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代工2.0

搜索文档
晶圆代工大变局:台积电通吃先进制程,中国大陆为何猛扩47%成熟产能?
材料汇· 2025-09-21 15:09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晶圆代工产业正处于AI驱动和地缘政治重塑的关键拐点,行业格局从全球化转向区域化,形成"一个世界,多个体系"的新格局 [2] - 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商无法在先进制程上与台积电等巨头正面竞争,但可通过聚焦成熟制程和特色工艺,依托本土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差异化创新实现崛起 [2][3][5] - 未来竞争焦点从单一制程节点转向"制程+封装+生态协同"的综合能力比拼,AI/HPC和汽车电子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先进封装技术重要性凸显 [29][78][90] 全球晶圆代工产业格局 - 台积电以67.6%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其优势体现在技术代差(3nm/2nm)、研发投入(2023年447亿元)和全球产能布局(美、日、德设厂)[49][71][75] - 中国大陆厂商集体崛起:中芯国际全球排名升至第三(6%份额),华虹位列第五(2.7%),晶合集成(第九)和芯联集成(第十)进入前十,形成梯队化布局 [49][50] - 地缘政治推动供应链重构,形成"China for China"(中国大陆本土需求)、"US for US"(美国及盟友)和"NCNC"(非中非美客户)三元结构 [98][99][100] 技术演进路径 - 先进制程(7nm及以下)遵循摩尔定律,依赖EUV光刻、GAAFET晶体管和材料创新,台积电3nm已量产且市占率100%,2nm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 [80][90][96] - 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满足80%以上市场需求,竞争核心从节点尺寸转向工艺优化(如高可靠性、低功耗),中国大陆预计2027年占据47%产能主导地位 [5][46][96] - 先进封装(如台积电CoWoS)成为系统级性能提升关键,使代工厂从制造服务商升级为系统整合商,极大提升客户粘性和单客户价值 [29][90][96] 市场需求与产能分布 -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以9% CAGR增长,2030年超1万亿美元,AI相关服务器/存储市场CAGR达18%,成为最大增长动力 [44][78][90] - 2025年全球晶圆月产能达3370万片(8英寸当量),中国大陆以1010万片/月占全球三分之一,年增14%,为全球产能扩张中心 [41][42][50] - 成熟制程需求稳定:2025-2030年成熟逻辑月需求从580万片增至750万片,先进逻辑从200万片增至320万片 [44][45] 中国大陆厂商战略定位 - 中芯国际采用"双线作战"策略:先进制程艰难探索(14nm FinFET量产),成熟制程大规模扩产(北京、深圳、上海新厂),2024年营收577.96亿元(+27%)[54][68][116] - 华虹半导体专注特色工艺,在嵌入式闪存(55nm智能卡)、功率器件(车规IGBT)和BCD工艺(电源管理芯片)做到全球领先,毛利率17.43% [18][19][56] - 晶合集成聚焦显示驱动芯片(DDI),全球市占率第一,贡献本土驱动IC产能超八成,2024年毛利率25.5% [59][69][116] - 芯联集成主攻车规级功率半导体(IGBT),为国内第三大车载功率器件供应商,AI电源管理芯片获突破,2024年营收65.09亿元 [61][62][69]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地缘政治是最大不确定因素,先进设备(如EUV光刻机)获取受限,直接锁死中国大陆7nm以下先进制程发展路径 [12][37][68] - 巨额资本开支带来财务压力:中芯国际2024年资本支出535.7亿元,华虹197.82亿元,晶合集成132.23亿元,高折旧影响盈利能力 [65][70] - 成熟制程可能产能过剩,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拖累产能利用率,需警惕价格竞争加剧 [5][50][84] 未来发展趋势 - AI成为核心引擎:台积电AI相关收入2024年占15%且增速翻倍,预计2024-2029年AI收入CAGR达45% [78][90][102] - 汽车电子与工业电子提供稳定增量,对高可靠性、长生命周期芯片需求强劲,支撑成熟制程厂商发展 [32][84][103] - 竞争维度升级:从制程竞赛转向"制程+封装+设计服务生态"全方位能力比拼,台积电"晶圆代工2.0"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29][90][105]
2025晶圆代工产业格局、技术突破与中国力量
材料汇· 2025-08-28 15:29
