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冶炼

搜索文档
首次“国家标准走基层”活动在兰举行 聚焦五大重点行业助力绿色转型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06:11
中国经济网兰州9月23日讯(记者 鞠然)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根据国家标准委等15部 门《关于加强国家标准宣传贯彻 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开展"国家标准走基 层"宣贯活动的安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准确掌握和执行碳排放最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走基层--甘肃 省重点行业碳排放系列国家标准宣贯会"于9月23日在甘肃兰州举办。会议由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甘 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中国标准出版社、甘肃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承办。 本次活动针对五项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开展权威解读与系统宣贯,邀请参与标准制定的国家级技术专家 团队亲临现场,聚焦能源、化工、有色、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碳排放量化方法、监测规范、报告要求及 核查要点进行专业解读,来自相关企业、第三方核查机构、科研院近500名专业代表参加。参会代表表 示,通过此次培训全面提升了碳排放管理能力,夯实了碳排放数据基础,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技 术准备。 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推动构建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 降,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 ...
“十四五”以来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人民日报· 2025-09-19 21:46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19日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 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 贡献目标。"十四五"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我国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今年新纳入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截至9月18日,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 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期货日报网· 2025-09-19 08:48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曲德辉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发布会上表 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李高介绍,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 了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了489.61亿元。与此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 性大幅提升。全国碳市场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成为中国积 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李高表示,生态环境部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还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 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 ...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仪器信息网· 2025-09-18 03:58
中国碳市场体系框架 - 中国已建立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两个独立运行但相互衔接的碳市场体系 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4] - 强制碳市场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60%以上[4] - 自愿碳市场支持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能效提升和林业碳汇等领域 未来将扩展至生物质利用、固废处理等领域[6] 市场交易数据表现 - 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4] -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4] 制度体系建设进展 -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4] - 采用基于强度控制的配额分配方法 未来将逐步实施配额总量控制[7] - 建立"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制度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监管效能[9] 碳市场发展路线图 - 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将逐步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6] - 到2027年自愿碳市场实现对重点领域的全覆盖[6] - 到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自愿碳市场[6] 市场机制创新举措 - 研究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8] - 探索开发碳质押、碳回购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拓展重点排放单位融资渠道[11] - 将引入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和自然人参与交易[11]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 2023年以来出台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 支持领域逐步扩大[4] - 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重点开发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方法学[9][11] - 对企业排放关键数据实施月度存证 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9]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
新京报· 2025-09-13 08:38
