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

搜索文档
经典重温 | 特朗普“大循环”与美元汇率的“重估”(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5 05:14
全球贸易失衡与美国孪生赤字框架 - 全球贸易失衡本质上是美国的结构性失衡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全球比重达6-7成 呈现"铁打的最后消费者与流水的世界工厂"格局 [3][24] - 失衡持续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内生或外生纠错机制 例如1985年《广场协议》通过政策协同实现再平衡 2008年金融危机则以需求收缩方式实现调整 [3][32] - 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伴随经常账户失衡同步升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成为再平衡转折点 [10][11] 美元特权与特里芬难题 -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存在特里芬难题 美国需保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但逆差损害美元信用 此矛盾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41][43] -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仍根植于"特里芬世界" 被称为布雷顿森林Ⅱ体系 新兴国家积累美元储备并实施出口导向模式 加剧全球失衡 [65][66] - 美元升值由经济基本面利差与安全资产需求驱动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会强化避险逻辑 反而推升美元汇率 [36][62] 美国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关联 - 经常账户逆差是国内储蓄投资关系的镜像 国民收入恒等式表明净出口等于国民净储蓄 任何扩大投资储蓄剪刀差的政策都会加剧外部失衡 [77][83] - 特朗普时代财政顺周期扩张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 投资率上升 剪刀差扩大使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重显著抬升 [91][97] - 孪生赤字假说成立 财政赤字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重上升0.3-0.5个百分点 [5][98] 历史案例与再平衡路径 - 1971年尼克松冲击与1985年广场协议均通过美元贬值阶段性改善贸易收支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在两阶段累计贬值20.7% [54][58] - 2018年特朗普关税战未能改善贸易逆差 商品贸易逆差规模从7900亿美元升至1.1万亿美元 仅改变中国份额而非整体格局 [37][61] - 再平衡有三类路径:储蓄投资关系调整、汇率调整和金融深化 支出转换与支出调整政策需协同使用 [32][34] 财政可持续性与债务风险 - 美国联邦政府杠杆率升至120% 外债净额占GDP达76% 但货币债务危机风险较低 因美元霸权提供融资空间与安全资产属性 [110][133] - 日本案例表明"高债务杠杆+低通胀+低外债占比+经常账户盈余"组合可维持财政可持续 美国外债占比仅30%且通胀预期稳定 [127][133] - 财政整顿需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克林顿任期通过互联网革命增税减支实现盈余 奥巴马时期财政紧缩则拖累经济复苏 [140][149] 特朗普2.0政策展望 - 特朗普新任期可能延续里根大循环特征:强经济+强美元+高预算赤字+贸易逆差 但解决方案或不同 [108] - 关税具有双重性:对贸易失衡是工具性 对财政失衡是目的性 可作为增税减支矛盾的次优解 [166] - 美元汇率重估存在合理性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达120接近1985年高点 但多边汇率协同需满足共赢原则而非美国优先 [172][177]
【环球财经】美国优先政策与日本“广场协议2.0”之忧
新华社· 2025-09-23 16:08
新华财经东京9月23日电(记者刘春燕)40年前的9月22日,在美国主导下,包括日本在内的5国在纽约 签署旨在通过政策合作扭转美元升值局面的"广场协议"。正是"广场协议"开启了日元飙升、日本出口企 业遭受重创、日本货币政策被迫宽松化等一系列改变日本的进程,并最终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 "受对美出口下降拖累,日本整体出口连续4个月下降。预计短期内日本出口仍将保持疲软态势。"明治 安田综合研究所经济调查部经济学家藤田敬史认为,虽然对日本来说美国汽车关税已由27.5%降至 15%,但仍将对出口构成下行压力。此外,美国政府还在考虑对半导体及药品加税,关税对日本经济的 影响仍需持续关注。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表示,政府需"警惕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下行风险,尽最大努力缓解美国关 税措施的影响"。 为对冲关税影响,三菱和马自达开始主动减少盈利较低的低价车出口,积极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销路。 丰田等部分日本汽车制造商被迫加大在美国国内的产能,并尽量在美国国内采购零部件。 一家位于东大阪市的弹簧制造厂负责人表示,汽车厂商原本是工厂的重要客户,相关销售额约占公司总 销售额的三成左右。受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影响,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正设法 ...
