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质价比
icon
搜索文档
十年来销售额首次下滑,欧莱雅中国的“挑战与三板斧”
经济观察网· 2025-04-04 05:14
核心观点 - 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面临业绩增长放缓与市场收缩的双重挑战,2024年北亚地区销售额出现十年来首次下滑[1][2] - 公司将美妆科技与AI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通过黑客松大赛、投资基金等方式加速数字化布局[1][3][5] - 中国美妆市场呈现消费理性化趋势,国货品牌崛起导致外资巨头份额被挤压,欧莱雅调整策略聚焦Z世代、熟龄人群和男性三类核心客群[6][7] - 渠道战略强调线下门店体验化转型与下沉市场拓展,2024年高档化妆品部新增165家门店中72家分布于39个低线城市[9][10][11][12] 战略布局 投资方向 - 成立两支新基金:"凯辉创美未来基金"重点投资成长阶段美妆品牌,"美丽领航基金"投向早期及成长期美业上下游科技创新企业[3] - 2022年设立"美次方"投资公司,已投资闻献、观夏等新锐品牌及杉海创新等原料技术企业[3][4] - BIG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累计吸引2200家初创企业参与,孵化超60个落地项目[5] 消费人群策略 - 目标2030年中国消费者覆盖量从1亿增至1.5亿,核心聚焦Z世代、熟龄人群和男性群体[6][7] - 32个品牌差异化打造"人设",如兰蔻定位知性女性、YSL瞄准18-20岁女孩[7][8] - 提出"质价比"与"心价比"概念,强调产品功效与文化共鸣双重价值[6] 渠道变革 - 线下门店从销售功能(POS)转向体验功能(POE),卡诗联名高端发廊、修丽可探索医美场景[9][10] - 加速下沉市场布局,2024年三/四线城市新增门店占比达43.6%[12] - 电商渠道尝试短剧营销,巴黎欧莱雅等品牌定制微短剧播放量超千万[11] 市场环境 - 202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进口化妆品量与金额分别下滑9.4%和7.9%[2] - 国货品牌市场份额首超外资达50.4%,珀莱雅双11销售额超12亿元,韩束年营收增长80.9%[6][7] - 外资品牌因未能及时适应抖音电商崛起(2020年日活超6亿)等渠道变化而错失下沉市场机会[7][11]
国产「爱马仕」,拿下一线贵妇
投资界· 2025-04-03 07:16
国货女包高端化趋势 - 国货女包品牌如山下有松、裘真等正加速高端化,门店进驻北京三里屯、上海外滩源等核心商圈,客单价突破千元并出现排队现象 [6][7] - 2025年2月天猫千元以上女包销售额TOP15中,7个国货品牌上榜,山下有松、裘真位列TOP3,仅次于COACH [7] - 部分品牌单价突破2000元门槛,如个乐蓝染牛仔皮流浪包标价4988元累计成交超1000单,山下有松4580元公文包销量突破2000单 [9][10] 价格增长路径 - 国货女包均价近年持续上涨:半坡饰族从541.6元涨至1584.8元(+193%),食草堂从295.4元涨至871.7元(+195%)[13] - 高端品牌价格持续上探:山下有松均价从1658.6元增至2213元,个乐从2487.4元涨至2807.8元 [14] - 消费者感知明显,如PECO从500-1000元区间跃升至1000+,山水集从两三百元涨至一两千元 [11] 高端化策略 **产品与品牌塑造** - 合作国际资源:迪桑娜聘请爱马仕前匠师Thomas Maurice,成为首个登陆米兰时装周的中国皮具品牌 [14] - 强化文化叙事:山下有松通过播客《山下声》传递知识分子哲学,迪桑娜以非遗"永春漆篮"演绎东方美学 [14] **渠道与体验升级** - 线下门店成为高端化标配,选址太古里、IFS等核心商圈,如山下有松成都IFS店以"内观竹谷"主题打造沉浸式场景 [14] - 国际化营销:山下有松在巴黎时装周设限时空间展,成为首个在巴黎办展的国风箱包品牌 [14] **名人背书效应** - 签约明星强化定位:山下有松合作文淇、李娜瞄准独立女性,迪桑娜绑定董洁、王珞丹覆盖"静奢中女"人群 [14] - 国际名流加持:山下有松邀请《绯闻女孩》演员Kelly Rutherford拍摄翻包视频,借"老钱审美"提升品牌调性 [16] 消费驱动因素 **产品属性** - HOBO包成爆款品类,兼具"松弛感"设计与大容量实用性,满足职场女性通勤需求 [17][20] - 工艺对标奢侈品牌:采用植鞣工艺形成独特包浆,半坡饰族融合非遗侗布工艺打造差异化纹理 [20] **消费心理** - 质价比成为核心考量,消费者认为千元国货包在工艺和独特性上优于奢侈品入门款 [20] - 身份表达需求:一线城市31-40岁女性通过国货包展现"知识分子风",年轻群体选择个乐等品牌表达个性 [21][22] 行业格局演变 - 国内女包市场曾两极分化(500元以下白牌 vs 千元以上奢品),国货中高端市场原为空白 [26] - 当前国货品牌通过中式美学+全渠道营销填补千元价格带,但部分消费者质疑高价与品质匹配度 [26]
国产“爱马仕”,拿下一线贵妇
创业邦· 2025-04-02 10:29
国货女包市场表现 - 千元国货女包品牌如山下有松、裘真等销售额进入天猫TOP15,与COACH、Gucci等国际品牌竞争 [12][13] - 国货女包平均价格集中在1000-2000元区间,部分品牌如个乐(2737.9元)、山下有松(2244.9元)突破2000元门槛 [14][15] - 天猫高价单品表现突出:个乐蓝染牛仔皮流浪包(4988元)销量超1000单,山下有松植鞣牛皮斜挎公文包(4580元)销量破2000单 [15] 价格增长趋势 - 半坡饰族女包均价从2022年Q2的541.6元涨至2024年Q4的1584.8元,食草堂从295.4元涨至871.7元(近3倍) [20] - 山下有松均价从1658.6元增至2213元,个乐从2487.4元涨至2807.8元 [21] - 消费者反馈品牌如PECO、山水集价格从500-1000元区间跃升至1000+元 [17][18] 高端化策略 - **国际化标签**:迪桑娜聘请爱马仕前匠师Thomas Maurice,登陆米兰时装周;山下有松在巴黎时装周办展 [27] - **品牌故事与文化**:山下有松播客《山下声》探讨女性哲学,迪桑娜融合竹编工艺,个乐LOGO传递自由态度 [28] - **线下门店布局**:品牌进驻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如成都IFS、上海淮海路),门店设计强调差异化主题(如竹林、海浪纹) [29][30] - **名人背书**:山下有松签约文淇、李娜,迪桑娜合作董洁、王珞丹,裘真联名奚梦瑶,个乐选择刘逸云 [31][33] 消费者驱动因素 - **产品设计**:HOBO包型因"松弛感"和大容量成为畅销款,满足通勤需求(如容纳16寸MacBook) [40][44] - **质价比优势**:植鞣工艺、非遗侗布等传统工艺提升产品独特性,价格低于奢侈品入门款 [45] - **身份认同**:一线城市31-40岁女性通过品牌表达低调质感(如裘真"知识分子风"),年轻群体用个乐、古良吉吉展现Y2K风格 [46][47]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国货女包市场曾两极分化(500元以下白牌 vs 千元以上奢品),现通过中式美学和营销填补中高端空白 [51][52] - 部分消费者质疑高价国货女包的设计与质量匹配度,品牌需持续证明溢价合理性 [53]
解码会员店,拉开高效零售序幕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4-02 09:57
核心观点 - 中国零售渠道正经历第三波变革,线下渠道如会员店、折扣店等新兴业态重新成为市场焦点[1] - 消费者心态从"任性消费"转向"理性消费",推动零售业围绕"人"重构"货场"价值链[2] - "高效零售"成为新趋势,表现为"少而精"垂类零售崛起和折扣店/会员店两极分化发展[3] 发展历史 仓储式会员店三大阶段 - **第1阶段(70/80年代)**:经济下行周期催生会员制,Price Club首创模式解决价格战痛点[5] - **第2阶段(90年代)**:差异化竞争推动自有品牌发展,开市客Kirkland品牌2023年销售额超500亿美元[6] - **第3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国际化扩张,山姆在中国市场反超开市客(2023年山姆中国收入6000亿人民币)[6] 商品管理五大策略 策略1 - 精简角色 - 按品类绩效和忠诚度划分四类商品,会员店聚焦"目标品类"如山姆进口牛肉[9] 策略2 - 宽类窄品 - 山姆/开市客SKU不超过4000个,冻品等核心品类差异化布局[11] 策略3 - 严进严出 - 基于销售数据/会员反馈滚动汰换SKU,战略供应商需满足销售前10%门槛[12][13] 策略4 - 商品定位 - 会员店主打"质价比":澳洲牛肉等优质原料、清洁标签健康食品、独家专供新品[14] 策略5 - 自有品牌 - 会员店自有品牌渗透率20%-40%,价格比三方品牌低15%-20%,山姆烘焙供应链深度整合[15] 门店运营特色 运营降本 - "仓店融合"设计缩短补货路径,托盘陈列+PDQ包装提升物流效率[18][19] 店内体验 - 试吃试饮降低决策门槛,开市客"Treasure Hunt"模式创造新鲜感[20] 行业趋势 - 中国"高效零售"类似欧美经济放缓期,折扣店(性价比)与会员店(质价比)两极分化[21] - 山姆/开市客通过商品独特性(如Kirkland品牌)和运营效率(仓店融合)建立壁垒[6][18]
国产「爱马仕」,拿下一线贵妇
36氪· 2025-04-01 10:09
国货女包高端化趋势 - 国货女包品牌如山下有松、端木良锦等从义乌批发市场走向一线城市核心商圈,价格突破千元甚至万元[3][4][5][6] - 2025年2月天猫千元以上女包销售额TOP15中7个为国货品牌,与YSL、Gucci等国际大牌竞争[11] - 部分品牌如个乐、山下有松单品价格突破4000元,天猫销量超1000-2000单[14] 价格与市场表现 - 2022Q2-2024Q4半坡饰族女包均价从541.6元涨至1584.8元,食草堂从295.4元涨至871.7元(涨幅近3倍)[17] - 山下有松均价从1658.6元增至2213元,个乐从2487.4元涨至2807.8元[18] - HOBO包型成为畅销款,兼具"松弛感"设计与大容量实用性,占据多个品牌销量榜首[38][41] 高端化策略 - 国际化标签:迪桑娜聘请爱马仕前匠师并登陆米兰时装周,山下有松在巴黎办展[25] - 文化叙事:通过播客、非遗工艺(如侗布)等强化品牌故事[26][43] - 线下布局:进驻太古里等核心商圈,门店设计融合自然元素(竹林、海浪等)[28] - 名人背书:签约文淇、董洁等明星,并邀请国际名流如Kelly Rothschild拍摄翻包视频[29][32] 消费者驱动因素 - 设计+功能:小红书高频词显示"好看""实用"是核心购买动机,HOBO包满足通勤需求[37][38][41] - 质价比:植鞣工艺、非遗技术等对标奢侈品工艺,千元价位提供独特耐用性[43] - 身份表达:一线城市中产女性通过国货包展现"知识分子风"或低调体面风格[44][45][4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国内女包市场曾两极分化(500元以下白牌 vs 千元以上奢品),国货中高端赛道此前空白[48][49] - 部分消费者质疑高价国货包的设计与质量,品牌需持续兑现溢价价值[52]
「省钱白月光」奥乐齐走出上海,它究竟是谁的假想敌?|商业Friday
36氪· 2025-03-28 10:17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未来消费 ,作者任彩茹 36氪未来消费 . 在这里看到消费的未来。36氪旗下官方账号。 会员店的平价版、日常版补充, 是奥乐齐在上海市场的绝佳卡位。 文 | 任彩茹 编辑 | 乔芊 来源| 36氪未来消费(ID:lslb168)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最近走进无 锡圆融广场,会看到一层、地下一层分别有个奥乐齐的摊位,注册会员领取牙刷、瓶装水、抽纸、肥皂的活动引得不 少驻足。 这是奥乐齐无锡首店4月下旬开业前的预热活动。现场有人说,"上海人的省钱白月光总算来了。"来自德国的奥乐齐(ALDI), 在开出中国首店后的第六年,才终于走出了根据地上海,去往无锡和苏州。 尽管脚步很慢——截止2024年底,奥乐齐的门店数是65家,全部位于上海。但这没有妨碍它成为零售圈被认可的存在,胖东来创 始人曾说,"山姆、Costco、奥乐齐,每一个商品都是那么品质、实惠和温暖,这才是美丽的超市人。" 奥乐齐是家怎样的超市?这个问题首先能从它的"自我介绍"中意会。 在无锡圆融的这家新店围挡上,奥乐齐把自己的特质以大字报和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什么才是奥乐齐够低价?"、"为什么承 诺不收会员费?"、"为什么大部分是 ...
