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茶饮
icon
搜索文档
高考季,大家为“好彩头”花了多少钱?
贝壳财经· 2025-06-09 03:31
高考经济现象 - 高考期间谐音梗产品销量爆发 各种寓意"满分彩头"的商品销售火热 [3] - 长三角地区超过60%的中学采用谐音祈福活动 如"顶粽子"寓意"状元高中" [5] - 餐饮行业推出高考主题产品 肯德基推出"定胜糕" 麦当劳力推"麦满分"套餐并改为全天销售 [6][11] 服饰品牌营销策略 - Nike利用对钩商标推出"全对"主题T恤 成人款和大童款均售罄 [13][15] - 特步将X标志联想为"无限可能" Champion推出串标款式服装 [15][17] - 考生父母购买"旗开得胜"旗袍 成为考场外的显眼包 [5][22][25] 文具及衍生消费 - 孔庙祈福 金榜题名等主题文具销售火热 [17] - 准考证成为商家通行优惠券 手机厂商推出专项折扣 新茶饮品牌推出第二杯半价 [19] - 多地影院和游乐园实行"准考证半价"政策 [21] 社会联动效应 - 全社会为高考提供服务 包括交通管制 免费早餐 网约车优先接送等 [26][28] - 高楼大厦幕墙出现祝福字幕 体现集体信仰 [26] - 商家整活反映"知识改变命运"的集体信仰 [28]
行业首现零农残,喜茶“一根筋”死磕原料上游的背后
贝壳财经· 2025-06-09 01:31
喜茶供应链战略 - 公司通过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种植基地实现羽衣甘蓝零农残种植,该地区具备高原湖泊效应、三层水下森林灌溉水源及黑钙土改良型土壤等自然优势[1][11] - 采用高标准大棚、气象监测、生物防控技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菌剂)及有机肥精准施肥实现零农残目标,农残检测种类超800项且要求"未检出"[11][19] - 建立从基地到门店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包括溯源码(含基地编号、采摘日期)、真空预冷处理、气泡清洗及每日上午限时采摘(每棵采3-5片叶,叶片<30cm)[15][19][23] 羽衣甘蓝市场影响 - 公司2024年7月推出核心产品"羽衣纤体瓶"单月售出350万杯,带动国内羽衣甘蓝价格从2023年每斤几元涨至20-30元,市场占比从5%跃升至55%[7][10] - 推动羽衣甘蓝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主导,改变云南、山东等地原有分散种植模式,实现全国门店集中供应[10][11] - 引发行业跟风效应,使羽衣甘蓝从绿化植物转型为网红食材,拓展至新茶饮场景[6][10] 定制化种植布局 - 全国布局超万亩订单农业合作果园,覆盖辽宁至海南的桑葚、小台农芒、阳光玫瑰青提等水果产地[23] - 与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推出行业首款无抗无激素认证的源牧3.8牛乳[24] - 引入红菜头、苦瓜、高原牦牛乳、潮汕南姜等区域特色原料,其中牦牛乳产品"雪域·牦牛乳恰安莫"上市一周售罄[30][33]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创始人聂云宸提出"不做同质化产品"战略,通过上游原料品质升级(如零农残)和区域特色原料创新构建差异化[28][29] - 将供应链管理延伸至种植环节,从"定标准采购"转向"定制化种植",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价值闭环[15][25] - 通过超级植物茶品类开创(羽衣甘蓝、红菜头等)和自然健康原料升级强化品牌健康心智[14][30][33]
三大指数有所回调,港股市场6月再迎三支新股上市|港股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01:2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全周上涨2.16%至23792.54点,最高触及23950点,累计上涨超600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25%至5286.52点,国企指数上升2.34%至8629.75点 [1] - 汇丰私行预测恒生指数目标价为25830点,认为仍有上升空间 [1] 外资流向与投资偏好 - 外资持续流入港股市场,但规模未达历史峰值,配置空间较大 [1] - 外资主要关注人工智能板块及高息股 [1] - 国际投资者因美国政策不确定性转向中国资产,尤其关注2025年中国科技突破后的机会 [1] 新消费股动态 - 新消费股因"宅经济"红利及机构抱团买入大幅跑赢大盘,但近期估值过高 [2] - 未来两个月将迎基石投资者及大股东解禁,股价波动性或加剧 [2] - 古茗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165%,2024年营收87.91亿元(+14.5%),净利润14.93亿元(+36.2%) [4] 消费次新股表现 - 毛戈平调入港股通后累计涨超20%,上市以来涨幅达135% [5] - 蜜雪集团上市至今涨104%,全球门店超4.6万家,规模超越麦当劳和星巴克 [5] - 布鲁可股价创新高至175港元/股,上市至今涨幅约102% [5] 港股IPO市场 - 6月10日元光科技、新琪安、容大科技上市,元光科技获超额认购300倍以上 [3] - 元光科技运营"车来了"App,覆盖466个城市,用户2.984亿,月活2900万 [3] - 新琪安集资额超2.2亿港元,招股价18.9-20.9港元;容大科技招股价10-12港元 [3] 稳定币监管进展 -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设立发牌制度规范稳定币活动 [6] - 沙盒计划允许京东币链科技、圆币科技及渣打银行等联合发行稳定币 [6] - 众安在线因与圆币科技合作,5月23日至6月3日股价累计涨超86% [7] 本周财经焦点 - 6月9日公布中国5月PPI月率,10日公布M0/M1/M2货币供应年率及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 [8] - 周大福、衍汇亚洲、经济日报集团等将发布财报,月底进入财报季 [8]
价格暴涨的羽衣甘蓝背后: 新茶饮企业为何转向定制化种植
第一财经· 2025-06-07 11:29
行业趋势 - 羽衣甘蓝从西餐食材转变为新茶饮行业"顶流原料",已有超30款相关饮品上市 [1] - 新茶饮行业推动羽衣甘蓝消耗量提升,价格从2023年每斤个位数涨至20-30元 [1] - 行业规模扩张使头部品牌在供应链上游议价能力增强,深度参与种植标准制定和采收管理 [5] 公司战略 - 喜茶在云南石屏建立零农残羽衣甘蓝种植基地,利用高原湖泊效应和黑钙土改良型土壤提升品质 [3] - 采购模式从"定标准采购"转向"定制化种植",参与制定种植方案和原料标准 [4] - 在全国设立订单农业合作果园,覆盖桑葚、芒果、青提等品类 [4] 产品标准 - 羽衣甘蓝需通过超800项第三方农残检测,要求国标/欧标常用化学药物"未检出" [4] - 定制化标准包括:逐层采摘(每株3-5片叶/30cm长度/根茎<5cm)、真空预冷、气泡清洗、全流程溯源 [4] - 新茶饮对水果的酸甜比有独特需求,通过有机肥和农药管理实现差异化品质 [4] 供应链影响 - 定制化种植稳定了农户销量和价格,降低损耗与折价风险 [5] - 品牌方通过长期订单合同绑定大型优质果园,优化冷链物流等环节 [5] - 首次引入零农残新鲜果蔬原料,推动行业原料品质升级 [1][4]
《中国独角兽排行榜2025》出炉 书亦烧仙草实力上榜
财富在线· 2025-06-06 05:07
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8.46万亿元 [1] - 6家川企上榜,全部来自成都,包括书亦烧仙草、医联、准时达、威斯克生物、驹马物流、Fiture [1] - 独角兽企业以突破性技术或新颖商业模式被视为经济发展风向标 [1] 新茶饮行业现状 - 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689亿元 [1] - 行业在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赋能下加速迈向品质化、规模化扩张 [1] - 书亦烧仙草上榜反映市场对新茶饮行业的持续看好 [1] 书亦烧仙草发展路径 - 从2007年首家门店扩张至5200多家门店 [2] - 发展策略包括:锚定大单品、优化产品结构、构建供应链体系、完善运营管理 [2] - 供应链覆盖30+种植基地、29个仓储体系、200条冷链专线,实现闭环管理 [3] 书亦烧仙草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主打健康茶饮,推出白月光果茶系列、金桔柠檬水等热门产品 [3] - 创新养生饮品如双皮奶、桃胶莲子、阿胶系列受年轻人青睐 [3] - "橙漫山茶花"40小时热销100万杯,单店单日最高出杯超465杯 [3] - "杨梅"和"不老莓"系列上市2周销量均超100万杯 [3] 独角兽企业代表案例 - 中科宇航(估值160亿元)、星河动力(150亿元)为航天领域代表 [2] - 比亚迪半导体、沐曦集成、瀚博半导体估值均达100亿元 [2] - 医疗健康领域数坤、德晋医疗估值均为92亿元 [2] 书亦烧仙草核心竞争力 - 产品力、供应链与品牌搭建形成多维共振 [5] - 入选独角兽榜单体现18年行业深耕与未来潜力 [5]
霸王茶姬距离“东方星巴克”有多远?
