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博弈

搜索文档
中国拒购美国大豆,美国土安全部: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要继续收
搜狐财经· 2025-09-29 01:15
9月,美国农民仍然没有接到来自中国的大豆订单,这直接让美国农民愁眉莫展。而就在农民们焦头烂 额时,美国国土安全部却冷冷地放话:哪怕政府停摆,关税也照收不误。 一个要糊口,一个要强硬,矛盾冲突一触即发。贸易不是一锤子买卖,尤其是大豆这种靠天吃饭的农产 品,说变就变的背后,是政策、是博弈,也是账本上一个个红色的数字。 而现在中国的采购方向转向南美,更注重多元合作和供应链稳定。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这不仅是规避风 险,也是主动调整。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粮食线被别人掐在手里。 而美国这边,眼睁睁看着自家大豆没人要,问题可就大了。农民种地不是为了堆库存的,尤其是那些靠 出口挣钱的州。 这不禁让人疑问: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治国"策略,到底是在下大棋,还是在拆自家屋顶? 大豆生意黄了,背后是中美博弈的现实反映 大豆在中美贸易里不是一般的商品,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农民种,卖给中国,中国买,保障国内供应。 这种合作模式维持了很多年,一直很稳定。但自从今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后,这个链条开始松动。美国 大豆的竞争力本就依赖规模和出口渠道,一旦中国不买,很多库存就砸在手里了。 这次中国没有采购美国大豆,不是偶发事件。从政策层面到市场操作,都说明 ...
访华第3天,美国代表团说出真正目的,希望中国卖给美国稀土
搜狐财经· 2025-09-25 05:41
对于中国而言,掌握稀土的资源优势就是一张底牌。未来中国是否会松口,不仅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利益和国际规则,还与美国是否愿意放弃之前在贸 易战中的"强权逻辑"息息相关。中方并不排斥与美方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但这绝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在国际关系的复杂棋局中,中美之间的稀土问题正如一颗巨型棋子,关系到未来全球科技竞争的走向。最近,美国一个跨党派代表团的访华行动再次 将这一问题推向了聚光灯下。在美国与中国高层领导进行了一番通话后,这个代表团就带着明确的目标——希望中国能够恢复对美国的稀土供应,并 以此为契机对中美关系进行修复。 有人可能会说,这次代表团的访问是美国在试图缓和紧张局势,但探究背后的意图,我们会发现,美国并不单纯只是希望恢复贸易关系,而是带着几 分强硬和不安。这种不安的根源在于,特朗普政府意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对高科技产业的迫切需求,让稀土的价值愈发凸显。拥 有全球49%稀土储量和69%产量的中国,无疑是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主动权。 在与中方的会谈中,美国代表团未能达成实质性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似乎对稀土这个问题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他们希望中国在没有任 何对等回报的情况下,就给 ...
确定了!8月1日起,美国对欧盟汽车征收15%关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05:36
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收15%关税 自8月1日起实施[2] - 对某些药物化合物 飞机零部件及其他进口商品实行关税豁免[2] - 较4月实施的25%关税有所下降 但较此前2.5%的最惠国税率仍大幅加征[2] 协议谈判背景 - 欧盟委员会主席称15%税率是欧委会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2] - 欧盟以扩大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作为谈判交换条件[2] 对欧盟汽车行业影响 - 德国车企占欧盟对美汽车出口的73%[2] - 2024年欧盟对美汽车出口额达384亿欧元[2] - 高关税被分析师称为对德国车企的灾难性打击[2] - 德国三大车企上半年净利润集体暴跌 奔驰 宝马 大众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2] 产业转移风险 - 欧洲车企为规避关税可能加速将产能转移至美国[2] - 产能转移可能导致欧盟本土7万个就业岗位流失[2] 对美国车企影响 - 通用汽车二季度因关税损失11亿美元[3] - 福特汽车预计全年因关税损失20-30亿美元[3] 后续发展态势 - 贸易博弈以妥协开局 可能才刚刚拉开序幕[4]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稀土,先收到一份加税62.4%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9-21 03:43
