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创未来之星”榜单首次发布 南京7家企业上榜
南京日报· 2025-09-12 02:26
企业遴选与分布 -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首次发布2025中国科创未来之星企业研究报告 遴选出80家具备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早期创业企业 [1] - 江苏和北京各有21家企业上榜 并列全国第一 [1] - 南京企业7家上榜 排名全国第三 [1] 江苏企业特点 - 江苏上榜企业硬科技特点突出 超半数企业来自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原创成果转化 [1] - 系列创业者和来自大企业的高管创业比例较高 这类创业者有过商业化历练 成长潜力更大 [1] - 企业涉及技术领域集中在硬核科技 包括机器人、创新药、医疗器械、装备器械、材料、量子领域等 [1] 行业分布 - 超半数上榜企业分布于AI与机器人、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 [1] - 企业在具身智能、植介入器械、商业卫星、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芯片、大模型、小核酸药物、脑机接口、影像诊断等35个赛道积极创新探索 [2] - 具身智能赛道企业数量超过10家 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植介入器械、芯片和商业卫星赛道的企业数量在4家及以上 [2] 企业战略定位 - 科创未来之星企业聚焦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方向 通过前沿技术探索或颠覆性技术创新 实现"0—1"的突破 破解"卡脖子"难题 切入前瞻性新赛道及未来产业 [1] 创始团队特征 - 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创始团队能级高 普遍具有"技术专家+企业家"复合背景 [2] - "技术专家"型创始团队主要来自高校院所、大企业科研部门 [2] - "企业家"型创始团队多为连续创业者和大企业高管 [2] - 专家认为理想团队配置为"技术专家+企业家+投资家"组合 江苏南京的创投环境很不错 [2] 评选机制 - 榜单由近百家全国领先的科技型企业投资孵化机构推荐 并经由专家评审筛选 [2]
中伟股份:在海外,公司建有印尼四大原料基地,并在韩国、摩洛哥等地加速推进材料基地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0:28
国际化布局进展 - 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 业务覆盖日韩 东南亚 欧洲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海外建有印尼四大原料基地 并在韩国 摩洛哥等地加速推进材料基地建设 [2] 国内产业基地建设 - 国内已建成铜仁 宁乡 钦州 开阳四大产业基地 实现全国覆盖 [2] 资源端产能规模 - 镍资源在建及建成的粗炼端产能达20万金属吨 [2] - 通过优化产能配置和资源布局 实现生产能力与资源掌控的行业领先 [2]
向日葵涨12%后公告停牌 拟收购兮璞材料等两公司股权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01:13
股票表现与停牌安排 - 向日葵9月5日收盘价4.96元 单日涨幅11.96%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8日上午开市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 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兮璞材料控股权及贝得药业40%股权 [1] - 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且不构成重组上市 [1] - 已与上海兮噗科技签署意向协议收购兮璞材料控股权 [2] - 已与绍兴向日葵投资签署意向协议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贝得药业40%股权 [2] 交易标的与进展 - 兮璞材料估值尚未最终确定 交易对方为上海兮噗科技有限公司 [1][2] - 贝得药业40%股权交易价格将以评估机构报告为定价依据 [2] - 目前处于筹划阶段 具体方案将通过正式协议约定 [2]
佛山市睿智南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06 21:20
公司基本信息 - 佛山市睿智南洋科技有限公司新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开发咨询交流转让推广 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 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 [1] - 业务包括涂料制造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 表面功能材料销售 防腐材料销售 生态环境材料制造销售 [1] - 涉及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不含许可类) 建筑材料销售 油墨制造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 纸制品销售 颜料制造销售 [1] - 开展互联网销售(除需许可商品) 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技术进出口 货物进出口 进出口代理 [1] 行业布局 - 公司重点布局碳减排技术研发领域 包括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等前沿技术 [1] - 业务覆盖新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产业链 从制造到销售全环节 [1] - 进出口业务涵盖技术货物及代理服务 显示国际化经营导向 [1]
凯众股份: 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
证券之星· 2025-09-05 16:13
