - 光伏反内卷政策取得阶段性进展 需求侧价格传导机制逐步畅通 [7] - 供给侧硅料收储计划稳步推进 行业供需结构有望实质性改善 [7] - 阳光电源深化全球化布局 依托电力电子技术优势开展AIDC电源业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