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供应链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43
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 - 8月份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量达到2582吨 环比激增20% [1] - 欧盟制造业对稀土材料依赖程度高达97.8% 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发电设备和高端电子产品等关键产业 [1][3] 欧盟制裁中国企业 - 欧盟委员会在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中列入12家中国企业 涉及石油、化工和贸易等领域 [1] - 欧盟称这些企业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 但未提供实质性证据 [1]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控制全球85%以上的稀土供应链 并掌握关键提炼和加工技术 [7]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 但产量占全球60%以上 [7] - 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降至65%以下 [7] 欧盟稀土供应链建设挑战 - 欧盟投入120亿欧元启动欧洲稀土联盟项目 但进展缓慢 [9] - 欧洲本土稀土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3-4倍 需至少5年才能形成规模 [9] - 8月份欧盟企业因中国加强出口管控遭遇7次生产中断 [9] 欧盟内部对制裁的分歧 - 德国认为此类制裁无法遏制俄罗斯 反而扰乱现有供应链 [15] -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直接反对 认为不符合欧洲经济利益 [15] 制裁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 - 被制裁的12家中国企业年贸易额超过80亿欧元 [19] - 立陶宛2025年因台湾问题稀土进口减少40% 导致新能源企业生产成本飙升15% [19] - 若中欧稀土贸易中断 欧盟新能源产业将面临18-24个月供应危机 企业成本可能上涨25-40% 约10万个工作岗位受威胁 [21] 地缘政治背景 - 欧盟制裁被认为是向美国政治压力妥协的结果 特朗普政府施压盟友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印两国加征关税 [13] - 欧盟调整制裁方向以迎合美国要求 [13] 潜在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权益 [21] - 中国可能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 直接冲击欧洲新能源产业 [21]
美国大豆迎历史丰收季,价格却暴跌35%,中国零回应是主因吗
搜狐财经· 2025-09-25 12:58
站在爱荷华州的地头,老农约翰看着堆成山的金黄豆子,心里比十月的天气还要凉。去年这个时候,中国买家的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 今年,电话一个都没响过。不只是约翰一个人在发愁。从内布拉斯加到伊利诺伊,从堪萨斯到明尼苏达,整个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带都笼罩在同样的阴霾中。 9月中旬,美国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3亿蒲式耳,本该是农民最开心的丰收季。 然而库存堆积如山,价格暴跌35%,因为最大买家中国对特朗普40天前的采购请求至今零回应。 中国为何选择沉默?美国农民损失有多惨重? 编辑:倏禹 43亿蒲式耳变成43亿个烦恼 数字不会撒谎。43亿蒲式耳,这个让美国农业部都兴奋的历史纪录,如今却成了农民们的噩梦。 前言 500家农场正面临破产危机,这个数字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触目惊心。价格跳水35%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农民春天借的钱还不上了,意味着孩子的学费 没着落了,意味着几代人辛苦经营的农场可能要拱手让人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些遭受重创的农民,大多是特朗普最铁杆的支持者。他们曾经相信这个商人总统能帮他们谈到更好的价格,能让美国农产品重新统治世 界市场。 结果呢?他们成了这场贸易较量中最直接的受害者。从期待到失望,从失望到 ...