晶圆代工行业概述 - 晶圆代工是半导体产业中专门从事晶圆制造生产而不涉及设计的核心环节,接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委托制造[1][14] - 产业链上游包括半导体材料、设备及设计服务,中游为晶圆代工加工服务,下游为封装测试及消费电子、半导体、光伏电池等终端应用领域[1][18] - 制造工艺分为先进逻辑工艺(侧重线宽缩小)和特色工艺(优化器件结构),按制程可分为14nm以下的先进制程和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1][22][27] 行业发展优势与挑战 - 国产化趋势明显,国内企业技术提升和政策扶持推动市场份额增长[37] - AI、HPC和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驱动增长,推动先进制程研发和成熟制程稳定应用[38] - 面临地缘政治不稳定、龙头先发优势显著、关键材料依赖(如日本信越化学和JSR占全球光刻胶市场72%)及良率问题等挑战[42] 产业市场现状 - 半导体销售额与费城半导体指数反映行业处于景气周期,费城半导体指数通常领先销售额1-2个季度[44] - 全球晶圆厂产能持续增长,从2024年3150万片/月(8英寸当量)增至2025年3370万片/月,增长率分别为6%和7%[3][47] -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5-2030年预计以9% CAGR增长,2030年总额超1万亿美元,服务器、数据中心与存储领域受益AI发展,预计18% CAGR增长至3610亿美元[4][50] - 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台积电占60%市场份额,中芯国际2024Q1市场份额提升至6%排名第三[54][56] - 成熟制程到2027年中国大陆以47%份额主导,先进制程中国台湾以71%份额主导[52] 中国大陆主要参与企业 - 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2024年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5][60][62] - 华虹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特色工艺平台覆盖最全面,2024年营业收入143.88亿元[5][64][65] - 晶合集成2022年液晶面板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全球市占第一,2024年营收92.49亿元,同比增长27.69%[8][67] - 芯联集成聚焦功率器件、MEMS、BCD、MCU四类技术平台,AI领域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营收65.09亿元[9][69][70] 技术发展趋势 - 全球产能持续扩张,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台积电2025Q1占晶圆代工2.0市场35.3%份额[79] - 3nm/2nm工艺主导高端市场,台积电3nm收入占比从2024Q1的9%增长至2025Q1的22%,2nm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87][93] - 先进制程需求激增,成熟制程竞争加剧,价格承压[91] - 2nm工艺基于GAAFET架构,相比N3E工艺性能提升10%-15%,功耗降低25%-30%,晶体管密度超3亿个/平方毫米[93] - 封装与制程协同发展,CoWoS等先进封装技术成为创新关键推动因素[96]
半导体分析手册系列之一:AI驱动下的晶圆代工新纪元:2025投产股份格局、技术突破与中国力量
东兴证券· 2025-08-28 08:1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AI产业兴起推动高端消费电子及算力需求,晶圆代工行业受AI、汽车电子等需求驱动,先进制程及特色工艺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5][114] -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25年至2030年间预计以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总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服务器、数据中心与存储领域受益于AI发展,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2030年达到3610亿美元 [4][39] - 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台积电作为行业龙头占据60%市场份额,中芯国际2025Q1市场份额提升至6%位列全球第三 [4][47][49] - 成熟制程到2027年中国大陆将以47%产能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先进制程中国台湾仍以54%份额主导 [43][44] - 晶圆代工2.0市场2025Q1营收达7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传统晶圆代工市场同比增长26% [24][26] 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半导体晶圆厂产能持续增长,从2024年3150万片/月(8英寸当量)增长至2025年3370万片/月,增长率分别为6%和7% [4][37] - 2025年中国大陆晶圆月产能预计同比增长14%至1010万片,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中国台湾以580万片(同比增长4%)位居第二 [37] - 