一线新中产,正在悄悄抛弃「火锅刺客」
创业邦· 2025-03-22 03:10
火锅行业定价与消费者需求矛盾 - 高端火锅品牌定价与消费者价值感知严重脱节 如巴奴毛肚平均每片10元 5片土豆售价18元 [12][14][16]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月工资性收入约3000元 月薪5000元已远超平均值 高端火锅定价偏离主流消费能力 [4][7][8] - 消费者对"贵价=高质"认知瓦解 出现强烈不信任感 [24][32] 高端火锅品牌经营困境 - 2023年起餐饮行业进入成本上涨周期 2024Q3营业成本同比大幅抬升近50% [25][26] - 高端火锅关店率达30%-35% 单店平均亏损额超过200万元 [28] - 高端粤式火锅品牌辉哥火锅负债率高达520% 门店从上百家萎缩至7家 [28][29] 食品安全与品质问题 - 贵价火锅存在缺斤少两现象 如凑凑和牛标重200克实际缺22克价值32元 [19][20] - 楠火锅出现顾客舌头乌黑问题 品牌解释为铁锅养护问题 [21][22] - 平价火锅食品安全问题更严重 包括鸡肉含量不足10%的鸡肉丸 回收油勾兑锅底 亚硝酸盐超标3倍等 [39][40] 替代品类分流市场 - 冒菜麻辣烫人均消费30-50元 去年连锁门店总数同比增长8%-10% [45][46][47] - 山姆盒马等商超及锅圈食汇提供居家火锅解决方案 价格仅为外食一半 [43][44] - 冒菜被称作"i人的火锅" 满足一人食需求且消费场景更灵活 [48] 品牌战略调整 - 多个品牌下调价格:怂火锅锅底8元起 楠火锅人均从过百元降至70-80元 巴奴客单价从180元降至154-163元 [60][61] - 海底捞凑凑怂火锅等推出冒菜烫捞杯等一人食产品 [63] - 品牌创新"火锅+"体验:海底捞增设洗头服务 凑凑推出KTV主题门店 [71][7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小火锅企业生存艰难 成立1-2年的企业超2600家 其中已注销超1200家 存活率仅一半 [51] - 消费者从单纯追求"好吃"转向"好玩" 体验感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70][74]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质价比竞争 需精准匹配客群需求与价值感知 [55][56][68]
商场B1的“穷鬼火锅”,开始暴击海底捞们
商业洞察· 2025-03-15 04:29
核心观点 - 火锅行业正经历价格战与品质战的白热化阶段,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而非单纯高价 [8][10][12] - 品质火锅品牌面临降价压力但可感知度低,需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竞争力 [24][27][67] - 小火锅和鲜切牛肉自助等低价模式崛起,挤压传统品质火锅市场空间 [18][21][28] 行业趋势 价格战加剧 - 火锅市场主流价位从2023年人均90元降至2024年60-65元,60-90元价位占比达56.2%同比增13.2% [18] - 海底捞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10.3元降至104.1元,推出59-69元工作日套餐 [25] - 巴奴北京客单价从175元下调至160元,但降价感知度仍不足 [27] 新兴模式冲击 - 小火锅从商场负一层转向高层密集开店,鲜切牛肉自助因牛肉价格跌至5年新低而爆火 [19][22] - 许府牛等性价比品牌崛起,2025年火锅门店数量前三中性价比品牌占两席 [28] 品质火锅困境 成本结构问题 - 巴奴利润率仅9%,供应链成本高昂(如新西兰毛肚需0-4℃冷链运输) [45][55] - 行业平均净利率不足5%,低于蜜雪冰城等饮品品牌 [49] 用户价值感知不足 - 68%消费者认为高端火锅不值定价,因成本投入不可见(如应季菜冷链、进口牛肉) [36][39][49] - 品质品牌需平衡"产品主义"与成本优化,参考小米的国产替代策略 [53][58] 破局路径 供应链革新 - 许府牛通过现款现货锁定低价牛肉,单次海外采购达1-2亿元 [56] - 需从技术投入转向规模化连锁运营降低成本 [55][58] 体验差异化 - 海底捞通过超预期服务(如美甲延伸服务)维持溢价 [62][64] - 怂火锅以"废墟风"装修和蹦迪社交场景强化品牌个性 [65]
