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款活化
icon
搜索文档
东吴证券:还有多少存款可以搬家到股市 ?
新浪财经· 2025-09-21 13:08
存款到期规模 - 2025年将有超11万亿元人民币高息定期存款到期 [1] - 2026年将有4万亿元人民币"超额"定期存款到期 [1] 市场资金潜力 - 大规模入市高潮尚未到来但存在巨大潜在资金供给 [1] - 居民和企业部门庞大定期存款启动规模巨大的"存款活化"进程 [1] 资金引导策略 - 通过三阶段路线图引导储蓄进入市场:恢复信心、重塑通胀预期和社保改革 [1]
存款去哪儿了?8月央行金融数据揭秘路径:投资等成主要去处
搜狐财经· 2025-09-12 14:40
核心观点 - 8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活化趋势加速 居民存款向资本市场转移 潜在入市资金规模达5-7万亿元 [3][9][10] - M1-M2剪刀差收窄至2.8% 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反映资金从定期向活期转化 [4][8]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增1.18万亿元 显著高于月平均值7337.5亿元 显示投资活动活跃度提升 [3][9] 存款变化趋势 - 前8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0.5万亿元 其中8月单月增加2.06万亿元 [1] - 8月住户存款仅增1100亿元 处于年内较低水平 [1] - 存款定期化趋势出现2023年以来首次拐点 定期存款吸引力下降 [8] 货币供应指标 - 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4] - 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4] - M1-M2剪刀差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 较去年9月峰值下降7.3个百分点 [4] 资金流向分析 - 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呈现跷跷板效应 资金通过证券保证金账户及理财产品入市 [9] - 存款活化现象自6月开始显现 与政策支持改善经济预期及股市上涨行情相关 [9] - 居民存款规模约160万亿元 为A股自由流通市值43万亿元的4倍 [10] 机构观点 - 中金公司测算居民潜在入市资金规模5-7万亿元 可能超越2016-2017及2020-2021年水平 [3][10] - 存款进入股票账户是非银存款增长重要因素 理财赎回表内进一步降低存款分流 [9] - 定期利率持续下降导致银行定期客户减少 资金转向消费和投资领域 [8]
行业点评报告:信贷社融增长背离,存款活化流向非银
开源证券· 2025-08-15 06:52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信贷与社融增长呈现背离,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式由间接融资(贷款)向直接融资切换[4] - 7月人民币贷款负增500亿元,同比多减3100亿元,余额增速6 9%较6月下降0 2pct,主要受季节性因素、企业资本开支缩减及债务置换影响[3] - 社融新增1 16万亿元,同比多增2893亿元,存量增速9 0%较6月上升0 1pct,政府债券贡献显著(新增1 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4] - 存款活化现象明显,M1同比增长5 6%(环比+1 0pct),但主要因财政支出加速及居民存款流向非银部门(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 39万亿元,居民存款多减0 78万亿元)[5] 信贷结构分析 - 企业贷款结构恶化: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首次负增),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25亿元成为主要支撑[3] - 居民端需求疲软:短贷及中长贷均减少,短贷降幅更大,反映前期价格战透支需求,按揭需求仍待改善[3] 社融与货币数据 - 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同比少增2237亿元,企业债融资同比多增755亿元(新增2791亿元)[4] - M2-M1剪刀差收窄,但存款活化非经济活跃度提升信号,主要因低基数、财政支出及资金流向权益市场[5] 投资建议 - 推荐配置国有行等红利资产(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因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背景下信贷数据参考性减弱,且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升风险偏好[5] - 政策落地(如财政贴息)将强化银行息差稳定与信贷增长逻辑[5]
亮眼的企业短贷与存款活化
华西证券· 2025-07-15 02:41
金融数据表现 - 6月新增社融41993亿元,同比多增9008亿元,强于预期37051亿元;新增金融机构口径贷款22400亿元,同比多增1100亿元,强于预期18447亿元[1] - 6月政府债净供给规模达1.40万亿元,社融口径新增政府债1.35万亿元,同比多增5032亿元;新增实体经济贷款、外币贷款分别为23600、325亿元,同比多增1673、1132亿元[1] 新增贷款分析 - 新增贷款超预期增长,一是因季末银行信贷投放意愿强,二是市场降低6月新增贷款规模期望值[2] - 企业短贷亮眼,6月新增1.16万亿元,刷新历史新高,同比多增4900亿元;企业中长贷表现一般,6月新增1.01万亿元,同比仅多增400亿元[3] - 6月新增居民短贷、中长贷2621、3353亿元,同比仅多增150、151亿元;2025年1 - 6月累计新增居民短贷 - 3亿元,中长贷11700亿元,均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4] 财政与存款情况 - 6月财政收支差额2.20万亿元,支出远大于收入,财政支出规模或在3.5万亿元附近[5] - 2025年6月新增存款规模同比提升7500亿元至3.21万亿元;新增居民、企业存款规模分别为2.47、1.78万亿元,非银存款规模为 - 5200亿元[5] - 居民和企业增量存款活期占比分别达83%、95%,往年同期多在40 - 70%区间;上半年新增企业存款中定期仅占36%,居民新增存款定期占比仍达86%[6] 其他要点 - M1同比连续第二个月反弹,增速从2.3%反弹至4.6%;M2同比增速从7.9%反弹至8.3%[8] - 央行肯定中小银行债券波段交易获利,但强调关注利率和信用风险,未来或加强市场行为监测[8] 综合观点 - 内需逻辑未扭转,政府部门加杠杆,但需求传导至企业和居民端不畅;6月信贷优异表现或透支7月数据,下半年需求成色更值得关注[9] - 债市长端利率进入箱体区间,10年国债在1.60 - 1.70%震荡,短期难有趋势性行情,可结构性挖掘机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