渣打报告:未来中国将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际金融报· 2025-09-23 12:39
全球贸易驱动力 - 新兴技术与全球经济增长被53%企业列为塑造未来全球贸易的首要战略驱动力 [1] - 关税因素受关注但非唯一关键 新兴技术及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1] 企业成本与战略调整 - 超六成企业预计运营成本因宏观及地缘政治因素上升5%至14% [1] - 超半数企业计划采取供应链全球重组 财资管理调整及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成本压力 [1] 中国供应链地位 - 中国内地仍是全球企业供应链重组首选市场 非洲市场超一半企业计划扩大对华贸易 [1] - 印度约一半受访企业表示将更多依赖中国内地进行贸易 [1] - 美英两国约40%企业计划维持现有对华贸易水平 [1] 产业升级趋势 - 中国内地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制造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 应用人工智能 机器人及可再生能源技术 [2] - 扩大内需政策导向助力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2] 企业金融需求变化 - 企业更关注跨境流动资金灵活配置 本地化结算能力及多币种资金管理效率 [2] - 全球可视化管理和合规要求成为金融需求核心变化 [2]
共建韧性供应链 擘画全球新格局——2025年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点亮厦门
搜狐财经· 2025-09-20 00:22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变革、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由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 联盟(IFPSM)指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主办的"2025年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暨第 六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9月15日在鹭岛厦门正式启幕。本次大会以"链接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建设 开放包容韧性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为主题,汇聚来自政府领导、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高 管、媒体代表等三千余名嘉宾,聚焦供应链前沿趋势、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探索推动全球 供应链体系迈向更高效、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未来。 大会开幕式由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副主席、中物联会长蔡进主持。主论坛由中物联副会长胡大剑、 马增荣、何辉分阶段主持。 开幕式 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合会(IFPSM)主席克里斯・沃安达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全球供应 链正面临地缘政治紧张、气候灾害干扰、技术变革加速等多重挑战,构建"开放、包容、韧性、可持 续"的供应链已成为行业紧迫使命。沃安达指出,韧性已从抽象概念转化为运营必需,人工智能、数字 孪生、区块链与自动化已不再是空洞的流行术语,而是切实改变采购价值交付方式的实用工具。同时, ...
中际旭创股东减持套现超10亿,董事长刘圣关联方参与
财经网· 2025-09-18 12:59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特定股东益兴福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463.41万股 持股比例从9.417%降至8.999% [1] - 益兴福套现金额超过10亿元 按三季度约300元均价计算 [1] - 实际控制人之子王晓东减持近50万股 均价400元 套现约2亿元 [1] - 三季度股价从不足150元涨至逼近450元 9月18日收报409.4元 [1] 公司估值与市场观点 - 市盈率TTM为66.82倍 市净率逼近20倍 [1][5] - 光模块板块估值处高位 近半年涨幅数倍 部分透支未来数年业绩 [3] - 股东减持带来时点风险 市场气氛逆转可能导致套牢 [3] 行业环境与公司运营 - 光通信行业面临全球供应链重构及地缘政治风险 [2] - 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 部分关键原材料依赖海外采购 [2] - 政策变动如关税豁免可能带来经营不确定性 [2] 分析师观点与公司前景 - 作为全球头部厂商 能对接主流客户需求且扩产有序推进 [2] - 硅光芯片布局深厚 有望取得物料供应结构性优势 [2] - 在需求旺盛背景下 看好扩大产能和提升高端产品交付能力 [2]
大牛股董事长突然减持,套现金额超1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9-18 10:26
股东减持情况 - 特定股东苏州益兴福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463.41万股 持股比例从9.417%降至8.9999% [3] - 按三季度约300元均价计算 益兴福套现金额很可能超过10亿元 [3] - 实际控制人之子王晓东多次减持共近50万股 卖出均价约400元 套现约2亿元 [3] 股价表现与估值 - 三季度股价从不足150元猛涨至逼近450元 涨幅约五六倍 [3][4] - 9月18日股价报收409.4元 市盈率TTM超过66倍 市净率逼近20倍 [4] - 部分市场观点认为涨幅已透支业绩增长 估值过高 [4][6]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47.9亿元 同比增长37.0% [5] - 上半年净利润近40亿元 同比增长69.4% [5] - 第二季度营收81.1亿元 同比增长36.25% 环比提升21.6% [5] - 第二季度净利润24.1亿元 同比增长78.8% 环比增长52.4% [5] 行业前景与风险 - 光模块市场需求量大 未来三年增速预计可观 [4][5] - 公司面临全球供应链重构及地缘政治风险 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 [5] - 关键原材料依赖海外采购 汇率或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导致需求下降 [5] 机构观点分歧 - 东吴证券认为公司作为全球头部厂商能对接主流需求 硅光芯片布局深厚且扩产有序 [5] - 部分业内人士担忧股价涨幅过大已透支未来数年业绩 参考新能源汽车板块历史回调风险 [6] - 若板块回调可考虑逢低吸纳 但需关注股东减持带来的时点风险 [4][6]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15%,预计国内需求将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06:50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15%至73.