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消费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继续加仓阿里,恒生科技ETF(520920)进入上市倒计时!机构看好恒生科技迎来“主升浪”行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2:55
南向资金动向 - 9月25日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10.46亿港元 大幅净买入阿里巴巴-W 46.32亿港元 腾讯控股11.11亿港元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1400亿港元 为去年同期2倍以上 [1] - 恒生科技ETF(520920)9月30日上市交易 截至9月23日持有人户数6018户 户均持有202,728.32份 [1]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 - 当前PE估值24.29倍 处于过去五年36.54%分位点历史低位 [1] - 2025Q2收入同比增速14.43% 净利润同比增速16.18% 领先港股主要指数 [2] - 指数涵盖30只科技龙头股 集中投资信息技术 可选消费 通讯服务领域 [1] 流动性环境改善 - 美联储9月降息及后续降息周期概率提升 直接缓解港股流动性困境 [2] - 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恒生科技往往兼具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 [2] - 外资回流预期与南向资金形成双驱动 可能开启主升浪行情 [3] 龙头企业动态 - 阿里云与英伟达达成Physical AI合作 集成软件栈缩短具身智能开发周期 [2] - 阿里云为迎接ASI时代 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较2022年提升10倍 [2] - 指数可通过QDII投资网易 京东 携程 百度等非港股通科技公司 [1]
华安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159285):促服务消费若干措施出台,港股通消费迎配置良机
长江证券· 2025-09-24 14:1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报告主要介绍了一只跟踪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的ETF产品及其标的指数,并未涉及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测试与评价。报告的核心是对指数编制方法、指数特征、宏观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分析。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涉及任何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思路、具体过程及评价。 模型的回测效果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提供任何量化模型的回测效果及指标取值。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涉及任何量化因子的构建思路、具体过程及评价。 因子的回测效果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提供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效果及指标取值。 指数编制方法 1. **指数名称**: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3][11] 2. **指数构建思路**:为反映港股通范围内消费领域相关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丰富指数化投资工具而编制[3][11]。 3. **指数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空间**:港交所上市股票中具备互联互通标的资格的股票[43]。 * **筛选要求**:公司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考察期内证券价格无异常波动;公司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43]。 * **选样方法**: 1. 剔除选样空间内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后10%的股票[43]。 2. 对选样空间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5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43]。 * **加权方式**:采用派氏加权法进行逐日连锁计算[3][11]。 * **基日与基点**:基日为2014年12月30日,基点为1000点[3][11]。 4. **指数评价**:指数成份股在大市值区间较为集中,在中小市值区间分布均较为均衡,指数整体兼备龙头与均衡属性[11][52]。指数权重分配较为集中于龙头股,兼具高弹性与成长性[56]。 指数表现与特征 1. **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 **累计收益 (2014-12-31 至 2025-09-16)**:24.22%[71] * **相较恒生等权重指数超额收益**:32.04%[71] * **相较恒生指数超额收益**:12.21%[71] * **最新PE(TTM) (截至2025-09-16)**:19.30[75] * **历史PE分位数 (发布以来)**:低于80.88%的时间点[75] * **前十大成份股集中度**:54.73%[56] * **Wind一致预期未来2年净利润增速 (前十大加权)**:33.09%[56] * **加权ROE(TTM) (前十大)**:27.30%[56] * **加权PE(TTM) (前十大)**:30.94[56] * **加权PB(MRQ) (前十大)**:9.37[56] * **预测营收增速 (2025E)**:7.50%[59] * **预测净利润增速 (2025E)**:14.40%[59] * **加权回购金额 (2021-01-01 至 2025-06-30)**:7.77亿港元[68]
AH股市场周度观察(9月第3周)-20250920
中泰证券· 2025-09-20 11:52
