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基金

搜索文档
红利基金挑选指南:天弘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的独特魅力
格隆汇· 2025-08-24 12:07
核心观点 - 天弘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A(022072)通过投资港股高股息资产提供显著估值优势和稳健收益 在存款利率走低背景下成为重要投资工具 [1][2][4] 投资标的与估值优势 - 港股红利资产长期处于估值洼地 成分股多为金融、能源、工业等传统板块内地企业 如民生银行、中国石油股份等 [2] - 港股估值较A股同类标的明显更低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达5.8% 6月末股息率高达7.75% [2] 成分股筛选标准 - 指数仅从港股通标的中选取30只成分股 需满足连续分红、高流动性和股息率领先等严格标准 [3] - 前十大权重股均为股息率长期领先的蓝筹企业 A股红利指数如红利低波100指数成分股达100只且平均股息率更低 [3] 收益表现 - 收益由股息收益与股价增值共同驱动 2025年上半年基金收益率达10.96% 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14% [4] - 截至8月22日近6个月收益率达19.38% 2025年已进行三次分红 [4] - 成立以来至2025年二季度末A类产品业绩为17.00% 比较基准为23.95% [7] 风险控制特性 - 指数在2021-2024年最大回撤小于恒生指数 在2022年港股大跌和2025年一季度风格轮动时展现抗跌性 [4] - 成分股盈利稳定、现金流充沛 提供风险防御优势 [4] 运作机制与成本 - 指数每半年调样一次 遵循调整股息率权重原则实现类似高抛低吸效果 [5] - 管理费0.15%/年 托管费0.05%/年 综合成本率0.20% 远低于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 [5] 投资适用场景 - 适合追求高股息与低估值修复机会 期望分散A股投资风险的投资者 [6] - 可作为战术配置、战略配置或与成长型基金搭配进行风险对冲的工具 [6]
高分红股票与高分红基金,怎么选?90%的人都没想清楚!
搜狐财经· 2025-08-17 07:01
高分红资产的核心逻辑 - 高分红策略的核心收益来源包含股息收入与资本利得,投资对象为成熟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这类公司盈利韧性强、ROE显著更高,现金流保障能力突出 [3] - 高分红企业通过"稳定盈利-持续分红-提升ROE"的正向循环构建高胜率基础,分红不仅是利润分配,更是增厚ROE的重要路径 [3] 高分红资产的认知误区 - 误区一:高分红不等于熊市专属,高股息策略在牛市、震荡市和牛熊转换期均可能跑赢大盘,例如2025年一季度天弘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基金实现0.44%的正收益 [4] - 误区二:分红后不一定出现"填权行情",除权除息后短期内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常低于50% [4] - 误区三:高股息率不等于高性价比,需警惕"每股分红不变,股价大跌→股息率飙升"的估值陷阱,应关注"过去5年分红总额/当前市值"测算的真实股息率 [4] 高分红股票的投资机会 - 传统现金奶牛:如长江电力,2026-2030年分红比例锁定不低于70%,按2025年预期利润测算股息率约3.6% [7] - 转型成长派:如电信运营商,从传统收息股蜕变为"高股息+AI增长"双轮驱动的成长股,企业数字化业务占服务收入比重达20% [7] - 三大电信运营商承诺未来三年派息率提升至75%以上,预计股息年复合增长率达9% [7] 红利基金的优势与策略 - 红利基金通过分散化投资换取系统稳定性,主流产品包括港股红利基金(极致收益型)和A股红利基金(均衡配置型) [9] - 新一代红利基金融入低波动因子,中证A500红利低波指数自2015年来年化收益达10.81%,较传统红利指数超额收益超1% [9] -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5.8%-7.75%,代表产品天弘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管理费仅0.15%/年 [11] 投资者适配方案 - 小额现金流需求者:回避个股风险,推荐易方达恒生红利低波(021458) 100%基金配置 [13] - 稳健理财族:建议30%股票(如长江电力)+70%基金(如中证A500红利低波ETF) [13] - 价值掘金派:建议70%股票(如三大运营商H股)+30%基金(如港股红利ETF) [13] - 机构投资者:配置行业龙头,动态平衡多策略红利基金组合 [13] 具体操作指南 - 5万元以下:定投红利基金,如易方达恒生红利低波(021458),季度分红机制提供持续现金流 [14] - 50万元量级:构建"核心+卫星"组合,核心仓位配置长江电力等分红承诺明确的个股,卫星仓位布局港股红利ETF、红利低波、红利国企ETF等 [14] - 100万元以上:可配置3-5只高分红个股(如中国移动+神华+宁沪高速)+2-3只互补型红利基金,注意规避煤炭等强周期行业的股息率陷阱 [14]
低利率时代投资怎么选?探秘港股红利基金的独特魅力
新浪财经· 2025-08-11 10:00