2025年全球晶圆月需求量预计达11.2百万片,2030年增至15.1百万片,需求增长集中在成熟逻辑(5.8至7.5百万片)和先进逻辑(2.0至3.2百万片) [39] 技术发展趋势 - 先进制程向3nm/2nm演进,台积电3nm已量产,2nm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采用GAAFET架构,相比N3E工艺性能提升10%-15%,功耗降低25%-30% [5][101][110] - 封装与制程技术协同发展,CoWoS等先进封装技术成为AI/HPC芯片关键推动因素 [112] - 随着制程节点演进,设备投资额大幅上升,2nm每5万片晶圆产能所需设备投资额接近280亿美元 [22][23] 中国大陆主要企业 - 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晶圆代工业务收入532.46亿元,同比增长30% [52] - 华虹半导体是特色工艺平台覆盖最全面的晶圆代工企业,2024年营收143.88亿元,拥有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等多平台技术 [18][58] - 晶合集成2022年在液晶面板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全球市占第一,2024年营收92.49亿元,同比增长27.69% [5][65] - 芯联集成聚焦功率器件、MEMS、BCD、MCU四类技术平台,2024年营收65.09亿元,AI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5][71][72] 资本开支情况 - 中芯国际2024年资本开支73.3亿美元,主要用于12英寸工厂扩产及先进制程研发 [77][78] - 华虹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197.82亿元,同比增212.7%,主投Fab9新产线 [77][78] - 晶合集成2024年资本开支132.23亿元,同比增78.4%,扩产55/40nm CIS产能 [77][78] - 建造一座晶圆厂成本约100亿美元起,加上50亿美元机械设备成本,全球至2025年将新建41家晶圆厂,需超5万亿美元资金投入 [77][79]
赛道Hyper | 英特尔“考虑”停推18A制程技术
华尔街见闻· 2025-07-03 11:31
英特尔战略调整 - 公司CEO陈立武考虑停止将Intel 18A及18A-P工艺制程推向代工客户,集中资源攻坚Intel 14A制程,最终决定预计9月公布 [1] - 公司曾在2024年9月跳过Intel 20A节点,将资源投入Intel 18A以缩减资本支出,计划2025年推出18A [2] - 此次调整反映公司在先进制程竞赛中的战略收缩,可能面临数亿至数十亿美元资产减值 [2] 财务压力与市场表现 - 公司代工部门2024年净亏损134亿美元,占全年总亏损188亿美元的71.28% [2] - 18A制程研发投入达数十亿美元,但外部客户仅亚马逊和微软,合作收益短期内难形成规模效应 [3]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7月2日下跌4.25% [9] 晶圆代工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Q1全球晶圆代工2.0市场营收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4] - 公司凭借处理器制造及先进封装业务成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2.0厂商,市占率6.5%,环比增0.6个百分点但同比降0.3个百分点 [4] 技术路线调整细节 - 公司仍将18A用于自研产品Panther Lake客户端处理器和Clearwater Forest数据中心处理器,并为亚马逊、微软少量代工 [7] - 资源将转向Intel 14A,计划2027年风险生产、2028年量产,其每瓦特性能提升15%-20%,密度提升30%,功耗降低25%-35% [7] - 14A采用第二代RibbonFET和Power Direct技术,High NA EUV曝光效率优势可能使其成本低于台积电A14 [8] 战略决策背景 - CEO认为18A对外部客户吸引力下降,停止推广是明智之举 [5] - High NA EUV技术单次曝光效率等同传统三次曝光,可降低14A生产成本 [8] - 最终决策需董事会批准,涉及研发投入和技术落地效率等未明确因素 [8]
机构: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2.0”收入同比增长12.5%至723亿美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1:41
晶圆代工2.0市场增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晶圆代工2.0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2.5%至722.9亿美元,主要受AI和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推动 [1] - 晶圆代工2.0定义由台积电提出,涵盖传统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光罩制作等环节,并将非存储类IDM厂商纳入其中 [1] - 新定义下2023年晶圆制造2.0产业规模达2500亿美元,较旧定义1150亿美元显著扩大 [1] 厂商市场份额与表现 - 台积电以35.3%份额位居2025年第一季度晶圆制造2.0市场第一,英特尔(6.5%)、日月光(6.2%)、三星(5.9%)和英飞凌(5.6%)紧随其后 [2] - 台积电市场份额增长至35%,同比增长30%,得益于尖端工艺和大量AI芯片订单 [2] - 英特尔凭借Intel 18A/Foveros技术发展,三星虽开发3nm GAA但面临良率挑战 [2] 细分市场表现 - 传统晶圆代工市场营收同比增长26%,非存储类IDM市场因车用与工业需求疲弱同比下滑3% [2] - 封装与测试(OSAT)产业营收同比增长6.8%,日月光、矽品与Amkor因承接台积电AI芯片先进封装外溢需求受益明显 [2] - 光罩市场因2nm制程推进与AI/Chiplet设计复杂度提升同比增长3.2% [2] 行业趋势与展望 - AI成为推动半导体产业成长的核心动力,重塑晶圆代工供应链优先顺序,强化台积电与先进封装供应商地位 [3] - 晶圆代工产业将从线性制造模式转型为高度整合的价值链体系,AI应用普及、Chiplet技术成熟和系统级协同设计将引领创新 [3] - 广义晶圆代工2.0市场预计2025年达29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24-2029年CAGR预计为10% [3]
台积电市占逐步上升 市值未来五年上看3万亿美元
经济日报· 2025-06-07 22:33
台积电市值增长潜力 - 台积电未来五年市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 目前市值为1万亿美元 [1] - 公司在全球第三方晶圆代工市场市占率达67% 远超第二名三星的11% [1] - 晶圆代工市占率从几年前58%稳步上升至当前水平 [1] AI芯片需求驱动因素 - 台积电先进制程节点被辉达 博通 Marvell 超微 苹果等用于制造AI芯片 [1] - 全球AI芯片市场年化增长率预计2033年达35% [1] - 公司通过销售AI加速器获得的营收未来五年CAGR可能达中段40位数百分比 [1] 晶圆代工2.0市场前景 - 晶圆代工2.0市场2025年预计增长11% 增幅为去年近一倍 [2] - 该市场2024年营收预计达2980亿美元 [2] - 台积电在晶圆代工2.0市占率从28%跃升至37% [2] 营收增长预测 - 若晶圆代工2.0比重五年后提升至60% 年营收可达2620亿美元 为2024年三倍 [2] - 目前股价接近营收的11倍 若股价营收比略增 市值可能达3万亿美元 [2] - 未来五年销售增速预计比过去五年更快 可能获得更高估值 [2]
【招商电子】台积电25Q1跟踪报告:25Q2收入指引强劲增长,拟增投千亿美金加码美国先进Fab
招商电子· 2025-04-18 01:49
财报表现 - 25Q1收入255 3亿美元 同比+35 3%/环比-5 1% 符合指引预期(250-258亿美元) 环比下降主要受智能手机季节性因素影响 部分被AI需求增长抵消 [2] - 25Q1毛利率58 8% 同比+5 7pcts/环比-0 2pcts 位于指引上限(57-59%) 主要受地震及海外产能扩张稀释 部分被成本改善措施抵消 [2] - 25Q1 EPS为13 94新台币 ROE为32 7% ASP 3482美元/环比-0 4% [2] - 25Q2收入指引284-292亿美元 中值同比+38%/环比+13% 主要受3/5nm技术强劲增长驱动 [4] 业务结构 - 按技术节点: 25Q1 3/5/7nm收入占比分别为22%/36%/15% 7nm及以下先进制程合计占比73% [2] - 按平台划分: HPC收入150 6亿美元 环比+7% 占比59%/环比+6pcts 智能手机收入71 5亿美元 环比-22% 占比28%/环比-7pcts [2] - 按地区划分: 北美收入占比77% 环比+2pcts 中国大陆占比7% 环比-2pcts [2] 资本支出与产能规划 - 25Q1资本支出100 6亿美元 2025全年指引380-420亿美元 其中70-80%用于先进制程 10-20%用于特色工艺 10-20%用于先进封装/测试/光罩等 [2] - 美国亚利桑那州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 计划再建设3座晶圆厂+3座先进封装厂+1个研发中心 叠加此前规划总投资达1650亿美元 [15] - 日本熊本第一座特色晶圆厂2024年底量产 第二座预计2025年底建设 德国德累斯顿晶圆厂按计划推进 中国台湾地区未来几年将建设11座晶圆厂+4座先进封装厂 [15] 技术进展 - N2制程预计25H2量产 产能爬坡节奏与N3E类似 前两年新流片数量将高于N3和N5同期水平 [17] - N2P制程作为N2延伸 计划26H2量产 A16制程针对高性能计算产品 计划26H2量产 [17] - N2相比N3E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10-15% 或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0-30% 芯片密度提升超15% [17] AI业务展望 - 维持2025年AI加速芯片收入翻倍指引 相关产能也将翻倍 未来五年AI加速芯片营收CAGR预计接近45% [14] - DeepSeek等推理模型将提高效率并降低AI发展门槛 促进领先芯片使用 [14] - AI GPU、AI ASIC、HBM等产品需求持续强劲 公司正与客户密切合作规划产能 [14] 海外扩张影响 - 海外工厂成本较高 预计2025年毛利率稀释2-3pcts 未来五年初期每年稀释2-3pcts 后期扩大至3-4pcts 但长期仍维持53%以上毛利率目标 [11] - 亚利桑那州2nm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占比将达30% 形成独立半导体制造集群 [15] - 海外扩张主要响应客户需求 特别是美国客户如苹果、英伟达、AMD等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