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封锁

搜索文档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变脸了,制裁令将发往中国,目标是12家中企
搜狐财经· 2025-09-24 06:35
前言 2025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的一组数据引发关注:近几月对欧盟出口的稀土磁铁达2582吨,环比增长 21%。 要知道,欧盟几乎10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这些稀土正是欧洲车企、航空业生产的"生命线",大众 电动车的电机、空客飞机的发动机,都离不开这一关键材料。 此前因中国加强稀土管控,欧盟企业在曾遭遇7次生产中断,如今稀土供应恢复,欧洲本应珍惜这份合 作。 然而仅一个月后,9月19日,欧盟委员会就抛出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明确将12家中企列入黑名单,禁 止欧盟企业与之往来。 一边拿着中国的"关键资源",一边挥起制裁的"大棒",欧盟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制裁不只是针对中企 若将欧盟制裁中企简单归为"针对中国",未免低估了其背后的复杂考量。 仔细了解第19轮制裁方案会发现,这更像是欧盟在三重压力下的"妥协产物",而中企只是其中的一环。 第一重妥协,是对美国的"投名状"。 9月以来,特朗普多次公开施压,要求欧盟、七国集团对"购买俄能源的中印加征100%关税"。 有受雇于美国的机构在报告中直接点破,欧盟制裁第三国企业的措施,本质是回应美方诉求。 更直接的证据是,欧盟此次首次将加密货币平台纳入制裁,而此前特朗普曾多次 ...
中方对美芯片发起调查,国际风向开始变了
新浪财经· 2025-09-20 11:23
来源:杨门灼见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要求在华经营的美国芯片企业,上交15%的 "芯片税",简直是明抢。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对美国芯片霸权亮剑了—— 根据当天公布的两份公告显示,中方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就美国相关措施 发起反歧视调查。 要知道,就在半年前,美国还威胁要 "全球禁用华为芯片"。 如今中国主动亮剑,背后藏着怎样的底气?这场科技博弈的风向,真的要变了吗? 国商务部大楼 【回看美国的 "对华封锁记":从自信到慌乱】 2018年美国政府先拿华为开刀,威胁断供芯片,想要阻挠新一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到了2025年,美国又干脆不许英伟达对华出售先进AI芯片,逼企业推出 "特供版"H20——性能砍半还敢 涨价,还指望中国客户买账? 可这套 "小院高墙" 玩脱了。短短几年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暴跌到50%,美企在华芯片收入 逐年下跌。 这变脸速度,连西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不得不感慨一句,"霸权主义的遮羞布,已经被扯掉了"。 中 伟达CEO黄仁勋 【中国反杀的三大底气:技术、市场和规则】 经过中方初步调查,已宣布英伟达违反了反垄断法,将对其进行下一步调查。 中国敢出 ...
日企急跳脚了!中国断供镓锗后,连美国都绕不开的中国供应链
搜狐财经· 2025-09-17 20:15
中国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对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 涵盖金属镓 氮化镓 氧化镓等8个品类以及金属锗 区熔锗锭等6个品类 出口需经审批并提交最终用户和用途证明 [1] - 中国进一步收紧高纯度石墨出口限制并将锑纳入管制清单 2024年12月加强两用物项对美出口管制 明确禁止向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相关物项 [6] - 出口管制范围延伸至中国境内外所有公司 含有中国零部件的产品也被纳入制裁范围 阻止第三方国家向美国再出口 [8] - 2025年2月新增对钨 碲 铋 钼 铟五种关键金属的出口管制 这些金属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 [14] 全球市场影响 - 欧洲市场镓价短时间内飙升一倍 锗价上涨超过30%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镓在2025年2月骤降85%且价格翻番 [3] - 日本企业面临严峻供应链挑战 东京电子股价下跌15% 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明显下滑 [11] - 自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以来 镓的出口量整体下降近50% 西方企业采购量仅占原计划很小部分 战略储备可能很快耗尽 [13] 产业供应链冲击 - 日本半导体材料巨头信越化学 三菱材料高度依赖中国进口的镓和锗 被迫寻找替代供应源 [3] - 美国F-35战斗机雷达制造因镓管制面临产能严重下滑 每架F-35需要约408公斤含稀土材料 影响战机量产计划 [4] - 日本政府投入数百亿日元推动供应链多元化 但从越南采购矿石综合成本提高30%以上 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6] 企业应对策略 - 东京电子通过扩大向中国销售不太先进制程的半导体设备抵消负面影响 中国市场在其2023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中占比高达43% 去年同期仅为24% [11] - 日本政府2025年1月底出台针对21项先进半导体和量子计算相关产品的出口许可限制 继续追随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9] 技术依赖与挑战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和锗生产国 产能分别占全球98%和60% 镓用于高频芯片 LED照明和高效太阳能电池 锗用于红外光学和光纤通信 [3] - 日本官员担忧中国出口管制标准中对产品镓含量的精确界定和追踪 在复杂全球供应链中准确识别最终用户几乎不可能 [9]
中方代表刚公布会谈结果,美财长忍不住鼓动盟友,让欧洲对华加税
搜狐财经· 2025-09-16 13:32
中美经贸会谈进展 - 会谈在互相尊重基础上进行 具有建设性 达成TikTok基本框架共识 并同意推进解决企业投资障碍问题[3] - 中方要求美方撤销对中国实体的制裁[3] - 美方财长表示未来几周可能继续谈判 考虑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至11月10日[5] 科技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 因其违反反垄断法 属于正常市场公平维护行为[7] - 美国及欧盟也在调查英伟达垄断问题和不公平销售行为[7] - 美国对23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后 中国立即对美国芯片发起两项反制调查[13] 贸易政策博弈 - 美方试图推动欧洲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 并威胁若欧洲不加税则美国也不加税[9] - 欧洲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德国汽车 法国奢侈品 意大利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依赖中国市场[11] - 匈牙利 斯洛伐克明确反对加税 德国媒体认为加税"根本办不成" 波兰华沙仍开行中欧班列运送欧洲商品至中国[11] 地缘经济影响 - 欧洲通胀高企 对中国加税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11] - 欧盟曾拒绝特朗普要求对中国加征100%关税的提议[13] - 贸易摩擦已使美国企业和民众承受压力 美方需延长关税休战期以稳定市场[5][15]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