中国稀土管控现状 - 中国对稀土的严格管控未放松 导致欧洲企业供应链持续紧张[2] -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贡献约69%稀土元素产量 掌控超过90%精炼产能[3] - 中国对部分稀土产品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 要求企业建立全流程追溯系统实现精准监管[3] 中欧贸易关系动态 - 7月中欧峰会达成协议承诺加快稀土出口审批 但实际改善有限[2][10] - 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等地区不锈钢产品维持43%反倾销税 为期五年[7] - 中国对欧盟猪肉征收15.6%至2.4%临时反倾销税 作为对欧盟频繁对华贸易调查的回应[19] 欧盟供应链困境 - 欧洲企业获得的稀土数量锐减70% 审批周期从数周延长至数月[10] - 大众 宝马等车企部分电动车生产线因原料短缺停工[10] - 欧盟以环保为由限制本土开采 同时要求中国无条件保障供应[13] 欧盟替代方案进展 - 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2030年前降低对华依赖 列出47个战略项目但进展缓慢[15] - 印度 澳大利亚等替代供应因技术或成本问题难以达标 澳大利亚项目成本超支3倍 美国稀土价格是中国的3倍以上[15] 中国政策立场 - 中国出口管制基于环保与国家安全双重考量[19] - 中国未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仅承诺为合规申请开通绿色通道[10] - 中国对欧盟不锈钢反倾销决定基于调查认定欧盟低价倾销损害中国钢铁行业利益[7]
商务部连发两大公告,中国以1敌38国,或退出中美经贸谈判
搜狐财经· 2025-09-15 21:12
深夜出手!中国对美国芯片"双线开火",这场贸易暗战谁更狠? 老铁们,突发大新闻!就在前几天晚上,中国商务部突然放了两记"大招"——正式对美国的部分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同时还甩出另一张牌:依据咱们 的《对外贸易法》,对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各种"歧视性限制"全面启动调查! 这时间点也太有意思了吧?第二天中美就要在马德里坐下来谈判,前一天美国刚把二十多家中国企业塞进"实体清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绝不是临时反 应,而是一套狠准稳的"组合拳"!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次主动出击,真能逼美国老实谈判?芯片之争背后,到底谁更怕撕破脸? 一、深夜亮剑,中国这次瞄准了什么? 先看第一枪: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这回盯上的是模拟芯片,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像电子行业的"水电煤"——小到电源管理,大到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哪儿都离不开。国 内行业大佬们集体喊疼,说美企用不正当低价疯狂砸市场,搞得咱们自家企业都没饭吃了。 依法依规,合情合理,调查期直接拉到2026年,摆明不是随便做做样子。 更厉害的是第二枪:直接针对美国的"歧视性限制"启动调查! 从2018年那波301关税开始,到2022年之后的芯片出口管控、AI技术限令,再到 ...
最后48小时,美国将对印度加税,下一个轮到中国?中方反制已就绪
搜狐财经· 2025-09-07 09:46
美印贸易冲突 - 美国将于48小时后对印度商品加征50%惩罚性关税 其中25%于7月底宣布 8月初追加25% [1][5] - 关税针对印度纺织品 珠宝和农产品 将于8月27日正式生效 [5] - 印度方面反应强硬 已拟定反制清单包括提高美国农产品关税 [7] - 印度民间反美情绪升温 自力更生话题社交媒体阅读量突破10亿次 [7] 能源贸易与地缘政治 - 美印冲突导火索源于能源地缘政治 印度拒绝加入对俄能源制裁 [3] - 2023年上半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激增12倍 日均进口量突破200万桶 [3] - 印度采购俄罗斯折扣原油节省数十亿美元能源支出 [3] 美国对华贸易威胁 - 白宫将目光转向中国 可能对中国稀土等关键产品实施高达200%关税 [1][7] - 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其90%的稀土依赖中国 [7] - 中国掌控全球80%以上稀土供应 在新能源汽车和军工装备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7] 稀土供应链格局 - 美国联合澳大利亚等盟友试图重建稀土供应链 但专家估计需5-8年才能形成替代能力 [7] - 中国近期对镓 锗等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7] - 中国正加速与东盟 非洲的稀土合作 构建更安全供应链网络 [7]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商务部表示所有反制预案均已就绪 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贸易霸凌 [1][7] - 中国7月份稀土出口数据进行精准调控 [7] - 中国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7]
被中国一记重拳命中,加拿大总理当着全球对华喊一句话,西方瞩目
搜狐财经· 2025-09-07 00:14
贸易争端背景 - 加拿大于2023年8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对钢铝加征25%关税,理由为产能过剩和不正当竞争 [3] - 中国于2024年8月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临时反倾销税,此前菜籽油和菜籽粕已被加征100%关税 [3] - 中国将终裁时间推迟至2026年3月,既为谈判留窗口也形成持续施压 [12] 市场影响分析 - 中国占加拿大油菜籽出口总量67%,2024年出口量达586万吨,价值49亿加元 [7] - 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几近停摆,正值收获季导致农场主现金流紧张 [3] - 中国转向澳大利亚供应商,8月中旬采购5万吨新季油菜籽并洽谈更多订单 [5] 产业竞争格局 - 加拿大农户面临改种小麦豆类等作物选择,但存在周期长风险大的问题 [5] - 澳大利亚油菜籽可能在中国市场形成替代固化,导致加拿大份额永久性流失 [10] - 贸易商金融套保难度飙升,利润空间被压缩 [5] 战略博弈态势 - 加拿大在电动车钢铝领域跟随美国政策导致反制,出现结构性脆弱问题 [8] - 中国通过延长调查期实施"以时间换空间"策略,加剧加拿大各方压力 [12] - 供应链去加拿大化进程加速,中国获得更安全主动的供应格局 [5] 政治经济动因 - 油菜籽主产区为加拿大政治基本盘,直接影响政府选票稳定性 [10] - 加拿大需在对华政策上微调以换取农产品通道重启 [10] - 贸易博弈本质是依赖与反依赖的较量,加拿大错估自身筹码价值 [14]