绿色建筑发展 - 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达16.9亿平方米 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高达97.9% [1][2] 能源结构转型 - 截至2025年6月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达22.2亿千瓦 占总装机容量比例60.9% [2] - 天然气生产和利用量稳步提升 煤电行业通过"三改联动"淘汰落后产能 [2]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十四五"以来光伏组件产量增长3.7倍以上 锂电池产量增长6.4倍以上 [2] 碳市场建设 - 全国碳市场完成首次扩围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 覆盖全国碳排放量超60% [2] - 截至2025年6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7亿吨 累计成交额459.3亿元 [2] 政策法规推进 - 将推动制修订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 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项法律 [3] - 加快出台生态环境法典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3] 气候适应体系 - 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3] - 气候系统监测向多圈层拓展 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持续提升 [3] 目标管理机制 - 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4] - 持续开展形势分析和调度提醒 全力落实"十四五"碳强度下降目标 [4]
沪铝 下方支撑转强
文华财经· 2025-09-12 02:08
供应端分析 - 国内电解铝行业开工率超95% 西南地区因风光电项目加快电力供应充裕 枯水季未出现大规模停产检修 供应趋于稳定 [1] - 海外市场存在产能扩张计划但面临电力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新增产能释放节奏偏慢 整体供应增量有限 [1] 需求端分析 - 下游初端加工开工率持续抬升 光伏与汽车领域订单保持放量增长 风电/光电/特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板块增长预期强劲 [2] - 铜铝价格比接近4:1 以铝代铜需求占比维持较高水平 对整体铝需求形成拉动 [1][2] - 铝产品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铝材出口量同比明显下滑 铝制成品出口显著增长 出口需求保持韧性 [2] 库存与成本结构 - 国内铝锭库存维持历史偏低水平 海外电解铝显性库存处于相对低位 存在仓单持有集中度过高问题 [3] - 铝土矿价格支撑较强 几内亚出口表现坚挺 雨季临近出港量预计环比下滑 对矿价形成支撑 [3] - 氧化铝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对铝价拖累可能性较低 因国内处于反内卷政策预期中 氧化铝作为产能过剩品种易受情绪带动 [3]
绿电点亮新“铝途”:中铝集团达茂旗1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全容量并网
新华网· 2025-09-11 12:24
项目概况 - 中铝集团旗下包头铝业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达茂旗120万千瓦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1] - 项目投资超50亿元 包含100万千瓦风电和20万千瓦光伏 配套智慧能源调控系统 储能设施及送出线路 [1] 技术模式 - 企业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 整合自备火电 异地新能源 园区绿电直供 分布式光伏 电网 储能及电解铝负荷 [1] - 系统实现多能互补与统一调度 将达茂旗风光资源转化为稳定高效的绿色电力 [1] - 项目为国内"火电机组+电解铝+新能源"耦合发展积累经验 工程规模庞大且技术复杂 [1] 经济效益 - 项目年均发电量约35亿度 通过"自发自用"模式为包头铝业提供清洁电力 [2] - 绿色电力供应有助于大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提升市场竞争力 [2] 环保效益 -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4.9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0万吨 [2] - 项目充实产业"含绿量" 推动电解铝行业从"用煤发电 用电炼铝"向"绿电炼铝"转型 [1][2] 战略规划 - 中铝集团以该项目为契机 持续推进扩绿 兴绿 护绿工作 [2] - 集团坚持绿色低碳 低成本运营和数字化转型道路 推动绿色能源与冶炼产业深度融合 [2]
铝月报:旺季临近,震荡偏强-20250905
五矿期货· 2025-09-05 1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8月铝价高位震荡,沪铝月差收窄,现货市场区域分化,LME市场转为升水结构;基本面看,国内电解铝库存累积、产能提升,需求呈结构性分化,“金九”家电排产预期偏弱;铝价在宏观预期与基本面现实间博弈,海外降息预期提供支撑,但国内累库及终端需求改善弱抑制价格上行;本月关注旺季需求及库存走势,若库存现拐点铝价有望冲高;本月沪铝主力合约运行区间20300 - 21400元/吨,伦铝3M运行区间2540 - 2720美元/吨 [11][12] 各目录总结 月度评估及策略推荐 - 供应端:截至8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约4400万吨,产量373.3万吨,同比增1.22%,9月预计产能延续小幅提升 [12] - 库存&现货:8月末国内铝锭社会库存61万吨,环比增8.5万吨;保税区库存9.9万吨,环比降7.4%;铝棒库存14.3万吨,环比减1.4万吨;LME库存48.1万吨,环比增3.9%;当月国内外铝锭现货基差均走强 [12] - 进出口:2025年7月我国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54.2万吨,环比增逾5万吨,1 - 7月累计出口346.2万吨,同比降8%;8月国内铝现货进口亏损环比扩大 [12] - 需求端:8月末周度下游开工率回升,加工厂增产居多,需求好转,9月传统旺季消费或继续改善 [12] 期现市场 - 期货盘面:8月沪铝高位震荡,月内涨250元/吨,重心上移,伦铝上涨2.11% [22] - 期限价差:8月沪铝月差连续下滑 [27] - 现货基差:8月华东地区铝锭现货短暂升水后转变为贴水,华南和中原地区贴水扩大 [30] - 地区升贴水价差:8月华东现货相对走强 [33] - LME升贴水:8月LME市场Cash/3M由贴水转变为升水 [39] 利润库存 - 电解铝冶炼利润:8月原铝冶炼利润平均为4284.2元/吨,较7月环比下降3.8%,较去年同期上涨104.5% [44] - 电解铝库存:8月末国内铝锭社会库存61万吨,较7月末增8.5万吨,累库延续,同比减24.5%;保税区库存9.9万吨,较7月降7.4%,同比增126.1% [47] - 铝棒库存:8月末国内铝棒库存14.3万吨,较7月末减1.4万吨,铝锭加铝棒库存延续累积 [50] - LME库存:8月末LME库存48.1万吨,较7月末增3.9%,LME铝锭库存中印度铝占比提升,压缩俄铝占比 [53][57] 成本端 - 铝土矿价格:8月国内外铝土矿价格平稳 [65] - 氧化铝价格:8月国内氧化铝价格下降45元/吨,进口价格下降15美元/吨 [70] - 电解铝冶炼成本:8月阳极价格持平,动力煤价格月内增加24元/吨 [75] 供给端 - 氧化铝:8月氧化铝月度产量为773.8万吨,较7月增加8.8万吨,同比增长7.16% [80] - 电解铝:截至8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约4400万吨,产量373.3万吨,同比增1.22%,9月预计产能延续小幅提升 [83] - 铝水比例:8月铝棒加工费震荡,国内铝水比例回升1.3%,电解铝铸锭量同比减10.4%、环比减4.68%至约93.1万吨,预估9月铝水比例继续反弹 [86] - 电解铝分省产量:8月各省产量较7月基本不变,其中山东产量减少1.87万吨,云南增加2.8万吨 [89] 需求端 - 下游开工率:8月中国铝棒产量为153.45万吨,环比增4%,同比增2.1%,产能利用率59%,环比提升1.9%;7月铝型材、铝板带箔、原铝合金锭开工率环比下滑,铝杆开工率高位回落,再生铝合金企业淡季开工偏弱;8月铝锭与铝合金价差下滑504元/吨至424元/吨 [95][104][108] - 终端需求:2025年9月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排产较去年同期实际产量均下降,家电需求预期弱;当前地产数据、光伏装机偏弱,汽车产销尚可,相关需求面临压力 [112] 进出口 - 原铝进口:2025年7月,中国原铝进口量为24.82万吨,环比增29.07%,同比升91.19%,1 - 7月累计进口149.75万吨,同比增10.99%;8月铝锭现货进口亏损扩大 [117] - 铝锭进口来源:7月份铝锭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其中俄罗斯进口量为19.08万吨,占比77% [120] - 铝材出口及再生铝进口:2025年7月我国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54.2万吨,环比增逾5万吨,1 - 7月累计出口346.2万吨,同比降8%;7月再生铝进口量为16.0万吨,环比增0.4万吨,同比增18.7%,前7月进口117.3万吨,同比增8.4% [123] - 铝土矿及氧化铝进出口:2025年7月,中国铝土矿进口量2006.3万吨,进口矿占比77.7%,1 - 7月累计进口12331万吨;氧化铝出口22.9万吨,环比增34.2%,同比增9.0%,1 - 7月累计出口157万吨 [126]
