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娱乐
icon
搜索文档
警惕“饭圈”乱象“假正义之名”(新媒视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3 22:20
行业监管动态 - 网信、广电等部门持续加大对文娱领域"饭圈"乱象的治理力度 针对拉踩引战、恶意攻击等行为依法查处 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1] - 中央网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将治理作为紧迫任务 多部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3] 行业乱象表现 - 部分"饭圈"群体行为变异升级 包括编造谣言、操纵传播路径、制造舆论压力试图"封杀"艺人 [1] - 极端粉丝炮制虚假举报信制造舆情事件 通过"控局式"流量操作使艺人失去工作机会 [1] - 有组织进行"转发打卡""举报打卡"等网络攻势 以规模化操作构建负面声量扰乱市场 [2] 行业影响分析 - 乱象严重扰乱网络秩序 挑战法治精神 损害社会公正 可能影响整个社会治理的规范运行 [2] - 部分"粉头"与自媒体营销号刻意煽动情绪挑起纷争 网络水军制造流量假象损害行业生态健康 [3] 行业治理方向 - 需重构文娱经济运行逻辑 规范明星艺人、经纪公司、社交平台和粉丝群体等多方主体行为 [3] - 需守住法治红线 抵制"饭圈"乱象 斩断"流量挟制"链条 促进行业理性有序发展 [4]
商务部: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俄外交部:俄美愿恢复经济等领域直接交流;特朗普政府将禁止非法移民子女参与学前教育项目|早报
第一财经· 2025-07-11 00:45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今日推荐】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2%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通知》明 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提高基 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此次调整是综合考虑物价变 动和职工工资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养老金调整比例。 商务部: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在10日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就中国政府是否已采取相关措施打击关键矿产 转运和走私行为作出回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锑和镓等战略矿产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管 制,对其实施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为坚决防止非法外流,今年5月,中国国家出口管制工作 协调机制办公室,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相关信息可在商务部网站查询。同时,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也充分考虑各国对上述战略矿产合理民用需求,依法依规对相关出口许可申请进 行审查,并批准合规申请。 俄外交部:俄美愿恢复经济等领域直接交流 ...
多地官宣:音乐节可在现场领结婚证|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0 04:01
特斯拉公司治理 - 分析师呼吁特斯拉董事会限制马斯克的政治参与,建议制定基本规则并明确其投入特斯拉运营的时间 [1] - 建议为马斯克提供新薪酬方案,将其投票权增至约25%,并成立委员会监督其政治活动 [1] 国家电网运营数据 - 国家电网上半年省间交易电量达5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 [2] - 特高压直流交易电量2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 [2] - 省间清洁能源交易电量35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 [2] 金融行业并购 - 法国巴黎银行集团完成对安盛投资管理的收购 [3] AI行业动态 - Manus公司对部分国内业务团队进行调整,中国区员工约120人 [4] - 飞书发布AI应用成熟度模型,分为M1至M4四个等级 [5] - 新西兰发布首个国家AI战略,预计到2038年可为GDP贡献760亿新西兰元 [9] 社交媒体与娱乐 - 周杰伦抖音账号0作品半天涨粉超500万 [7] -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内地总票房破3亿元 [16] 网络治理 - 北京清理超5000个假冒仿冒"韦东奕"账号 [11] - 6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849.6万件,环比增1.1% [13] 其他行业 - 多地推出音乐节现场结婚登记服务 [14][15] - 奇瑞新车宣传引发争议,智界产品总监发文道歉 [16]
早报 | 英伟达成首家市值达4万亿美元公司;周杰伦正式入驻抖音;官方通报女子称孕期摆烂上班;特朗普回应“爱泼斯坦案”
虎嗅APP· 2025-07-09 23:58
