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NOA
icon
搜索文档
提前完成产业规划目标,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格局逐步清晰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56
产业规划与目标达成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2年突破20% 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目标 2025年上半年达44.3% 有望提前十年实现2035年50%渗透率目标 [1] -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21—2035年)》 2025年渗透率目标超20% 2035年目标超50% [1] - 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2100万辆左右 销量占比由2024年40.9%提升至65% [4][6] 市场销量与增长态势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5.5% 占全球销量70.5% [2] -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4] - 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首破100万辆 2021年销量331万辆同比增长183% 2024年产销量首破千万辆 [2] 技术路线与产品结构 - 2024年纯电动汽车销量771.9万辆占比60% 较2023年下降10.4个百分点 插电混动(含增程)销量514.1万辆占比40% 较2023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6] - 预计2025年纯电市场份额降至50% 插混增至40% 增程式保持10% [4] - 插混车型增速跑赢大盘 PHEV增速明显高于BEV 预计2030年后BEV占比将逐步回升 [5][6] 竞争格局与产业集中度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逼近70% 打破合资品牌主导地位 比亚迪年销量达400万辆规模稳居国内盈利榜首 [2][3] - 2024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集中度前3家为50% 前5家为62% 前10家为81% 前20家为97% [8] - 行业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比亚迪一家独大 广汽/长安/奇瑞/吉利/问界/理想等快速成长 [3][7] 产业链优势与技术输出 - 宁德时代自2017年起稳居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第一 比亚迪市占率持续提升 [3] - 外资品牌开始采购中国技术方案 丰田与比亚迪/大众与小鹏/奥迪与上汽开展技术合作 [3] -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在欧洲/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出口量持续攀升 [4] 智能化与产业变革 - 智能驾驶成为主要卖点 城市NOA等高阶辅助驾驶迎来量产上车潮 智驾系统价格下探 [6] - 关键前沿技术将取得突破 包括全固态电池/线控底盘/AI大模型/超快充/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 [8] - 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 新势力企业出现分化 威马/爱驰/赛麟/拜腾等陷入资不抵债 [7] 未来发展展望 - "十五五"期间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产销增速由高速转为快速 竞争加剧导致集中度提升 [4][8] - 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0万辆 随后进入稳定增长期 2030年保有量达1亿-1.6亿辆 [4] - 出海成为必选项 企业需利用成熟技术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全球化竞争优势 [8]
【汽车智能化9月投资策略】新一代智驾架构集中落地,继续看好智能化主线!
汽车智能化革命 - 汽车智能化本质是一场出行革命 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L3智能化帮助车企卖车 L4 Robotaxi实现软件收费 自主品牌全球崛起 [3][9] - 2025年是汽车智能化拐点之年 城市NOA普及推动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前三大考虑因素 [3][9] - L3智能化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10%提升至2027年80%以上 [3][9] - 行业将呈现淘汰赛模式 整车企业分化为B端Robotaxi运营 C端个性化品牌和高端制造三类 零部件企业分化为模块化供应商和单一品类供应商两类 [3][9] 2025年8月智能化进展 - 理想汽车于8月20日随i8交付推送VLA Preview版本智驾架构 