核心观点 - 市场当前震荡属于结构性切换而非大周期见顶 短期调整提供配置机会 建议关注科技 反内卷及中美缓和三大主线[1][3][6] - 中美关系缓和预期升温推动市场风险偏好维持高位 电力设备 新能源及恒生科技等出口相关板块受益[3][5][7] - 政策驱动服务消费和反内卷主题走强 消费者服务 煤炭及港股可选消费板块表现突出[3][5][7] - 美联储降息25bp带来流动性宽松 支撑港股市场回暖 科技与高股息资产构成杠铃策略配置核心[3][7] A股市场走势 - 创业板指上涨2.34% 深证成指上涨1.14% 上证指数及上证50整体下跌 成长风格占优[3][5] - 日均成交额2.52万亿元 环比上升8.23% 显示市场活跃度提升[3][5]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受益出口预期走强 消费者服务板块受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推动[3][5] - 反内卷政策预期升温带动煤炭板块表现较好[3][5] A股预期展望 - 中美元首通话有望推动双边关系缓和 经贸合作预期增强[3][6] - 当前震荡类似9月初短期调整 建议逢低配置三大方向:科技中的机器人细分 反内卷相关的创业板 有色及建材 中美缓和相关的恒生科技 创新药及券商[3][6] 港股市场走势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09% 恒生指数上涨1.15% 恒生国企指数上涨0.59%[3][7] - 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板块涨幅居前 金融板块表现较弱[3][7] - 中美西班牙会谈推进提振市场情绪 美联储降息25bp带来流动性支撑[3][7] -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可选消费板块走强[3][7] 港股预期展望 - 中美元首通话及A股情绪回暖支撑港股结构性上涨[3][7] - AI需求指引持续好转 科技板块成为最值得期待方向[3][7] - 建议采用杠铃策略:高股息资产作为底仓 同时关注盈利改善明显的科技与消费行业[3][7]
消费行业低迷,原因为何,未来还会起来吗?|第407期直播回放
银行螺丝钉· 2025-09-19 14:07
消费行业分类 - 消费行业分为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两大类 [4][5] - 必需消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酒、乳制品和肉制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 [6] - 可选消费包括汽车、家电、传媒娱乐等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品 [7] - 新能源车属于可选消费 游戏属于传媒娱乐 [8] - 消费行业可与龙头策略叠加形成消费龙头指数等新指数 [8] 消费行业长期表现 - 消费行业长期表现较好 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均属于优秀投资品种 [11] - 过去20年消费行业经历了四轮牛熊市周期 [13] 消费行业近期表现及原因 - 2025年初至9月中下旬A股消费指数仅略微上涨且跑输大盘 [15] - 港股消费指数上涨幅度高于A股消费但仍跑输恒生指数 [15] - 低迷原因一是2021年行业整体估值过高 随后几年估值回落 [17] - 2024年消费行业估值已回落至低估水平 估值下降空间有限 [19][20] - 低迷原因二是行业基本面低迷 面临估值和盈利双杀 [22] - 二季度部分消费股业绩继续下滑 盈利下滑导致行业低迷 [23] - 消费行业当前类似两年前的科技行业 处于基本面低迷周期 [23] 行业周期性特征 - 基本面低迷会导致估值降低和指数下跌 形成微笑曲线左侧 [26] - 基本面景气会导致估值提升和指数上涨 形成微笑曲线右侧 [26] - 周期性不仅是消费行业特征 也存在于金融、能源、中小盘及港股等品种 [27] 投资注意事项 - 消费行业需在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至高估 [30][31] - 单个行业或主题品种波动较大 投资比例应控制在15%-20%以内 [32] 指数估值数据 - 消费50指数市盈率23.34 市净率3.66 ROE 15.68% [34] - 消费龙头指数市盈率23.91 市净率3.66 ROE 15.31% [34] - 可选消费指数市盈率23.49 市净率2.65 ROE 11.28% [34] - 恒生消费指数市盈率50.19 市净率2.74 [36]
港股科技板块本周表现亮眼,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本周净流入超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2:44
本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1%,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上涨3.6%,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上涨2.8%,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上涨1.5%,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下跌2.2%。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 日,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本周获超5亿元资金净流入,最新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 a 恒生科技指数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进入9月以后,A股进入整理期,波动逐步放大,而内外部资金对于港股的关注度 正在提高;后续一段时间港股对A股的优势正在凸显,对港股整体行情看多。 由港股上市公司中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市值 最大的30只股票组成,信息技术及可选消费行业 合计占比超90% ai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 | | 恒生港股 | 恒生科技 | 中证港股通 | 中证港股通 | 中证港股 通消费 | | --- | --- | --- | --- | --- | --- | | | 通新经济 指数 | 指数 | 医药卫生综 合指数 | 互联网指数 | 主題指数 | | 本周涨跌幅 | 3.6% | 5.1% | -2. 2% | 2.8% | 1.5% | | 指数漆动 市盘率 | 25.9倍 | 23. ...