会议基本信息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2日14点30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业路813号公司会议室召开股东大会 [1]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 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进行 [1] -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5年9月22日9:15-15:00 其中交易系统投票平台开放时段为9:15-9:25、9:30-11:30、13:00-15:00 [1] 投票安排 - 涉及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及沪股通投资者的投票需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执行 [2] - 股东可通过交易系统投票平台或互联网投票平台(vote.sseinfo.com)参与网络投票 首次使用需完成股东身份认证 [2] - 持有多个股东账户的股东 其表决权数量按全部账户相同类别普通股和优先股总和计算 [2] - 重复投票时 以相同类别股票的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 [3][4] 审议事项 - 本次会议将审议非累积投票议案及累积投票议案 [2] - 议案包含回购注销相关股份事项 具体内容经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2] - 累积投票制适用于董事和独立董事选举 股东可集中或分散行使其选举票数 [6][7] 参会资格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12日 当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A股股东有权参会 [4]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聘请律师将出席会议 [4] - 股东可委托代理人参会表决 代理人不必是公司股东 [4] 会议登记 - 登记时间为2025年9月19日9:00-11:30及13:00-17:00 [5] - 登记地点为公司证券投资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业路813号) [5] - 登记可通过现场、传真或信函方式完成 需提供股东账户卡及身份证等文件 [4][5] - 联系方式:电话021-58388958 邮箱kaizhongdm@carthane.com 联系人喻会 [5]
港股市场回购统计周报2024.2.12-2024.2.18-20250902
港股市场回购总体情况 - 本周港股市场总回购金额为42.5亿港元,较上周的47.1亿港元有所下降[10] - 本周进行回购的公司数量为42家,较上周的25家明显上升[10] - 众多公司结束半年报业绩静默期,回购市场热度继续升温[10] 重点公司回购数据 - 腾讯控股(0700.HK)本周回购金额最高,达27.5亿港元(275,300.87万港元),回购数量454.9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5%[9][10] - 汇丰控股(0005.HK)回购金额6.0亿港元(60,044.23万港元),回购数量595.3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3%[9][10] - 中国宏桥(1378.HK)回购金额5.4亿港元(54,314.53万港元),回购数量2,153.2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22%[9][10] 行业回购分布 - 从回购金额看,信息技术行业回购金额最高,主要由腾讯控股等公司推动[13] - 从回购公司数量看,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行业各有10家公司进行回购,数量最多[13] - 金融、日常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各有5家公司进行回购,工业行业有4家[13] 回购的意义与市场影响 - 公司回购指上市公司利用流动现金从二级市场购回发行在外股票的行为,可能用于注销或股权激励[21] - 大规模回购潮通常发生在熊市,表明公司认为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旨在稳定投资者信心和股价[21] - 港股市场自2008年以来经历五轮回购潮,均在熊市中发生并伴随后续上涨行情[21]
寻找供应商 | 湾芯展2025等您来接单(第一期)
半导体芯闻· 2025-09-02 10:39
展会概况 - 湾芯展WESEMIBAY将于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 旨在促成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商业合作 [1][2][4][6][10] - 组委会推出VIP买家采购需求征集计划 涵盖半导体零部件 材料 设备 芯片等全品类采购需求 [1] - 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0日 [3][5][7] 采购需求详情 - 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需采购机器人专用芯片 要求具备概念记忆功能 认知抽象出概念功能 概念对比判断及多维度决策功能(包括目标选择 规则选用 知识选用 循环频率控制 创造操作与生产操作动作决策 环境互动对话内容选择等) [2][3] - 精密设备研发制造领域需定制非标研磨设备 用于研磨不锈钢零部件至镜面表面要求 采购方为美资上市公司 业务涉及半导体磁盘驱动器及部件 汽车关键零部件 精密模具 新型电子元器件等 [4] - 流体控制产品领域需采购PTFE滤芯 过滤精度达3纳米 采购方为2022年成立企业 拥有平均从业经验超10年团队 专注于泛半导体和光伏行业高纯净度 高密封性 高可靠性流体控制产品 [6]
广东发布10条措施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人才政策向AI机器人等新赛道倾斜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09:20
核心政策目标 - 打造吸引工业投资引力场 通过构建群链一体化产业体系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4] - 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提出10条措施包括工作机制建设、优势产业投资、新赛道布局等 [2] - 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通过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和场景示范工程加速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转化 [3] 重点投资领域 - 巩固传统优势产业 包括电子信息、石化化工、家电、汽车、机械、材料、轻工纺织、食品饮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 [2] - 布局新赛道产业 近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装备、新材料、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智能终端 [2] - 实施重大工程 推进广东强芯、汽车芯片应用牵引等工程 开展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 [2] 创新支持机制 - 组织产业攻坚 采用公开择优、揭榜挂帅方式推进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3] - 构建技术转化体系 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 采用先用后付、飞地孵化模式 [3] - 实施应用示范 