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

搜索文档
财险业上半年承保利润创新高 “新质”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9-18 18:00
上半年承保利润260亿元 根据中再产险的市场观察,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为4.2%,略低于去年同期。在严 监管政策下,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上半年这一趋势仍然延续。 数据显示,上半年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为96.6%,同比优化1.3个百分点,承保利润率增厚逾3个百分 点。财险业承保效益显著提升,承保利润达到26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承保盈利主体达到40多家, 首次超过半数,行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车险、非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均实现明显改善。其中,车险费用率有效管控,赔付、 费用结构进一步调整,费用率进一步降低,赔付率小幅上升。同时,中小财险公司的车险经营业绩与行 业偏差度进一步缩小。尽管非车险业务增速收窄,但"报行合一"有望规范业务经营并扭转承保亏损的局 面。 财险承保效益大幅改善的背后,离不开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于非 车险,监管部门要求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督促财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 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控应收保费风险,推进财险行业降本增效。 半年分出保费首超千亿元 中再产险数据显示,财产再保险市场连续多年稳定 ...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丰富破产制度工具箱 优化司法流程解退出难题
证券时报· 2025-09-18 17:58
施行18年后,企业破产法迎来首次"大修"。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9月8日首次提 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于近日全文公开,征求意见。破产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 制度,草案在现行企业破产法基础上,实质新增和修改160余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本次修订贯彻了现代化破产法理念,揭示破产法不单是程序法,还是市场经济退出基本法,以及防范 化解处置重大风险的重要制度工具。"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在接受证券 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李曙光看来,本次修订草案既回应了实践需求和风险挑战,补齐了现行制度短板;又顺应了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的破产法发展方向,为未来制度发展预留了接口。修订草案重点解决了运用破产程序意 愿低、破产程序执行难、金融机构等经营主体退出难等问题,并完善破产申请和受理、管理人、债务人 财产以及重整等制度,丰富了破产制度工具箱。 全面修改现行法律 破解实践难题 证券时报记者:本次修订草案新增和修改条款较多,您认为本次修订有哪些特点? 李曙光:关键是要做好行政处置与司法破产的衔接。在立法层面,正在制定的金融稳定法是防范、化 解、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
美联储降息冲击波
北京商报· 2025-09-18 16:40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决定将联邦基 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4.2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 降息后的再次降息。 据悉,此次政策调整的背后,是美联储平衡通胀与就业的现实考量。近期指标显示,美国上半年经济活 动增长放缓,就业增长放缓。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就业下行风险上升。尽管美国通胀率有所 上升,并维持在略高水平,但近几个月新增就业远低于预期让美联储终于采取降息措施。 今年首次降息 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25基点。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到4% —4.25%之间的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当前劳动力市场活力不足且略显疲软,降息旨在提振劳 动力市场。 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首次降息。9个月时间,也是一场关于通胀预期与经济数据的博弈。2025年上半 年,美联储历次议息会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之间不变,多名官员强调"在降 息之前,需要看到通胀进一步下降的证据"。到6月,美联储内部意见分歧明显,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 议纪要显示,19名官员中只 ...
