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瑞士百达:多个因素带动中资股估值重估 看好中资科技股
智通财经· 2025-09-23 07:49
中美科技竞争格局 - 美国收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 中国发展科技自给自足战略 华为 阿里巴巴 百度等公司自研芯片 [1] - 未来将形成两个独立的科技生态系统 中美可能迫使其他国家选择阵营 [1] - 中国在人工智能 半导体 生物科技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高增长行业具备发展潜力 [1] 中国股市结构性变化 - 科技股在中国股票指数中的权重持续提升 人工智能和科技应用正渗透至多个行业 [1] - 生物科技公司与跨国制造巨头开展合作 中国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1] - 未来中资股指数将不再由银行和地产股主导 转变为完全不同的市场结构 [1] 科技行业盈利前景 - 美国科技企业利润率达20.3% 显著高于标普500指数(除金融和科技股)7.2%的水平 [1] - 中资科技股利润率预计将远高于其他行业 人工智能应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力 [1] - 未来十年亚洲(日本除外)股市实际回报率可能提高近3个百分点 [1] 股市驱动因素分析 - 当前股市上涨与宏观基本面关联度较低 企业盈利预测尚未上调 经济增长仍显乏力 [2] - 政策支持承诺是主要推动力 市场预期经济放缓时将出台更多刺激措施 [2] - 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双方有望达成协议 预计不会恢复100%关税 [2] 资金流向与估值变化 - 风险溢价下降 人民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人工智能主题推动科技股上涨 [2] - 多重因素促使中资股获得估值重估 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回升 [2] - 熟悉中国市场的投资者率先回归 欧美投资者参与度仍较低但可能随涨势持续而回流 [2]
阿里,独投上海独角兽 | 融资周报(2025年第35期)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33
2.融资企业动态 9月2日,天泽云泰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纳米粒递送技术平台已成功达成4项对外技术授权合作; 9月15日,零数科技携手贵旅集团共建旅游可信数据空间; 1.一周融资概述 本周上海共发生19起融资,张江有4起,临港有1起。 从融资轮次来看,本周上海融资A轮最多,有10起,占总融资事件数50%;其次是天使轮和B轮,各有3起。 9月15日,合见工软数字仿真器UVS荣获"中国芯"第二届EDA专项产品革新奖。 01 融资综述 加冕研究院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本周(9.15 – 9.21),上海企业共发生19起融资事件,其中有2起披露了融资金额,合计金额约8亿元。本期较上期 (23起)少4起融资事件。 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本周上海共有8个区发生融资事件。其中,浦东新区融资事件数量位居首位,共计6起;其次是闵行区,有5起。 热门融资速览 合见工软完成超5亿元A+轮融资 9月17日,合见工软完成超5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新基金独家投资。 加冕观点: 合见工软成立于张江,是一家高性能EDA提供商。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覆盖数字EDA工具、国内外先进工艺关键IP以及先进系统级和封装工具的 国产EDA企业 ...
新加坡首批Robotaxi上路 文远知行助力Grab推出Ai.R自动驾驶出行项目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03:45
项目初期,每辆Ai.R自动驾驶车辆将配备一名经专业培训的Grab安全员。这些安全员均由资深Grab网约 车及出租车司机转型而来,拥有良好的安全驾驶记录和乘客评分。今年8月份起,文远知行与Grab Academy联合开展了安全员相关培训。 文远知行CFO兼国际负责人李璇表示:"Robotaxi GXR首次在新加坡和东南亚部署,是该区域城市交通 发展的一项重要里程碑,也为文远知行GXR在更多区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铺平了道路。文远知行 将让自动驾驶车辆与公共交通网络相融合,为新加坡居民提供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9月22日,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Nasdaq: WRD)宣布,东 南亚超级应用Grab与其合作将在新加坡推出Grab首个面向消费者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Ai.R (Autonomously Intelligent Ride)项目。 Ai.R项目由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选定,将是新加坡首次在居民区开展自动驾驶接驳服务,将 在榜鹅(Punggol)沿两条指定路线为居民提供服务。Ai.R是唯一入选在榜鹅服务两条路线的自动驾驶 接驳项目,初期将投入11辆自动驾驶车辆。 ...