核心观点 - 天弘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A(022072)通过跟踪港股高股息指数 提供兼具稳定性与吸引力的收益 具备高股息和低估值的双重优势 [1] 行业分布 - 持仓高度集中于金融 工业和能源等传统高股息板块 包括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等金融股 中远海控 海丰国际等工业股 以及中国石油 中国海洋石油等能源股 [2] - 这些行业盈利稳定 现金流充沛 银行股股息率普遍维持在4%-6%区间 [2] - 港股通标的中部分内地企业股息率显著高于A股同类公司 [2] 收益表现 - 近12个月股息率达5.8% 显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及多数债券收益率 [3] - 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达10.96% 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14% [3] - 2025年已完成三次分红 支持红利再投资模式 [3] - 成立以来至2025年一季度末产品业绩为5.91% 比较基准业绩为14.33% [8] 波动特性 - 2021-2024年四个自然年度最大回撤均小于恒生指数 [4] - 2022年港股市场整体下跌时指数跌幅显著低于大盘 [4] - 2025年一季度在市场风格切换背景下仍实现0.44%的净值增长 [4] - 指数每半年调样一次 通过卖出股息率下降股票 调入股息率上升股票实现被动式高抛低吸 [4] 利率环境适应性 - 2025年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成分股平均股息率达7.2% [5] - 在2025年银行存款利率较2023年下降约50BP的背景下 高股息资产相对价值凸显 [5] 费率结构 - 管理费仅0.15%/年 托管费0.05%/年 综合成本率仅0.20% [6] - 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通常1.5%左右的综合费率 [6] 投资策略适用性 - 适合追求稳健分红收益的投资者 希望通过港股通布局高股息资产分散A股风险的投资者 以及长期看好港股估值修复的被动投资者 [6] - 可作为利率下行周期中的债券替代资产 通过定投加红利再投资策略利用复利效应 或与成长型基金搭配平衡组合进攻性与防御性 [7]
红利基金买哪个好?港股红利原来这么香!
新浪财经· 2025-08-08 05:33
产品定位与策略 - 跟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成分股需满足连续分红、高流动性和股息率领先标准 [1] - 行业集中于金融(如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工业(中远海控、海丰国际)、能源(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等传统高股息板块 [1] - 港股通标的中部分内地企业股息率显著高于A股同类公司,且港股整体估值长期处于低位 [2] 收益表现与分红 - 近12个月股息率达5.8%,显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及多数债券收益率 [3] - 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达10.96%,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14% [3] - 2025年一季度首次派息且支持红利再投资,年内已进行三次分红 [3] 风险控制与稳定性 - 近4个自然年度最大回撤小于恒生指数,2022年跌幅显著低于大盘 [4] - 2025年一季度港股上涨但红利资产表现平淡,基金仍实现0.44%净值增长 [4] - 指数每半年调样,通过卖出股息率下降股票、调入股息率上升股票降低估值泡沫风险 [4] 利率环境优势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2025年银行存款利率较2023年下降约50BP) [5] - 2025年二季度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成分股平均股息率达7.2%,低利率环境下优势凸显 [5] 成本结构 - 管理费0.15%/年,托管费0.05%/年,综合成本率0.20% [6] - 成本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通常1.5%左右) [6] 产品适用场景 - 适合追求稳健分红收益的投资者(如退休人群、低风险偏好者) [8] - 可通过港股通渠道分散A股单一市场风险 [8] - 适合长期看好港股估值修复但缺乏主动选股能力的被动投资者 [8] 投资策略建议 - 利率下行周期中可作为债券替代资产提升组合收益 [9] - 通过定投加红利再投资策略利用复利效应平滑波动 [9] - 与成长型基金(如科技、新能源)搭配平衡组合进攻性与防御性 [9] 历史业绩表现 - A类份额自2024年9月24日成立至2025年二季度末业绩17.00%,基准23.95% [11] - C类份额同期业绩16.98%,基准23.95% [11]
又见红利基金清盘!主题产品收益亮眼,规模却分化
北京商报· 2025-07-29 13:41
红利策略基金清盘与规模分化 - 国联智选红利股票基金于7月29日发布清算报告 基金份额总额为684.46万份[1][3] - 国联安新蓝筹红利一年定开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于3月清盘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为299.93万份[3] - 农银汇理红利甄选混合成立于2024年8月 未满一年即因持有人不足200人或净值低于5000万元面临清盘危机[3] 红利策略基金规模分布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全市场96只红利策略主动权益类产品总规模为499.73亿元 较一季度末473.05亿元环比增长5.64%[4] - 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规模达96.66亿元居首 华夏红利混合47.62亿元和工银瑞信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38.01亿元分列第二三位[4] - 9只产品规模超10亿元 同时26只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 