具备思维链思考和三点掉头能力 [4][10] - 小鹏汽车于8月27日发布全新P7 Ultra版本 实现VLA+VLM智驾 搭载3颗自研图灵芯片 车端算力达2250TOPS [4][10] - 元戎启行推出第三方VLA方案 计划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 [4][10] - 7月城市NOA级智能化渗透率达23.2% 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4][10] - 问界M8全系标配城区NCA 小鹏智能化渗透率超70% 理想城市NOA渗透率为59.4%环比回落2.2个百分点 [4][10] 投资主线与标的 - 看好智能化整车 港股重点关注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 小米集团 A股关注比亚迪 上汽集团 赛力斯 [5][9] - 看好智能化增量零部件 AI芯片关注地平线 黑芝麻智能 域控制器关注德赛西威 华阳集团 均胜电子 知行科技 [5][9] - 线控底盘关注伯特利 耐世特 汽车电子关注保隆科技 经纬恒润 [5][9] 消费者买单意愿与市场预测 - 2025-2027年智能化核心任务是推动新能源渗透率从50%提升至80%以上 商业模式以硬件销售为主 [19] - 2028-2030年Robotaxi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19] - 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销量预计达264万辆 同比增长123% 渗透率20% [20] - 2027年新能源城市NOA销量预计达1001万辆 渗透率65% [20] - 英伟达芯片在城市场景渗透率将从2024年62%降至2027年40% 华为方案保持25%份额 [20] 2025年7月市场数据 -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97.8万辆 同比增长10.7% 渗透率54.3% [21][43] - 7月城市NOA销量22.7万辆 同比增长106.9% 渗透率23.2% [21] - 分品牌渗透率:问界96.5% 小鹏73.2% 理想59.4% Wey牌97.1% [24][27] - 一线城市新能源车智能化渗透率达39.6% 显著高于五线城市的8.2% [21] 车企智驾能力比较 - 驾驶风格:华为 特斯拉 小米 极氪属激进派 小鹏 腾势属中性 理想 蓝山属保守派 [50] - 复杂场景处理能力:小鹏 华为 理想 特斯拉表现领先 [50] - 技术路线:特斯拉/小鹏坚持纯视觉 华为全栈自研能力最强 其他车企采用多种方案组合 [54][55] - 算力布局:特斯拉云端算力88.5 EFLOPS领先 小米达11.45 EFLOPS 华为7.5 EFLOPS [55] 产业链标的梳理 - 感知层:舜宇光学 韦尔股份(摄像头) 速腾聚创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 [13] - 决策层:英伟达 高通 地平线(芯片) 德赛西威 华阳集团(域控制器) [13] - 执行层:伯特利 耐世特(线控) 保隆科技(声学) [13] - 软件算法:文远知行 小马智行 Momenta [13] - 整车品牌:特斯拉 新势力 华为系 传统自主品牌 [13]
零跑汽车(09863):半年报符合预期,新车推动下增长空间广阔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9 07:0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实现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156%;毛利率14.1%,同比提升13.0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扭亏 [4] - 2025Q2实现营收142.3亿元,同比增长165%,环比增长42%;销量13.4万辆,同比增长152%,环比增长53%;毛利率13.6%,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环比扭亏 [4]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6.91亿元(原预测2亿元),2026E上调至54.74亿元(原预测18亿元),2027E上调至83.00亿元(原预测33亿元) [7] 产品与销量驱动 - B系列车型成为销量增长新动力:B10作为首款车型,激光雷达下放至12万元级别,25Q2销量3.1万辆,占总销量23.2%;B01上市72小时锁单10,132台;B05将于今年上市,预计B系列销量有望与C系列持平 [7] - 2026年新车型布局:D系列产品力突出,月销预期强势,是毛利率提升重点;A平台推出后,预计助力公司2026年销量突破百万辆 [7] - 2026年A系列和D系列预计贡献销量36万辆,对应收入441亿元 [7] 海外扩张与战略合作 - 欧洲项目将于2026年实现本地化量产,规避关税以提升海外毛利率 [7] - 与一汽的战略合作及与Stellantis的碳积分交易有望带来高毛利率服务收入 [7] 智能化进展 - Leap 3.5架构采用超级集成中央域控架构,搭载8650智驾芯片及激光雷达,支持端到端高阶智驾 [7] - 通过自投加租赁储备超过1.5 EFLOPS算力,目标2025年底成为城市NOA第一梯队 [7]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从626/814/999亿元调整至653/1333/1781亿元 [7]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2/18/33亿元调整至7/55/83亿元 [7] - 2026E每股收益预测为4.09元/股,2027E为6.21元/股 [5]