同心聚力促“质”变——江浙沪民营经济发展一线调研
新华网· 2025-09-23 03:36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同心聚力促"质"变——江浙沪民营经济发展一线调研 新华社记者董博婷、王辰阳 产业链协同创新日趋紧密,跨行业技术融合持续深化;智能技术赋能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国际 竞争力不断彰显;传统产业在消费端焕发新生机,个性化制造与数字化应用深度融合……江浙沪大地 上,民营经济正涌动着提质增效、创新突围的热潮。 创新驱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统战部走进民企看"质"变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走访一批 代表性民营企业,探寻各地如何以政策赋能与市场创新双轮驱动,有效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高 质量发展。 优化环境,赋能企业健康发展 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125家企业提供的148项优质产品与服务登陆"苏州民营企业家之 家",依托供应链沙龙等品牌活动,持续推动企业间供需精准对接与跨界融合。 作为人工智能语音语言领域的领先企业,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融入这一平台,与多家跨行 业企业就技术融合与场景协同展开深度合作。 思必驰副总裁李春梅表示,通过政府打造的服务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对接算力、人才和应用场景 等资源,是政策链赋能民营企业质变提升的缩影。 从打造平台促使 ...
地平线机器人 _对HSD大规模部署的前景更为乐观,重申买入_ (买入)
2025-09-23 02:3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 公司为地平线机器人(股票代码:9660 HK)[1][13][44]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和端侧AI的SoC(系统级芯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专注于乘用车市场[13][44]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累计获得310个以上的车型定点[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对公司的Horizon SuperDrive(HSD)L2+自动驾驶方案大规模部署前景更为乐观 将其2026-2028年收入预测上调了32%至17%[1][21] * 上调预测的主要依据包括:1)HSD试乘体验活动获得积极反馈 在复杂城区道路表现与“经验丰富的司机”无异 时延已提高至150毫秒 接管率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15];2)公司与Robotaxi厂商哈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其L4级解决方案提供J6P芯片、HSD算法及域控制器平台技术底座[3][16];3)中国政府(工信部等八部委)发文明确推进L3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3][17] * 公司2025-2027年的收入复合增速预计为69% 比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高37个百分点[1][28] * 尽管公司股价在过去一个月已累计上涨42% 但其当前股价对应20倍2026年市销率(PS) 较主要可比对手高30%左右 鉴于其更高的增长预期 估值仍被认为较有吸引力[1][28] **财务数据与预测**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3.84亿元[7][41]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15亿元/67.78亿元/114.31亿元[7][41]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经常性净亏损(UBS调整后)分别为27.90亿元/10.27亿元/实现盈利10.63亿元[5][25]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UBS稀释后)分别为-0.21元/-0.07元/0.08元[5][7] * 公司2024年综合毛利率为77% 但较高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的132%)导致息税前亏损23.62亿元[14] * 预测2027年息税前利润率将转正为3.7% 2029年达到22.1%[7][11] **业务细分与增长驱动** * 公司收入分为产品解决方案、授权和服务、非汽车解决方案三大类[41] * 汽车解决方案(包括硬件和IP授权)是核心 预计其收入到2029年将达到217亿元 对应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6%[9] * 非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包括消费类AIoT产品、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受益于端侧AI需求增长 预计2024-2028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03% 2028年收入达12亿元[10] * 高阶智驾方案HSD是关键增长点 预计其收入在2029年达到108亿元 占汽车解决方案收入的约60%[21] **风险与估值** * 目标价基于DCF模型(WACC=9.5%)计算 上调至13.20港元 对应24倍2026年PS 维持买入评级[1][4][26] * 下行风险包括订单不及预期、电动车销量放缓、行业竞争加剧[45] * 提供了乐观(20.00港元)、基准(13.20港元)、悲观(5.00港元)三种情景分析 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包括产品解决方案收入增速、非汽车收入规模及毛利率[12][37][38][39][40] **其他重要信息** * 中国政府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目标2025年汽车发货量达323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1550万辆) 并推进智能网联技术应用 包括有条件批准L3级智能网联汽车(ICVs)试点[18] * 主要中国汽车主机厂(如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长城、广汽、上汽)均在积极推动各自智能驾驶方案的升级和搭载[19][20] * 公司当前股价为10.45港元(2025年9月17日) 市值约为1450亿港元(187亿美元)[5]