招商证券国际:预计美国今年仍有两次降息 港股反弹后大幅波动
智通财经· 2025-09-19 02:49
美联储降息决策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1] - 此次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而非衰退式降息[1] - 预计10月底和12月底各降息25个基点[1] 美股投资策略 - 美股短期震荡但中长期趋势向上[1] - 推荐科技与成长股、有色、利率敏感型行业(地产链、可选消费)、顺周期行业(金融、工业)[1] 港股投资策略 - 港股反弹后大幅波动但弹性更大[1] - 中长期有显著上行空间[1] - 推荐AI及互联网、中小盘成长、有色、自下而上精选创新药、中美映射链条(家电、消费电子)[1] 宏观经济预测 - 上调美国今明后三年GDP增长预测[1] - 下调美国明后两年失业率预期[1]
中信证券:预计下半年港股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 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或享有市场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0:57
港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港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9%,盈利同比增长4.6%,净利润率同环比上行,ROE同比小幅下滑至5.2% [1] - 恒生科技指数盈利增速达11.2%,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及恒生国企指数 [1] - 107只有效彭博一致预期个股(占恒生综指市值56.5%)中,盈利超预期个股比例接近50%,非金融EBIT超预期个股占比近60% [1] 行业业绩分化特征 - 营收增速超10%的行业仅资讯科技与可选消费,盈利增速超10%的行业包括原材料、医疗保健、资讯科技与工业 [2] - 能源、地产建筑、公用事业与综合行业业绩压力显著,医疗保健与原材料净利润率及ROE同环比上行 [2] - 原材料板块受益能源价格下行及供给端扰动,工业工程业绩增速上行,农业产品持续磨底 [2] 防御板块与大金融表现 - 公用事业业绩显著下滑,电力企业面临需求不足与电价下行压力,电讯行业盈利维持5%增长 [3] - 必选消费盈利增速转正,饮料和啤酒企业拐点明显,牛奶企业压力仍存 [3] - 非银金融业绩高增,保险业受益分红险转型及投资端支撑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银行业净息差缩窄但维持低个位数增长 [3] 成长板块结构性亮点 - 科技行业受硬件与半导体驱动,消费电子需求支撑硬件板块,半导体产能满载,互联网企业增速放缓但仍高增 [4] - 医药行业中医保设备与服务稳健上行,生物科技制药进入业绩兑现期 [4] - 可选消费的家电、用品及媒体娱乐受益降本增效与AI赋能,业绩增速上行 [4] 全年业绩预期与下半年展望 - 恒生综指、恒生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全年营收及盈利预期均上修,仅恒生科技指数预期下修 [5] - 原材料、医疗保健与金融行业盈利预期上修最显著,消费、科技、公用事业与综合行业预期下修 [5]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港股业绩增速回暖,原材料、医药与科技维持高景气,地产建筑、必选消费、公用事业与能源有望迎来增速反弹 [5] 投资景气行业筛选 - 下半年高景气或预期上调的细分行业包括金属、商贸零售、制药、生物科技、半导体等 [6] - 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在流动性驱动的牛市中将持续获得市场关注 [6]
暴涨!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01:1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1.78%至26908.39点 逼近27000点关口 创四年多新高[2] - 恒生科技指数大涨4.22%至6334.24点 创近四年新高[2] - 恒生国企指数上涨2.24%至9596.77点[4] - 行业板块中半导体指数涨5.06% 电气指数涨4.87% 可选消费指数涨4.41%[4] - 概念板块中原高指数涨7.45% 在线教育指数涨6.66% 电力设备指数涨6.56%[4] - 港股ETF产品XL二南方恒科涨8.33% XL三南策略涨4.95% XL二南策略-U涨4.63%[4] 科技股表现 - 科技股全线上涨成为行情主要引擎 商汤和百度均涨超15%[2] - 阿里巴巴涨5.28% 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2] -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持续创阶段新高[2] 驱动因素分析 - 外部环境扰动降低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顺利 地缘政治风险降低[7] - 美联储9月预计降息25个基点 美元宽松预期支撑港股流动性[7] - AI业务加速发展 互联网公司自研算力芯片打消进展放缓担忧[7] - 港股估值处于全球重要市场指数洼地 具备投资性价比[8] - 港股聚集互联网龙头 创新药企和中概股等稀缺资产[8] - 港股升级上市制度 推出科企专线强化科技和创新药优势[8] 降息周期影响 - 