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信息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口令码分享为何纠纷频发︱法经兵言
第一财经· 2025-09-24 13:24
口令码分享纠纷频发,实际上也是平台之间的用户好友关系链数据之争。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 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若经营者以现金红包、虚拟奖品等利益作为奖励,引导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 包含特殊识别码的口令码,依特殊识别码关联分享者与接收者的身份信息,从而获取用户好友关系链。 在此过程中,没有进行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明确说明,则难以满足个人"充分知情"的标准。用户单纯 的口令码分享行为,也难以被认定为"自愿、明确"的个人信息授权。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在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数据意味着更了 解用户,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商业计划和研发方向的调整,其作用价值不容小觑。其中,口令码分享 纠纷频发,实际上也是平台之间的用户好友关系链数据之争。针对未经许可利用口令码分享来获取其他 经营者好友关系数据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学术界通过对绩效竞争、平台壁垒、用户授权等多个维度的 分析,各有结论,并就此产生了较大分歧。如何在数据的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找平衡,是数字经济时代数 据权益保护的重要课题。 口令码分享是否会获取好友关系链 在实践中 ...
江苏通报7款侵害用户权益APP 东海证券旗下应用登榜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8:58
东海证券官网显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常州证券")1993年成立于常州,是全国最早设 立的综合类券商之一。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10家创新试点券商之一。2015年,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 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代码:832970)。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8.56亿元,员工逾2000人,在全国拥 有19家分公司、60余家营业部,服务超百万客户。 (责任编辑:徐自立) 其中,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APP东海通(版本信息:5.2.1)所涉问题为违规收集个人信 息。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常州投资集团成员,位于江苏省 常州市,是一家以从事资本市场服务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85555.5556万人民币,实缴资本 159000万人民币。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4日讯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近期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5 年第7批)。近期,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省内金融理财、实用工具等类型的APP、 小程序进行检查,并通报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截至目前,尚有7款APP未完成整改,现予以通报。请相关单位于9月29日前完成整改并反馈,整 改落实不到位的,江 ...
接到宽带升级骚扰电话后,他起诉通信公司,获赔 500 元
扬子晚报网· 2025-09-24 03:08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曾接到过推销电话,对方不仅能叫出你的名字,甚至对你的消费习惯也了如指 掌。你是否也曾疑惑,这些电话从哪里来?这种行为是否合法?近日,宿迁市宿城法院审结了一起因营 销电话引发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纠纷案,依法判决通信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案情回顾:接到推销电话,以"个人信息泄露"为由起诉 原告是某通信公司的宽带用户。2024年3月,他接到一通自称是通信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宽带提速推销 电话。原告事后通过官方客服核实,得知该号码并非公司登记号码,也不是其工作人员所拨,而是承包 商员工的个人手机号码。 原告认为,对方清楚其手机号码、套餐内容及办理网点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只有通信公司掌握,于是 以"个人信息泄露"为由,将通信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5万元。 法院审理:通讯公司加密措施不完备,判决道歉+精神损害赔偿 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通信公司作为信息处理者,虽对客户信息进行了加密处理,但加密措施并 不完备,导致承包商工作人员擅自获取并使用原告信息拨打电话进行营销,属于未经同意处理个人信息 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私生活安宁)。 综上,宿城区人民法院依 ...
以案说险|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提醒您:保护个人信息 谨防网络诈骗陷阱
江南时报· 2025-09-23 07:09
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提醒您: 4.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 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1.妥善处置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对于已经废弃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例如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 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2.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 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小张接到法院的来电,通知其因50万元银行贷款逾期未还被起诉,需立即应诉,小张坚称从未办理过该 贷款。在庭审中,小张发现自己因参与商场"办卡送礼"活动时,被不法分子利用活动流程非法采集人脸 信息、身份证及手机号等敏感数据,由此遭遇"被贷款"。经查证,犯罪团伙通过掌握的个人信息,冒用 小张身份办理信用贷款并转移资金。 3.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 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风险小贴士: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就是保护钱袋子! ...
这3款金融APP 被通报侵害用户权益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14:10
监管行动 -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通报7款APP侵害用户权益并要求限期整改 [1] - 监管依据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 [1] - 专项检查针对金融理财和实用工具类APP及小程序 [1] 涉及企业 - 南京满堂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闪用花"被通报 [1] - 南京市乐在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旗下"小橙借款"被通报 [1] -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东海通"被通报 [1] 检查范围 - 检查覆盖江苏省内金融理财类APP [1] - 检查同时涵盖实用工具类APP [1] - 检查对象包括APP和小程序两种形式 [1]
网络安全宣传周|读懂《个人信息保护法》,给信息安全加道「法律防护墙」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21 05:36
▲戳蓝色字关注蓝色柳林财税室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数字 时代浪潮下,便利与风险共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让我们同心守好网络家园、共筑安全屏障。 今天我们来看: 读懂《个人信息保护法》,给信息安全加道「法律防护墙」 国家网 读懂《个人信息保护法》 给信息安全加道「法律防护墙」 哪些信息受到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 的、能够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类信 息(经隐藏个人身份处理后的信息 除外)。常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基本身份信息 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 生物识别信息 \ 指纹、人脸、虹膜等 敏感个人信息 \ 健康生理状态、行踪轨迹、金融账 户等 税务机关在税费征收管理、服务过程 中收集的您的个人信息,如身份信 息、纳税申报 数 据 、 缴 费 记 录 等,均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保 护范畴。 信息处理必须遵循五大原则 在收集、使用、存储个人信息过程 中,相关组织或机构必须严格遵循下 列原则: 合法正当必要诚信 不得欺骗、误导或强迫个人提供信 息,一切处理 ...