其中万家红利量化选股混合等3只产品规模均低于1000万元[4] - 92只可取得数据的产品中 56只基金规模下滑占比超六成 6只基金规模降幅超过50%[4] 红利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7月28日 49只产品年内收益率超10% 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A/C以27.91%和27.56%收益率领跑[5] - 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A/C和易方达港股通红利灵活配置混合A收益率均超20% 跻身前五[5] - 8只产品包括金鹰改革红利灵活配置混合等年内收益率为负[5] - 港股通主题红利产品表现亮眼 主因港股低估值凸显高股息特征及上市公司业绩支撑[7] 行业趋势与分化原因 - 红利基金同质化严重 供给过剩导致优胜劣汰 头部效应凸显加剧竞争[1][5] - 规模下滑部分源于持有人"落袋为安"操作 因红利基金业绩相对稳健[1][5] - 部分基金投资偏离定位导致业绩分化 未来红利资产表现将出现较大分化[7] - 行业从"+红利"转向"红利+"时代 传统红利资产聚焦银行、公用事业等领域 新红利资产如港股互联网通过"股息+回购"提供回报[7]
2025年5月现金分红哪家强丨红利基金季度分红榜单
雪球· 2025-05-30 06:24
核心观点 - 在低速波动市场环境下,红利基金的分红收益相比低于1%的存款利息更具吸引力[1] - 日本2006-2016年数据显示,分红频率越高(尤其是月度和季度分红)的基金规模增长越显著[2][5] - 季度分红型红利基金同时满足年轻人还贷和老年人现金流需求,形成硬需求[5] 日本分红基金市场参考 - 2006-2016年日本固定分红基金资产规模持续十年增长[1] - 月度/季度分红基金规模增长表现优于其他分红频率产品[2] 2025年季度分红基金清单 - 从33个红利指数中筛选出21只季度分红产品[6] - 包含招商中证红利ETF(代码515080)、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代码563020)等场内ETF,以及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等场外基金[7][8] - 9只基金在1-5月完成1次分红,12只已完成2次分红[9] 场内ETF分红表现 - 招商中证红利ETF累计分红1.01%(跟踪中证红利指数)[11] - 博时中证红利低波100ETF累计分红1.17%(跟踪红利低波100指数)[13] -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累计分红1.98%(跟踪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14] 场外基金分红表现 - 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A/C分别累计分红5.32%/5.04%(跟踪沪深300红利低波指数)[16][17] - 景顺长城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指数A/C类分别累计分红4.12%/4.01%(跟踪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18] 优选标准 - 叠加"高分红+低费率"双指标,管理费/托管费≤0.2%的产品更具成本优势[21][23] - 低费率标红产品包括招商中证红利ETF(管理费0.2%)、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管理费0.15%)等[24] 产品结构特征 - 21只产品中,管理费区间0.15%-0.5%,托管费区间0.05%-0.15%[8][24] - 成立时间跨度从2019年至2024年,最新产品为富国中证中央企业红利ETF(2024/7/16成立)[8]
基金业绩排名生变!港股基金罕见登顶
券商中国· 2025-05-25 23:23
港股主题基金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反超北交所主题基金和人形机器人主题基金,暂夺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榜榜首 [1]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多只重仓港股的基金业绩位居市场前列 [1] - 年内业绩排名前110只基金中,半数都重仓持有港股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收益均超过60% [4] - 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60%的5只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占据3个重要席位 [4] - 年内业绩涨幅超30%的港股主题基金数量达到61只,而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30%的基金数量仅有110只 [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5月内分别上涨6.7%、6.29%、5.3% [3]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三大指数年内均实现超17%的正收益 [3] - 超1100只持有港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20%的基金年内收益翻红 [4] - 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年内涨幅高达10.2%,而中证红利指数今年下跌2.09%,国证红利指数年内上涨1.79% [6] 个股表现 - 宁德时代、比亚迪、招商银行等公司近期H股价格超过A股 [2] - 药明康德、赤峰黄金、美的集团和紫金矿业等公司的AH股价差在不断缩小 [2] - 老铺黄金、三生制药和泡泡玛特今年涨幅分别高达245.63%、229.77%和145.18% [5] - 中国东方教育年内涨幅高达124.54%,中国生物制药实现30.62%涨幅 [6]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共计净买入港股市场6228.67亿港元,为历年第三高 [7] - 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的配置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 [7] - 近500只基金一季度港股仓位提升超10个百分点,最高增长超40个百分点 [7] 基金策略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一季度末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仅有32%,但港股持仓贡献显著 [4] - 杨珂管理的信澳优享生活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从去年年末的14.9%提升至一季度末的34.7% [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华安大中华升级、前海开源公共卫生主题精选等一季度均大幅提升港股仓位 [7] 行业板块 - 科技板块关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与新材料和半导体等 [9] - 消费板块关注新兴消费和服务型消费,以及传统消费品牌国际化 [9] - 生物医药板块涵盖制药、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等多个细分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9] - 港股银行、能源等板块股息率普遍超7%,较A股更具吸引力 [10] - 港股央企兼具高股息与改革红利,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现金流改善及回购增持预期 [10] 市场趋势 - 港股强势表现吸引全球各类资本纷纷涌入,部分个股产生比A股更高的估值溢价 [2] - 富兰克林国海港股通核心增益、嘉实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指数基金等多只港股主题基金正在或即将发行 [8] - 香港为港股IPO创造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条件,包括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等 [9]
红利资产大爆发,主题联接基金频发“限购令”
华夏时报· 2025-05-15 09:42
红利基金限购动态 - 海通资管旗下海通红利优选于5月14日暂停1万元以上大额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以保障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平稳运作[2] - 5月以来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等5只联接基金发布限购公告,限制金额从1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2] - 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于5月12日暂停5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业务,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于同日限制10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3][4] - 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ETF联接(LOF)等3只基金在5月6日至14日期间相继暂停大额申购业务[5] 限购原因分析 - 国际形势变化导致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资金从高波动资产转向稳健型红利基金[2] - 基金公司需结合市场流动性和投资策略控制规模,防止大额申购影响运作效率[2] - 专业机构预判潜在风险,包括避免收益摊薄、策略执行受阻及交易拥挤风险[6] - 今年以来已有47只红利基金发布暂停大额业务公告,显示行业整体风控趋严[6] 红利基金市场表现 - 一季度末红利基金总规模达2513.67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增长270亿元创历史新高[7] - 华宝标普A股红利机会ETF联接基金公布分红方案,每10份份额派发0.1960元,可供分配利润达4.02亿元[5] -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基金年内第4次分红,显示持续现金流回报能力[6] 行业配置价值 -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市盈率从2017年9.09倍降至7.35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8] - 新"国九条"政策强化分红导向,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提升利好红利资产[7][8] - 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加大配置力度,推动红利基金规模增长[7] - 红利资产在持有期超过3年时,相对沪深300指数胜率达68.5%,长期复利效应显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