美联储开启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标志新一轮宽松周期起点[10] - 港股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 能较A股更先获得资金流入[12] - 美元走弱将放大港股公司港币计价盈利 提升外资吸引力[12] - 历史降息后12个月内恒生指数均上涨 涨幅均值为31.7%[12] - 预防式降息比纾困式降息对大类资产更为利好[12] - 港股科技板块有望表现更高弹性[13] 投资机会领域 - 科技成长赛道代表弹性机会 包括互联网 科技硬件 新能源车行业[15] - 创新药产业链和互联网是港股特色优势板块[16] - 半导体 汽车及零部件 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历史表现亮眼[17] - 消费板块可作为长线资金搏反转机会的配置选择[17] - 新消费 AI科技 创新药是结构性机会主线[15] - 优质高股息标的具备长期配置机会[15]
深夜,中国资产爆发
财联社· 2025-09-18 00:23
美联储降息决策 - 美联储宣布2025年首次降息25个基点 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 [3] - 点阵图显示今年还将有两次各25个基点的降息 [3] - 鲍威尔称此次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属于预防性措施而非长期宽松周期的开始 [3] 经济状况与政策导向 - 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 通胀水平有所上升并依然处于高位 [3] - 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降温迹象 就业市场下行风险增加且略有疲软 [3] - 美联储政策重心从抑制通胀逐步转向更加关注充分就业目标 [3] - 美联储上调通胀预期 需在稳就业和控通胀之间寻找平衡 [3] 股票市场表现 - 道指涨260.42点(涨幅0.57%)报46018.32点 纳指跌72.63点(跌幅0.33%)报22261.33点 标普500指数跌6.41点(跌幅0.10%)报6600.35点 [4] - 标普500金融板块涨0.96% 能源板块涨0.28% 工业板块跌0.47% 信息技术/科技板块跌0.7% [4] - 银行业ETF涨1.10% 区域银行ETF涨1.19% 半导体ETF跌0.64% 科技行业ETF跌0.50% [4] 科技股表现 - 英伟达跌2.62% 亚马逊跌1.04% 谷歌A跌0.65% Meta跌0.42% [5] - 微软涨0.19% 苹果涨0.35% 特斯拉涨1.01% [5] 个股重大动态 - 网约车公司Lyft飙升13% 因谷歌旗下Waymo宣布明年携手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6] - 竞争对手优步下跌5% [6] - 人力资源云服务商Workday大涨7.25% 因激进投资者Elliott Management买入超20亿美元股份 [7] IPO与中概股表现 - 在线票务平台StubHub上市首日下跌逾6% [8]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85% [8] - 百度涨超11% 蔚来涨超6% 拼多多涨4.5% 阿里巴巴涨超2% 哔哩哔哩涨超2% 理想汽车涨超2% [8]
港股科技股集体走强,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港股通互联网ETF(513040)标的指数大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1:30
截至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2%,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上涨3.9%,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上涨 3.3%,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上涨2.1%,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0.1%。 银河证券指出,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外资对中国港股市场的配置呈现结构性偏好,主要集中在科技、金 融及部分消费与制造行业,尤其集中在科技股、医疗保健及生物技术方向。 进7:银行、型联网平台等进发销售机构建筑可地外应的所环联接备会。 注 1- 民共年产品、民管理的单位 100/年,托管药事!(65/年。 注4) 基金有限龄,技家族建情,详测基金法律文件及交易系,结算公司等相关业务服务。 | 港股新经济指数基本情况跟踪 | | | | | --- | --- | --- | --- | | (2025年9月17日) | | | | | 恒生新经济ETF | | | 513320 | | 跟踪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 | | | | | 该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属于 "新经济"行业中市值最大的 | 今日 | 该指数 | 该指数自2018年 | | 50只股票组成,主要包括信息 | 该指数涨跌 | 滚动市盈率 | 以来估值分位 | | 技术、可选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