香港《亚洲周刊》刊文: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分分合合
搜狐财经· 2025-09-17 22:32
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文章,原题: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分分合合 二战后,美联储脱离美国财政部 的行政控制,但如今在美债压力下,两者再成权力角斗焦点。 战后,决策者一度担心经济再度陷入大萧条,但实际上更大的挑战来自通胀。1946年至1947年间,美国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17.6%。1950年物价进一步上扬。到1951年初,CPI年化通胀率高达21%, 若再被迫承接政府新发债务,势必引发货币过度发行。 1951年2月,美联储正式通知财政部将不再维持原有利率政策。由于财政部需要进行债务展期与新发 债,迫切需要化解不确定性。最终,双方达成妥协,美联储短期内仍会支持五年期国债价格,但之后市 场将回归自由调节。3月4日,双方宣布已"在债务管理与货币政策上达成完全协议",此协议开启了政府 证券市场的自由化,使利率逐步由市场决定;亦促使美联储将政策焦点转向银行准备金与货币供给的管 理,并以维持美元购买力为目标。最重要的是,该协议确立了中央银行独立于财政政策与政治压力的原 则。 今天的美国看似在走回头路,意图将美联储与总统行政权重新整合,而此举很可能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 的地缘政治形势。事实上,米兰早前便提出一个被称为" ...
美国银行破产,日本一击致命反杀美元?扭转40年的国运?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36
最近几年,美国经济老出点事儿,尤其是银行那边,接二连三地有机构倒闭,这事儿闹得全球金融圈子都跟着晃荡。 话说2023年那会儿,美国银行失败的案子特别扎眼,先是硅谷银行在3月10日栽了跟头,这家银行资产规模高达2090亿美元,主要服务科技初创企业,结果 因为美联储加息太猛,债券价值缩水,客户挤兑资金,它就扛不住了。 紧跟着,3月12日Signature银行也挂了,资产1100亿美元,这家专注加密货币业务的银行同样中了利率上升的招。 到了5月1日,First Republic银行步后尘,资产规模差不多2300亿美元,算是2023年最大的一笔失败案子。 这些银行倒闭直接拉低了全球银行股,美联储赶紧出面干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资产,卖给大银行比如摩根大通,避免更大范围的恐慌。 其实这些失败不是孤立的,美国从2022年开始加息,基准利率一路推到5.25%-5.5%,目的是压通胀,但银行手里那些长期债券价格就崩了。2023年总共五家 银行失败,比前几年多多了。 转到2024年,情况缓和点,只有一两家小银行出问题,比如费城的Republic First银行在4月底失败,资产规模6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和房地产贷款 ...
【今晚播出】徐远: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老路!| 两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7 06:43
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泡沫比较分析 - 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覆辙 [1] - 分析中国在汇率 利率 地产及财政政策上的应对措施 [1] - 探讨中国政策制定者对日本经济教训的借鉴 [1] 专家观点与节目信息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接受专访 [1][3] - 经济学人唐涯参与《两说》节目深度解析 [1][4] - 节目将于9月17日22:30东方卫视首播 9月20日22:00第一财经重播 [1][6] 研究背景与内容定位 - 本次访谈属于"中国经济20讲"重要组成部分 [1] - 聚焦《广场协议》前车之鉴与中国经济韧性分析 [1] - 节目由《两说》与第一财经联合制作播出 [1][6]
【今晚播出】徐远: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老路!|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9-17 06:34
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泡沫比较分析 - 当前存在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经济泡沫覆辙的讨论 需要关注经济现状和政策应对[1] - 政策制定者在货币 财政 汇率 利率 地产等领域可能借鉴了日本的经验教训[1]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与经济学人唐涯就《广场协议》和中国经济韧性进行了深入分析[1][4][5] 媒体发布信息 - 相关深度分析内容将于9月17日22:30在东方卫视《两说》节目首播[2][7] - 第一财经频道将于9月20日22:00播出该节目[2][7] - 该内容为《中国经济20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1]
惊人相似!40年前历史正重现,1987美国股灾“黑色星期一”将卷土重来?
