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ST松发:签署4艘船舶建造合同
格隆汇· 2025-09-11 09:48
公司业务动态 - 下属公司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签署4艘船舶建造合同 合同金额合计约3-5亿美元 [1] - 签约船型为6000TEU集装箱船 具备装载量大、航速稳定、运营效率高等特点 [1] - 船舶设计兼顾航线适应性与装载灵活性 可高效适配全球主要港口装卸设备 [1] 行业技术特征 - 6000TEU集装箱船属国际主流中型集装箱运输船型 满足跨洋干线及区域支线多样化运输需求 [1] - 船型顺应国际最新集装箱船设计理念 满足航运市场对规模化、低碳化运输的需求 [1] - 恒力造船通过该订单体现船舶建造领域实力 [1]
*ST松发(603268.SH):签署4艘船舶建造合同
格隆汇APP· 2025-09-11 09:44
公司业务动态 - 下属公司恒力造船签署4艘船舶建造合同 合同金额合计约3-5亿美元 [1] - 签约船型为6000TEU集装箱船 属于国际主流中型集装箱运输船型 [1] - 该船型具备装载量大、航速稳定、运营效率高等特点 [1] 产品技术优势 - 船舶设计兼顾航线适应性与装载灵活性 可高效适配全球主要港口装卸设备 [1] - 满足跨洋干线及区域支线的多样化运输需求 [1] - 顺应国际最新集装箱船设计理念 满足航运市场对规模化、低碳化运输的需求 [1] 行业地位体现 - 本次签约充分体现恒力造船在船舶建造领域的实力 [1]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中国动力“买入”评级,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
格隆汇· 2025-09-11 07:0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93.35%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5.2% [1] 增长驱动因素 - 船舶行业保持增长势头 [1] - 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1]
浙商证券:维持中国动力“买入”评级,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
新浪财经· 2025-09-11 06: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3.35%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2% [1] - 新签合同金额339.19亿元,同比增长25.42% [1] - 手持合同金额627.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 [1] 业务驱动因素 - 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且合同结算大幅增加 [1] - 船用低速发动机价格增长带动毛利率提升 [1] - 船用机械板块销售规模扩大且交付订单增多 [1] - 公司通过成本工程管控三项费用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1]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公司为船用发动机领域龙头企业 [1] - 船舶行业保持增长势头 [1] - 公司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趋势 [1]
润邦股份(002483) - 002483润邦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5-09-11 06:18
业务布局与市场前景 - 船舶及海工装备是公司重要业务,受益于海洋油气开发和航运市场活跃,需求持续增长 [3]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海工船舶及特种运输船舶提供商 [3] - 通州湾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将扩充海洋工程装备、物料起重搬运装备、船舶及配套装备产能 [4] 硬件设施与技术优势 - 拥有专用船台且配备顶棚设计,可全天候作业保障生产进度 [3][4] - 具备高端不锈钢产品制造车间,满足特种船舶建造要求 [4] - 自2011年进入海工船舶领域,已积累丰富造船经验 [4] - 在集装箱港口起重机、移动式港口起重机等产品实现智能化技术应用 [4] - 已获得多个港口自动化设备及升级改造订单 [4] 发展战略与股东回报 - 物料起重搬运装备和船舶海工装备是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 [5] - 将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巩固散料装备、港口装备等领域市场龙头地位 [5] - 2024年度较以往进行了更多分红 [5] - 未来将在满足条件时进一步加大分红力度回馈投资者 [5]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2025年9月10日 [3] - 参与机构:东方证券自营 [3] - 接待人员: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谢贵兴等高管 [3] - 会议地点: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 [3]
21评论丨以扩内需和产能治理带动价格修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2:49