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印发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人民日报· 2025-09-05 00:48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全国碳市场领域首份中央文件 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 [1] - 文件提出建设更有效 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体系 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原则激发绿色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 [1] 碳市场体系构成 - 全国碳市场由强制碳市场(履行减排责任)和自愿碳市场(激励自主减排)组成 两者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衔接 [2] - 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扩大至发电 钢铁 水泥和铝冶炼 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 自愿碳市场新增造林碳汇和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 [2] 市场交易数据 - 强制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截至2024年8月22日) [2] - 生态环境部已制定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体系 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质量监管 [2] 发展时间表与路线图 - 强制碳市场目标2027年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碳市场将扩展至生物质利用和固废处理等领域 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3] - 目标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 方法统一 参与广泛且与国际接轨的自愿碳市场 [3] 配额管理制度 - 建立预期明确和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采用基于强度控制的分配方法 逐步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4] - 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稳定行业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预设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并自上而下分配 研究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4][5] 自愿减排市场发展 - 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及绿色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 [6] - 健全交易制度 丰富交易产品与主体 加强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机制衔接 强化市场监管和国际合作 [6] 数据质量管理 - 实施企业排放关键数据月度存证 建立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制度 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 [6] - 持续优化核算核查方法 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效能 [6] 市场机制完善方向 - 统筹市场与政府关系 推动碳市场体制机制完善 提升数据可靠性和行业包容性 [7] -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碳排放特征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范围 加快生态系统碳汇和可再生能源等方法学开发 [8] 绿色金融创新 - 联合金融机构开发与碳排放权及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 建立碳质押和碳回购政策制度 [8] - 碳质押允许企业以碳资产质押获得贷款 碳回购通过出售并约定回购碳资产获得短期融资 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并降低成本 [8] 市场参与主体扩容 -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参与强制碳市场交易 [8] - 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 [8] 监管与责任落实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 [9]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9]
从“起步”到“扩围” 全国碳市场明确路线图
人民网· 2025-08-28 01:35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强制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1] -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达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1] - 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构成 两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2] 政策框架与发展方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明确建设中长期发展蓝图[1] - 生态环境部将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2] - 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与有偿相结合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2] -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3] - 加快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等重点领域的方法学开发[3] 行业覆盖与企业影响 - 2024年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强制碳市场 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3] - 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加快修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3] - 通过市场机制破解减排成本高和转型动力不足难题 企业可自主选择技术改造或购买配额履约路径[3] 产业机遇与市场机制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能源与高耗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技术服务业带来利好[3] - 形成减排成本内部化绿色投资增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机制[3] - 碳市场从政策工具升级为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机制[3] 市场挑战与国际对接 - 中国碳市场面临交易活跃度待提升价格发现功能待完善金融化程度较低等挑战[4] - 需要统筹处理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建设服务减排与金融属性功能等多元关系[5] - 构建覆盖范围广泛参与主体众多交易品种丰富调控机制健全的全国碳市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