财富FORTUNE· 2025-06-05 13: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3.9亿元,同比增长35.4% [1] - 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13.8%,但净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滑 [1] - 全球门店总数达6681家,其中海外门店169家 [1] - 过去三年营收规模分别为4.92亿(2022)、46.4亿(2023)、124.1亿(2024),显示增速明显放缓 [1] 经营战略与挑战 - 三大战略支柱:全球化布局、产品创新差异化、用户生态良性发展 [3] - 海外市场GMV达1.78亿元,同比增长85.3%,2025年Q1新增13家海外门店 [3] - 同店销售增长率出现下滑,反映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营压力 [2] - 计划2025年新开1000-1500家门店,重点布局海外市场 [6] 全球化进展 - 东南亚为出海首站,已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 [3] - 北美首店于5月11日在洛杉矶开业,计划建立美墨边境原料加工中心 [4] - 面临地缘政治和关税挑战,推进供应链本地化以降低成本 [4] 产品与研发 - 2024年茶拿铁系列贡献91% GMV,前三大单品占61% GMV [5] - 2025年Q1研发支出新增5360万元,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上涨62.1%至3.528亿元 [5] 资本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涨15.86%,市值达59.54亿美元 [4] - 上市后股价波动明显,5月13日跌破发行价28美元,6月初反弹9.93% [4] 品牌定位 - 目标成为"东方星巴克",塑造茶文化生活方式与社交符号 [5] - 需突破华人消费群体限制,适应海外市场口味偏好差异 [5]
外卖大战持续加码即时零售,顺丰同城端午全场景即配单量高增
端午消费市场表现 - 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 [1] - 即时配送成为消费热潮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推动多品类商家订单高峰 [1] 即时配送行业趋势 - 即时零售生活方式深入出游、宅家等场景,带动全品类增长 [1][7] - 外卖平台通过补贴和红包拓展即时零售消费场景和商品品类 [7] - 第三方即配服务商受益于平台活动,获得增长机遇 [7] 顺丰同城业务表现 - 餐饮和非餐全场景单量同步高增,饮品、快餐、商超百货、母婴、医药等品类同比增长显著 [1] - 独享专送单量同比去年增长数倍,蛋糕、鲜花品类增长显著 [1][2] - 饮品单量同比高增,服务新茶饮、咖啡品牌如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瑞幸咖啡 [7] - 与山姆会员商店、永辉超市等商超零售品牌合作,保障节日"到家"需求 [8] 细分品类配送服务 - 鲜花、蛋糕配送采用精细化流程,包括上提下拖、匀速行驶、喷水壶、保温袋等措施 [5] - 独享专送服务通过"一对一"专送提升配送速度、安全性和个性化体验 [5] - 提供行李帮取送、"代还汉服"等服务,满足游客需求 [8] 消费行为变化 - 年轻人热衷新式艾草花束和蛋糕等节日仪式感商品 [2] - 消费者选择"新鲜直送"和1对1急送方式订购节礼 [2] - 宅家过节趋势推动线上下单食材包粽子、订购快餐等需求 [8] - 民俗游兴起,汉服、赛龙舟等体验带动即时配送需求 [8]
电商平台新战事:新需求呼唤新供给
搜狐财经· 2025-06-04 07:14