核心观点 - 8月物价数据呈现结构性分化 CPI同比下降但核心CPI连续回升 PPI同比降幅收窄 反映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信号 [1][2][3][4]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现 - 8月CPI同比下降0.4% 由平转降 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和食品价格低于季节性水平影响 [1]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 其中猪肉、鲜菜、鸡蛋等价格同比降幅均达两位数 [1] - 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0.9% 涨幅连续四个月扩大 显示国内消费需求稳健复苏 [2] - 服务类消费持续回暖 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价格涨幅稳步扩大 [2] - 升级类消费保持较高热度 金饰品、铂金饰品、家用器具等价格涨幅显著 [2] 工业生产者价格(PPI)表现 - PPI环比由降转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趋势 同比降幅显著收窄0.7个百分点 [3] - 煤炭、钢铁等传统原材料行业供需格局改善 价格环比由降转升 [3] - 高技术产业和绿色行业价格稳步上升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船舶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及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价格同比上涨 [3] -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拉动工艺美术、运动用球类、专项运动器材、乐器制造等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3] 结构性特征与政策影响 - 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 主要受原油等大宗能源产品价格下行影响 扣除能源因素后工业消费品价格实际上涨1.5% 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 [2] - 燃油小汽车等部分重要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出现收窄 反映提振消费政策与治理市场低价竞争共同作用 [2] - 当前价格数据呈现"传统领域供给优化、新兴领域需求扩张"的结构性特征 反映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4]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 企业无序竞争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市场秩序优化 促进工业品价格持续修复 [4]
核心CPI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反内卷”推动行业价格改善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10
CPI表现 - 8月CPI环比持平 同比下降0.4%[1]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 降幅较7月扩大2.7个百分点 其中猪肉价格降幅扩大6.6个百分点至16.1% 鲜菜价格降幅扩大7.6个百分点至15.2% 鸡蛋价格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至14.2%[10] -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5% 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6% 其中医疗服务价格上涨1.6% 教育服务价格上涨1.2%[10][11] 核心CPI趋势 - 核心CPI同比上涨0.9% 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 较7月提升0.1个百分点[3][11]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5% 涨幅较7月扩大0.3个百分点[11] - 价格上涨受三因素驱动:黄金饰品涨价 家电汽车行业停止价格战 文娱耐用消费品需求释放[11] PPI改善情况 - PPI环比由7月下降0.2%转为持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1][4] - PPI同比下降2.9% 降幅较7月收窄0.7个百分点 为3月以来首次收窄[1][5] - 煤炭加工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10.3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冶炼行业降幅收窄6.0个百分点 对PPI下拉影响减少0.50个百分点[7] 行业价格积极变化 - 新兴产业价格回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价格上涨1.1% 船舶制造价格上涨0.9% 通信设备制造价格上涨0.3%[7] - 新能源领域改善:光伏设备价格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价格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7] - 有色金属冶炼价格环比上涨0.2% 但涨幅较7月回落0.6个百分点[4] 政策影响分析 - 反内卷政策成效显现 企业无序竞争得到治理 重点行业产能调控有序开展[7][8] - 统一大市场战略推进贡献PPI降幅收窄幅度的70%以上[8] - 工信部强化行业治理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非理性竞争初步改善[9] 未来展望 - 预计9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3% 四季度有望收窄至2.0%以内[8] - 核心CPI增速有望在政策支撑下继续提高 9-12月CPI逐月走高概率增大[3] - 2025年下半年PPI增速或明显上涨 政策治理成为主要推动力[8]