「2025亚太母基金财富论坛」即将在悉尼盛大启幕:首批LP名单及议程重磅发布
FOFWEEKLY· 2025-09-18 09:56
全球资本对华投资趋势 - 外资持续加大对华战略性布局 多家国际机构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1] - 亚太私募股权并购交易活动呈现显著反弹 2025年亚太私募股权市场有望迎来交易热潮[1] -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和东南亚家族办公室等长期资本明显加大对中国科技制造 能源转型 消费升级等核心赛道的投入[1] - 美元基金重新审视中国资产 多家头部机构重启募资并完成新一轮关账 更多基金采取双币配置和产业纵深策略[1] 2025亚太母基金财富论坛概况 - 论坛以CapTech2025为主题 于2025年11月12日-1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2] - 汇聚全球商界领袖 政策制定者 顶级投资人和优质项目 在八大关键领域打造交流与合作平台[2] - 主办方为APFOF 协办方为FOFWEEKLY和Shiny Fund[4] 论坛重点投资领域 - 医疗健康 可再生能源 房地产与普惠金融 矿业与勘探 关键矿产[9] - 先进制造 科技创新包括AI和网络安全 食品与农业 教育科技 资本市场[9] 重要参会机构与代表 - 新南威尔士州工业与贸易部长Anoulack Chanthivong出席 负责制定州级工业政策和吸引投资[14][15] - 澳大利亚第一殖民地基金Colonial First State管理与托管资产规模约1496亿澳元 服务90.8万名成员 基金年收益达12.1%-17.6%[17] - 阿拉伯澳大利亚银行母公司Arab Bank全球资产约683亿美元 净利润约8.296亿美元 客户存款余额达343亿美元[19] - 澳大利亚安达保险提供财产与责任险及再保险解决方案 Vantage Private Equity管理规模达数亿至十亿级澳元[21] - 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Destination NSW年度项目规模与市场推广预算达千万澳元[23] - 澳大利亚国家人工智能中心NAIC获得数千万澳元拨款用于AI项目孵化和产业推广[25] - 澳大利亚商业委员会BCA成员企业合计年营业额与市值达数千亿澳元[27] - 澳大利亚出口委员会推动澳企出口与国际市场进入[29] -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管理数千家上市公司 数万亿澳元市值[30] - ION Analytics整合市场交易 融资与并购数据 支撑数千亿美元的交易决策[31] 拟邀外资机构 - 包括Goldman Sachs JP Morgan GIC Temasek 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等全球知名投资机构[33] - 涵盖私募股权 资产管理 养老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等多种类型机构投资者[33] 协办单位背景 - FOFWEEKLY覆盖近15万股权投资行业从业人员 服务数千家投资机构[38] - Shiny Fund发起设立多币种股权投资基金 投资布局涵盖私募股权 REITS和资本市场三大板块[39] - Shiny Fund通过母基金投资方式聚焦科技创新 TMT 医疗健康 智能制造 新消费与绿色经济等领域[39]
新华保险股价连续5天下跌累计跌幅7.8%,汇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7100股,浮亏损失3.5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7:18
股价表现 - 9月18日新华保险股价下跌1.71%至59.71元/股 成交额15.65亿元 换手率1.25% 总市值1862.68亿元 [1] - 股价连续5天下跌 区间累计跌幅达7.8% [1] 公司基本情况 -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28日 2011年12月16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12号新华保险大厦 [1] - 主营业务为人寿保险业务 收入构成为传统型保险59.47% 分红型保险35.37% 其他业务5.89% [1] 基金持仓情况 - 汇安价值蓝筹混合A(009750)二季度增持新华保险400股 持股数达710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65% 位列第四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规模1416.37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1.86% 近一年收益15.15% 成立以来亏损27.56% [2] - 基金经理蒋毅累计任职时间179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3553.44万元 [2] 持仓盈亏测算 - 9月18日单日浮亏约7384元 [2] - 连续5天下跌期间累计浮亏3.59万元 [2]
人身险营销员总数连续5年下降,“客户资源枯竭”成离开主因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04:20
9月16日,《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在深圳正式发布。 2024年全年,中国内地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同比增速从2023年的9.1%,上升到2024年的11.2%。 其中,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速从2023年的9.9%提升至2024年的13.3%。《白皮书》指出,就2024年中国保 险业保费收入而言,无论是规模还是同比增速,均保持在上升通道,稳中有进。 不过,在行业增长的大背景下,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人数却继续缩水。截至2024年年末,人身险公司 保险营销员人数降至264万人,连续5年下降,与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相比,缩水超七成。《白皮 书》指出,2024年末的264万人与2023年末的281万人相比,降幅明显收窄,呈现企稳态势。 根据《白皮书》,在性别比例上,2025年保险营销员群体仍以女性为主,并保持着"二八分布"的特征。 其中男性保险营销员占比为23.06%,女性保险营销员占比达76.94%。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23年以 来,男性比例连续第三年上升。 据了解,《白皮书》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和保险行销集团保险资讯研究发展 中心联合发布。报告基础数据 ...