“芯”火相传 蓝箭电子匠心不已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00:14
佳都科技战略与业务 - 公司实施"All in AI"战略 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通过AI赋能行业实现商业化变现 [2][4]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4年达2.33亿元 累计投入33.51亿元 获得专利授权41项 申请83项 [7][9] - 操作系统"龙湖"具备五大技术特点 包括统一接口模型和分布式总线 支持交通与轨道交通创新应用 [4][11] - 海外业务成为新增量 以中国香港为基地构建"技术输出+生态共建"出海模式 在东南亚设立区域总部 [5][7]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19亿元 同比增长65.22% 净利润1.36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1]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进展 - 自动驾驶安全运营超2200天 在11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测试及运营 覆盖Robotaxi和自动驾驶小巴等产品 [8][9] - 平台化战略"WeRide One"支持L2至L4级自动驾驶 涵盖AI模型和模块化硬件解决方案 [8][9] - 2024年8月在比利时鲁汶市部署小巴 9月在广州核心城区开展Robotaxi商业化运营 同期在新加坡测试 [8] - 与沙特运输总局和Uber合作 在利雅得启动Robotaxi试运营 并拓展至阿联酋多个城市 [8][9] - 公司拥有行业通用数据和高质量可信数据优势 支撑AI大模型在实战中进化 [4][9] 蓝箭电子发展历程与转型 - 从佛山无线电四厂发展而来 厂房面积超8万平方米 年生产能力从60万只提升至200亿只 [2][15] - 1990年代重组业务 关停软磁盘驱动器等亏损生产线 聚焦三极管封装 单个晶体管售价超1元 [2][16][17] - 1998年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23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18] - 当前面临产品价格下行和成本上升压力 约80-90%产品存在可替代选项 [12][13][19] - 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研发中心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配备封装研究实验室 [6][19] 半导体行业趋势 - 行业存在五年大周期和两年小周期 技术迭代推动应用场景爆发 [6][21] - 智能汽车、AI终端设备和机器人等新场景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6][21] - 封装测试企业承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客户降价压力 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19] - 企业需通过持续创新应对周期波动 聚焦核心业务获取合理利润 [6][20][21]
FlowDrive:一个具备软硬约束的可解释端到端框架(上交&博世)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22 23:34
核心观点 - 提出FlowDrive自动驾驶框架 在BEV空间中引入基于能量的流场表示 显式编码风险势场与车道吸引力场 实现安全可解释的轨迹规划[2][7] - 采用任务解耦设计 分离运动意图预测与轨迹生成过程 减少梯度冲突与特征干扰[6][9] - 在NAVSIM v2基准测试中EPDMS评分达86.3 超越现有SOTA方法0.3分 在安全性与规划质量方面表现最优[3][40] 技术架构创新 - 风险势场通过高斯函数建模障碍物排斥力 计算公式为$$U_{risk}(u,v)=\sum_{i}\eta\exp\Biggl{(}-\frac{\left\|(u,v)-(u_{i},v_{i})\right\|^{2}}{2\sigma^{2}}\Biggr{)}$$[20] - 车道吸引力场结合横向距离与纵向弧长 计算公式为$$U_{lane}(u,v)=\frac{1}{2}k_{lat}d(u,v)^{2}+k_{lon}(L-s(u,v))$$[20] - 流感知锚定轨迹优化模块通过Transformer动态调整初始轨迹 使其与能量极小值区域对齐[7][22] - 运动解耦生成规划器采用条件扩散框架 使用两组门控查询分离意图预测与轨迹去噪任务[28] 实验性能表现 - 使用ResNet-34骨干网络时EPDMS达84.9分 超越DiffusionDrive的84.2分和DriveSuprim的83.1分[40] - 采用V2-99骨干网络后EPDMS提升至86.3分 较最优基准方法提升0.3分[40] - 在DAC(97.4)、DDC(99.6)、TTC(97.9)等安全指标上显著领先[40] - 多模态设置下(图像+激光雷达)性能与TransFuser、DiffusionDrive相当或更优[41] 消融实验验证 - 移除流场学习模块导致EPDMS从86.3降至85.8[43][47] - 禁用自适应锚定优化使EPDMS下降0.4分[43][47] - 取消运动解耦设计导致性能降低0.2分[43][47] - 流场参数最优配置为$$k_{lat}=10.0$$, $$k_{lon}=1.0$$, $$\eta=1.0$$, $$\sigma=10.0$$[43] 行业技术背景 - 端到端自动驾驶成为主流范式 基于BEV的方法可分为回归式(如UniAD、VAD)与生成式(如GenAD、DiffusionPlanner)两类[10][11] - 流场表示在机器人领域早有应用 但此前未有效整合进端到端自动驾驶框架[12] - 多任务学习采用MoE、MMoE等门控机制 但现有方法存在特征纠缠问题[13]