“Tims天好咖啡”等29款APP被通报
扬子晚报网· 2025-09-20 04:16
9月18日,工信部通报29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 | 29 | IIZI. 自 \1 \ | 不元ドロリコイツ | ×11 ±4, | 0.0.28 |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 --- | --- | --- | --- | --- | --- | | | 舰店 | 有限公司 | 程序 | | | 记者注意到,29款APP包括:甜果美甲、pstyle派斯造型、京体通、SIP Cafe咪咪咖啡、江门市中心医院、窝窝外卖、檀力寄存、骑乐时代、童虎旧衣服回 收、Tims天好咖啡、巨好租、西掌勺的小程序、新天地(301277)超市小程序、第一大药房医保购药小程序、索易养生小程序、桂芳推拿、筋斗云外卖 点餐、喜味到外卖、快哒校园|校内外卖、追尚外卖、途简单|行李寄存、订生日蛋糕同城配送-圣思町、金点驿充、松木山自行车俱乐部、心卓零食、果粉 之家手机专营店、猫知己、美佳辰、iKF官方旗舰店。 根据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依据《个人信息 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 ...
金融消保持续精细化 金融App安全管理加码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21:53
在金融消费者服务与保护工作持续强化的背景下,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 金融App的合规发展受到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款金融类App因为存在个人信息处理不当的情况被有关 部门通报。 9月初,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中互金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App自律检查 的通知》表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决定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App自律检 查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用户对移动金融App的困惑在于同意收集个人信息,但却不知道如何终止收集。 一位法律人士表示,当前法律框架内的保护手段主要是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以及赋予个人信息 主体权利,相关法定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处理个人信息前的告知和获取同意,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 规程,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响应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请求等。同时,法律也赋 予了个人信息主体知情、决定、查阅、复制、更正、删除、要求解释说明等权利,个人信息主体可随时 行使这些法定权利,以保护其个人合法权益。 记者注意到,在中互金协会第6期通报中,发现有App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 式 ...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以案说险:守护个人隐私,远离信息诈骗
齐鲁晚报· 2025-09-19 11:15
诈骗案例模式 -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投保人姓名、投保险种及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以降低受害者防备心 [2][3] - 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以保单升级和返还部分保费为诱饵骗取银行卡号及短信验证码 [2][3] - 受害者银行卡内5000元资金被盗刷 [2] 信息保护漏洞 - 个人投保信息通过非法途径被收集并用于诈骗活动 [2][3] - 该行为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涉嫌诈骗犯罪 [3] 行业防范措施 - 官方机构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索要银行卡验证码及密码等敏感信息 [4] - 接到业务来电需通过保单载明的官方客服电话或官方APP核实渠道真实性 [5] - 需妥善保管保单及身份证等资料并避免随意丢弃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
扫码点餐疯狂索权,为啥这么难改?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07:26
如今,扫码点餐确实省去了招手喊服务员的麻烦,不少人偏爱这种无需等待、自主选择的便捷方式。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点份米线需授权十几项权 限""喝杯奶茶先填手机号"等层出不穷的隐私困扰。事实上,商家宣称的"必要权限"中,绝大部分都并非完成点餐所必需。 此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的《扫码点餐狂要十几项手机权限,合理吗?》一文,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共鸣。事实上,这类问题早已被媒体多次曝光, 行业也发出自律呼吁,监管层面也曾点名批评——今年6月通报的64款问题应用中,喜茶、霸王茶姬、星巴克等品牌赫然在列,其小程序普遍存在2至4项 违规索权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曾明确指出,仅提供扫码点餐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与知情权,还对老年人等群体造成实际点餐障碍。 然而,尽管监管持续关注、消费者质疑不断,但扫码点餐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过度索取隐私该如何维权?这事儿 到底该谁管?到底该如何让扫码点餐回归便捷本质,而非成为"索权隐私工具"? 投诉易解决难 违规成本低成商家"护身符" 从消费者实际维权经历来看,经常遭遇"投诉易、解决难"。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即便对过度索权感到不满,也往往因过程繁琐而放弃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