美股IPO· 2025-08-20 12:17
当前市场状况 - 美元指数累计下跌近10% 美元兑主要货币汇率一度跌至近三年低点 [2] - 标普和纳指屡创历史新高 受宽松预期升温和贸易局势缓和驱动 [4] 历史相似性分析 - 1985年广场协议后17个月内 美元对日元下跌36.5% 对主要欧洲货币下跌30.8%至36.6% [5] - 尽管美元大幅贬值 美国股价持续冲上历史新高 与当前市场表现非常相似 [5] - 美元贬值未导致进口价格显著上涨 因各国出口商压缩利润空间避免提价 [7] - 国际油价大幅走低进一步遏制整体通胀压力 [7] 市场信心机制 - 当时市场信心高度依赖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个人信誉 其曾成功遏制两位数通胀 [8] - 1987年3月美元兑日元跌破150关口时 沃尔克声明准备加息 迅速稳定市场情绪 [8][9] - 美元汇率重回150日元上方 国债收益率回落 显示个人信誉的市场威力 [9] 领导层更迭影响 - 1987年8月格林斯潘接任美联储主席后 未对美元跌破150关口采取行动 [10] - 日本投资者感到被背叛 重新开始抛售美元和美元债券 [10] - 美国核心CPI通胀率从4月3%区间飙升至10月4.5% [10] - 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两个月内急升1.2个百分点 [10] - 债券市场动荡最终引发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股灾 [10] 历史假设推演 - 若沃尔克仍在任 很可能通过宣布加息捍卫美元和抑制通胀 [11] - 凭借其市场地位 此类表态可能避免长期利率剧烈飙升 [12] - 美联储主席个人声誉和政策承诺信心在关键时刻具有决定性作用 [12]
惊人相似,40年前历史正重现,1987美国股灾“黑色星期一”将卷土重来?
36氪· 2025-08-20 11:33
当前市场环境与历史相似性 - 美元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近10%,兑主要货币汇率一度跌至近三年低点[1] - 标普和纳指屡创历史新高,受宽松预期升温和贸易局势缓和驱动[2] - 当前市场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时期高度相似,当时美元对日元下跌36.5%,对主要欧洲货币下跌30.8%至36.6%[2] 广场协议时期的市场表现 - 广场协议旨在让美元有序贬值纠正贸易失衡,但美元跌势超出预期[4] - 各国出口商为保市场份额压缩利润空间,避免提高出口价格[4] - 协议生效后一年半内,美国进口价格未显著上涨,国际油价走低进一步遏制通胀压力[4]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持续创历史新高,呈现繁荣景象[4] 美联储领导层的关键作用 - 市场信心高度依赖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个人信誉,其曾成功遏制两位数通胀[5] - 1987年3月美元兑日元跌破150关口时,沃尔克声明准备加息,迅速稳定市场并使美元汇率重回150上方[5] - 1987年8月格林斯潘接任后,对美元跌破150未采取行动,导致日本投资者感到被背叛而抛售美元资产[6] 通胀与市场动荡的关联 - 1987年4-7月美国核心CPI通胀率飙升至3%区间高位,8月升至4.3%,10月加速至4.5%[6] - 日本投资者抛售美元债券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两个月内急升1.2个百分点[6] - 债券市场动荡蔓延至股票市场,最终引发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股灾[6] 历史经验对当前的启示 - 研究认为若沃尔克当时仍在任,通过明确加息表态可能避免长期利率剧烈飙升和股灾发生[7] - 美联储主席的个人声誉和市场对其政策承诺的信心具有决定性作用[7] - 当市场对央行抗通胀决心产生怀疑时,较小政策失误也可能引发严重金融市场动荡[7]