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 建设应用综合示范区域推动创新成果首发首用首试 [3] 资源保障措施 - 人才政策倾斜 省市人才政策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 [1][5] - 资金支持体系 升级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争取国家基金设子基金 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加大投入 [4] - 特色园区建设 通过园中园方式建设新赛道特色园区 打造工业发展集聚区和新质生产力引领区 [4] 产业治理机制 - 避免同质化竞争 推动企业加强公司治理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机制 [4] - 分批次发布目录 建立前瞻识别-科学决策-快速响应-持续提升的新赛道培育工作机制 [2] - 遴选高端人才 采取单列评审赛道、设立支持专项、放宽申报条件方式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企业家 [6]
万业企业(600641):25Q2经营拐点显现 设备+零部件/材料打通中长期成长逻辑
新浪财经· 2025-09-01 06: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99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第二季度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97% [2] - 归母净利润0.4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61亿元 [3] - 上半年净利率-2.61%,扣非净利率-0.17%,第二季度净利率4.72%,同比提升87.38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27.52%,同比下降32.25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35.73%,同比下降54.55个百分点 [3] 业务构成 - 铋材料业务收入5.25亿元,占总营收75%,第二季度环比增长450% [2] - 凯世通离子注入机业务收入约0.7亿元,上半年新增8台设备交付 [2] - 设备与材料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达80% [4] - 铋业务贡献净利润0.93亿元,净利率约17.7%,凯世通业务亏损1.1亿元 [3] 运营数据 - 期末存货34.27亿元,同比增长191.78%,合同负债1.75亿元,同比下降3.74% [2] - 投资收益显著增厚利润,包括出售镨芯及理财收入 [3] 战略发展 - 离子注入机业务覆盖12家客户实现批量出货,高能机型拓展3家客户 [4] - 先导集团赋能静电卡盘、流量计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4] - 铋金属产销量全球领先,受益于价格上涨趋势 [4] - 公司调整2025-2027年营收预测至19.46/24.78/31.30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57/3.14/4.00亿元 [5] 市场预期 - 当前股价15.59元对应2025年市盈率56.42倍 [5] - 维持增持评级,看好离子注入机突破与铋材料扩产带来的收入增长 [2][5]
海外策略|港股外资偏好有何变化
2025-09-01 02:01
**港股外资流向与行业偏好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科技互联网(软件服务、硬件)、大金融(银行、保险)、地产、医药(生物制药、创新药)、消费品(食品用品、耐用消费品、零售)、汽车、能源、公用事业、材料 [1][3][7][8][9][10] * 公司类型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及互联网平台企业 [11][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外资整体流向发生逆转**: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底,外资整体净流出港股;2025年5月起,长短线外资均开始边际性回流,主要受中美关系缓和(日内瓦协议达成、贸易关系稳定)及弱美元逻辑驱动 [1][2][5] * **长线资金回流规模显著**:2025年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性外资累计回流近700亿港元 [1][5] * **未来宏观环境利好**:预计美联储2025年9月降息并有望实现两次降息,叠加美元震荡偏弱及中美贸易关系趋稳,将继续推动外资回流,为港股提供良好宏观环境 [1][6] **外资的长期行业偏好与持仓特征** * **长期青睐科技互联网与大金融**:在零售、保险、软件服务及媒体等行业中,外资持仓占比达7成左右(长线稳定型占5-6成,短线灵活型占1-2成) [7] * **持仓质量较高**:自2020年以来,外资持仓的市盈率(PE)及净资产收益率(ROE)均明显高于全部港股平均水平 [7] **分时段行业偏好变化** * **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底(整体流出期间)**: * 外资逆势加仓硬件和食品用品行业 [1][8] * 多数行业遭遇资金流出,银行业整体净流出超过2000亿港元,零售业净流出约1800亿港元 [8] * **2025年5月以来(回流期间)**: * **一致流入**:科技板块(软件服务累计流入760亿港元,技术硬件流入334亿港元)获长短线外资一致流入 [1][3][8][10] * **存在分歧**: * 生物制药(创新药)获长线增持68亿港元但遭短线减持180亿港元,总体净减112亿港元 [8] * 汽车地产板块呈现长线资金撤离但短期灵活性外资买入 [8] * 地产板块因近期政策推动灵活性外资买入,但长线外资仍流出 [3][9] * **一致减持**: * 银行、能源、公用事业等红利类资产遭长短线外资共同流出 [3][9] * 零售业受外卖大战对盈利的负面影响,自2025年5月以来遭大幅减持,总体减持幅度达560亿港元 [9] **其他重要内容(行业前景与估值)** * **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港股科技板块的市盈率(PE)处于过去20年数据中的18%分位数,估值较低 [11] * **科技板块基本面与前景改善**:尽管曾受互联网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和外卖大战冲击,但压制因素近期改善(中美贸易边际缓和、美国科技出口管制松动、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范出台) [12] * **AI产业变革带来机遇**:AI引领的新科技周期将使港股科技龙头充分受益,具备更大的向上弹性和空间 [11][12] * **存量结构趋于稳定**: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降至历史低位,对地缘政治风险敏感的部分外资已出清,当前存量结构更稳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