前8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
经济日报· 2025-09-18 01:33
税收收入总体表现 - 1至8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 其中7月和8月增幅明显回升 [1] 分税种表现 - 国内增值税 国内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前8个月均保持正增长 [1] 分行业表现 - 制造业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30%且税收增幅在5%以上 [1] - 铁路 船舶 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增幅超过30% [1] - 资本市场服务业和保险业税收增幅均达两位数以上 [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增势良好 [1] - 金融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 [1] 分地区表现 - 东部地区税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上海 江苏 广东 浙江等经济大省增速较高 [1] 增长驱动因素 - 7月和8月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直接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及相关行业税收增长 [2] - 企业投资收益和股票分红增加 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收 [2] -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和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增强 [2]
9月18日投资早报|新华保险前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580.86亿元同比增长21%,品茗科技筹划重大事项股票停牌,华润三九拟以合计不超100亿元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
搜狐财经· 2025-09-18 00:49
隔夜行情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沪指涨0.37%至3876.34点 深证成指涨1.16%至13215.34点 创业板指涨1.95%至3147.34点 但个股跌多涨少 下跌个股超2700只 两市成交额2.38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53亿元 [1][5] - 港股高开高走 恒生指数涨1.78%或469.88点至26908.39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2.24%至9596.77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4.22%至6334.24点 刷新近四年新高 全日成交额3602.84亿港元 [1][5] - 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 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道指涨0.57%或260.42点至46018.32点 纳指跌0.33%或72.63点至22261.33点 标普500指数跌0.10%或6.41点至6600.35点 中国金龙指数大涨2.8% [1][5] 财政数据 - 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198亿元 同比增长0.3% 其中税收收入121085亿元同比微增0.02% 非税收入27113亿元同比增长1.5% [2][6]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268亿元同比下降1.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3930亿元同比增长1.8% [2][6] 消费政策 - 商务部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在全国选择约50个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 以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和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2][6] 香港金融市场改革 - 香港将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3][7] - 香港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3][7]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构建"三重安全保障"体系 [3][7] - 标准要求系统具备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并在驾驶员未及时响应报警时可控退出激活状态 [3][7]
一线调研看变化|养老“新支柱”扩面增效遇堵点 相关部门探索“默认投资”机制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00:15
"我每年都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12000元,目前买了1只基金、2只理财产品,都是正收益。"9月16日,家 住上海的黄女士近日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她就开始每年定存,既能抵 税,又能多一份养老保障。 黄女士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只是我国养老"新支柱"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 根本,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及商业养老金为支撑,我国多层次、多支柱 养老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积累养老金有更多选择。但上证报记者调研了解到,"新支柱"发 展中的覆盖面不足、缴存资金少等堵点仍待解决。 "新支柱"发展堵点待疏 此外,在基本养老保险托底的基础上,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及商业养老金等金融"新支柱"也逐渐发展 起来,成为未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养老生活的"钱袋子"。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合计投资运营规模约6.75万亿元,较2020年末 增长超九成;截至2024年11月底,36个城市(地区)超72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2024年商业养老 金业务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养老金融"百花齐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多层次、 ...
养老“新支柱”扩面增效遇堵点,相关部门探索“默认投资”机制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00:06
截至2024年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合计投资运营规模约6.75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超九 成;截至2024年11月底,36个城市(地区)超72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2024年商业养 老金业务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记者 何奎 "我每年都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12000元,目前买了1只基金、2只理财产品,都是正收益。"9月16日,家 住上海的黄女士近日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她就开始每年定存,既能抵 税,又能多一份养老保障。 黄女士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只是我国养老"新支柱"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 根本,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及商业养老金为支撑,我国多层次、多支柱 养老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积累养老金有更多选择。但上证报记者调研了解到,"新支柱"发 展中的覆盖面不足、缴存资金少等堵点仍待解决。 养老金融体系日益完善 "利用信贷、保险、债券等金融工具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是做好养老金融的题中之义。"上海交通大学上 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各类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养老金融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是 要帮助人民群众做好科学、合理的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