5500亿美元投资换15%关税!日本为何吃大亏也要签与美贸易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42
协议核心条款 - 美国将日本输美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从27.5%大幅下调至15% [1] - 日本承诺扩大采购美国大米、玉米、大豆、乙醇等农产品 [1] - 日本增加购买美国制造的飞机及武器装备 [1] - 日本接受美国安全认证的进口乘用车无需重复测试 [1] - 日本承诺未来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其中仅1%-2%为直接投资 剩余为贷款或贷款担保 [1][3] 日本汽车行业影响 - 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达137万辆 占汽车出口总量30%以上 [5] - 整车及零部件对美出口额近500亿美元 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三成 [5] - 若维持27.5%关税 日本将面临3.47万亿日元亏损风险 [5] - 关税下调使日本获得与欧盟、韩国同等的15%关税待遇 [5] - 汽车产业作为出口创汇主力 其兴衰直接关乎国家经济命脉 [7] 竞争格局分析 - 美国进口汽车市场呈现日、韩、欧三足鼎立态势 三者关税均为15% [5] - 若单独维持高关税 日系车竞争力将骤降 需承担额外12.5%成本 [5] - 生产线转移至美国仍需要进口核心零部件 高关税将影响零部件成本 [7] -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 是日本无法放弃的关键客户 [7] 战略考量 - 协议整体被视为日本付出更多 但汽车关税下调具有战略价值 [5] - 日本通过接受农业采购、武器购买等附加条件换取关税平等 [7] - 美国通过关税杠杆重塑贸易关系 采用分化对手、逐个施压策略 [9] - 协议在"失落的30年"后避免汽车行业衰退和经济二次衰退 [9]
万斯预言成真?美国法院给了特朗普当头一棒,莫迪的好日子要来了?不料特朗普撂下狠话
搜狐财经· 2025-09-05 03:21
美国贸易政策与政治动态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等多国加征关税违反《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明确总统无权随意征收关税 该权力属于国会[1] - 法院判决挑战特朗普贸易强权政策 并体现美国三权分立体系对总统权力的制衡作用[1] - 特朗普党内支持率因裁决下降4个百分点 58%共和党选民认为需要更换新领导人[3] 共和党内部权力结构变化 - 副总统万斯公开表示已接受200天实战培训 准备在必要时接任总统职务 被解读为对后特朗普时代的政治铺垫[3] - 共和党内部分裂加剧 传统精英阶层与产业游说集团对特朗普单边极端贸易政策产生不满[3] - 万斯表态被视为向党内金主和精英阶层传递信号 主张回归集体博弈与利益平衡的传统共和党路线[6] 关税政策对印度贸易影响 - 印度2024年对美出口达780亿美元 其中钢铁 铝制品和机械产品占比超30%[5] - 美国钢铁行业协会计划推动国会立法 要求对印度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5] - 尽管法院否决关税政策 但国会和商务部仍可能通过其他贸易壁垒限制印度产品进口[5]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全球贸易竞争焦点从关税水平转向规则制定权 美国试图通过国内法影响全球贸易秩序[8] - 新兴经济体如印度 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缺乏话语权[8] - 美国政治决策本质为利益集团动态平衡过程 总统承诺或法院判决均不能单独改变全球贸易格局[8]
印度被美国打懵了?被加关税导致卖不出去货,就想把货卖给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03 10:19
贸易政策变动 - 美国政府宣布自8月27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 [3] - 关税措施针对印度纺织品、海产品、珠宝首饰、药品和光伏面板等出口商品 [8] 双边贸易格局 - 美印年贸易额达881亿美元 其中印度对美出口600亿美元 美国对印出口281亿美元 [8] - 中印7月双边贸易总额791亿美元 中国对印出口695亿美元 印度对华出口仅95亿美元 [5] - 印度对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差额达600亿美元 [5] 贸易结构分析 - 中国向印度出口高附加值电子产品、精密工业机械和高端化学品 [6] - 印度对中国出口主要以原材料、初级农产品和简单加工品为主 [6] - 印度对美国出口优势商品包括纺织品、海产品、珠宝首饰、药品和光伏面板 [8] 市场替代策略 - 印度计划将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商品转向中国市场销售 [1][5] - 中国是全球最大光伏面板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 印度光伏面板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