商业洞察· 2025-09-10 09:2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钳制和政策干预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因依赖美国技术而陷入发展困境 台积电通过代工模式重塑产业分工但同样受制于地缘政治 中国正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 半导体产业需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5][53][88][94][96] 美日半导体竞争历史 - 日本1980年代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反超 DRAM芯片良品率超越美国 全球半导体份额超48%[9][16] - 美国1985年对日本实施贸易反制 包括反倾销调查 强制限制出口份额及《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芯片涨价100%[25] - 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48%跌至1995年不足十年前一半[16][26] 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与困境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起步 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64K DRAM设计授权 SK海力士从德州仪器引进设备[22] - 韩国DRAM全球份额从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的30%以上 三星1992年推出全球首款64M DRAM 1996年量产1GB DRAM[27] - 美国拟撤销对韩"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 要求每台设备进口单独申请许可 技术依赖度超七成[5][72] 台积电的代工模式创新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良率从50%提升至80%[35][37][42] - 为苹果 英伟达 高通等企业代工 但受美国政策限制 2020年被要求停止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禁止生产16nm及以下制程芯片[44][51]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 荷兰阿斯麦垄断EUV光刻机 日本供应全球70%光刻胶 中国拥有稀土资源反制能力[62][65][66] - 韩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占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69] 中韩半导体贸易关系 -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韩国半导体最大出口市场 2020年对华出口占比突破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73][74]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77][78] 中国半导体技术突破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长江存储232层NAND芯片量产获得存储领域定价权[90]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阶段[92]
中国严管稀土动了真格,稀土企业接到通知,不给西方钻空子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30 04:46
稀土管制政策 - 中国对29种稀土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 包括镓 锗 石墨等关键材料[3] - 管制措施导致稀土价格直接飙升30%[13] - 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17] 稀土行业地位 - 中国控制全球83%的稀土产量和40%的储量[9] - 镓产量占全球90%[9] - 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近90%[9] - 北约12种关键军事原材料中7种依赖中国供应链[9] 产业发展历程 - 2010年前后中国在芯片 高端设备及关键技术领域遭受西方技术封锁[5] - 中国已建立从开采到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9] - 西方国家因技术落后和环保问题短期内无法替代中国供应链[9] 战略意义 - 稀土材料对芯片制造 新能源汽车和军工设备具有关键作用[3] - 管制措施被视为对西方技术封锁的反制手段[13][18] - 中国在新能源技术 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备反制能力[19]
中美谈判前,又有27国向美国“跪了”,特朗普不来看阅兵,先逼中国掏钱做一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8-26 14:31
美欧贸易协定框架 - 欧盟取消所有美国工业品关税并承诺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包括液化天然气和核能 [1] - 美国将欧盟商品关税上限设定为15% 涵盖汽车和半导体等敏感品类 [1] - 协议包含防止技术流向特定目的地的条款 欧盟承诺购买400亿美元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并强调服务于欧洲经济 [1] - 重启经济安全合作机制 包括双向投资审查和出口管制措施 [1] 欧盟内部反应与利益分配 - 比利时首相批评协议不值得庆祝 德国选择党指责欧盟被坑害 [3] - 法国媒体测算显示美国能源商和军火商成为赢家 欧洲消费者和企业承担不利条款 [3] - 欧盟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目标远超美国去年全年1660亿美元出口额 需包揽美国海外全部能源出口 [3] 美国农产品贸易动态 - 特朗普要求中国将大豆采购量增加三倍 美国大豆协会称上半年对华出口同比下降39% [3] - 2023-2024年度中国采购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54% 金额达132亿美元 [3] - 美国农民面临化肥农机价格上涨与大跌价双重压力 呼吁取消对华关税 [5] 地缘经济战略布局 - 美国通过美欧协议实施技术围堵 同时以农产品为筹码向中国施压 [5] - 荷兰国际集团评价美欧协议为欧盟的损失控制文件 在欧洲明知不划算情况下被迫签署 [5] - 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大豆系市场选择 美国大豆协会承认关税削弱其竞争力 [5] 产业与市场影响 - 德国汽车制造商与法国葡萄酒商对协议不满 担忧失去中国全球最大市场 [5] - 欧盟若跟随美国技术封锁将面临中国市场损失风险 [5] - 美国单边制裁策略面临反噬 农产品作为武器可能优先伤害美国农民 [7]
以贸易封锁与技术封锁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能如愿么?