中国动力(600482):业绩持续高增 船海主业景气持续 应用产业打开新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9-08 00:29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收276.51亿元 同比增长11.22% 归母净利润9.19亿元 同比增长93.35% 扣非净利润8.65亿元 同比增长106.39% [1] - 25Q2实现营收153.39亿元 同比增长13.97% 归母净利润5.24亿元 同比增长35.20% 环比增长32.37% 扣非净利润4.90亿元 同比增长34.13% [1][2] - 拟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现0.8161元 合计分红金额约1.84亿元 [1] 业务板块 - 柴油动力板块营收139.68亿元 同比增长27.25% 化学动力板块营收39.98亿元 同比增长3.92% 海工平台及船用机械营收35.35亿元 同比增长10.48% [2] - 主营业务收入274.79亿元 同比增长11.42% 船海产品生产交付数量保持快速增长 [2] - 核心子公司中船柴油机25H1实现营业收入144.63亿元 净利润13.98亿元 [4] 盈利能力 - 25H1主营业务毛利率达16.37% 同比提升4.80个百分点 25Q2毛利率达16.74% 环比提升0.56个百分点 [3] - 25Q2销售费用率0.53% 管理费用率3.52% 研发费用率5.98% 财务费用率-0.72% 环比分别降低0.36/1.42个百分点 提升2.22/降低0.17个百分点 [3] -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源于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扩大 高毛利船用低速发动机订单量价齐升 以及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3] 订单情况 - 25H1新签合同339.19亿元 同比增长25.42% 手持合同627.94亿元 较24年底增长7.24% [4] - 核心船厂手持订单排产至2028年 未来几年业绩确定性强 [4] - 船用低速柴油机交付台套数同比增长18% 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47% 中高速柴油机交付台套数同比增长35% 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32% [4] 战略发展 - 绿色转型成果显著 上半年交付大功率甲醇双燃料低速机及双燃料发动机等产品 [4] - 积极布局全球维保服务网络 具备核心动力系统/柴发/蓄电池及深海相关产品生产交付能力 [5] -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和31.1亿元 对应PE分别为23倍和17倍 [5]
每周股票复盘:*ST松发(603268)下属公司签2艘VLCC造船合同
搜狐财经· 2025-09-06 19:2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价52.13元,较上周53.53元下跌2.62% [1] - 本周最高价53.58元(9月1日),最低价48.95元(9月4日) [1] - 总市值506.07亿元,居家居用品板块第2/71名,两市A股第318/5152名 [1] 重大合同签署 - 下属恒力造船(大连)公司签署2艘30.6万吨VLCC建造合同 [2] - 交易对手为欧洲知名船东,合同金额合计约2-3亿美元 [2] - 支付货币为美元,2026年下半年相继交付 [2] 合同影响 - 系日常经营性合同,不构成关联交易,无需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 [2] - 预计对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提升中长期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 采用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仲裁解决争议 [2]
中国重工,正式退市!
凤凰网财经· 2025-09-06 13:42
中国重工退市与造船业整合 - 中国重工于9月5日终止上市 每股股价定格在5.10元[3] - 公司完成最后一笔换股交易后正式退出A股舞台[4] - 中国重工是承载中国船舶工业近20年改革历史的上市公司[4] 中国造船业发展历程 - 1999年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为南船和北船 形成竞争格局[7] - 分拆时中国造船完工量仅占全球5% 位于第三梯队[7] - 2009年中国重工上市 发行价7.38元/股 净募资143.4亿元[8] - 2010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超越韩国跃居全球第一[9] 行业整合与重组 - 2019年11月南北船战略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13] - 2024年9月中国船舶公布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预案[16] - 此次合并将诞生全球最大上市船企[17] - 2025年6月胡贤甫接任中国船舶董事长 负责操盘A股最大吸并案[18] 技术发展与市场地位 - 通过业务专业化分工与科研协同 在LNG船和大型邮轮等高端领域实现突破[14] - 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70%以上[15] - 在高端市场方面 中国船企手持LNG订单数仍不及韩国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18] 全球行业竞争格局 - 韩国HD现代决定合并旗下HD现代尾浦与HD现代重工[18] - 日本今治造船于6月26日宣布拟控股日本造船联合公司[18] - 全球造船业正经历合并浪潮[19] 历史意义与发展阶段 - 中国造船业从1999年"南北分治"到2025年"全球巨轮" 实现从追赶到超越[5] - 分治竞争模式加速了散货船、油船等领域的技术进步[7] - 公司因分治而生、借资本而兴、随整合而变、为产业升级而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