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户心智
icon
搜索文档
淘宝上线“到店团购” 外卖“闪电战”再次上演?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07:18
淘宝闪购上线到店团购业务 - 淘宝闪购于9月20日正式上线"到店团购"功能 入口位于第一排金刚位最右侧 同步推出"9.9起到店吃"等新人福利 [1] - 业务首批覆盖上海 深圳 嘉兴三个城市核心商业区域 品类包括茶饮 甜品 正餐 自助餐及特色小吃等多个餐饮品类 [1] - 该业务是平台水到渠成的发展 旨在更好服务消费者和支持商家发展 [1] 业务发展背景与战略定位 - 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曾在财报会透露 闪购业务已有约1.5亿DAU 用户存在到店自提和团购需求 平台正从满足需求角度探索多样化服务 [1] - 淘宝切入团购业务直接与美团竞争 而高德此前推出"扫街榜"被视为曲线进军到店业务 [1][3] - 平台计划通过天猫品牌线下门店入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预计未来三年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入驻 为平台带来1万亿元交易增量 [9] 市场竞争现状对比 - 实际比价显示 美团团购价格通常更优惠 且评价系统更完善 例如某餐馆在美团有1273条评价而淘宝仅33条 [4] - 美团团购生态更丰富 包含特价团频道及美食 休闲玩乐 丽人美发等多品类 还支持"先团后约配送到家"服务 [4][5] - 用户心智是美团核心优势 消费者已形成"首选美团买券"的消费习惯 抖音等平台虽通过低价补贴冲击市场但核销率仍低于美团 [5][6] 业务挑战与发展路径 - 到店业务需要用户习惯积累和商家资源推进 难以通过补贴实现短期闪电战突破 [1][6] - 餐厅老板透露团购利润薄 不同平台补贴差异导致价格波动 商家可能通过调整菜品组合或加入酒饮维持利润 [5] - 平台可通过补贴和联合营销短期冲量 但彻底改变用户心智需时间 高德榜单与淘宝闪购协作有望提高经营效率 [5] 战略动机与时机选择 - 业务上线恰逢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旺季 可丰富消费者体验并助力商家增长 同时通过支付宝 高德等多端联动提升商家流量曝光 [7] - 到店业务具有高频和高利润特点 能与闪购业务协同提高用户黏性 并为淘天实物电商提供更大流量价值 [8] - 双十一临近 平台将推出远近场一体化方案 帮助品牌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 一盘价格 一盘营销" 到店业务是明确实施方向 [8][9] 核心数据指标 - 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 日活跃用户约1.5亿名 [7] - 平台计划通过即时零售和到店业务未来三年实现1万亿元交易增量 [9]
从补贴大战到价值比拼:外卖“三分天下”格局成型 京东靠品质外卖持续破局
江南时报· 2025-09-19 02:52
行业格局 - 外卖行业结束补贴大战后回归理性发展轨道 形成淘宝 京东 美团三分天下的稳定格局[1] - 三大平台市场份额高度接近:淘宝闪购/饿了么占34.2% 京东占33.5% 美团占28.9% 无绝对统治力[5] 用户行为变化 - 用户选择偏好从价格驱动转向更关注商品质量与服务体验[6] - 价格驱动型用户占比49.3% 其中25.0%转向低价平台 24.3%减少消费频率[6] - 价值驱动型用户占比26.8% 注重质量与服务 维持消费频率且品牌忠诚度高[6] - 机会主义型用户占比19.5% 消费行为与促销活动高度绑定[6] 平台竞争优势 - 京东在配送速度方面以32.70%的占比领先 美团24.80% 淘宝21.17%[6] - 京东服务体验获得用户最高评价[6] - 京东外卖用户跨品类消费达3.4个品类 显著高于淘宝的2.4个和美团的1.8个[8] - 京东通过外卖业务实现获客-全品类留存的高效闭环 将流量转化为高客单价消费[8] 行业发展趋势 - 外卖市场竞争进入生态协同深度比拼阶段 平台需形成获客-留存-增值完整闭环[8] - 用户心智固化与分化叠加平台生态协同差异 共同促成三分天下的稳定格局[9]
辛巴交棒给妻子!头部主播出走 直播电商失血式投流时代落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05:08
在头部大主播"辛巴"、辛选集团创始人辛有志高调宣布退出直播行业后,8月29日早上10点,辛选集团联合创始人、辛 有志的妻子初瑞雪启动接棒后的首场直播。此前,辛有志已将辛选集团在快手的核心账号交给初瑞雪,如今,"辛有志 辛巴 818"直播间更名为"初瑞雪(辛巴 818)",账号头像也换成了初瑞雪的照片。 公开资料显示,初瑞雪是微商品牌ZUZU创始人、辛选联合创始人。2019年8月,她与辛有志举办大型婚礼并全程直 播,邀请了成龙、张柏芝、邓紫棋、周传雄、迪克牛仔等明星为这次婚礼演出。目前,种种行为表明,初瑞雪不仅接 过辛选集团的直播大旗,还正式进入直播舞台。据了解,作为接手后的首秀,这场直播持续了近15个小时,销售额超 过20亿元,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23万,全场总人气超4000万。其间,辛有志通过语音的方式数次连线,向粉丝交 接,并指导初瑞雪卖货。 今年上半年,辛选先是从杭州搬回广州,之后又遭遇头部主播退出,如今创始人妻子接棒,能否成为集团新的"定海神 针"?与此同时,小杨哥仍在试探复出,但还未在抖音开播;东方甄选在董宇辉走后业绩承压,人气主播顿顿又相继离 职……今年以来,头部主播的格局继续发生变化。在行业竞 ...