热点追踪 - 周杰伦入驻抖音新账号"周同學",无作品发布情况下已涨粉超40万 [2] - "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盘中涨幅超60%,抖音否认花费9位数签约传闻 [2] 宏观经济数据 - 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食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上涨0.5% [3] - 上半年CPI同比下降0.1%,6月环比下降0.1% [3] 科技行业 - 英伟达股价创历史新高至164.42美元,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年内涨幅22% [5] - 2024年英伟达股价累计上涨170%,2023年涨幅约240% [5] - 2026财年Q1收入440.6亿美元,同比增长69%超预期 [6] - 花旗上调英伟达2027/2028财年数据中心销售额预测5%/11%,因AI需求强劲 [6] - 苹果计划年内升级Vision Pro,改进处理器性能及佩戴舒适度,2027年或推轻量化版本 [19] 娱乐与传媒 - 英皇国际年度亏损48.4亿港元,166亿港元银行借贷逾期,旗下艺人容祖儿称对公司有信心 [17] - X平台CEO琳达·亚卡里诺宣布辞职 [15] 资本市场动态 - 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计划,未来12个月无主营业务调整或资产重组计划 [17][18] 国际事件 - 特朗普宣布对8国加征关税,税率20%-50%不等,8月1日生效 [21] - 以色列计划在加沙建"人道主义城"集中安置200万人口,初期容量60万人 [22][23] 行业政策 - 国家卫健委禁止"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因缺乏安全有效性证据 [20]
清凉经济带火夏日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7-09 21:51
清凉经济整体表现 -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带动"清凉经济"全面升温,消费市场呈现多个亮点 [1] - 防暑刚需产品如空调、防晒用品持续放量,体验型消费如夜间纳凉、避暑旅游不断升级迭代 [1]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要求提升,愿意为健康安全、环保节能及创新功能支付更高价格 [1] - 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涌现,电商平台与品牌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体验场景搭建带动消费增长 [1] - 碳酸饮料、冰淇淋成交量环比增长超75%,清凉眼罩销量环比增长超10倍 [1] - 消费者从关注降温饮食转向注重口味口感、运动场景和热量负担 [1] - 促销力度强、优惠幅度大的商品更受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青睐 [1] 旅游及体验型消费 - 避暑旅游热度攀升,呈现短途高频、长短结合特点 [2] - 夜间纳凉活动如夜市、啤酒节、音乐节密集推出,带动餐饮、娱乐消费增长 [2] - 体验型消费丰富了夏日生活,推动文旅、餐饮、娱乐等行业热度升高 [2] 行业影响 - "清凉经济"为消费市场带来强劲增长动力,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 - 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有望带火更多夏日专属消费场景 [2]
欠下166亿港元巨债!香港娱乐圈“大佬”遇大麻烦
新华网财经· 2025-07-09 12:00
英皇国际财务危机 - 英皇国际2024-2025财年总收入13.76亿港元 同比增长41.5% 但亏损从20.28亿港元增至48.4亿港元 增幅达138% [4] - 公司166亿港元银行借贷已逾期或违反条款 可能触发立即偿债要求 引发持续经营能力质疑 [4] - 消息导致英皇国际股价暴跌 英皇系个股几乎全线大跌 [5] 英皇集团业务表现 - 收入增加但利润下降主因投资地产公允价值亏损 以及香港商业租赁和写字楼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5] - 旗下艺人容祖儿回应财务危机 表示对公司充满信心 透露杨受成称"不是太大问题 会妥善处理" [5] - 集团业务涵盖娱乐 地产 钟表珠宝 金融及酒店等领域 旗下7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5] 市场反应 - "英皇欠下166亿港元巨债"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阅读量达763334 [3] - 英皇国际财务危机引发广泛关注 成为当日微博热搜第6位 [3]
166亿港元借贷逾期!英皇国际陷财务危机
证券时报· 2025-07-09 09:22
公司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底财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3.76亿港元(1,375,878千港元),同比上升41.5%(2024年为9.73亿港元)[1][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达47.43亿港元(4,743,204千港元),为连续第六年亏损,且创单年度最高亏损纪录[1][2][3] - 持续经营业务年度亏损23.21亿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24.22亿港元,非控股权益亏损0.98亿港元[3] - 亏损主因包括: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5.41亿港元、其他收益及亏损5.11亿港元、财务费用7.3亿港元[3]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危机 - 公司166.05亿港元银行借贷已逾期或违反贷款条款,被分类为流动负债,银行可能要求立即偿还[1][6] - 公司正与银行协商财务重组计划,拟通过出售投资物业(账面值未披露)及租金收入改善现金流[8] - 历史参考:1983年港元危机期间,公司曾因地产投资资不抵债被汇丰银行清盘,1986年通过借款重组恢复运营[8] 行业环境分析 - 香港地产市场:撤销楼市压抑措施及减息政策使一手住宅销售回暖,但整体复苏不明显,政府人才引进计划或刺激住房需求[3] - 零售市场:港元强势导致本地消费外流,内地访港旅客回升但消费信心疲弱,商业楼宇空置率高企[4] 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 - 母公司英皇集团由杨受成控制,业务横跨娱乐、地产、钟表珠宝、金融及酒店,旗下7家港股上市公司[5] - 娱乐板块知名资产包括英皇娱乐(签约艺人谢霆锋、容祖儿等)及电影出品业务[5] 管理层应对与市场反应 - 公司强调资产基础雄厚、银行关系稳固,对达成重组协议有信心[8] - 旗下艺人容祖儿公开表态支持,称杨受成已沟通危机处理方案[8]
