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生态

搜索文档
科技部:将从五方面着手开展“十五五”时期科技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9-18 13:49
核心观点 - 科技部将在十五五期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2]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2] 人才发展机制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2] 科技体制改革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 [2] 开放创新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
如何推进“十五五”科技强国建设?科技部回应
央视新闻· 2025-09-18 07: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18日)下午举行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 部长阴和俊就未来五年我国如何建设科技强国的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阴和俊介绍,距离2035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科技领 域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五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起和组 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造就一 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四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国际 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构建有利于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的创新环 境。 一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有 组织的基础研究,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 验 ...
IASP2025世界大会在京开幕
北京商报· 2025-09-17 05:50
据悉,大会期间将举办4次全体会议、15场平行论坛,覆盖开放创新生态、产业升级等五大领域;设置 展览区展示智慧园区、低碳技术等成果,并策划7条科技参访路线,覆盖中关村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等10 个科技地标。同时,大会首次设昌平分会场及"IASP地平线项目",推动中外企业精准对接,一批合作 项目将在会议期间达成。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天逸)9月17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 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这是北京第四次举办该全球科技园区顶级盛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 市相关负责人,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轮值主席莉娜・米兰达等出席致辞。 大会以"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IASP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委 及中关村管委会承办,吸引97个国家和地区约800名科技园区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会。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陈吉宁为吕西林、马大为颁发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第一财经· 2025-08-26 11:22
科技创新战略方向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激活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3] - 深化集成电路产业突围 系统推进创新药械发展突破 加速人工智能迭代升级和应用拓展[9] - 探索保税研发 离岸孵化 跨境技术交易等开放创新功能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9] 科技攻关与产业培育 - 动态推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技术探索 技术收敛 技术迭代[8] - 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攻关模式 推广攻关成果验证和产品应用[9] - 加快打造概念验证中心 高质量孵化器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8] 科技人才发展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广揽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学家[10] - 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 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国之能[10] - 开展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联合培训 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考核机制[10] 科技体制改革 - 完善以项目经理人为主责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10] - 发展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0] - 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提升中试熟化平台服务能级[10] 科技奖励成果 - 2024年度授奖206项(人) 含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1] - 5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 30项获技术发明奖 97项获科技进步奖[11] - 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1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8-05 03:15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当前,我国正在 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 身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加强科技创新离不开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习近平 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著作都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作出深刻论述。比如, 《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指出:"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 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 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指出:"要坚持开放 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指出:"科技进步是世界性、 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 的开放创新生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安 全概念泛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增多 ...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8-05 00:57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前沿科技领域发展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 [4] 国际竞争格局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传统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提出挑战 [5]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本,引领其快速健康发展 [6] - 通过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6] 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挑战 [7] - 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更加突出 [8]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 [8] 制度型开放与新质生产力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3]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够更好适应创新需求,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的自由流动 [14] - 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4]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网· 2025-08-04 22:25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与商业模式变革的结晶,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5]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大都通过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国际竞争与全球创新网络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来源越来越依靠各种形式的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业态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5]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特点 [8] - 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了国际产业链大多数产业的高端部分,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9]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限制了生产力发展 [9] 制度型开放与创新环境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4]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5] - 发挥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以产权制度明晰创新收益、以分配制度激励技术研发 [16]
北京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大关,居全国首位
新京报· 2025-06-19 14:13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2.9件 同比增长20.4% 创近五年最高增长率 [1] -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大关 达9153.3亿元 稳居全国首位 [1] - 独角兽企业数量115家 位居全国首位 [1]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4万亿元 综合排名位居178个国家高新区之首 [1] -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三 431人次入选高被引科学家 [1] - 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城市榜首 多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冠军 [1] 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 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21项试点政策已在中关村示范区全域推广 [2] - 首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 审批流程压缩80%以上 500余家企业受益 [2] - 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 调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 [2] - 外资研发中心数量累计达221家 实现能级"双提升" [2] - 印发外籍"高精尖"人才认定标准 将外资研发中心高级管理人员纳入外国高端人才范畴 [2] 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计划 - 深化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 包括六大行动 [2] - 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拓展 载体提质 平台建设 [2] - 促进创新主体国际合作 开放创新生态 交流合作 [2] - 完善中关村论坛功能 打造创新成果发布交易平台和科技金融对接桥梁 [3] - 压茬推出新一批先行先试措施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激励 [3]
苏州再次发出全球招商令——共赴高水平对外开放春日之约
新华日报· 2025-04-26 23:26
苏州全球招商大会概况 - 2025苏州全球招商大会吸引1000多名嘉宾参与,外资嘉宾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及境外商协会参会 [1] - 苏州提出将提升投资贸易、市场准入、工作生活便利度,打造透明稳定的政策环境 [1] - 这是苏州第二年高规格举办全球招商大会,传递出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号 [2] 苏州开放经济成果 - 苏州现有外资法人企业超1.9万家,17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近500个项目,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670亿美元 [2] - 2024年首届全球招商大会签约367个项目,总投资3735.4亿元,目前开工率70.8%,产业项目投产率34.8% [3] - 2025年大会现场签约417个项目,金额达3415.7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 [4] 外资企业在苏发展案例 - 飞利浦在苏州布局全球唯一综合性影像产品基地,CT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 [2] - 三星集团在苏累计投资超12亿美元,设立11个项目,近期苏州三星电子续签30年合资协议 [4][5] - 松下将苏州定位为创新基地,开展汽车智能化等业务 [5] - 捷螺智能设备签约后快速投产,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翻两倍 [3] 产业创新生态建设 - 启动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计划,推动科研攻关和产业链安全 [5] - 向采埃孚等外资研究院授牌,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技术研发 [6] - 出台政策对年利润再投资超5000万元的外资制造业企业给予2%奖励,最高1000万元 [7] - 博纳环境设备二期厂房将投产,产能扩大一倍,集团每年将中国工厂30%净利润用于再投资 [8] 营商环境优化 - 苏州通过流程再造解决超6000个企业办事痛点,实现外资企业网上登记便利化 [8] - 航盛电子在常熟布局新能源华东总部后,继续追加汽车控制电子项目投资 [8] - 苏州承诺"用100%努力帮助企业增加1%成功概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