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晨会纪要:2025年第167期-20250929
国海证券· 2025-09-29 01:37
核心观点 - 国产算力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中科曙光等企业通过国家级项目订单和区域渗透构建全方位卡位优势 预计2025-2027年收入达156.63/218.04/285.72亿元[3][4][9] - 石化化工行业反内卷政策推动供给侧改革 行业增加值目标年均增长5%以上 重点关注低成本扩张、景气度提升、新材料及高股息四类机会[19][20][25] - 汽车产业政策形成"稳增长+强安全"双轮驱动格局 L3级自动驾驶准入制度基础逐步完善 奇瑞汽车港股上市募资91.4亿港元创超额认购纪录[44][54][57] -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目标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 电解铝库存周环比去库2.1万吨至61.7万吨 行业平均利润提升至4502元/吨[77][78] 算力与AI产业 - 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接入4大国家级算力平台 累计汇聚通算640P、智算2.6万P、超算33.3P及量子算力2070比特[4] - 我国智能算力占比从2016年3%提升至2025年35%目标 已建及在建智算中心超250个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规模将超10万P[5] - 互联网厂商加速国产芯片替代 腾讯Q2资本开支同比增119%至191.1亿元 阿里推进三年3800亿元AI基建投入[6][7] - 华为昇腾生态软硬件全面对标英伟达 Atlas 900 A3超节点部署超300套 2026年将发布算力翻倍的昇腾950[59][60] - 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 支持部署至少10吉瓦英伟达系统 全球AI投资规模预计从2024年3159亿美元增至2029年12619亿美元[66] 化工行业 - 铬盐需求受两机产业链拉动 预计2028年出现25万吨缺口(占产量23%) 振华股份作为全球龙头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14.7万吨[21][22] - 重点化工产品价格变动:合成氨因供应偏紧价格上涨 丙烯酸维持6400元/吨高位(周环比+150元/吨) 萤石均价周环比增150元/吨至3550元/吨[27][30][32] - 涤纶长丝库存去化明显 库存天数周降1.5天至22.8天 PTA社会库存周降4.8万吨至428.4万吨[31] 煤炭与有色金属 - 平煤集团与河南能源集团战略重组 河南能源拥有煤炭储量284亿吨/产能8865万吨 平煤集团拥有可采储量19.86亿吨/产能4058万吨[14] - 动力煤港口价格周环比降3元/吨至701元/吨 但坑口价格延续上涨 山西/内蒙古/陕西分别周涨19/13/3元/吨[15] - 电解铝成本周降82元/吨至16268元/吨 利润提升至4502元/吨 主流消费地库存周降2.1万吨至61.7万吨[78] 汽车与智能驾驶 - 理想i6上市售价24.98万元 搭载800V架构及700TOPS算力芯片 尚界H5售价15.98万元起 问界M7售价27.98万元起[45][46][47] - L2/L2+辅助驾驶进入强监管新阶段 政策实施分三阶段推进 L3准入节点预计2026年后到来[54][57] - 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支撑汽车消费 推荐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智能驾驶领先车企及德赛西威/科博达等零部件供应商[48] 新材料与高端制造 -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湖南常德1-7月核心企业产值76.89亿元(同比增23.52%)[72] - 全球首台兆瓦级空中风力发电系统试飞成功 浮空风电技术实现突破[70] - 风云三号H星成功发射 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68]
华阳集团(002906.SZ)现已推出舱泊一体域控、行泊一体域控、舱驾一体域控等多类组合辅助驾驶相关产品
格隆汇· 2025-09-17 11:41
产品布局 - 公司推出舱泊一体域控产品 [1] - 公司推出行泊一体域控产品 [1] - 公司推出舱驾一体域控产品 [1] 技术领域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辅助驾驶相关领域 [1]
智驾免费背后车企的经济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5 02:30
行业趋势与背景 - 行业出现"智驾平权"趋势 推动组合辅助驾驶功能从收费模式转向免费普及 [2] - 移动通信技术从2G/3G向4G/5G演进 用户已形成为数据服务付费的消费习惯 但汽车智驾收费模式尚未形成共识 [2] - 2020-2021年期间造车新势力采用软件订阅模式 但过去4年多数车企将功能转为整车标配不再单独收费 [4][5] 企业战略与产品布局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三个版本智驾方案 入门级DiPilot100采用5R12V感知方案 算力100TOPS 支持高速NOA 适用于所有车型包括10万元以下车型 [3] - 小鹏汽车2025款G6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 无需选装或付费 [3]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战略 推出6.59万元小蚂蚁智驾版 具备23项辅助驾驶功能 [4] - 零跑汽车宣布所有含智驾硬件车型的软件功能永久免费 并退还已付费用户费用 [4] - 特斯拉采用FSD系统一次性购买或按月订阅收费模式 软件收入成为稳定且高毛利的利润来源 [6][7] - 华为ADS方案定位高端 在合作车型上推出高阶功能包收费 [6] 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形成三大商业模式阵营:坚定收费派(特斯拉/华为) 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派(新势力/传统车企) 全栈免费派(零跑等第二梯队) [6][7][8] - 全栈免费派通过"以价换量"策略 牺牲软件收入换取销量规模与市场地位提升 [8] - 硬件预埋模式通过预埋硬件培育消费习惯 为后续软件收费埋下伏笔 [7] - 软件具有显著规模经济特性 研发固定成本高但边际成本极低 销量增长可大幅摊薄单位成本 [8] 成本结构分析 - 支持城区NOA的完整智驾硬件方案BOM成本为1.5万-3万元 [9] - 头部车企每年在自动驾驶研发上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 [9] - 运营服务成本包括云端数据服务 7×24小时客户服务 保险理赔技术支持等 [10] - 国内主要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方案 激光雷达占成本较高比例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相对较低 [8] 产业链影响 - 智驾免费策略向上游供应链传导降本压力 芯片和激光雷达供应商被迫"割肉输血" [10] - 整零关系发生变化 博世等一级供应商从"黑盒"交付转向"白盒"服务 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争夺0.5级供应生态位 [10] 技术发展路径 - 智己汽车通过软件算法优化实现单颗Orin芯片达到同等智驾性能 推动技术降本 [12] - 规模效应使上游供应链成本同步下降 黑芝麻智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车企与芯片公司双赢 [12] 未来发展方向 - 分层收费模式被视为破局关键 低阶功能作为标配 高阶功能明确收费逻辑 [12] - 竞争维度将从"有或无"转向"用户体验"和"真实价值" 注重安全性舒适性通行效率等核心指标 [13] - OTA升级及空中订阅技术使扩张式收费成为可能 [12] - 需要培育消费者认知 让用户理解智驾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科技工程 [12]