搜狐财经· 2025-08-16 22:17
美国制造业现状 - 2025年3月至7月美国制造业活动持续萎缩 但"完全衰退"的说法不客观 [1] -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不足巅峰时的一半 钢铁产量依赖日本企业支撑 [1] 制造业回流策略 - 美国以关税为砝码 通过欧洲和日韩的产业支撑实现制造业缓慢回流 [1] - 采用贸易封锁+技术封锁双重手段推动制造业回流 [2] 技术优势变化 - 美国垄断性技术红利因技术扩散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2] - 贸易封锁和技术封锁可能是长期策略而非暂时措施 [2]
突发!美光中国区启动裁员
是说芯语· 2025-08-12 04:22
美光中国区业务收缩 - 公司在中国区启动裁员,主要涉及嵌入式团队研发、测试及支持部门,上海、深圳等多地员工受影响 [1] - 此次裁员与2023年网信办对美光产品的网络安全审查结果直接相关,同时反映公司财报中的结构性困境 [1] 中国市场收入锐减 - 中国区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58%(173.57亿美元)锐减至2022年的10.8%(32.32亿美元) [2] - 2023年网信办禁令导致政府、金融、电信等核心客户停止采购,切断主要收入来源 [2] - 2024财年全球营收同比增长61.59%至251.11亿美元,但中国区收入推测不足10亿美元,占比降至5%以下 [2] 业务转型与资源倾斜 - 公司进行豪赌式业务转型,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00%,占总营收比例首次超过50% [3] - 2025财年资本支出的30%将用于HBM产线建设,中国区未被纳入新产能规划 [3] - 中国区嵌入式团队的研发、测试职能被大幅削减,配合公司战略调整 [3] 中国区运营成本与亏损 - 2023年网信办禁令后,合规成本激增,仅2023年第四季度网络安全检测支出就超过1.2亿美元 [4] - 中国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较印度、马来西亚等市场高出3-4倍 [4] - 此次裁员预计每年节省约2500万美元人力成本,相当于中国区2023年运营亏损的30% [4] 国产替代与市场竞争 - 公司对中国存储企业的技术封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芯片量产,长鑫存储DRAM良率突破95% [6] - 公司在消费级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5%降至2024年的18% [6] - 2024财年NAND业务毛利率仅为19%,较长江存储低12个百分点,成本劣势难以逆转 [6]
标普500四度冲击6400点失利,特斯拉强势四连涨,中概股表现分化
金融界· 2025-08-12 00:49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小幅收跌 标普500指数报6373 45点 跌幅0 25%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下跌0 3%和0 45% [1] - 标普500指数四度试探6400点关键阻力位未果 市场情绪在美联储7月CPI数据发布前愈发谨慎 [1] - 摩根大通测算显示 若7月核心CPI环比增速低于0 25% 标普500有望反弹1 5%-2% 若超0 4%则可能触发2%-2 75%的回调 [2] - 美国银行调查显示 91%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美股估值"高估" 创2001年以来最高纪录 [2] 科技巨头表现 - 特斯拉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涨 单日涨幅2 85% 领跑科技板块 科技七巨头指数下跌0 22% [2][3] - 英伟达下跌0 35% 苹果下跌0 83% 微软微跌0 05% 谷歌下跌0 23% 脸书下跌0 45% 亚马逊下跌0 62% [3] - 特斯拉年初至今仍下跌16 05% 而微软年初至今上涨24 26% 英伟达上涨35 59% 脸书上涨31 02% [3] 中概股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 29% 小鹏汽车逆势上涨近6% 阿里巴巴下跌1 43% 京东下跌0 98% [3][4] - 锂矿板块因宁德时代项目停产消息集体爆发 雅保 SQM等标的单日涨幅均超8% [3] - 网易年初至今上涨47% 腾讯控股ADR下跌0 73% 比亚迪股份ADR下跌0 84% 拼多多下跌1 07% [4] 行业动态 - AI应用领域遭遇"寒流" C3 ai因业绩不达预期暴跌25 58% BigBear ai盘后财报拖累股价近30% [5] - 加密货币市场冲高回落 以太坊储备库概念股涨跌互现 [5] - 英伟达和AMD与美政府达成出口协议 将向中国芯片收入征收15%"特许费" [5] - 大麻概念股在政策传闻刺激下异动显著 Tilray Brands单日暴涨41 82% [5]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与普京举行"试探性会晤" 贵金属期货普遍下跌 COMEX黄金主力合约收跌2 8% 白银合约跌幅2 3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