“芯”稳致远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 佳都科技、文远知行、蓝箭电子三家公司通过聚焦核心技术研发、战略创新和国际化布局,在各自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体现"芯稳致远"的发展理念 [9][10][16][22] 佳都科技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实施"All in AI"战略,聚焦智能交通领域,构建以"交通佳鸿"操作系统和"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为核心的双核驱动技术体系 [9][10][11] - 2024年研发投入2.43亿元,累计申请专利89项,获得授权41项,软件著作权58项 [12] - 大模型技术已在10余个城市智能交通项目部署,覆盖46座城市、100多条线路、2200余座地铁站 [11] - 海外业务成为新增长点,以香港为基地构建"技术输出+生态共建"出海模式,计划发行H股并设立东南亚区域总部 [13][14] 佳都科技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19亿元,同比增长65.22%,净利润1.35亿元(同比扭亏),扣非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323.98% [15] 蓝箭电子发展历程 - 从佛山市无线电四厂转型为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厂房面积从10亩扩大到超8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从50万只提升至200亿只 [16] - 1998年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完成创业板上市 [19] 蓝箭电子创新战略 - 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研发中心,配备半导体封装研究实验室及可靠性分析实验室 [20] - 从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及工业应用领域转型,以珠三角为核心拓展华东及海外市场 [21] - 坚持不参与低价竞争,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应对行业"上挤下压"的盈利压力 [20][21] 文远知行技术实力 - 拥有全球11个国家30个城市自动驾驶运营经验,安全运营超2200天,获得7个国家自动驾驶牌照 [22]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33.51亿元(4.43亿/7.59亿/10.58亿/10.91亿) [22] - 推出"WeRide One"通用技术平台,实现L2-L4级自动驾驶产品全覆盖,包括Robotaxi、Robobus等5条产品线 [23][24] 文远知行商业化进展 - 2025年5月25日至6月8日为法国网球公开赛提供L4级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8] - 2025年9月在比利时鲁汶、新加坡、沙特利雅得等地落地Robotaxi及Robobus项目 [23] - 与英伟达、博世、雷诺、广汽等产业链企业建立OEM合作,强化生态协同 [25]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佳都科技以香港为跳板拓展东南亚及欧洲市场,与西门子等技术协同 [14] - 文远知行针对欧洲老龄化需求推Robobus,在中东与Uber合作拓展Robotaxi,在东南亚聚焦环卫及公共交通 [24] - 蓝箭电子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拓展,探索与国际客户合作 [21]
道指开盘跌0.3%,标普500跌0.3%,纳指跌0.1%
新浪财经· 2025-09-22 13:38
来源:滚动播报 减肥药制造商Metsera飙升 58.9%,该公司宣布将被辉瑞以 49 亿美元现金收购,辉瑞涨1.0%。经纪业巨 头Compass计划以 16 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购竞争对手Anywhere公司,Anywhere涨55.5%,而Compass下 跌7.9%。Sarepta Therapeutics涨6.8%,BMO将这家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评级上调至 "跑赢大盘",并预测 其股价将翻倍以上。文远知行涨2.3%,将在新加坡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
英国自动驾驶公司Wayve确认:英伟达将在新一轮融资中投资36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9-22 13:26
此次英伟达的投资意向,若最终落地,将成为Wayve历史上最大单笔融资之一。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轮融资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Wayve的估值有 望突破70亿美元。 事实上,这已不是Wayve首次获得英伟达注资,资料显示,2024年5月,英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宣布完成10.5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软银集团 ("软银")领投,新投资者英伟达和现有投资者微软跟投。 近年来,Wayve已获得微软、Meta、 Eclipse Ventures等多家顶级机构的投资。此次英伟达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其在AI芯片、算力基础设施与全球产业链中 的协同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英伟达此次出手,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其"AI+交通"战略的重要落子。随着全球自动驾驶竞争进入"深水区",拥有强大AI能力与数据 闭环能力的公司,将在下一阶段占据主导地位。 Wayve目前已在伦敦、旧金山等地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扩大至更多国际市场。此次融资完成后,Wayve将加快其AI驾驶系统的商业化部 署,并探索与汽车制造商、物流平台及城市交通管理者的深度合作。 9月22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英国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Wayve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