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官宣有两款旗舰新车,喊出明年百万目标
36氪· 2025-08-18 23:19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并上调2025年销量指引至58-65万辆 [1][6][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2][20] - 半年度净利润0.3亿元,首次实现盈利 [3][23] - 毛利率从1.1%提升至14.1%,增长13个百分点 [3][22] - 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 [3][24] - 2025年7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24] - 现金储备295.8亿元,自由现金流8.6亿元 [26][28] 销量指引 - 2025年销量指引从50-60万辆上调至58-65万辆 [1][6] - 2026年挑战100万辆年销量目标 [7]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销量17-18万辆 [6] - 海外市场销量指引维持5万辆不变 [6] 产品规划 - D系列高端车型最快10月公开亮相,2026年一季度上市 [1][10][11] - B05车型将在慕尼黑车展首发,11月国内上市 [10] - B10车型将在欧洲提供增程版本,年底或明年初海外上市 [15] - C10增程版将在欧洲销售 [15] 技术研发 - 预计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功能 [13] - 目标2025年底或2026年初进入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13] - 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投入同比提升近100% [25]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加大端到端和VLA技术研发 [26] 海外扩张 - 20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生产 [4][15] - B系列车型将率先在欧洲投产 [15] - 已在30个国际市场建立超600家销售服务网点 [29]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生产基地 [29] 运营策略 - 坚持60天账期政策 [9] - 海外市场短期不追求高毛利,注重快速上量 [17] - 与Stellantis合作保障海外产能 [18] - 销售网络覆盖286个城市,拥有806家销售门店 [28]
从自信之巅到反思低谷,理想走过一个周期
晚点LatePost· 2024-07-29 10:55
核心观点 - 理想L9是公司从初创走向成熟的关键产品,两年交付20万台,连续19个月占据大型SUV销量冠军,在40-50万新能源市场长期保持40%-50%份额 [5][12] - L9的成功验证了平台化战略和产品方法论(安全感、价值感、向往感),推动公司市值从百亿跃升至千亿规模 [12][13] - 从L9到MEGA的过山车表现反映公司管理机制转型阵痛:过度依赖流程压制创新活力,核心团队精力分散导致纯电产品失利 [36][37] - 当前挑战在于如何在大公司架构下重建L9时期的创业团队状态,平衡流程效率与产品创新 [39][40] 产品表现 - L9定价45.98万元,毛利率从12.7%提升至20.2%,Pro版本推出后贡献30%-40%销量 [12][31] - 上市16个月的L7同样达成20万台交付,创新势力最快纪录 [18] - MEGA上市三个月销量不足6000台,拖累公司市值从461亿跌至215亿美元 [5][34] - 问界M9近期以1.6万台月销量超越L9(6000台)成为40万+市场第一 [38] 技术平台 - 二代增程平台首次整合自研中央域控制器/增程器/智能系统,实现车型平台与智驾/座舱平台互锁 [12][13] - 突破性设计包括隐藏式进气格栅(油车电车化)、星环灯(采购德国设备)、电动遮阳帘等 [15][16] - 智能驾驶宣传曾过度承诺("无图NOA 100城"改为"通勤NOA 100城"),暴露营销节奏失控 [32] 组织变革 - 2021年引入华为IPD流程组建PDT团队,后期出现流程僵化问题 [21][37] - 2023年成立三条产品线合并商业/研发部门,会议量减少50%以上 [37] - 核心团队从汤靖/张骁等产品悍将转向流程建设者,影响MEGA研发投入 [37] 市场竞争 - 2019年新势力集体面临资金危机:蔚来现金流15亿,理想自由现金流-27.5亿 [10] - 2022年遭遇华为问界M7冲击,首次面对更高维度竞争对手 [22] - 腾势D9以32.98万起售价抢占20%的L9用户,颠覆MPV/SUV品类认知 [28] 战略反思 - 3月发布会同时推出30-60万四款车型暴露销量焦虑,李想承认"都是因为欲望" [33] - 纯电战略回归从0到1阶段,放弃短期销量目标聚焦用户价值 [34] - 学习苹果管理经验,避免高盈利部门打压创新部门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