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AI智驾

搜索文档
智驾免费背后车企的经济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5 02:30
行业趋势与背景 - 行业出现"智驾平权"趋势 推动组合辅助驾驶功能从收费模式转向免费普及 [2] - 移动通信技术从2G/3G向4G/5G演进 用户已形成为数据服务付费的消费习惯 但汽车智驾收费模式尚未形成共识 [2] - 2020-2021年期间造车新势力采用软件订阅模式 但过去4年多数车企将功能转为整车标配不再单独收费 [4][5] 企业战略与产品布局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三个版本智驾方案 入门级DiPilot100采用5R12V感知方案 算力100TOPS 支持高速NOA 适用于所有车型包括10万元以下车型 [3] - 小鹏汽车2025款G6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 无需选装或付费 [3]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战略 推出6.59万元小蚂蚁智驾版 具备23项辅助驾驶功能 [4] - 零跑汽车宣布所有含智驾硬件车型的软件功能永久免费 并退还已付费用户费用 [4] - 特斯拉采用FSD系统一次性购买或按月订阅收费模式 软件收入成为稳定且高毛利的利润来源 [6][7] - 华为ADS方案定位高端 在合作车型上推出高阶功能包收费 [6] 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形成三大商业模式阵营:坚定收费派(特斯拉/华为) 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派(新势力/传统车企) 全栈免费派(零跑等第二梯队) [6][7][8] - 全栈免费派通过"以价换量"策略 牺牲软件收入换取销量规模与市场地位提升 [8] - 硬件预埋模式通过预埋硬件培育消费习惯 为后续软件收费埋下伏笔 [7] - 软件具有显著规模经济特性 研发固定成本高但边际成本极低 销量增长可大幅摊薄单位成本 [8] 成本结构分析 - 支持城区NOA的完整智驾硬件方案BOM成本为1.5万-3万元 [9] - 头部车企每年在自动驾驶研发上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 [9] - 运营服务成本包括云端数据服务 7×24小时客户服务 保险理赔技术支持等 [10] - 国内主要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方案 激光雷达占成本较高比例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相对较低 [8] 产业链影响 - 智驾免费策略向上游供应链传导降本压力 芯片和激光雷达供应商被迫"割肉输血" [10] - 整零关系发生变化 博世等一级供应商从"黑盒"交付转向"白盒"服务 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争夺0.5级供应生态位 [10] 技术发展路径 - 智己汽车通过软件算法优化实现单颗Orin芯片达到同等智驾性能 推动技术降本 [12] - 规模效应使上游供应链成本同步下降 黑芝麻智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车企与芯片公司双赢 [12] 未来发展方向 - 分层收费模式被视为破局关键 低阶功能作为标配 高阶功能明确收费逻辑 [12] - 竞争维度将从"有或无"转向"用户体验"和"真实价值" 注重安全性舒适性通行效率等核心指标 [13] - OTA升级及空中订阅技术使扩张式收费成为可能 [12] - 需要培育消费者认知 让用户理解智驾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科技工程 [12]
多家车企祭出“杀招”,智驾免费,噱头还是新范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6 01:23
智能驾驶行业趋势 - 2025年智能驾驶热度持续,行业讨论焦点从"智驾平权"转向"智驾安全" [2] - 零跑汽车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包括高速智能领航辅助(NAP)功能,并对已付费用户退款 [3] - 比亚迪、奇瑞、小鹏、理想等车企也采取类似策略,全系标配智驾功能 [3][4] 车企智驾策略 - 零跑推出三电终身质保覆盖全系用户,并计划7月对2021~2023款C11/C01进行OTA升级 [3] - 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全系标配,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降至4000元以内 [3][5] - 小鹏取消Max和Pro版本区分,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 [4] - 理想汽车所有车型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完全标配,不收取软件激活或订阅费用 [4] 智驾成本与商业模式 - 高速NOA成本已下探至千元级别,企业可通过销量增长分摊成本 [5] - 蔚来、特斯拉、华为等仍采用订阅制或一次性买断模式,但面临"免费"压力 [6][7] - 特斯拉推出FSD免费试用30天,华为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限时优惠至2025年6月30日 [7] 行业观点分歧 - 蔚来李斌认为智驾是长期服务,需预提费用,不应盲目免费 [8] - 小鹏何小鹏认为标配高阶智驾是未来增值服务的基础 [8] - 中科院鹿文亮指出智驾收费模式取决于企业发展阶段和成本回收需求 [8] 消费者态度与市场反馈 - 部分消费者对零跑智驾功能实用性表示不满,认为功能不稳定 [9] - 岚图调查显示90%用户愿为高阶智驾付费,30%愿支付超1万元 [10] - 消费者更关注智驾功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非是否免费 [9][10]
暴增1200亿!小鹏汽车,翻身
美股研究社· 2025-03-21 10:48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通过交付量提升、成本控制和产品策略调整实现业绩大幅改善,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3.2%至408.7亿元,净亏损收窄至57.9亿元 [2][3]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销量导向,通过降价和智驾技术升级推动市场份额增长,2024年交付量同比增长34.2%至190068辆 [4][7] - 管理层调整和供应链优化带来运营效率提升,现金储备环比净增60亿元至419.6亿元 [5][12] - AI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壁垒,图灵AI智驾系统全系标配,计划2025年下半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 [8][9] - 产能扩张和产品线完善将支撑未来增长,2025年销量目标较2024年翻倍,预计2026年形成10-50万元全价格带覆盖 [13][14]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408.7亿元(+33.2%),其中汽车销售358.3亿元(+27.9%),服务及其他收入50.4亿元(+89%)[3][9] - 第四季度营收161.1亿元创单季纪录(环比+59.4%,同比+23.4%),汽车销售146.7亿元(环比+66.8%)[3] - 全年毛利率提升至5.85亿元(2023年为4.51亿元),Q4汽车毛利率达10%(同比+5.9%)[3][4] - 研发支出64.6亿元(+22.4%),主要投入AI算法和芯片技术 [9] 产品与市场 - 价格策略调整:G6售价降至17.68-19.88万元,G9降至24.88-27.88万元,较2022年最高46.99万元大幅下调 [7] - 爆款车型MONA M03和P7+推动Q4交付量达91507辆(同比+52.1%)[4] - 智驾技术: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系统,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和"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 [8] - 创新业务:飞行汽车获4000份订单,计划2026年量产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 [9] 战略规划 - 2025年营收目标500-1000亿元,计划四季度开始盈利 [11][13] - 产能扩张: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和供应链优化解决产能瓶颈,预计2025年6月后提升G6/G9产能 [12][13] - 技术路线:聚焦L3/L4自动驾驶研发,加强具身智能与大模型技术融合 [8][9] - 全球化布局:加速AI汽车出海进程,与大众集团达成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