166亿港元借贷逾期!英皇国际陷财务危机
证券时报· 2025-07-09 09:16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营业收入13.76亿港元(1,375,878千港元),同比增加41.5%(2024年为9.73亿港元)[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7.43亿港元(4,743,204千港元),同比扩大131.7%(2024年亏损20.47亿港元)[2][6] - 连续6年累计亏损138.12亿港元,2025财年为亏损最严重年度[4][5] - 核心亏损来自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15.41亿港元)及财务费用(-7.30亿港元)[6] 财务危机 - 166.05亿港元银行借贷已逾期或违反贷款条款,被列为流动负债[3][10] - 银行可能要求立即偿还逾期贷款,公司正与银行协商财务重组计划[10][11] - 计划通过出售投资物业(账面价值未披露)及控制成本改善流动性[11] 行业背景 - 香港地产市场未明显复苏,住宅销售仅小幅回暖[7] - 政府人才引进政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或刺激住房需求[7] 公司背景 - 母公司英皇集团涉足娱乐/地产/金融等7大领域,拥有7家港股上市公司[8] - 娱乐板块知名艺人包括谢霆锋/容祖儿,参与多部华语电影制作[9] - 1983年曾因地产投资失败被汇丰清盘,1986年重新收购资产扩张[12] 市场反应 - 旗下艺人容祖儿公开表态支持,称杨受成承诺妥善处理危机[13] - 公司强调资产基础雄厚及银行关系稳固,对重组计划有信心[11]
欠下166亿港元巨债!香港娱乐圈“大佬”遇大麻烦
第一财经· 2025-07-09 06:10
英皇国际财务危机 - 公司旗下英皇国际2024-2025财年总收入13.76亿港元 同比增长41.5% 但亏损从20.28亿港元扩大至48.4亿港元 增幅达138% [2] - 截至3月底 公司有166亿港元银行借贷逾期或违反条款 可能触发立即偿债要求 引发持续经营能力质疑 [2] - 消息导致英皇国际股价暴跌 英皇系个股几乎全线大跌 [3] 亏损原因分析 - 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主因投资地产公允价值亏损 叠加香港商业租赁及写字楼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3] - 公司旗下艺人容祖儿公开回应 称对管理层处理危机能力有信心 并透露杨受成表示问题可控 [3] 集团业务结构 - 英皇集团业务涵盖娱乐 地产 钟表珠宝 金融及酒店等领域 [3] - 旗下共有7家港交所上市公司 包括英皇国际 英皇钟表珠宝 英皇资本 英皇文化产业 英皇娱乐酒店 新传企划 欧化国际 [3] 市场反应 - "英皇欠下166亿港元巨债"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广泛关注 [1]
美银中国股市三季度策略:保持防御姿态,继续看好互联网和金融
智通财经· 2025-07-08 15:09
股票策略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跑赢全球 但第二季度呈横盘震荡态势 [2] - 投资者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担忧减轻 更关注自下而上的个股动态 对中小盘股感兴趣 [2] - 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好转 但短期因盈利风险和估值缺乏吸引力持中性/谨慎态度 [2] - 避开高度依赖政策刺激或出口的行业 偏好盈利势头更佳的行业 [2]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MSCI中国指数上涨15% 第二季度仅微涨0.7% [3] - 第二季度落后于全球指数(纳斯达克+17.7% 日经225+18.1% 欧洲斯托克50+9.9%) [3] - 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11.4倍 接近长期平均水平 [3] - 医疗保健(+11.5%) 金融(+11.1%) 信息技术(+9.5%)表现最佳 [3] - 非必需消费品(-11.2%) 房地产(-3.1%) 必需消费品(-1.6%)表现落后 [3] 宏观经济 - 信贷增速从2024年8.0%升至2025年5月8.7% 但贷款增速从7.0%降至6.7% [4] - 房地产市场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回暖 但第二季度再次下滑 [4] - 5月贸易 工业利润 PPI和固定资产投资显现疲软迹象 [4] - 5月基准利率下调10个基点 [4] 行业偏好 - 看好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行业 如互联网和金融 [5] - 第二季度互联网行业内部表现分化 娱乐板块跑赢电子商务 [5] - 银行和券商因提供相对更好的下行保护被纳入前10名榜单 [6] - 上调科技硬件评级 继续看好黄金板块 [7] - 白酒板块因监管打击带来的盈利风险被下调至减持名单 [8] - 对房地产 公用事业和煤炭板块持谨慎态度 [8] - 减持部分估值过高的信息技术板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