闪电快讯 | 零跑汽车成新势力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8-18 13: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 [1] -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42.5亿元 同比增长174% [1] - 毛利率水平创历史新高至14.1% [1] - 经营现金流转正 在手资金增至295.8亿元 [1] 销量表现 - 上半年新车交付量达221,664辆 同比增长155.7% 位列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 [1] - 7月单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 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1] - 零跑C10上市16个月全球累计交付超15万辆 [1] - 零跑C11截至6月累计销量超25万辆 [1] - 零跑B10上市次月交付量突破1万辆 [1] - 零跑B01上市72小时锁单量超1万辆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5年推出B平台两款全新车型及C平台三款产品 [1] - 发布LEAP 3.5技术架构 采用高通8650芯片与8295智能座舱芯片组合方案 [2] - 实现组合辅助驾驶舱驾一体 采用高集成度中央域控架构 [2] - 上半年智驾团队规模与算力资源投入均提升近100% [2]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加大端到端和VLA技术研发 年底前实现城市NOA辅助驾驶能力 [2] 海外市场拓展 - 前7个月累计出口量达24,980辆 [2] - 7月欧洲订单量超4,000辆 [2] - 首批B10车型7月运往欧洲 计划9月慕尼黑车展上市 [2] - 截至6月底在30个国际市场建立约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其中欧洲超550家 亚太近50家 [2] - 启动零跑C10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 [2]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2] 渠道建设 - 计划2025年下半年覆盖60个空白市县级市场 [3] - 地级市覆盖率将提升至90% [3]
零跑汽车(9863.HK)2025年一季报点评:毛利率再创历史新高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格隆汇· 2025-05-23 17:51
财务表现 - 2025Q1收入达100.2亿,同比增长187% [1] - 2025Q1净利润为-1.3亿,同比大幅减亏 [1] - 2025Q1毛利率14.9%,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2024年同期为-1.4%),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2024Q4为13.3%) [1] - 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销量规模效应、成本管理优化及产品组合改善 [1] 技术研发 - 全域自研策略见效,6个月内实现EEA3.5架构上的高通8650域控组合辅助驾驶方案 [1] - Leap3.5架构支持自研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结合高通8650芯片与禾赛激光雷达,2025年下半年推出城市记忆通勤功能,2026年上半年推出城市NOA功能 [1] 海外扩张 - 2025年1-4月出口销量13632台,为造车新势力中出口量第一 [2] - 截至2025年3月底,海外网点超500家(欧洲450+家,亚太近50家),覆盖销售与售后服务 [2] - 马来西亚工厂2025年底启动C10本地化组装,欧洲工厂2026年实现本地化生产 [2] 产品规划 - B10车型4月10日上市,已交付超万台 [2] - 2025年下半年将发布中型轿车B01及掀背车B05 [2] - C系列新/改款车型将于5-7月陆续上市 [2] 2025年展望 - 全年交付目标50-60万辆,Q2预计交付13-14万辆 [2] - 全年毛利率指引10-12%,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2]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为596亿(+85%)、831亿(+40%)、1016亿(+22%) [2]
最严智驾监管后的30天:车企集体改口,行业从狂热到退烧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02:01
行业监管变化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通知》,明确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表述,统一为"组合辅助驾驶"(L2级)[3][6] - 新规要求车企降低OTA升级频率,需充分验证后再推送,紧急OTA需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审批[8] - 部分企业仍进行语义博弈,如智己门店海报保留"智驾第一梯队"字样但口头强调"辅助驾驶"[8] 车企营销调整 - 华为将"城区NCA"改为"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小米官网文案改为"小米辅助驾驶",地平线改用"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6] - 上海车展上除Robotaxi厂家外,其他车企已撤下"全民智驾""智驾平权"相关宣传物料[9] - 小鹏汽车推出"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强化用户安全教育体系[9] 技术路线转向 - 车展宣传重心从智驾转向底盘调校与电池技术,如比亚迪展示"驾驶辅助三激光版"安全架构,吉利推出"千里浩瀚"国产化方案[13] - 激光雷达关注度提升,华为乾崑ADS 4.0和小鹏XNGP系统中"激光雷达"提及频率同比增3倍[13] - 禾赛科技牵头制定中国首个车载激光雷达国标,要求通过300种危险场景真车测试[13][14] 供应链与竞争格局 - 中国激光雷达标准成为全球竞争战略支点,欧美车企进入中国市场需符合中国标准[14] - "激光雷达+国产芯片"供应链企业崛起,一线车企加速技术圈地,二线品牌面临压力[15][16] - 行业共识转向"安全优先",未来技术评价标准简化为"能用/不能用"和"安全/不安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