外卖大战进入「死亡螺旋」,各家到底在「卷」什么
雷峰网· 2025-07-02 13:16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旨在提高商家利润率并扩大规模效应 同时帮助商家提升产品品质以扭转内卷式竞争[2] - 京东外卖计划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将在1个月后公布具体方案[2] - 美团擅长打堑壕战和消耗战 若借助阿里击退京东并保住份额 可能成为最终最大受益者[10] 平台战略差异分析 - 淘宝闪购采取"外卖+"策略 试图用"闪购"概念重塑消费者心智 需要大量补贴和长期坚持[4] - 京东外卖面临品牌认知挑战 需要大量补贴和心智冲刷来建立新品牌形象[3] - 淘宝在用户心智塑造方面比京东更高级 通过热点营销如赞助常州队获取流量[6] 市场竞争影响 - 淘宝500亿补贴对京东造成直接冲击 使京东6月前的补贴努力几乎被"釜底抽薪"[7] - 淘宝DAU超4亿 若携支付宝和高德等APP共同作为饿了么入口 将对京东形成"6楼打2楼"的竞争优势[8] - 补贴大战可能导致阿里和京东、美团共同花费1000亿激活市场 美团可能成为最终赢家[10] 行业长期趋势 - 阿里希望通过补贴保住手淘活性 避免用户老化和商业场景流失[12] - 拼多多密切关注淘宝闪购动向 若发现用户心智真正改变可能跟进[14] - 淘宝闪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是逛淘宝的转化率 若补贴未能带动其他业务增长可能调整策略[13] 市场数据 - 京东外卖已进入355个城市 峰值达2500万单[4] - 淘宝闪购日订单突破6000万单[18] - 2020年淘宝200亿可买到外部流量 但现在微信和抖音等平台已难向淘宝开放流量池[11]
十问十答:刘强东送外卖!京东葫芦里卖什么药?
海豚投研· 2025-04-26 11:18
京东进入外卖市场的战略意图 - 国内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七大平台主导市场,京东面临流量不足和DAU远小于MAU的困境,工具属性较强[3] - 京东重启外卖、出行等新业务提案,旨在拓展新流量入口提升用户活跃度,这些提案曾因成本高和验证周期长在2022年被搁置[3] - 即时零售是少数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京东和美团都视其为重要战场,京东在"快"的心智优势被美团即时履约网络稀释[3][4] - 京东希望通过外卖业务改变用户心智,当用户急需商品时能第一时间想到京东[5] 京东外卖业务发展规划 - 管理层设定两年考核周期,第一年重点在模型落地和基建搭建,第二年考核订单量和交易规模[6][7] - 若未达预期目标,可能调整资源投入或终止项目,类似京喜等业务[8] - 外卖业务难度低于社区团购等创新业务,商家签约周期显著缩短,如茶饮品牌仅需一个月[8] - 目前订单量500-600万/日,其中餐饮订单约一半,远低于美团的六七千万单[9] 京东外卖业务现状 订单结构 - 品类分为茶饮(20元客单价)、简餐(45-50元)和火锅团餐(80元)[10][11] - 茶饮增速放缓,餐食类占比提升[12] - 覆盖140多个城市,但实际供给覆盖仍有很大改善空间[14] 用户获取 - 主要针对大学生和Plus会员发放代金券,价格比美团低7-8元[14] - 微信体系成为重要流量来源,95%概率在微信支付后显示京东外卖代金券[16] - 90%订单来自京东主站页面,入口较深[20] 骑手端 - 全国约9万骑手接单过外卖订单,其中专职骑手约1.3万(15%)[18] - 专职骑手主要来自京东物流转岗,新招募进展缓慢约2000人[19] - 推出首单20元激励和三单每单20元持续激励吸引骑手[18] 业务挑战与瓶颈 - 履约配送能力开始出现不稳定,可能成为增长最大瓶颈[21] - 外卖高频、集中峰值的特性与京东原有配送模式不同,缺乏相关基建和经验[21] - 订单量若达1000-2000万/日,系统可能崩溃,需要完全不同的结构和管控模型[22] - 餐饮页面产品设计存在问题,影响商家设置营销活动效率[24] - 招商标准较严格,暂未纳入档口店铺,限制订单量提升空间[24][25] 补贴策略与亏损 - 当前单均亏损约6元(12%亏损率),60%用于商品补贴,40%用于运费补贴[28] - 补贴结构不健康,全部由平台承担,未来计划引导商家和品牌方分担[29] - 补贴对茶饮和简餐效果明显,但对高价品类如火锅影响有限[30] - 补贴策略粗放,难以做到精准投放和细粒度比价[31] - 补贴带来的增长可能难以持续,一旦停止用户可能回归原有平台[32] 业务协同与用户心智 - 高频外卖用户访问次数提升但停留时间短,未显示明显电商浏览行为[26] - 计划通过评价页面发放商品满减券联动电商业务,但预期转化率不高[27] - 外卖业务核心增量仍需依赖主站流量或独立端产品,但后者投入有限[27] - 改变用户心智难度大,美团饿了么已深耕十余年形成固定认知[8][33] - 仅靠补贴难以撼动现有竞争壁垒,需要差异化定位或效率体验代差[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