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A股目标价维持160.1元人民币[1] - 目标价调整基于A股和H股的估值溢价差异[1] 盈利预测变化 - 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 上调2028与2029年营收和每股收益预测[1] - 2028年每股收益预测上调3% 营收预测上调0.4% 2029年每股收益预测上调7% 营收预测上调2%[1] 增长驱动因素 - 中国IC设计公司需求增长和人工智能趋势推动长期增长 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1] - 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和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工艺需求提升[2] - 高性能芯片需求推动代工厂商产能利用率和定价能力[2] 短期业绩展望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指引环比增长5%-7% 可能成为短期股价催化剂[1][2] - 渠道加紧备货和补库存情况预计持续到三季度[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0%至44.56亿美元[2] - 毛利率提升至21.4% 净利率达10.5%[2] - 晶圆代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至42.29亿美元[2] 产能与技术发展 -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3] - 专注于差异化平台建设 包括28纳米超低漏电平台、40纳米嵌入式闪存、65纳米射频绝缘体上硅等技术平台[3] 收入结构优化 - 工业与汽车应用占比从去年同期7.7%提升至10.1%[3] - 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74.5%提升至77.1%[3] - 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仍是重要贡献领域[3] 行业前景 - 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技术自主可控趋势下 本土芯片代工企业战略价值凸显[2] - 公司全年目标超过可比同业平均水平[3]
21专访|毕马威中国李瑶:绿地投资成中企出海的“破局之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9:00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趋势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 吸引7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参会[1] - 2024年1-6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316.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7%(折合622.9亿美元 增长14.8%)[1] - 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0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3%(折合115.7亿美元 增长15.4%)占总额18.6%[1] 绿地投资模式转变 - 绿地投资正取代跨境并购成为主要出海方式 通过自主建设生产基地与供应链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2] - 投资布局呈现区域聚焦特征 东南亚、欧洲和中东成为核心目的地[2] - 东南亚吸引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与镍资源加工项目 欧洲成为高端制造布局重点 中东受经济多元化转型驱动[2] 民营企业主导地位 - 民营企业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 从产品出口转向全产业链海外布局[4] - 2024年大型绿地投资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链 包括动力电池与汽车制造、金属矿产等领域[4] - 民营企业有望成为对外绿地投资主力军[2][4] 本土化运营战略 - 企业从"走出去"转向"走进去" 需融入当地生态系统推进本土化运营[6] - 必须符合当地市场需求 遵从法律法规 采取灵活策略实现高质量运营[6] - 通过新建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直接理解当地需求 树立品牌形象并降低跨国协作成本[6] 自由贸易协定机遇 - FTA提供零关税待遇降低商品服务成本 扩大市场准入范围[7] - 投资保护条款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降低投资风险[7] - 中国积极对接DEPA和CPTPP等多边经贸安排 在电子商务、产权保护等领域创造投资空间[7] 供应链重构应对 - 企业采用分散产能模式应对供应链风险 通过多地区布局形成风险缓冲[8][9] - 供应链布局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与韧性 构建覆盖不同关税区的多元备份体系[9] - 墨西哥生产基地承接北美市场需求 东盟投资兼具本地市场辐射与转口贸易功能[10] 一带一路投资机遇 - 新能源企业在中东和东南亚投资光伏项目 电池企业在非洲、拉美、中亚收购锂钴资源[11] - 电动汽车生产商在东南亚、拉美、中东欧建立生产和研发中心[11] - 东南亚、南亚和拉美国家为电商企业提供市场机遇 移动支付和金融科技合作取得进展[12] - 中东国家在云计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12] 风险管理措施 - 投资前需深入调研目标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环境[13] -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制定应急预案 组建本地化团队[13] - 借助专业机构预判风险 与当地政府、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13]
“凤凰之星”评委薛军谈中国企业出海:不仅需“走出去”,还需“走进去”
凤凰网财经· 2025-09-11 05:31