中国消费格局变化 - 蜜雪冰城5元/杯产品年销量达90亿杯,年净利润44.5亿元,霸王茶姬20元/杯产品累计销量6亿杯,年净利润25.15亿元,显示不同价格带产品均有市场空间 [2] - 京东通过"品质"策略切入外卖市场,美团"拼好饭"吸引5000+餐饮品牌参与低价策略,反映消费渠道分化 [2] - 五一档电影总票房7.47亿元,《哪吒2》单部影片上映90天贡献6362万元且总票房破158亿元,说明内容质量驱动消费 [2] - 消费市场呈现分层特征:9.9元拼好饭与千元盲盒潮玩共存,低价蔬菜与有机保健品需求并行 [9] 电商平权效应 - 电商打破地域限制,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使下沉市场获得同等商品选择权,改善价格/质量/品种多样性 [5] -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从农业镇转型为家具电商集群,2020年形成1.62万家具电商+1300实体企业+136家物流网点的产业生态 [8] - 传统不包邮区(内蒙/新疆/西藏)线上购物需求激增,农村老人对厨房纸巾等商品存在价格敏感型需求 [9] 平台供给侧改革 - 抖音电商2024年前4月通过免佣等9项措施为商家节省成本超80亿元 [11] - 拼多多启动"千亿扶持"计划,包含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未来三年投入资源助推商家转型升级 [11] - 微信设立开放平台部及电商产品部,灰度测试"礼物"功能探索熟人推荐电商模式 [11] 商家案例实证 - 惠州女鞋产业带商家傅秋通过拼多多扶持将勃肯鞋营销成本降低30元/双,日订单达1700单,实现研发资源再投入 [14] - 拼多多商家肖友菊对脆蜜金桔实施独立包装+物流升级策略,打开高端礼盒市场 [19] - 蒙都牛肉干通过用户画像开发九成干/七成干等差异化产品,2024年平台销量增长300% [19] 电商发展历程 - 中国线上零售额从2006年仅占美国3%发展到超越美英总和,59%购物活动通过网络完成 [20] - 2000年代淘宝/京东实现商品线上化,2016年后拼多多通过社交+性价比开拓下沉市场 [20] - 当前电商面临场景碎片化挑战,需建立"需求感知-供给响应"新链路实现供需再平衡 [23] 行业进化逻辑 - 电商发展呈现螺旋式:从货品多样性(淘宝)→性价比(拼多多)→个性化(抖音/小红书) [23] - 新阶段电商核心任务是培育新质商家,生产高质价比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23] - 评判供给价值标准在于需求洞察能力与品类竞争优势,而非价格或品牌规模 [16]
多重因素加持 港股打新赚钱效应回升
证券日报· 2025-06-03 16:27
港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3日收盘,港股IPO首发募资总额达773.61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募资额占比53%成为年内新股募资王 [1] - 年内累计上市新股28只,首日破发率53.57%,但首日涨幅中位数达13.3%,显著高于港股通公司 [1] - 市场环境改善、优质企业供给(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股龙头赴港二次上市)、政策支持(如"科企专线")及投资者结构优化共同推动打新赚钱效应回升 [1] 新股超额认购与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120倍,冻资2800亿港元;恒瑞医药获454.85倍认购,冻资2200亿港元 [2] - 蜜雪集团融资申购倍数达5324倍(冻资1.84万亿港元),沪上阿姨获3616.83倍认购,反映新茶饮板块热度 [2] - 年内10只新股首日涨幅超20%,其中映恩生物首日涨116.7%(中签一手赚超1万港元),蜜雪集团首日涨43.21%(累计涨幅189.38%) [2] - A+H公司首日表现亮眼:宁德时代涨16.43%(中签赚4320港元)、吉宏股份涨39.06%、恒瑞医药涨25.2% [3] 当前IPO动态与制度变革 - 容大科技、新琪安、METALIGHT招股中,融资申购倍数分别达27倍、22.37倍、58.21倍 [3] - 港交所启用FINI平台,将新股结算周期从T+5缩短至T+2,减少资金冻结压力,推动蜜雪集团等超额认购 [4][5] - FINI实施后投资者仅需预缴可获配金额,禁止多户重复认购,但散户中签率仍普遍低于10% [5] 新股配售机制改革 - 港交所优化定价机制,要求至少50%发售股份分配给建簿配售部分,降低散户比例 [6] - 宁德时代公开认购仅7.5%(无回拨),恒瑞医药回拨比例21.5%(中签率10%),机构投资者主导国际配售 [6] - 机构投资者通过基石投资或建簿配售深度参与定价,提高效率并减少上市后股价波动 [7]
一季度继续领跑,霸王茶姬的「韧性」从何而来?