惊人相似?“广场协议”后“美元下跌,股市火爆”,接着新美联储主席上任,然后是“黑色星期一”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4:00
当前市场状况 - 美元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近10% 美元兑主要货币汇率一度跌至近三年低点 [1] - 标普和纳指屡创历史新高 主要受宽松预期升温和贸易局势缓和等因素驱动 [1] 历史相似性分析 - 1985年广场协议后17个月内 美元对日元下跌36.5% 对主要欧洲货币下跌30.8%至36.6% [2] - 尽管美元大幅贬值 美国股价在当时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与当前市场表现非常相似 [2] 通胀控制机制 - 广场协议后各国出口商选择压缩利润空间 避免提高出口价格 导致美国进口价格未显著上涨 [5] - 国际油价大幅走低 进一步遏制整体通货膨胀压力 [5] 市场信心支撑因素 - 当时市场信心高度依赖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个人信誉 其曾成功遏制美国两位数通胀 [6] - 1987年3月美元兑日元跌破150关口时 沃尔克声明准备加息 成功稳定市场情绪 [6] 政策交接风险 - 1987年8月格林斯潘接任美联储主席后 未对美元跌破150日元采取行动 引发日本投资者抛售 [7] - 美国核心CPI通胀率从4月持续攀升 8月达4.3% 10月加速至4.5% [7] 市场崩溃诱因 - 日本投资者抛售美元债券导致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两个月内急升1.2个百分点 [7] - 债券市场动荡最终蔓延至股票市场 引发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股灾 [7] 历史经验启示 - 研究认为若沃尔克当时仍在任 很可能通过明确加息表态避免市场崩溃 [8] - 美联储主席的个人声誉和市场对其政策承诺的信心在关键时刻具有决定性作用 [9]
中国企业出海,先读日本的 “学费清单”
吴晓波频道· 2025-08-07 00:29
中日出海异同 - 日本企业出海分为几个阶段:1980年前限制多出海量不大 1980年限制放松海外投资变容易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推动海外生产 1990年代后国内经济不景气促使企业寻找新增长点 21世纪全球化时代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4] - 日美贸易摩擦促使日本企业对美投资 在美国建厂成为全球化的新起点 [6][7] 中美贸易战走向 - 中美贸易战难找到互相满足的妥协点 中国大幅增加进口受内需疲软限制 对美直接投资可能被美国拒绝 人民币升值会遭到中国强烈反对 [9] - 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主因是泡沫经济而非《广场协议》 中国对协议的理解存在偏差 [9] 海外再造可能性 - 日本海外净资产达3.36万亿美元 相当于国内GDP的80% 但这是存量而非流量 海外收益仅占GDP的6% [11] - 中国复制"影子中国"需漫长过程 每年需1万亿美元以上投资 对应销售额可能是3到5倍 [14] 日本出海实践经验 - 日本政府提供完整支持制度 包括展会费用50%补贴 专家派遣补贴 办公场地支持 海外设70-80个办事处 [15] - 国际化人才需企业自行培养 需付出代价和学费 竞争需注意当地市场感受 避免被排斥 [15][16] - 本土化是关键 尊重当地感情和逻辑 如日本汽车在美国生产让消费者感觉是本地产品 [16] 中日企业合作潜力 - 日本企业视中国企业出海为机会 尤其中小企业可借助日本商社资源 [18][19] - 日本经验本质是"交学费"的过程 需经历政策不稳定 贸易壁垒 本土化等问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