评选活动概述 - "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 于8月2日开启企业报名通道 设置九大奖项覆盖创新 回报 责任 成长 品牌 全球化等关键领域 包括最佳创新上市公司 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等具体奖项 [1] - 活动时间安排包括8月28日召开首轮专家评审会 8月31日报名结束后启动复核程序 最终结果将于9月23日对外发布 [1] - 评选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支持 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学术支持 以及标普 融聚汇 Brand Finance等机构支持 评选结果将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 [8]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意义 - 企业出海不仅包括出口贸易 还包括直接投资 分为海外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形式 在出口遇到瓶颈之际 对外直接投资更能反映企业发展能力 [3] - 目前中国企业更关心出海后的收益 当地化经营和风险管理等问题 已经从过去注重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3] - 中国企业出海在微观层面体现上市公司全球盈利能力 在宏观层面展现中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发达程度 因此聚焦中国企业出海具有现实意义 [3] 国际比较与发展空间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去年出海投资达到全球第二 但从存量看 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只占GDP的16.63%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增长空间巨大 [4] - 日本海外净资产连续33年位居全球榜首 相当于2023年日本GDP的80% 日本企业海外子公司销售额与GDP之比目前基本在0.65以上 [4][5] - 中国可以学习日本和德国"由追求GDP增长到逐步树立GNI立国"的经验 有望实现"在海外再造三分之一甚至多半个中国"的愿景 [5] 出海策略与差异化路径 - 制造业出海可区分低端与高端路径 低端制造需应对同质化竞争和贸易壁垒 高端制造应聚焦知识产权布局与品牌建设 [6] - 服务业出海相比制造业优势较弱 建议对高端服务业放宽监管 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6] - 新经济领域如数字经济面临数字合规与监管政策不确定性 绿色能源转型前期投入大 周期长且回报不确定性高 都需要差异化推进方式 [6] 机遇与挑战分析 -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三大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逆全球化趋势中增强 绿色转型具备规模与技术双重优势 新兴市场在基建 跨境电商等领域需求旺盛 [7] - 同时面临三大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 各国安全审核趋严 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需要实现本土化运营 [7] - 在AI时代 产学研协同优势显著 技术成本大幅压缩使定制化解决方案得以实现 高校应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构建精细化数据库系统支撑企业出海 [8] 海外投资收益与风险管理 - 近20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盈利能力稳步上升 但需要兼顾提高收益与风险管控 [4][7] - 在当前百年变局下 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包括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经济革命推动制造业回流 [7] - 企业应提早规划调整战略 在追求收益增长的同时严格管控风险 以巩固和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7]
国际物流企业出海指南:详解境外投资备案(ODI)流程与要求
搜狐财经· 2025-09-10 08:11
行业背景与出海动因 - 国内物流市场高度内卷 价格战频发 服务同质化严重 电商增速放缓导致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2] - 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加速 跨境电商 制造业出海 一带一路合作及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国际物流需求增长 [2] - 缺乏境外网络将导致企业无法提供端到端国际化服务 可能沦为大型物流集团区域性分包商 出海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2] ODI备案的核心定义与必要性 - ODI即境外直接投资备案 是中国境内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前向商务部 发改委 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完成的合规审批程序 [5] - 该备案是资金合规出境的前提 也是企业境外经营 融资及利润回流的基础 [5] - 未通过备案直接海外运营将面临资金出境受阻 境外税务风险 经营困难及国内处罚等风险 [5] ODI备案流程与要求 - 前期需准备审计报告 银行存款证明 项目可研报告 投资方案及境外公司注册文件等材料 [6] - 发改委根据投资金额实施核准制(敏感行业/地区或超3亿美元)或备案制(多数物流投资项目适用) [7] - 需通过商务部系统提交申请 重点说明投资真实性 合规性及对行业的积极影响 [8] - 凭批复文件在银行完成外汇登记实现资金出境 投资后需定期向多部门报送经营情况及年度外汇登记 [8][9] 常见难点与解决方案 - 敏感行业限制需额外论证数据及航运安全领域 建议提前规划避免使用过桥资金 [11] - 复杂投资架构可通过香港 新加坡等地搭建平台优化税务与合规成本 [11] - 材料退回主因可研报告不扎实 需充分论证市场必要性 投资合理性及资金保障 [11] 战略意义与行业展望 - 完成ODI备案是国际物流企业出海的入场券 后续挑战包括本地化运营 文化整合与全球资源协同 [11] - 合规为国际化基石 提前规划ODI 选择专业机构及把握政策风向成为出海成功关键因素 [11] - 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 中国物流企业需主动出击合规前行以实现从中国物流向世界物流的转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