36氪· 2025-06-03 13:06
核心观点 - 公司25Q1业绩展现强劲增长韧性,全球门店总量达6681家(同比+63.6%),GMV 82.3亿元(同比+38.0%),营收33.9亿元(同比+35.4%),净利润6.8亿元(同比+13.8%)[2] - 增长驱动来自三方面:国内门店扩张(6512家,同比+63.2%)、会员生态优化(注册会员1.924亿,同比+109.6%)、海外市场扩容(GMV 1.8亿元,同比+85.3%)[6] - 轻资产加盟模式支撑高盈利质量,毛利率53.1%显著高于行业均值30%,净利率20%领先同业15%的平均水平[10][13]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增速降至6.4%),公司通过"原叶鲜奶茶"大单品战略+纯茶新品类创新应对内卷,并加速海外扩张(东南亚潜在开店空间1400家)[16][17][24] - 当前PE 15倍显著低于行业37倍均值,多家机构上调评级反映估值修复潜力[29] 财务表现 - 营收结构:加盟门店收入31.5亿元(同比+31.8%),自营门店收入2.43亿元(同比+107.7%)[5] - 盈利能力:经营利润8.2亿元(同比+16.3%),净利率20%同比下滑3.7个百分点,主因销售费用增长166%及海外扩张投入[9][12] - 现金流:净利润现金含量近60%,现金资产53.9亿元[9] - 成本控制:总成本费用25.7亿元连续两季度环比下降,自动化设备应用提升效率[10] 运营数据 - 单店效率:国内单店月均GMV 43.2万元(同比下滑),日均GMV 14399元仍显著高于行业6000元均值[12][13] - 用户增长:活跃会员4490万(同比+21.4%),新客占比创新高(轻因系列新客占比达历史第三)[6][19] - 同店表现:SSSG连续两季度负增长约20%,但统计口径严格(仅含开业13个月以上门店)[12] 产品战略 - 核心品类:坚持"大单品+精简SKU"策略,通过用户反馈驱动"原叶鲜奶茶"迭代升级[17] - 创新方向:推出轻因系列(解决咖啡因不耐受痛点)和CHAGEE NOW现萃纯茶系列,覆盖商务/学习等新场景[19] - 差异化优势:纯茶产品复购率更高,当前市场分散且标准化程度低,公司供应链经验可填补连锁空白[19][20] 海外扩张 - 现有布局:海外门店169家(同比+80%),马来西亚占90%,新加坡单店GMV达180万元(超国内均值)[6][22] - 新增市场:印尼首店首周注册用户超5000,洛杉矶首日销量破5000杯,验证欧美市场潜力[24] - 空间测算:东南亚理论开店空间1400家,较当前有7倍增长空间[24] 行业对比 - 经营指标:单店日出杯量837杯远超行业330杯均值,体现运营效率优势[13] - 竞争环境:新茶饮行业增速从双位数降至6.4%,供给端出清加速[16] - 估值水平:营收/利润增速领先但PE折价明显,反映市场对单店数据下滑的过度反应[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