小米集团-W:小米SU7 Ultra定价既拉高品牌形象又保留了性价比的价值观;维持推荐-20250228
海通国际· 2025-02-28 09: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通过SU7 Ultra和15 Ultra定价策略提升品牌形象且坚守性价比价值观 以“质价比”引领品牌升级 有望获长远品牌收益 [2][7] - 小米SU7 Ultra车机智能化配置迈入行业第一梯队 HAD端到端智驾全量推送 与中版特斯拉FSD及其他国内Tier 1智驾车企的体验竞争值得期待 [3][11] 事件 - 2月27日晚小米发布旗舰车型小米SU7 Ultra 官方指导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81.49万元大降28.5万元 发布会后宣布SU7 Ultra 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 2小时破10000台 [1][6] 点评 “质价比”引领小米品牌升级 - 小米SU7 Ultra“跳级定价”拓宽销量空间 若实现规模效应 汽车业务盈亏平衡预期或提前 也提升对年中上市的YU7及后续Ultra版的期待 [2][7] - SU7 Ultra动力强劲 已超越保时捷成为上海国际赛车场最快量产车 其定价树立高端“金标车”象征 保持超高端领域竞争优势 [2][9] HAD端到端智驾全量推送 正式加入智驾竞赛 - 小米SU7 Ultra车机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和Xiaomi HyperOS系统 支持5屏联动 接入多模态大模型赋能的小爱同学 提升语音控制与互动体验 [3][11] - 标配Xiaomi HAD智能驾驶系统 集成端到端大模型 智驾总算力达11.45 EFLOPS 优质场景片段超1000万Clips 27颗传感器实现360度无死角覆盖 [3][11] - 采用双英伟达Orin芯片 综合算力达508TOPS 支持“车位到车位”智驾等功能 视觉语言大模型VLM强化复杂场景决策 提升安全性 [3][12] - HAD全场景智能驾驶已全量推送 漫游寻位泊车等功能3月先行体验 4月推出最高300万保障的智驾服务 新增“误踩电门不加速”功能 [3][12]
小米集团-W:小米 SU7 Ultra 定价既拉高品牌形象又保留了性价比的价值观;维持推荐-20250228
海通国际· 2025-02-28 05: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通过SU7 Ultra和15 Ultra定价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并坚守性价比价值观,以“质价比”引领品牌升级,有望获长远品牌收益;小米SU7 Ultra智能化配置进入行业第一梯队,端到端智驾全量推送后与竞品的体验竞争值得期待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月27日晚小米发布旗舰车型小米SU7 Ultra,官方指导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81.49万元大降28.5万元,发布会后宣布SU7 Ultra 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2小时破10000台 [1][6] 点评 - “质价比”引领小米品牌升级:小米通过定价策略提升品牌形象且坚守性价比,SU7 Ultra“跳级定价”拓宽销量空间,若实现规模效应汽车业务盈亏平衡预期或提前,其动力强劲已超越保时捷,以“质价比”引领品牌升级有望获长远收益 [2][7] - HAD端到端智驾全量推送,正式加入智驾竞赛:小米SU7 Ultra车机配置优,标配Xiaomi HAD智能驾驶系统,智驾总算力达11.45 EFLOPS,优质场景片段超1000万Clips,依托27颗传感器实现360度覆盖,采用双英伟达Orin芯片综合算力达508TOPS,HAD全场景智能驾驶已全量推送,相关功能将陆续上线,智能化配置迈入行业第一梯队,与竞品体验竞争值得期待 [3][11]